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949年7月,周恩來指示由石聯星主演趙一曼,石聯星因此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在國際上獲獎的女演員。」
在抗日戰爭史上,東北抗聯女烈士趙一曼是家喻戶曉的英雄。而在銀幕上成功地再現趙一曼英雄形象的是著名演員石聯星,她那質樸真切的表演至今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石聯星與趙一曼有著幾乎相同的經歷。1914年6月1日,她出生在湖北黃梅縣的一個富有家庭。18歲那年,石聯星正在讀高中,學校裡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的老師被反動派殺害了。這件事激發了她對反動派的仇恨和對真理的渴求。不久,她背離家庭,到上海參加革命。她曾加入上海救亡演劇隊,搞過工人運動。後來,她帶著女工們為蘇區繡制的兩大箱紅旗秘密奔赴瑞金。在蘇區,她當演員、編劇本、任導演、當教員,樣樣出色,是蘇區紅色戲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和李伯釗、劉月華被譽為中央蘇區「三大紅星」。那時候,每周星期一開藝術表演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陳毅和許多將領都來觀看她們演出的戲劇《武裝起義》、《我———紅軍》、《女英雄》及自編的歌舞。周恩來對中央蘇區藝術局局長趙品三說:咱們紅軍「星月聯華」真了不起!趙品三為此作詩:「十裡聽歌冒雨來,輝煌燈火照山臺軍民同樂逢佳節星月聯華呈妙才」。
1932年,蘇區著名將領鍾偉劍一雙深邃的目光打動了她的心,兩人相識、相知、相愛。1934年鍾偉劍參加長徵。石聯星留下來,在瞿秋白的領導下繼續堅持革命藝術活動。在1935年一次戰鬥中,石聯星與趙品三等人一起被俘,受盡折磨,後經營救逃離敵佔區。1936年,石聯星赴南京國立劇專學習。1937年她千裡跋涉到達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童小鵬告訴石聯星,鍾偉劍已經犧牲在長徵路上。石聯星忍下巨大悲痛,立即投身到抗敵演劇隊中。1938年,經歷過戰火洗禮與鐵窗考驗的石聯星與周恩來相逢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石聯星多次提出去延安,周恩來為了統戰工作將她留在了國統區。
在周恩來的領導下,1940年石聯星與杜宣、瞿白音在桂林創建新中國劇社,田漢是總顧問。那時候生活非常艱苦,她的女兒梅子從寄養的老鄉家領回時腹漲得像個小鼓,日夜哭泣,石聯星用土方打下孩子肚裡的蛔蟲,梅子才死裡逃生。石聯星愛劇團所有的孩子,在桂黔撤退的行軍中,幾乎天天都死人,石聯星弄來輛小車推著孩子們,才使大部分孩子活下來。
1945年7月,石聯星根據周總理的指示到延安魯藝擔任教員兼演員,主演過《水車轉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參加過延安保衛戰和土改運動。1948年她加入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7月拍攝《趙一曼》時,周恩來指示由石聯星主演趙一曼。歷時九個月的艱苦拍攝獲得成功:《趙一曼》成為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作品之一,轟動國內外。在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中,石聯星獲得「優秀表演獎」,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在國際上獲獎的女演員。因為石聯星與《趙一曼》有著相同的遭遇,所以周總理說:石聯星經歷了那個時代,她與趙一曼融為一體。
全國解放後,石聯星調到北影。1950年,她主演的《趙一曼》與丈夫凌子風拍攝的《中華女兒》雙雙獲獎。後來她參加了與蘇聯合拍電影《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
為了丈夫凌子風能專心拍電影,石聯星曾一度退出影壇成為家庭「政委」。961年,她又重返舞臺,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與歐陽山尊等一起先後導演了《漁人之家》、《紅巖》、《年輕的一代》等話劇。十年浩劫中,林彪和「四人幫」為了誣陷周總理,把他當年領導的抗敵演劇隊和新中國劇社打成反革命組織,上百名劇社成員受到殘酷迫害,並株連了家屬子女。石聯星挺身而出,百折不回地奔走伸訴,終於使這一冤案獲得平反昭雪。
小時候,我家離石聯星家很近。我與油畫家董希文的女兒董一沙、石聯星的小女兒菊子自幼玩得很熟。後來,董一沙嫁給了石聯星的兒子凌飛。1977年秋,國家為石聯星落實政策,在釣魚臺國賓館對面的南沙溝13號樓給了新房。我們三個兒時的好友興致勃勃地去看這個新家。她家的牆壁上掛的是郭沫若、齊白石、李苦禪的作品,書房裡有一篇石聯星撰寫的懷念瞿秋白的文章,有她的自傳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她創作的多幕話劇《重建家園》,還看到一首開灤煤礦工人寫給她的詩:「年愈花甲趙一曼身經百戰不下鞍今日欣聞戰鼓響一腔浩氣融青天」。石聯星看我愛不釋手的樣子,關切地說,這些文章你可以拿回去看。那天晚上,我讀著她的手稿夜不成眠,心想她就是活著的趙一曼!
石聯星是全國政協第五、六屆委員。1980年,我得知她已患癌症腸道出血,與董一沙和菊子相約再去她家看她。那時她面色蒼白地臥在床上,一疊手稿散在書桌上,寫的是她與幾個老紅軍走訪革命根據地撰寫的回憶錄。我又把手稿拿回家,連夜閱讀。
1982年,她的癌症開始擴散,我們去看望她時,她帶著和藹的微笑送給我三張珍貴照片:兩張是她演趙一曼的劇照,一張是她與抗敵演劇隊的合影。她深情地告訴我:「我雖然一生坎坷,但我的檔案中有周總理的兩封親筆信,那能證明我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現。我感謝黨。」
1984年夏,我們再次看望石聯星時,她的聲音已經很微弱,但她還囑咐菊子將來主持我的攝影展。同年8月1日,石聯星病逝,喪事很簡單,她的骨灰安放在革命公墓。
十幾年過去了,革命公墓安放她骨灰的格子裡常常有熱愛她的觀眾獻上的白色小花,還有人獻上悼詞:安息吧!石聯星———趙一曼,我們心中的英雄。(作者:柳琴/轉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