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種最奇特瀕危兩棲動物 我國「娃娃魚」居首

2021-01-08 搜狐網

  據英國媒體21日報導,英國倫敦動物學會21日公布了一份最奇特瀕危兩棲動物名單。在這些奇特的動物中,中國獨有的珍稀兩棲動物「娃娃魚」居榜首。

  上榜的這些兩棲動物有100種,據該機構估計,這些兩棲動物中有85%受到很少保護或根本無人顧及。

如果繼續置之不理,它們將永遠消失。該項目負責人喬納森形容這些動物是「煤礦裡的金絲雀」,對生態環境具有指示性作用。他說:「它們對能導致物種滅絕的氣候變化和汙染高度敏感,能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發出警示。如果我們失去它們,那麼其他的物種也將不可避免地步其後塵。」

  倫敦動物學會稱:「與鳥類的可愛和哺乳動物比起來,兩棲動物經常被動植物愛好者忽略。它們看上去不是那麼的乖巧,不會給人一種想上前抱一抱的感覺,但它們奇特的外表和怪異的行為將會激發人們對它們的保護。」右邊的這10種動物被選為應優先採取行動拯救的物種。  

「娃娃魚」生存現狀立法支持保護開發

  「娃娃魚」主要生長在我國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山區海拔300米至600米的溪流中。早在2000年前已有不少書籍提到「鯢魚有四足,如鱉而行疾、有魚之體、而似足行、聲如小兒啼」。

  「娃娃魚」的壽命在兩棲動物是最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娃娃魚」的肉白而嫩被列為珍餚。由於過去不懂得保護,對它進行了無情地濫捕,致使瀕於絕跡。

  目前,全國野生「娃娃魚」總量約為5萬尾,人工養殖數在10萬尾左右。我國已規定必須加以保護,國內有國家級繁殖保護中心一個,省級繁殖保護中心21個,這些中心承擔著保護當地野生「娃娃魚」和人工繁殖後進行放生的任務。相關人員提議,我國「娃娃魚」商品市場必須加強監管,在呼籲立法支持保護開發的同時,專業管理部門要科學測算年度上市的商品量,確保市場健康發展。(楊凌)  

十大瀕危兩棲動物排行榜TOP1:中國「娃娃魚」

  兩棲動物裡的巨無霸。「娃娃魚」學名大鯢,因「唔哇、唔哇」的叫聲酷似嬰兒啼哭而得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兩棲動物,最大體長能達到1.8米。「娃娃魚」也是中國獨有的珍稀兩棲有尾動物,其歷史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有「活化石」之稱。  

TOP2:肯亞薩嘎拉蚓螈

  沒手沒腳沒尾巴,是現存惟一完全沒有四肢的兩棲動物,也基本無尾,頭部兩側有觸鬚,可以探測捕食者的化學信號。

TOP3:紫蛙

  一身漂亮紫「衣服」,全身紫色,一年有50周鑽在鬆軟的土壤中,2003年才在印度被發現。

  TOP4:南非幽靈蛙

  出沒在墳場內,因在南非骷髏峽谷墳場被發現得名。  

TOP5:洞螈

  飽餐一頓管十年。沒有眼睛,皮膚是透明的,終生棲息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內,時常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在光照下膚色可變成黑色。不吃不喝也能活上十多年。

