曾與恐龍並存 能活40年長到1200斤!杭州灣跨海大橋灘涂邊發現...

2021-01-21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9月9日上午10點左右,寧波慈谿庵東鎮灘涂辦接到一個電話,說杭州灣跨海大橋東側灘涂邊,有一條疑似中華鱘的大魚擱淺!

灘涂辦主任馬定飛帶著4個同事趕到現場,慈谿農辦的三個工作人員也趕了過來。這條大魚體形修長,長得有點「怪」,體呈梭形,頭是三角形,嘴巴邊上有4條觸鬚,正躺在灘涂的淺水裡,背脊露出水面。

馬定飛他們對這條大魚進行了仔細辨認,確定這是一條中華鱘。因為中午的太陽有點大,海水溫度有點高,它偶爾動彈一下,看上去沒什麼活力。

兩個工作人員站在海水裡,一個抱住中華鱘的頭,一個抱住尾,中華鱘掙扎了幾下,就順從地讓工作人員把它移到附近海水較涼、較深的溝裡。

隨後,工作人員對它進行了觀察,「這條中華鱘長約1米,體重約10公斤,頭部有點傷,身體浸沒在海水裡後,它很快就遊動起來,顯得很有活力。」

馬定飛看看它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生命體徵也正常,在請示寧波市海洋漁業局之後,將這條中華鱘就地放生。

「如果等海洋漁業局的人趕過來,還需要一段時間,立刻放生,對它比較有利。」兩個工作人員踩在海水裡,手捧著中華鱘,慢慢往深海處走過去。一直走到海水沒過胸口的位置,才放開了中華鱘。

中華鱘一擺尾巴,就消失在海裡。馬定飛和同事們一直看著它消失的地方,等了十多分鐘,看它沒有再冒出海面,才放心地離開。

「今年3月,也有一條中華鱘在附近擱淺,我也參與了救助。」這是馬定飛第二次救助中華鱘。他猜測,這條中華鱘應該跟上次那條一樣,也是退潮的時候被困在了灘涂上。

3月8日早上,庵東鎮的老沈去杭州灣新區灘涂邊趕海,發現一條中華鱘擱淺在灘涂邊,還不時蹦躂幾下。老沈不認識這是什麼魚,把它抱回了家。兒子一看,懷疑是中華鱘,報了警。

警方聯繫了杭州灣新區海洋水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經鑑定是中華鱘,重4.6公斤,長度約1米,除外表略有擦傷外,其他體徵均正常。

工作人員簡單處理了這條中華鱘的表面傷口後,指定專人將中華鱘運到海邊,當時,參與救助工作人員中就有馬定飛,他們在漲潮時把中華鱘放生。

「中華鱘的出現,說明我們杭州灣的水質好,生態好。」馬定飛很開心自己能參與到救助中華鱘的行動中。

杭州灣新區海洋水利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今年3月,杭州灣新區範圍內首次發現中華鱘,有可能它在洄遊過程中來到杭州灣,遇到退潮擱淺至新區灘涂上。「居民看到國家保護動物後及時上報,說明大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在不斷增強。」

中華鱘,長江裡最大的魚,江裡出生,海裡長大,重量可達1200斤,壽命長達40年。早在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就已出現,曾與恐龍並存,如今面臨著極度瀕危的命運。中華鱘的繁育主要依賴於人工孵化,人工放流至長江補充自然數量。今年6月6日,《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於長江口水域先後放流中華鱘24尾。

昨天,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教授錢冬說,中華鱘是古老的珍稀魚類,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有穩定的生殖洄遊習性,每年9-11月由入海口溯長江而上,至金沙江與屏山一帶繁殖。因為不管遊多遠都會回到長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愛國魚』。」

昨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莊平說,以前葛洲壩水電站沒建造之前,中華鱘從上海長江口到長江發源地金沙江產卵,全長3000公裡。中華鱘在珠江也有分布,最長洄遊距離超過5000公裡。葛洲壩水電站建造後,中華鱘在葛洲壩下遊產卵,距離則縮短不少,最長也就3000多公裡。「東海是中華鱘最重要、最主要的棲息地。作為江海洄遊性魚類,它必須在淡水和海水中進行交換生活。」

舟山也曾多次發現過中華鱘。舟山海洋與漁業局一位工作人員說,每年舟山都有漁民誤捕到中華鱘、蠵(xī)龜等瀕危野生動物,都會放歸大海,大家的保護意識在增強,絕大多數人在捕獲珍稀水生動物時都會第一時間報告漁業部門。

