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冬至,吃湯圓是很多南方地區的習俗,而這一天,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的動物們也吃上了由動物保育員準備的水果「湯圓」。
記者在熊貓館看到,大熊貓「思念」和「思筠筠」正享受著水果「湯圓」,只見大熊貓「思筠筠」直徑走向美食,聞了聞便一把掀翻果盤咬起一粒小湯圓,慢條斯理地品嘗著。然而在另一邊的大熊貓「思念」面對新鮮出爐的美味,不緊不慢地埋頭在竹盤中尋找好吃的食物。
據熊貓保育員介紹,大熊貓「思念」又名「湯圓」,這也是它們在廈門過的第三個冬至了。大熊貓食用的冬至「湯圓」由蘋果、胡蘿蔔、南瓜、火龍果、窩窩頭等食物製作而成。
當天,園區內的節尾狐猴、小熊貓、巨嘴鳥等動物也紛紛吃上了水果「湯圓」。
冬至一到意味著進入了數九寒冬,園區的動物們是如何禦寒過冬?記者從動物園了解到,園區的動物們早已開啟「暖冬」模式,暖氣、暖燈、稻草、空調一應俱全,飼料方面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其中,在靈玲的蜿龍密境館內,30臺暖燈、浴霸讓室溫持續控制在28℃左右,為館內的鱷魚、黃金蟒、象龜和蜥蜴等40種上百隻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提供一個舒適的過冬環境。
據了解,為了讓園區的動物安全過冬,動物保育員早在入冬前就開始著手準備,根據各種動物的不同生活習性,科學制定各種保溫措施,除了進行物理保暖外,還通過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對動物的飲食方式進行調配,增加機體抵抗力。(記者 沈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