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動物會得抑鬱症嗎?科學家的實驗顛覆傳統認知

2020-12-27 科學蟲洞

文|科學蟲洞

人類有著高智力、豐富的情感和複雜的思想,在傳統的觀念中,似乎只有人才會產生抑鬱等情緒,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和實驗都在說明,動物跟人一樣會難過、會出現抑鬱的情緒。

野生動物也會抑鬱

除了盜獵者,非洲犀牛可以說是沒有天敵的,但它們也會有抑鬱的時候。由於盜獵情況十分嚴重,為了保護犀牛,南非野生動物中心的工作人員採取了一個辦法——向犀角注入毒素。

為了避免犀角流入市場、給犀牛帶來殺身之禍,除了注入毒素之外,他們還會給犀角注入一種不可食用的粉色顏料。不管是毒素還是顏料都是對犀牛無害的,即便犀牛在對抗時被角劃傷,沾染到毒素也不會造成傷害。

不過,這只是防止盜獵的方式之一。因為一方面,盜獵者無所不用其極,南非需要採用更多的保護措施;另一方面,被注射了藥物和染料的犀牛,犀角會變成粉色,它們回到家鄉之後,會覺得自己跟大家不一樣,可能感到自卑、難過,甚至抑鬱。

被圈養的動物抑鬱可能性更大

此外,很多動物都可能出現抑鬱的情況。揚子晚報曾經報導過一則新聞,在無錫動物園裡,一隻金剛鸚鵡出現了啄自己羽毛的情況,導致羽毛越來越稀疏。

據了解,金剛鸚鵡色澤豔麗、體型較大,在動物園裡往往能吸引遊客的目光和讚嘆。而園裡的這隻金剛鸚鵡才7、8歲,相當於人類的孩童階段。

非當事鸚鵡

園方專家解釋,鸚鵡本身智商比較高,喜歡依賴人、跟人相處,這隻鸚鵡之所以會啄毛,很可能是因為很多遊客都不理它,同時它又被關在室內,所以抑鬱了,需要送去治療。

不少飼養過鸚鵡當寵物的網友也表示,如果缺乏對鸚鵡的陪伴,那麼鸚鵡很可能患上抑鬱症,甚至把自己啄禿、食不下咽,最後死去。

非當事鸚鵡

今年因為疫情,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很不適應遊人稀少的的環境,有的動物甚至會變得焦躁。在國外的一些動物園,飼養員為了緩解動物們的精神壓力,紛紛展開了有趣的活動,

比如和赤魟玩水,

和狒狒共進午餐、聊天,

帶火烈鳥散步,

抬著樹懶散步……

其實,這些動物的處境算是很好的,有些被圈養的動物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也因此,它們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在黑猩猩中發現了抑鬱症和PTSD的表現,而這些黑猩猩被用於實驗室研究、被孤立,或者被用於非法貿易。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虎鯨傷人事件。事實上,海洋裡的野生虎鯨並不會主動傷人,甚至會親近人類,但被圈養的提裡庫姆卻在33年間3次殺人。

虎鯨的語言複雜多變,虎鯨寶寶想要完全掌握"語言",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而被賣給海洋公園時,提裡庫姆只有3歲。

提裡庫姆2010年在一場表演中把女訓練員布朗舍奧咬死

在破敗狹小的水池裡,他沒有家人和朋友,不能用回聲定位,活動範圍不及在野外1天的萬分之一,就像一個人被迫生活在浴缸裡。

在被囚禁的日子裡,提裡庫姆不僅要接受訓練、表演,沒有完成訓練就得餓肚子,還要被迫貢獻精子用於繁殖虎鯨(先後配種21次,後代11個)。由於長期的虐待和孤獨,提裡庫姆患上了抑鬱症以及其他疾病,被逼著變成了"殺人鯨"。

科學家的實驗顛覆傳統認知

動物跟人一樣會有抑鬱的情緒,不僅表現在很多事例中,還有不少實驗能夠佐證這個觀點。

代母實驗

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動物實驗,執行者名為哈利·哈洛。雖然研究最開始的目的是探究母嬰之間的關係,但實驗過程卻有些殘忍。

實驗的對象是一隻小獼猴,哈洛將它跟母親隔離,並準備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是沒有食物、用布包裹的"布媽媽";另一個是有食物,但是通體冰涼的"鐵絲媽媽"。

哈洛發現,只有在肚子餓的時候,小獼猴才會走向鐵絲媽媽,其餘時候都是待在布媽媽的懷抱裡。可是因為布媽媽沒辦法給小獼猴任何關心和心靈上的溫暖,一段時間後,小獼猴明顯性格更孤僻、心理出現了障礙。