相關焦點

  • 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催發城市新格局
    中新網寧波6月11日電(見習記者 林波)「從原來的上門求人到現在的選商引資,躋身一流開發區,這離不開杭州灣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新區投資合作局局長計明芳說道。  「從原來的2萬人到現在的15.8萬人口,從一個城市的邊角料到一座新城,成為浙江的一片熱土,感謝大橋。」寧波杭州灣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葉文濤回憶起當初的場景感慨道。
  • 杭州灣大橋出現海市蜃樓景觀 網友拍下照片(圖)
    「杭州灣大橋旁邊海面上出現的大山和高樓大廈到底是不是海市蜃樓?」「有沒有找到現場照片?」……自從稿子見報後,記者的手機就有點熱得燙手,不時有讀者和朋友詢問前天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邊的海面上出現的不尋常景象。我只能重複同樣的回答:到現在為止這還是個謎團,只能說有可能是海市蜃樓。
  • 杭州灣跨海大橋給長三角南翼帶來的效應開始顯現
    >  慈谿成為投資熱土  在慈谿,一些上海企業到此來建廠。其中一半為大橋動工建設後投資的,涉及IT、家電、軸承、鋼結構、農產品加工、房地產等10多個領域。  在慈谿的杭州灣新區,原本由本地民營企業平移而來,以傳統製造業為主,但隨著跨海大橋的開建,這種局面驟然改觀。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優質龍頭企業紛至沓來,全球500強之一的美國庫柏公司、美國普洛斯物流、吉利汽車、慈能大型非晶矽光伏電池……這些以往如雷貫耳的企業、公司,現在都不請自到。
  • 杭州灣跨海大橋十周年 浙江海鹽開放振興「天塹變通途」
    中新網嘉興5月1日電(胡豐盛 郭文銳)站在「海天一洲」觀景平臺向遠處眺望,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壯麗與秀美盡收眼底,5月1日,是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十周年,十年來,  「海鹽在大橋開通之後,接軌大上海、融入大灣區、走向全世界。」海鹽縣副縣長陳建平如是說。  地處杭州灣「大灣區」北側的海鹽,霸居著浙江北部53.48公裡最長的海岸線。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作為北橋頭堡的海鹽從交通末梢一躍成為長三角交通樞紐,朋友圈從嘉興擴大至全球。
  • 杭州灣跨海大橋護欄被漆成七種顏色(圖)
    浙江在線03月03日訊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建設已經進入掃尾階段,通車在即。經大橋管理局特批,記者昨天乘車上橋體驗了一番。大橋建設「以人為本,細節中體現科技和安全」,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上橋,記者的感覺就像是上了一條普通的高速公路。「瀋海高速入口」的交通標誌牌在橋的右側豎立,大橋雙向六車道,車道兩旁還各有一個緊急停車道。  大橋中間的隔離帶並不是綠化帶,而是一塊塊的板狀物。
  • 杭州灣新區新印象,604平方公裡「前灣新區」,再造一個大寧波
    環杭州灣經濟圈示意圖 展開杭州灣地圖,可以看見,杭州灣新區恰巧處於環杭州灣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它依託著獨特區位和跨海大橋帶來的交通便利,展露了「再造一個大寧波」的時代雄心。
  • 中國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36公裡,用了82噸的鋼可建7個鳥巢
    聽過趙州橋,也聽過長江大橋,不過你們又有沒有聽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呢?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去過杭州西湖這個文藝的地方,但不知道大家又有沒有嘗試過坐著自己家開的車或是旅遊大巴走過這條舉世矚目的大橋呢?感受過杭州西湖的寧靜的你們,當然也要欣賞這跨海大橋的雄偉壯觀。
  • 杭州灣新區,一個正在一步步崛起的未來之城,面向世界的大灣區
    杭州灣新區,一個正在一步步崛起的未來之城,面向世界的大灣區。短短十年時間,從荒蕪灘涂到現在高樓林立,現居人口達到30萬人次。 杭州灣新區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跟便捷的交通,所以一個城市的發展是離不開優越的位置和便捷的交通, 杭州灣新區的地理位置 杭州灣新區位於寧波以北跨海大橋以南,他不僅毗鄰上海,還位於蘇州,寧波,杭州這些一線城市的幾何中心,更是在長三角的核心區域。
  • 在大橋上撞奧迪的鳥兒原是飛行能力較弱的環頸雉
    大橋一帶棲息著眾多鳥類。浙江野鳥會會員張海華說,撞壞李先生奧迪車的是只雌性環頸雉,在杭州灣一帶比較常見。其特點是體形大,比較笨重,飛行能力弱。  「這種鳥飛不高也飛不遠,當時可能是剛從橋下飛上來,視線不好才與奧迪車相撞的。」張海華說,他以前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也曾與一隻麻雀發生過碰撞,「這些鳥容易與汽車相撞,主要是由於它們飛得太低。」
