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人類與豬處食物鏈同級 中國印度拖後腿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人類在食物鏈上處於什麼位置?你也許早已成竹在胸地認為應該介於牛和北極熊之間,但是,一項新研究給出了具體的數字:大約在2.0到2.6之間,取決於你生活在哪裡。換句話說,人類與鳳尾魚和豬大致同級。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2月2日報導,研究人員計算的這一數值有一個術語,被稱為「營養級」。某個物種的營養級取決於肉類和植物在它所攝入的食物中的比重,以及所攝入的肉類是來自食草動物還是食物鏈中上層的動物。所以人類處於中間位置,儘管與豬不同,人類有辦法擊倒獅子、老虎等處於高營養級的動物。
-
在食物鏈中,蚊子處於哪個等級?它與人類在食物鏈中是什麼關係?
人類作為當下地球的「主宰者」,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這其實要得益於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中選擇是大腦的進化,而不是肢體的進化,所以人類即使沒有尖利的爪子、龐大的體型以及鋒利的牙齒,也能站在食物鏈最頂端。 但是,人類在自然中並不是無敵的存在。
-
生命世界中的食物鏈
而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不能單獨生存,生物之間(或者說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十分複雜的關係,縱橫交錯,構成地球上錯綜複雜的生命之網。 食物鏈 生命世界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係,把生物與生物之間緊密地聯繫起來,這種生物成員之間以食物營養關係聯繫起來的序列,稱為食物鏈。例如,稻田的稻飛蝨吃水稻,青蛙吃稻飛蝨,蛇吃青蛙,老鷹吃蛇,就構成了水稻→稻飛蝨→青蛙→蛇→老鷹的食物鏈。
-
美媒:研究稱全球變暖將致人類睡眠減少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在某些城市發現了氣溫升高和民眾反映的睡眠受到幹擾之間的關聯,通過計算機演算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在高位的情況下,預測人類的睡眠會減少。報導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變暖,正在對現實世界產生明顯的影響:熱浪更多、暴雨更大、海平面更高,而這些只是眾多變化中的少數幾例。但近年來,社會科學家一直在努力解答一個更複雜的問題: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健康意味著什麼?這個領域的預測很難,必須建立在一長串假設的基礎上。
-
作為地球的頂級生物人類,在食物鏈中位置其實並不是站在最頂端
其實有關於人類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人類並非真正位於這個鏈條的頂端,那麼人類到底在食物鏈上有著怎樣的位置呢?首先需要我們弄明白的一個問題是何為食物鏈,其實這樣的一個鏈條是指各種生物吃與被吃的關係,聯合到一起的一個序列,就像一根鏈條一樣,是環環相扣的。與大自然中存在十分複雜的食物關係相比,這樣的食物鏈呈現出來的關係是非常簡單的。
-
人類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 而是中等位置
簡單的食物網絡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與流行的觀點相反,人類其實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事實上,我們是位於食物鏈中央某處,一項對全球196個國家中176個國家的人類食物消耗49年的分析這樣表明。
-
研究稱北冰洋塑料微粒數量創紀錄 汙染或進入人類食物鏈
據英國《衛報》4月24日報導,科學家在北冰洋的海水中發現了創紀錄的塑料微粒,它們可能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影響引起了大眾關注。在從北冰洋5個地區採集的核心樣本中,每升海水冰塊混合物中有多達1.2萬個塑料微粒——這是以往研究結果的3倍之多。
-
美媒稱中國魚鰾投資威脅小頭鼠海豚生存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海裡的一對小頭鼠海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美媒稱,7月9日理論上是「國際小頭鼠海豚節」,設立這個節日是為了促使墨西哥政府為保護這種瀕危的鼠海豚做出更多努力。
-
如果地球動物都變成人類一樣大小,這種動物必會處於食物鏈頂端!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地球上存在數不清的動物 物種,大小個頭也是參差不齊每樣動物都有不同的特性和本領,但是卻因為個頭體積太小 ,導致再厲害的動物也會處於劣勢,站在食物鏈的最末端那今天就假設一下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變成和我們人類一樣大小的話又會怎麼樣呢
-
英媒:研究稱豬智商堪比黑猩猩 擅長走迷宮
參考消息網6月14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發現,豬比狗聰明,並可以像黑猩猩一樣出色地解決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美國埃默裡大學神經科學家洛麗·馬裡諾說:「我們已經證明,豬與非常聰明的狗、黑猩猩、大象、海豚甚至人類一樣擁有很多認知能力。
-
美媒解釋人類「撞臉」可能性:基因多樣性有限(3)
【延伸閱讀】美媒:婚姻不忠竟是基因在作怪 女性也容易出軌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美媒稱,人們習慣於把性出軌視為婚姻關係不幸的一個徵兆、一種道德缺陷或社會價值觀墮落的跡象。但新的研究表明,出軌似乎可以歸因為基因作用。
-
美媒:研究稱白色杯子讓咖啡口感更苦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 美媒稱,清晨一杯好咖啡的秘密也許就在於選擇正確的咖啡杯顏色。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9日報導,根據最近在澳大利亞進行的一項研究,咖啡杯的顏色可能會改變咖啡的口感。這一研究調查了3種不同顏色的咖啡杯——白色、藍色和透明玻璃——對口感差異的影響。研究人員向18名參與者提供相同的咖啡,放在形狀類似但顏色不同的杯子裡,然後讓他們標註出甜度、香氣、苦味、品質和可接受度。研究人員發現,咖啡飲用者會由於杯子顏色不同而對同樣的咖啡產生不同的感受。具體來說,白色杯子裡的咖啡喝起來更「濃」(或苦),透明玻璃杯的淡,而藍色杯子的咖啡則「適中」。
-
人類史三大革命之「認知革命」,人類登上食物鏈頂端的秘訣
我們誕生以來,心裡就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人類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似乎這是不辯自明的。但在7萬年前,其實人類和一直處於食物鏈的中下遊的其他動物沒有什麼區別,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在7萬年前的某一時刻,一躍到達了食物鏈的頂端呢?
