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鐘!致病細菌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021-01-12 RFID世界網

  「冰箱除一次菌需要多長時間?快則3秒鐘,慢則3小時!」5月份,隨著天氣升溫,食物變質問題逐漸彰顯,冰箱除菌問題成為了廣大網友關注的焦點。

  記者在各大論壇發現,不少網友都提出了除菌問題,希望得到來自專家的解答。網友「老吳逛巴黎」就表示:「家裡的冰箱用的時間長了,裡面味道特別重,一點食慾都沒有,這樣的冰箱要怎麼清理呢?」

  

  其實,遇到此類問題的用戶並不在少數。據全球衛生理事協會公布的一項家庭衛生報告顯示,有46%家庭的冰箱沒能通過細菌檢測,44%家庭的冰箱已有黴菌繁殖擴增的跡象。冰箱由於不經常清潔和消毒,其髒汙程度甚至超過馬桶蓋。可見冰箱的除菌功能不但成為消費者的迫切求,而且已成為冰箱內部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線。

  對於如何解決冰箱細菌問題,網上也出現了幾種不同的聲音。其中不少老用戶因為家裡冰箱款式較老,只能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斷電清理,而每次清理都需要花2-3小時的時間。年輕的用戶則更傾向於購買一臺自帶除菌功能的冰箱,處理起來不僅省時省力,效果還比消毒劑除菌好,也能保障食物儲存空間的健康安全。

  「我家用的是風冷巡航冰箱,除菌淨化只需3秒鐘,感覺非常輕鬆!」來自上海浦東區的林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很煩給冰箱除菌,而現在卻愛上了這份工作。按住冰箱淨化功能鍵,3秒鐘即可開啟瞬時滅菌淨化功能,就連2歲的孩子都能輕鬆完成。

  據海爾冰箱研發人員介紹,風冷巡航冰箱採用ABT除菌技術,通過創新設計將殺菌模塊設計在冰箱風道裡,ABT除菌因子可隨著冰箱空氣內循環實現360°瞬時滅菌,將冰箱內的致病細菌、有機汙染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除菌更健康。而且,這項技術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殺菌率達到99.9%以上。早在2013年,海爾就獲得了國內最規範最權威的抗菌、除菌、淨化的CQC認證,成為了除菌冰箱行業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相關焦點

