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用指甲在玻璃上來回刮蹭,除了聽到一陣陣令人厭惡的刺耳噪聲,你還有可能發現手臂上的皮膚出現一個個小的凸塊隆起。同樣的,當你咬一口桃子上帶毛的表皮,除了明顯感到牙齒酸麻,手臂上也會出現同樣凸塊隆起。除此之外,在寒冷的天氣裡、聽到一首醉人的音樂、看到一些令人感到緊張或恐懼的圖片時,也都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龜背上的藤壺令人恐懼。圖片源於網絡
皮膚上的這些小凸塊,就是我們常說的雞皮疙瘩。它是怎麼產生的?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它又有什麼作用?這還得從我們的祖先講起。
#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本期視頻#
當類人猿察覺到環境中的威脅時,渾身的毛髮會直立起來,整個身子看上去比平時大了一圈。
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見。如果仔細觀察寵物貓,在它感受到威脅或者被激怒時,也能明顯看到貓的毛髮會豎起來,使它看上去比正常狀態下更大一些。
同樣的,當母雞感覺小雞遇到威脅或者兩隻公雞打架時,它們身上的毛也會豎起來。
打架的公雞。圖片源於網絡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動物體內的交感神經會使身體產生一種叫做去甲腎上腺素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讓動物體進入戰鬥或戒備狀態,並通過刺激皮膚中的微小肌肉——立毛肌,使動物體的毛髮豎起來。
立毛肌是一種與毛囊有關的肌肉,它一端來自真皮,另一端位於毛囊中部,立毛肌與皮膚表面成鈍角,當它收縮時,鈍角夾緊逐漸成銳角,汗毛就豎了起來。
立毛肌示意圖。圖片源於網絡
立毛肌受腎上腺素和交感神經的支配,當動物體情緒出現變化(如憤怒、恐懼、高興),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水平增高,或者當動物體處於寒冷環境下,立毛肌都會出現收縮,從而引起雞皮疙瘩。
對於遠古祖先或者某些動物而言,雞皮疙瘩有著很好的生物學邏輯。由於整個身子仿佛大了一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給潛在襲擊者產生一定的威懾作用,從氣勢上壓制對方。此外,雞皮疙瘩有利於縮小毛髮和皮膚間的間隙,隔絕熱量散出,起到保溫的作用。
然而,對於從猿猴進化而來的現代人而言,我們既不需要用毛髮直立來壓制或嚇退入侵者,也沒有濃密的毛髮覆蓋身體來通過毛髮直豎起到保溫作用,雞皮疙瘩所起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因此,人之所以會起雞皮疙瘩,只是由於進化不完全,該特徵沒有完全消失而已。
看完今天的科學視頻,你有什麼感想呢?
比別人多一點努力、多一點自律、多一點決心、多一點反省、多一點學習、多一點實踐、多一點瘋狂,多一點點就能創造奇蹟!
本文旨在分享優質學習內容,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今天點在看,明天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