-
老鷹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為何有時還會被貓頭鷹捕食?
但是,我們有時也會看到貓頭鷹抓捕老鷹的情景,這抓捕的對象可不是什麼老鷹的幼仔,而是實打實的成年老鷹個體,那麼看上去溫順的貓頭鷹,為何會抓捕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老鷹呢?老鷹隸屬於鳥綱隼形目鷹科,它是鷹科眾多種動物的統稱,包括我們俗稱的鷹、隼、雕、鷲等,從生物學分類上,一共可以分為雕亞科、鳶亞科、鷹亞科、亞科、禿鷲亞科等9個亞科。
-
人類能在食物鏈頂端立足,不只是因為智慧,信息傳遞同樣不可或缺
本質上而言,這三者其實處於共生關係,少一個都不行,可若是從能量傳遞上面來說,「消費者」又處於這個生態圈的最上層。從而也就形成了生產者、初級消費者、二級消費者、以及三級消費者這樣一個籠統的食物鏈模型。那麼如果單從「捕食」於「被捕食」的概念來看,人類確實佔據著食物鏈的頂端地位,畢竟消費者層級中每一條食物鏈的最上層,幾乎都有人類的影子。可問題是人類個體瘦弱,赤手空拳根本不是獅、虎、豹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的對手,那麼又是憑藉什麼在食物鏈頂端立足的呢?
-
微量元素與食物鏈學術論壇暨中國農學會微量元素與食物鏈分會2020...
微量元素與食物鏈學術論壇暨中國農學會微量元素與食物鏈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第一輪通知)微量元素屬於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資源,作為維持人類和動物健康和生長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幾乎參與人類和動物的所有生理生化活動
-
美媒:當「人類暫停」大自然成意外贏家
美媒稱,新冠肺炎已經把這個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在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50萬人死於這種疾病,在某些地區,病例還在增加。不過,在這一大流行病期間,卻出現了一絲希望之光:大自然因這場疫情而受益。美國《大眾機械》網站7月19日刊文稱,在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由於周邊海域人類活動的減少,海豚開始出現在離海岸更近的地方。
-
酒是這樣進入人類食物鏈的
1 酒是這樣進入人類食物鏈的 >最原始的酒存在於腐爛的果實中,在食物短缺的時代,人類變得飢不擇食,不得不實用這些食物,有部分人因食用這些食物而喝醉,就容易被野獸吃掉,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劣勢。
-
印尼洞穴驚現45500年前人類畫的豬,豬是食物,也點燃藝術之火
,同時,這幅畫也為該島存在現代解剖學意義上的人類提供了最早證據。來自澳大利亞與印度尼西亞的研究人員是在蘇拉威西島南部良特東格洞的後壁上發現這幅野豬畫像的,洞中除這幅特別清晰的豬畫之外昆士蘭格裡菲斯大學的考古學家亞當·布魯姆(Adam Brumm)是該研究小組的一名成員,布魯姆教授說,從圖畫上看,這隻豬有豎立的短毛冠、眼睛前面長著一對角狀面部疣,這些都是蘇拉威西成年雄性疣豬的典型特徵。
-
1400萬噸微塑碎片 食物鏈擴散威脅人類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一項研究顯示,排除樣本中水的重量,平均每克海底沉積物含有1.26塊微型塑料碎片。結合這一估算和其他科研機構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推斷,全球海洋底部大約沉積著逾 1400 萬噸微型塑料碎片,從大量進入海洋的垃圾中分解而來。比海面漂浮的塑料垃圾多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