  • 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又一座難度巨大的跨海大橋火速完工,來看看
    美國專家曾高呼中國這是什麼神一般的速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為了加快平潭海峽兩用大橋的建成我國派出4萬名工人趕赴臺灣海峽,12月26日9時43分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兩岸雙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正式通車了。
  • 杭州灣跨海大橋凌晨發生離奇事故
    據了解,駕駛員姓張,凌晨一點半從杭州行經跨海大橋,前往寧波慈谿送貨。3點多的時候在大橋的南岸服務區還休息了二十分鐘,感覺自己精神狀態可以了就繼續行駛,沒想到才繼續開了七公裡就發生了事故。被追尾的前車駕駛員遊某通過反光鏡目睹了整個事故的經過,遊某稱自己當時行駛在第三車道,後車行駛在第二車道,當時以為後車想超他的車,結果後車從第二車道偏到第三車道追尾了
  • 目眩神迷的寧波杭州灣新區究竟是怎麼成為世界級的大灣區?
    當年是杭州灣跨海大橋,如今還是與杭州灣跨海大橋有關。只是當年是高速公路,今天是高速鐵路! 這就是通蘇嘉甬高鐵寧波段。 5月28日,通蘇嘉甬高鐵的控制性工程——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正式啟動海勘。
  • 海南到廣東僅9公裡,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橋?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一直都是停留在規劃設計裡,從未開工建設: 廣東海南跨海大橋,即「瓊州海峽跨海大橋」。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其實一直都有提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其實也一直都有規劃的。
  • 杭州灣新區(前灣新區),是寧波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上海從始至終,對於「自己轄區內杭州灣地區」的態度,可以用冷眼以避之來概括,上海的杭州灣地區,主要包括金山、奉賢和臨港地區。自知「扶不上牆」,成不了主角之嫌。寧波早在2010年,就把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的慈谿市庵東鎮單獨劃出來,成立了由寧波市直管的杭州灣新區管委會。2014年,寧波杭州灣新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心悅君兮君不知,杭州灣優美環境鑄人文之城
    杭州灣的文章想必大家都看的得不要子再看了,聽得不想再聽了,今天,我主要講講杭州灣的資源和環境。 杭州灣最出名的就是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寧波市杭州灣新區西北部,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西側,屬庵東沼澤區國家重要溼地。
  • 佔到全國潮汐能總量四成的浙江,能否在杭州灣修建一座潮汐能電站
    在東部有著1.8萬公裡的陸地海岸線,每天潮汐的漲落都蘊含著大量的能量,據統計我國沿海潮汐能可開發量為2100萬千瓦,潛力巨大。而潮汐能最為豐富的省份就是東部的浙江省。浙江省可開發的潮汐能為880萬千瓦,佔到了全國總量的41.9%。而潮汐能的大小和潮差息息相關,潮差越大,潮汐能越豐富。
  • 渦振、颱風……舟山跨海大橋如何應對?
    浙江舟山跨海大橋(又名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始於寧波鎮海區蛟川街道,沿線經過金塘島、冊子島、富翅島、裡釣島,終於舟山本島,由金塘、西堠門、桃夭門、響礁門和岑港五座跨海大橋及其接線公路組成,大橋全長約46.29km,
  • 海水那麼深,跨海大橋是怎麼修建的呢?
    現在跟著小智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大海能有多深?大海其實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本質上海是被淹沒的大陸,主體位於大陸架上,其下的地殼是大陸地殼。海面積一般是「大洋」的11%,水深在幾米到3000米不等,如果是幾米,幾十米的海邊建橋當然不會那麼難,有些水域甚至還可視,但是在水深達到3000米的海域,又是通過什麼方式建橋的呢?
  • 山有木兮木有枝,杭州灣,心靈的庇護所,自然資源保護極高!
    杭州灣的文章想必大家都看的得不要子再看了,聽得不想再聽了,今天,我主要講講杭州灣的資源和環境。環境優美的地方人人都嚮往,我們杭州灣屬於沿海城市,擁有著眾多的自然資源,並且杭州灣新區早已下令整改清退有汙染的企業,那些企業都已經搬遷出去了,剩下的都是符合環境標準的,不會造成環境糾紛的高端產業。杭州灣最出名的就是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寧波市杭州灣新區西北部,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西側,屬庵東沼澤區國家重要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