TOP6:墨西哥無肺蠑螈

  呼吸靠皮不靠肺。它沒有肺,靠皮膚和口內膜呼吸。  

TOP7:馬達加斯加彩虹蛙

  垂直巖壁爬上爬下,色彩豔麗,能在垂直的巖壁上爬行,遇到驚濤駭浪也不會被衝走。

TOP8:智利達爾文蛙

  「含在嘴裡怕化了」。父蛙將孩子放在口中保護。1978年後就沒再被看到過,可能已滅絕。  

TOP9:博提克產婆蟾

  最稱職「奶爸」。實際執行「產婆」任務的是雄蟾,在雌蟾排出一長串透明的卵帶後,雄蟾就排出液體,使卵帶裡的黑色卵子受精,並裹在後腿一直守護著。

TOP10:加德納島塞舌蛙

  在圖釘上「跳舞」。世界上體型最袖珍的蛙,成年蛙的體長只有11毫米,能坐在一個圖釘的頂部。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英國評出百種瀕危兩棲動物 中國娃娃魚居首(圖)
    英評出百種瀕危兩棲動物 中國娃娃魚居首    自然界有很多奇形怪狀的動物人們還沒有機會見到,但它們已經瀕臨滅絕了。英國的倫敦動物學會(ZSL)日前評出了100個最奇特同時生存受威脅的兩棲動物。
  • 十大奇特瀕危兩棲動物[組圖]
    娃娃魚紫蛙洞螈英國的倫敦動物學會(ZSL)日前評出了100個最奇特同時生存受威脅的兩棲動物。據估計,在上榜的100種兩棲動物中,有85%受到很少保護,或根本無人顧及。如果繼續置之不理,它們將永遠消失。該項目負責人認為這些動物對人類的生態環境具有指示性作用。「如果我們失去它們,那麼其它的物種也將不可避免地步其後塵。」ZSL已從名單中選出10種在今年將受到優先保護的動物,中國娃娃魚則列於榜首。
  • 世界最大兩棲動物會永遠消失嗎?我國野生娃娃魚面臨大危機!
    在我國幅員遼闊的大地上,有許多珍奇的野生動植物,其中,包括了中國大鯢,大家更喜歡把它稱作娃娃魚,它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兩棲動物。而據報導稱,近日的一項發現指出,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在我國已經走向了野外滅絕的邊緣。
  • 倫敦動物學會評出十大最奇特兩棲動物
    英國的倫敦動物學會(ZSL)日前評出了100個最奇特同時生存受威脅的兩棲動物。該項目負責人喬納森·貝利博士形容這些動物是「煤礦裡的金絲雀」,對我們的生態環境具有指示性作用。「他們對能導致物種滅絕的氣候變化和汙染高度敏感,能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發出警示。如果我們失去它們,那麼其它的物種也將不可避免地步其後塵。」以下是前十位。
  • 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娃娃魚
    大鯢是很珍貴的兩棲動物,因為它們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所以人們也叫它們"娃娃魚",外形長得有點像蜥蜴,頭部扁扁的、嘴巴很大,無眼瞼,身體的顏色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多為灰褐色,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身上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並附帶粘液,身長可達1米,體重在百斤左右
  • 瀕危物種「小娃娃魚」群落定居東莞銀瓶山,別去打擾它們呦~
    在銀瓶山自然保護區一條神秘的溝谷深潭裡,生活著一群我國瀕危野生動物香港瘰
  • 有人當街叫賣「娃娃魚」 父女倆花重金救下野味
    溫州網訊 近日,7條酷似「娃娃魚」的水生動物被人當街叫賣,瑞安一對父女出重金將其買下放生。昨天,經「綠眼睛」動物保護組織人員鑑定,這7條水生動物為「水壁虎」,學名叫「中國瘰螈」,雖然在我市一些水域有出現,但數量如此之多還是第一次碰到。
  •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營養價值堪比人參,是我國特有品種
    說起兩棲動物,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呢?應該最讓人熟悉的兩棲動物是蛙類。確實,蛙類是最常見的兩棲動物,但如果說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是什麼,大家知道嗎?答案就是大鯢,它們還有一個比較可愛點的名字「娃娃魚」,很多人會誤以為,娃娃魚是一種體型很小的魚類,但其實不然,這是一個誤區,為什麼人們會給大鯢起一個娃娃魚的稱號呢?原來,是因為大鯢的嘴大,其聲音極其洪亮,當它們叫的時候,聲音特別像嬰兒的啼哭聲,所以有此稱呼。
  • 國寶娃娃魚迎來新朋友 上海動物園兩棲動物展區新增6種動物
    圖說:貓眼珍珠蛙生態展缸 來源/園方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端午期間,不僅可以品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葉,還可以去上海動物園看看國寶「娃娃魚」的新朋友!近日,上海動物園迎來了喜事——兩棲爬行館兩棲動物展區全新開放,向遊客新展出了6種兩棲動物,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這些新展出的兩棲動物,包括蛙類的白氏樹蛙、角蛙、大樹蛙和貓眼珍珠蛙,以及蠑螈類的虎皮蠑螈和秉志肥螈。它們被分別安置在生態展缸內,鑲嵌在一幅以熱帶雨林為背景的畫中。觀賞時,遊客仿佛置身雨林。
  • 新疆娃娃魚
    ,學名北鯢,兩棲類動物,只產於我國新疆、哈薩克斯坦極狹窄的範圍內,所以又叫中亞北鯢;因其極像陸地上的蜥蜴,而民間稱蜥蜴為「四腳蛇」,人們又叫它為「水四腳蛇」。又因為它在陸上行進時像嬰兒爬行,又多了個「娃娃魚」的名字。 新疆北鯢屬小鯢科,是準噶爾盆地水域中,2.5億年前廣泛分布的有尾兩棲類的一種,是天山、阿拉套山地面抬升時倖存下來的孑遺物種。新疆北鯢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鯢科分類,系統演化方面,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新疆北鯢是我國生物寶庫中珍貴的物種資源。
