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化學能幹啥?」——作為一名化學老師,這是我經常被問及的問題。每次當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作出一番化學專業就業前景分析後,面對的仍然是同學滿懷迷茫與困惑的神情。
還有的,甚至發出了這樣的吶喊——
好吧,那我們今天就拋開理性的分析,來點兒感性的實例,看看學了化學到底還能幹點兒啥——
可以當校長——
周其鳳
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中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導。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領域的研究。曾先後擔任吉林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2011年,由他作詞的「化學之歌」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褒貶不一。(想了解詳情的,可以查看《化學人生》歷史信息中2014年12月1日那期內容)
可以當中科院院長——
白春禮 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先後從事過晶體結構、分子力學和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EXAFS)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納米科技的重要領域——掃描隧道顯微學的開拓者之一。
可以當音樂家——
鮑羅丁
俄國化學家,醫學博士,他曾最早製成苯甲醯氯,並對醛類縮合反應研究有所貢獻。與此同時,他在音樂方面也有極高造詣。是俄羅斯著名民族音樂團體「強力集團」成員。由於他平時都在實驗室從事化學工作,只能在星期天作曲,因此被稱為「星期天作曲家」。但就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他創作出了歌劇《伊戈爾王子》,交響曲《勇士》,交響音詩《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等著名樂曲,成為俄羅斯音樂史上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可以當作家——
王小波 畢業於人民大學食品商品學。在他的散文《科學的美好》中詳實生動地記錄了自己學習化學的經過,也表達了「對這門科學的戀戀不捨」。另外,據其生前好友回憶,他曾在考試之前一晚上讀完傅獻彩《物理化學》上冊。第二天早晨,那本書「像海帶卷似的成了個油黑的卷」。
可以當偵探——
福爾摩斯 全世界最著名的偵探。在其創造者柯南道爾筆下,福爾摩斯畢業於牛津大學化學系,「是個一流的化學家」。在貝克街其公寓裡還專門設有一個「化學實驗桌」。有一次為了「完成一個頗感興趣的化學分析」,他甚至中斷了重要的破案。
還可以當:國、家、主、席——
習大大 1975至1979年在清華大學化工系基本有機合成專業學習。2013年,習大大視察中科院大學,當得知在場的一位同學所學的是化學專業時,他風趣地說道:「我們都是學化學的。」這一段對話逗笑了全場的人。
怎麼樣,學化學的小夥伴,現在你還迷茫困惑嗎,是不是覺得化學專業前途四通八達、一片廣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