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德國萊布尼茨動物園及野生動物研究所於2008年開始,與馬來西亞沙巴州野生動物保護局及沙巴州林業管理局合作,實施沙巴州「食肉動物保護」計劃,利用功能先進的遙控攝像機,對該地區麝貓及水獺等小型食肉動物進行研究。兩國研究人員近日公布了他們最新發現的野生珍稀哺乳動物名單,百餘年來在沙巴州首露真容的毛鼻水獺名列榜首。
1.顯露真容的毛鼻水獺
顯露真容的毛鼻水獺
德國與馬來西亞研究人員是在馬來西亞沙巴州德拉馬格(Deramakot)森林保護區發現這隻毛鼻水獺的,這是一百多年來在沙巴州首次發現毛鼻水獺的蹤跡。毛鼻水獺在2008年至2009年間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發現的野生珍稀哺乳動物名單中名列榜首。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位於婆羅洲島北端,佔地面積210平方英裡(約合550平方公裡)。婆羅洲島被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
兩國研究人員是在2008年發現毛鼻水獺的,這是過去十年間在整個婆羅洲首次發現的毛鼻水獺。據領導實施這項研究的德國萊布尼茨動物園及野生動物研究所的安德裡亞-威爾廷(Andreas Wilting)介紹,在攝像機捕捉到這張照片以前,連專家也不確定婆羅洲島上是否還有毛鼻水獺存在。婆羅洲最後一次發現毛鼻水獺是在1997年,當時,一隻毛鼻水獺在公路上被撞死。
2.出外覓食的珍稀獺狸
出外覓食的珍稀獺狸
這是動作感應攝像機在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拍攝的獺狸。獺狸名列東南亞瀕危麝貓名單榜首,是德國與馬來西亞研究人員在「食肉動物保護」計劃中發現的20個不同種類食肉動物之一。據領導實施這項研究的威爾廷介紹,雖然獺狸活動範圍很大,但這種活躍在溼地的物種仍受到棲息地減少和伐木活動的嚴重衝擊。他的研究團隊還首次拍到獺狸的視頻片段。
研究小組表示,1997年以來,當地政府對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做了可持續管理規劃,在伐木取材的同時,讓林區仍可健康生長,這個項目正在獲得回報。沙巴州林業管理局的達圖克-薩姆-曼曼說:「最新研究發現表明長期性可持續林業管理對我們國家受威脅程度最大的一些物種保護極為重要。」
3.披著「貓」衣的馬來麝貓
披著「貓」衣的馬來麝貓
在婆羅洲島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拍攝的照片上,馬來麝貓像我們展現了像貓一樣的外衣。雖然這種哺乳動物在東南亞較為普遍,但科學家仍不確定馬來麝貓的準確數量。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提供的資料,麝貓在馬來西亞受到該國1972年通過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保護。這種晝伏夜行的動物是「食肉動物保護」計劃中發現的5個麝貓種類之一——儘管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存在商業性伐木活動。
4.生性好奇的小爪水獺
生性好奇的小爪水獺
一群好奇的亞洲小爪水獺在安設於婆羅洲島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的一臺攝像機前經過。德國與馬來西亞研究小組採用先進的遙控攝像機和夜間探測工具,記錄下婆羅洲島所有三種土生土長的水獺的行蹤。據威爾廷介紹,將不同種類的水獺分辨出來並非易事。他說:「問題是,看到它們的時候,還沒等你仔細觀察,水獺就會迅速溜走。即便是在我們攝像機捕捉到的照片中,水獺也很難辨認。」威爾廷還表示,這些照片將被送至世界頂尖水獺專家那裡進行獨立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