顯然,由於缺乏媽媽的關心和陪伴,小獼猴出現了抑鬱的情況。這也提醒我們,爸爸媽媽要多關心孩子。

習得性無助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塞利格曼將一隻狗鎖在籠子裡,每當啟動蜂音器,他就會釋放電擊。狗遭受電擊,第一反應自然是逃跑,但由於籠門緊閉,它無處可逃。

之後幾次,每次蜂音器響,伴隨而來的都是帶來疼痛的電擊。最後,塞利格曼將籠門打開再啟動蜂音器,結果沒等釋放電擊,狗就因為過度抑鬱和絕望,不再嘗試掙扎逃跑。

小白鼠實驗

醫學上的許多研究和實驗都是用小白鼠來進行的,其中也包括抑鬱症方面的研究(如懸尾實驗),由此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動物是存在抑鬱情緒的。

在傳統認知中,人類是高智力生物,擁有複雜的情感是理所應當,如果說動物也會抑鬱,部分人是不相信的,但事實顯而易見。動物擁有豐富的情感,無論它是寵物、動物園裡的動物還是野生動物,心理疾病並非人類獨有的特徵。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去世後,意識會消失嗎?科學家的一個瘋狂實驗,或許會顛覆認知
    歷史著名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安託萬·洛朗·拉瓦錫就有過這麼一個瘋狂的實驗——他記錄了自己被斬首之還能眨幾次眼,根據記錄證明,他在人首分離之後,還眨了11次眼,這也就證明,人的大腦在失去血液供應之後,仍然殘留著意識。人去世後,意識會消失嗎?科學家的一個瘋狂實驗,或許會顛覆認知。
  • 人去世後,意識會消失嗎?科學家的一個瘋狂實驗,或許會顛覆認知
    歷史著名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安託萬·洛朗·拉瓦錫就有過這麼一個瘋狂的實驗——他記錄了自己被斬首隻還能眨幾次眼,根據記錄證明,他在人首分離之後,還眨了11次眼,這也就證明,人的大腦在失去血液供應之後,仍然殘留著意識。人去世後,意識會消失嗎?科學家的一個瘋狂實驗,或許會顛覆認知。
  • 往滿水的杯裡加入幾十枚鐵釘,水會溢出嗎?這實驗顛覆你的認知
    一、實驗材料:水、杯子、鐵釘二、實驗步驟1.往杯子裡加滿水2.往滿水的杯子裡放入鐵釘,並觀察水會不會溢出來通過實驗,大家可以發現在滿水的杯子裡加入幾十枚的鐵釘這完全是顛覆了我們平時的認知,其中的原理是什麼呢?三、原理分析:物體分子間存在有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當分子間的距離稍大於分子直徑時主要表現為引力,當分子間的距離小於分子直徑時主要表現為斥力。
  • 植物「意識」實驗,結果顛覆人類認知,幸好被證明是偽科學
    ,但歷史上有這麼一個驚人的實驗,對植物意識、甚至是無生命體意識進行了研究,得到了顛覆認知的結果,被稱為「巴克斯特效應」。植物水分的變化會導致電阻率的變化,就會在測謊儀上留下變化曲線,但是得出來的結果,像是一個人在面臨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曲線。這一下讓巴克斯特腦洞大開,他想看看植物在面臨威脅時會不會和人一樣,表現出同樣的反應。怎樣威脅植物呢?
  • 科學家模擬實驗,答案再次顛覆人類認知
    科學家模擬實驗,答案再次顛覆人類認知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當中磕磕碰碰,儘管人類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但是結果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人類至今都沒有發現到任何外星生命的蹤跡,哪怕是中國天眼以及一些衛星信號,接收器已經收到了很多來自遙遠星際的脈衝信號,但是也並不能證明這些信號,就一定是外星文明發送過來的
  • 他用實驗顛覆認知,我們都誤解了!
    他用實驗顛覆認知,我們都誤解了!人類在探索很多未知領域時,沒有放棄對自身的探索。關於人類的起源,一直是一個亙古難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身上藏著的秘密並不比宇宙少。宇宙的誕生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奇點大爆炸,才逐漸形成的各種星體,人類的誕生就無從知曉了。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對於科學盡頭是神學的說法,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有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將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成了神學,最著名的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正是因為這些在世界上頗具影響的科學家的行為,讓人們對於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全部歸結於神學。
  • 為何抑鬱症會感到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呢?
    文/老K《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你會不會喝?」如果是你,你會喝嗎?在那期節目中,沒有抑鬱症的人會想當然覺得抑鬱並不是什麼大事,但馬薇薇卻把抑鬱的痛苦完整講述出來,很多人非常吃驚。紛紛表示「原來抑鬱症並非只有不開心,還有這麼多可怕症狀啊!」微博上有這麼一篇文章《抑鬱症的第1571天》。