  • 東港驚現野生「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哭,四肢似人手腳~
    根據對娃娃魚的外形和膚色特點進行現場研究、分析,判斷這隻娃娃魚是我國野生大鯢。據市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鯢幼年期用腮呼吸,長大以後用肺呼吸。這條大鯢前面是四個爪,後邊是五個爪,很明顯是一條成年大鯢,長成了應該在1米8左右,據工作人員辨析,這條大鯢體量8斤左右,體長68公分,年齡在6歲到8歲。
  • 不要再把這些水族寵物,當成什麼恐龍或者娃娃魚了,不是一個物種
    在網上經常會看到這種報導,說是在某某地又發現了一種類似於恐龍的奇特生物,而且還有五顏六色的,還有的宣稱,在魚店裡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上述這種所謂的神奇生物,就是俗稱六角恐龍的一種蠑螈罷了,學名為美西螈或者是墨西哥鈍口螈的一種小型兩棲動物,另外還有一種是東方蠑螈,是我國原產的,在水族店裡也會經常見到。
  • 南極一億年前的「娃娃魚」,能一口咬死恐龍,比汽車還大
    「娃娃魚」學名中國大鯢,它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兩棲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如今是一種非常瀕危的保護動物。最近科學家在南極也發現了一種長相非常像「娃娃魚」的動物化石,顛覆了人們對兩棲動物的認知。在一億年前的白堊紀,這種」娃娃魚「的體型堪比汽車,是水陸之間的霸主之一。
  • 闢謠:水族市場的娃娃魚是假的,真正的娃娃魚個頭是它的10倍
    我國南方特有的一種蠑螈其實這個假娃娃魚的真實身份是我們中國的原生蠑螈,它的學名叫紅腹蠑螈。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等這些南方地區。由於它非常容易就可以人工繁殖,因此市面上就出現了很多這種寵物,但是它跟娃娃魚也有點相似之處。所以,為了讓它更好的賣出去,各大商家就給他起名叫「娃娃魚」。記得小時候,我也去買過,那時候商家說它叫娃娃魚。
  • 盤點自然界6大最奇特的兩棲動物:網狀透明青蛙
    第2頁: 第3頁: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你是大自然的狂熱追隨者,那麼你自然會認識到下面這些奇特的兩棲動物,但對於公眾來說,這些在自然界中最獨特的兩棲動物就相對未知。  奇特兩棲動物之樹蛙:神奇雄性樹蛙在雌性身體上產泡沫築卵巢
  • 一條一米多長的娃娃魚 發出嬰兒叫聲嚇壞路人
    發出嬰兒叫聲的,是一條一米多長的娃娃魚。「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大的娃娃魚,我們怕其他路人看到後拿走,就報警了。」馬亮回憶,這個娃娃魚身體呈黃褐色,頭部扁平,有碗口大小,還能發出嬰兒般的「哭聲」,感覺很神奇。當地黃壇派出所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到現場,一起小心翼翼將娃娃魚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大臉盆中。
  • 叫聲似嬰兒哭泣的娃娃魚
    因此,叫它」娃娃魚」。早在2000多年前,《山海經》中就有大鯢的記述:」決決之水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本草綱目》中說」鯢魚在山溪中,似鯰,有四腳,長尾,能上樹,聲如小孩哭,故名鯢魚,一名人魚。」其實,大鯢不是魚,而是一種兩棲動物。娃娃魚是魚類和爬行動物之間的過渡類型,它有四肢,用肺呼吸,但是由於發育不完善,還要借溼潤的皮膚來輔助」呼吸」。
  • 浙江千島湖發現1米長的大型娃娃魚,娃娃魚的神秘令人驚嘆!
    後來,經過專業人士鑑定,確認這條四腳「怪魚」就是大鯢,別名娃娃魚(其叫聲似嬰兒啼哭)。 娃娃魚實際上並不是魚。它名之曰魚而非魚,是我國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它的外形比較獨特,有點象壁虎。
  • 丹東東港驚現野生「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哭,四肢似人手腳~
    根據對娃娃魚的外形和膚色特點進行現場研究、分析,判斷這隻娃娃魚是我國野生大鯢。  據市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鯢幼年期用腮呼吸,長大以後用肺呼吸。這條大鯢前面是四個爪,後邊是五個爪,很明顯是一條成年大鯢,長成了應該在1米8左右,據工作人員辨析,這條大鯢體量8斤左右,體長68公分,年齡在6歲到8歲。
  • 1.5億年前的娃娃魚,3000公裡尋根的中華鱘,或因人類而滅絕
    我國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國家,由於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水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稀有的物種,還有一些是我國所特有的珍貴物種。提到水生動物,可能大家想到就是魚類。這裡的水生動物包括無脊椎類、魚類、兩棲爬行類和哺乳類水生動物。在內陸水域中,主要分布有白鰭豚、中華鱘、江豚、河狸、大鯢、虎紋蛙等珍稀物種;在沿海海域中,主要分布有海豹、海龜、中華白鰭豚、文昌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