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一項研究顯示,排除樣本中水的重量,平均每克海底沉積物含有1.26塊微型塑料碎片。結合這一估算和其他科研機構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推斷,全球海洋底部大約沉積著逾 1400 萬噸微型塑料碎片,從大量進入海洋的垃圾中分解而來。比海面漂浮的塑料垃圾多30倍。
研究人員2017年3月和4月在距離澳大利亞南部海岸線300公裡處的6個偏遠地點,採集51個海底沉積物樣本,其中利用機器人潛水艇,在南澳大利亞海岸以外的 3000 米深的海底採集樣本。在如此偏遠的地方,微型塑料碎片也有很多。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 ( CSIRO ) 稱,這項研究是對海底微型塑料規模的首次估計。本次研究顯示,這些微型汙染物的數量,是此前本地化研究結果的 25 倍。
1400萬噸這個數字看似巨大,卻是連年累月的累積,與每年流入河海的塑料垃圾比,並不算多。
9月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共有1900萬至2300萬噸塑料垃圾傾入河流和海洋。《科學》雜誌先前刊登的一篇文章顯示,每年有大約85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
海底的微型塑料碎片主要由一次性塑料製品、紡織和服裝纖維組成。這些物資在生活汙水處理廠沒有得到有效過濾,所以很容易進入河流和海洋。進入海洋的塑料汙染物破裂、分解,最終變成微型塑料。而這一研究結果顯示,微型塑料碎片確實正在沉澱到海底。
由於全球海洋環流,正浮力的塑料聚合物在大型海洋環流的地表水中積聚。根據公開數據,大約5.25萬億塑料顆粒,重約269000毫克,漂浮在海洋表面,而每平方公裡的塑料碎片濃度高達580000個。鑑於塑料生產的未來預測和缺乏有效的處理策略,預計到2050年,自然環境中的塑料廢物數量將翻一番。
海洋塑料碎片被認為是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的主要威脅,預計會對海洋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研究人員已在2200多種不同海洋物種的胃腸道中發現了小塑料片,從浮遊動物到頂級捕食者。微型塑料碎片容易被貽貝、浮遊動物等食物鏈底端生物吃掉,進而被食物鏈上層生物吞食,通過食物鏈層層擴散,影響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
文中部分文圖源於網絡,有版權請30天內留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