  • 科學家在抑鬱症腦影像和認知方面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抑鬱症往往伴隨較低的遺傳度,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表觀遺傳因素在抑鬱症(MDD)中有重要作用。
  • 這一實驗顛覆認知!
    這一實驗顛覆認知!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時,從未放棄過對自身的研究,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人類自身的秘密並不比宇宙中的少。關於人類的起源之謎,至今是亙古難題,如果能夠了解透徹,或許就能解開宇宙的起源問題,這也就呼應了一句話,萬物皆有聯繫,世間萬物並不是沒有關聯的。
  • 關於生物進化的新觀點,顛覆了傳統認知,進化論是「錯誤」的?
    最早的生物化石已經可以追溯到40億年前,生命就是在這麼漫長的時間中一步步進化而來的嗎?達爾文主張生物的進化是「漸變」的,也就是在漫長的時間中不斷進化,循序漸進的緩慢過程,可是現代科學家卻認為,進化的本質並不是「漸變」而是「突變」,進化的形式是「飛躍式」,這是怎麼回事?進化論是錯誤的嗎?
  • 漲姿勢!你見過老虎和獅子的娃嗎?
    嗨,小夥伴們,小編又把自己沒見過的東西拿出來給大家漲姿勢了今天的話題是——動物界雜交!說起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下面這位了▼狼狗,狼和狗結合的動物。除了司空見慣的它。有些雜交產物,就不那麼容易見到了。它的爸爸是老虎,媽媽是獅子!還是這個帥一點,是不?
  • 一種顛覆認知的動物,一生只進一次食,而後曬太陽可終生不餓
    摘要:一種顛覆認知的動物,一生只進一次食,而後曬太陽可終生不餓。大家都知道,小編主要是以科普植物為主,其中尤其是野生植物,然而,最近一些時間時常會收到一些粉絲朋友的私信,叫我有時間的話可以稍微科普一些動物類。
  • 這個簡單的高中實驗,卻顛覆了愛因斯坦的認知,至今無人能解釋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學過一個實驗,名字叫做雙縫實驗,我們準備一個蠟燭,在蠟燭後面放置一塊只有一條長縫隙的擋板,然後在後面放置一塊有兩條長縫隙的擋板,最後再放置一塊黑色屏幕,屏幕上會產生明暗條紋。但是託馬斯·楊的實驗卻證實了光的波動理論,光的波動說認為光是以波的形式在運動。微粒說和波動說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裡一直在爭論不休。20世紀初,隨著科學家對世界的研究從宏觀到微觀,德布羅意在 1924 年提出了「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這一假說,電子也會具有幹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
  • 一個簡單物理實驗,卻得到顛覆認知的詭異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同樣也不是萬能的,目前科學界有許多問題一直折磨著科學家們,例如被評為世界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一的雙縫幹涉實驗。 這個實驗讓人類得到了一個堪稱詭異的實驗結果,甚至對宇宙產生了懷疑。它完美展示了量子力學中兩個「玄學」概念——測量和疊加態。而這個實驗的起因,主要是科學家想弄明白一個問題——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
  • 科學家發現「悲觀」的罪魁禍首 抑鬱症有治了?
    在對動物的實驗中,專家們成功地刺激了動物大腦尾狀核(caudate nucleus),該大腦區域控制情緒決策和悲觀情緒。通過這樣的實驗,科學家能夠誘導動物做出消極決定。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抑鬱症的不良影響,同時,引導他們開發新的治療方案。
  • 動物冷知識漫畫,太漲姿勢了
    可愛的表情動作,結合冷到骨子裡的知識,向大家進行了一次動物知識的普及。配合著這些動態圖,大家一起漲姿勢吧~!這點知識,屯著,下次帶小朋友去動物園,絕對的漲姿勢啊,呵呵!河馬的汗水是天然的防曬油,SPF值不詳
  • 漲姿勢了:「哺乳動物」竟然是這麼來的...
    漲姿勢了:「哺乳動物」竟然是這麼來的... 我們知道,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通稱獸類,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複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但是「哺乳動物」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 顛覆認知的量子實驗,現在可以影響過去,我們該如何理解宇宙?
    在民間有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就像是一個從影視劇裡走出來的絕世高手,可以飛簷走壁可以上天入地,但是量子力學的這種能力在現代社會是那麼格格不入,你見過真正會輕功的人嗎?他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你見過可以在水上漂的人嗎?他可以在水面上來去自如。
  • 猩猩真的可以學會語言嗎?這些實驗上演了人間悲劇,能驗證什麼?
    人類自存在至今已經有十萬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時光裡,人類進行了很多的探索,不只是地域的探索,還有人類與動物的探索,因為猩猩跟人類高度相似的基因,就有很多人進行了實驗。美國的人類學家琳恩就曾做過一種實驗,主題是人類基因究竟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