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擴散和滲透的過程(b)
判斷:
①當分子擴散達到平衡狀態,分子便不再繼續運動(×)
②滲透作用方向是溶液中的水分子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進入溶液濃度高的一側(√)
③離子可從高濃度處向低濃度處滲透(×)
2.動、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過程及原因(b)
判斷:
①當膜外溶液濃度高於膜內時,水分子只能從膜內向膜外運動(×)
②滲透作用的發生需要膜的兩側存在濃度差(√)
3.被動轉運和主動轉運(b)
判斷:
①由於有些小分子或離子不溶於脂雙層,或體積太大,不能直接穿過膜,故需載體轉運(√)
②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過程中載體蛋白的形狀會發生不可逆的改變。(×)
③主動轉運是細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質的方式。(√)
④水、甘油等小分子可通過主動轉運的方式逆濃度梯度運輸。(×)
⑤細胞要維持正常生活,必須從周圍環境獲得氧和營養素,並向周圍環境中排出各種代謝產物(√)
⑥缺氧條件下,酵母菌無法通過質膜主動吸收外界的營養物質(×)
4.胞吞和胞吐(b)
判斷:
①進出細胞的物質並不一定都通過質膜(√)
②胞吞、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性(×)
③胞吞、胞吐的物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
④胞吞、胞吐不消耗能量(×)
5.活動: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b)
(1)實驗步驟及現象:
(2)實驗分析:
①選材:
首先,要活細胞,因為死細胞的生物膜失去選擇透性,無法發生滲透作用;
其次,要成熟植物細胞,具有大液泡,質壁分離及復原現象明顯;
其三,最好液泡為深色,質壁分離及復原現象更易觀察。
②質壁分離的原因: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細胞滲透失水;
內因——質膜及以內部分的伸縮性大於細胞壁。
③換成相應濃度的KNO3溶液進行實驗:現象為先質壁分離,再自動復原。
判斷:
①「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缺乏實驗對照(×)
②質壁分離狀態下,細胞壁與細胞膜間的液體是細胞液(×)
③外界溶液濃度過高,植物細胞會發生質壁分離,但無法復原(√)
④「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中吸水紙是為了吸除多餘液體(×)
⑤質壁分離通常在植物細胞角隅處先被觀察到(√)
以上內容是苗老師辛辛苦苦親手碼出來的,版權所有,歡迎圍觀和使用,嚴禁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