  • 我國研發出降解塑膠袋:廢棄在海洋和土壤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當前地球每年產生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相當一部分使用後被直接丟入海洋,還有部分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目前人類活動和洋流導致這些塑料垃圾集中分布於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印度洋中部。近年來塑料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據估算,如果現在的塑料消費方式沒有顯著變化,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料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
  • 加高中生成塑膠袋剋星 發明細菌快速分解(圖)
    用細菌快速分解,從上千年縮至3個月  高中生成「塑膠袋剋星」  由於塑膠袋造成的「白色汙染」早已成為地球公害,因此它被稱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經了解,塑膠袋的自然分解時間很長,通常從20年到1000年不等。但伯德認為,它始終會被微生物分解,所以只要找出可以分解塑膠袋的原料——聚乙烯的細菌,再將這些細菌集中便行了。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發現將綠膿桿菌和甲氰菊酯降解菌混合使用,將會令分解塑膠袋的速度大大加快。這兩種細菌均屬於假單細胞菌,而伯德的研究是全球首度證明假單細胞菌可以分解製造塑膠袋的原料——聚乙烯。
  • 科學家探明特殊細菌分解重油機制
    加拿大科學家最近查明了深藏於地下的一種特殊細菌如何分解重油和生產甲烷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將有助於石油公司利用這種細菌更快更好地生產石油。 據最新出版的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報導,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化學家斯蒂夫·萊特等人研究發現,這種細菌「吃」原油的第一步是將長鏈碳氫化合物分解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氫;第二步是生物降解,一部分細菌能將乙酸轉變成甲烷,另一部分細菌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氫生產甲烷。 這種依賴原油生存的細菌通常是先降解輕油,然後再降解重油,生產出甲烷。
  • 分解二氧化碳新型催化劑誕生!僅需陽光和水或將成「人造植物」
    以前沒有研究報告使用單一離子的太陽能減少二氧化碳方案。」打破二氧化碳的化學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很長時間。因此,Li著手開發一種催化劑,以降低能量壁壘,加快這一過程。Frenkel說:「問題是,在幾種可能的催化劑之間,哪一種更有效、更實用?」打破二氧化碳化學鍵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電子的供應。
  • 幫助分解屍體,細菌蛆蟲或成 「喪屍末日」中人類救星
    綠頭蒼蠅和其他蒼蠅在屍體上產卵。這些卵孵化成蛆蟲,以吸收液化身體中的營養為生。蛆蟲會吸收細胞和細菌留下的東西。米奧雷利說:「這樣,你的頭髮、肌腱、皮膚、骨骼就會變得很硬。」這些較硬的材料可能會保留更長時間,但即使如此,最終也會被分解。隨後甲蟲的到來是為了伸出援助之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伸出嘴巴。它們有可用於咀嚼的嘴部,可以咀嚼和分解蒼蠅無法消化的東西。
  • 幫助分解屍體,細菌蛆蟲或成"喪屍末日"中人類救星
    綠頭蒼蠅和其他蒼蠅在屍體上產卵。這些卵孵化成蛆蟲,以吸收液化身體中的營養為生。 蛆蟲會吸收細胞和細菌留下的東西。米奧雷利說:「這樣,你的頭髮、肌腱、皮膚、骨骼就會變得很硬。」這些較硬的材料可能會保留更長時間,但即使如此,最終也會被分解。隨後甲蟲的到來是為了伸出援助之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伸出嘴巴。它們有可用於咀嚼的嘴部,可以咀嚼和分解蒼蠅無法消化的東西。
  • 男子泡溫泉染上細菌 水溫適宜致病微生物生長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感染病學專家黃美先說,杭州沒有做過和泡溫泉有關的傳染病統計,如果溫泉水消毒不嚴格,水裡存在各種微生物,對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可能不致病,但對老人、兒童、有慢性基礎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誘發感染皮膚病等。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科技之細菌門
    絕大多數細菌不含葉綠素(紫細菌含有細菌葉綠素)為異養植物。有的細菌(如硫細菌、鐵細菌等)是自養的,能利用CO2及化學能自制養料。細菌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沒有有性生殖;有的可以形成芽胞渡過不良環境,待環境適宜時重新發育成一個細菌。   細菌的分裂繁殖速度很快,在外界條件適宜時,20-30分鐘可以分裂繁殖一次,一天24小時可以繁殖47-71代,所以細菌傳播的疾病速度快,有時難以控制。
  • 傳統塑料有了新出路,工作人員:新型塑料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可以說白色汙染已經成為環境汙染的頭號元兇,它正持續危害著我們的土地、海洋還有身體的健康,但是我們卻依然在不斷製造者白色汙染,生活中垃圾袋還有各種包裝更是隨處可見,因為方便,它似乎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而近段時間在山西工業轉型升級成果展上我們卻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塑膠袋,可以說傳統塑膠袋有了替代品,它又是一個怎樣的東西呢?
  • 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必少的成分:生產者和分解者
    在淡水生態系統中生產者主要是浮遊植物—藻類,以及一些生長在淺水中的有根植物或漂浮植物(淡水生態系統中的植物分為: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潛水植物)。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綠色植物如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
  • 一體水泥化糞池模具獨有的細菌分解糞便工作原理
    一體水泥化糞池模具獨有的細菌分解糞便工作原理   合肥峰昊一直專注於水泥整體化糞池的生產與銷售。一體水泥化糞池模具,質量輕,耐腐蝕,安裝便利,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雖然成本很低,但應該選擇可靠的製造商來確保效果。
  • 2019年中考生物細菌和真菌專題複習
    ,細菌繁殖一次所用的時間是 A.2~3分鐘 B.20~30分鐘 C.2~3小時 D.2~3天 9、圖示細菌的三種類型,圖中甲、乙、丙依次是 A.球菌、桿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桿菌 C.螺旋菌、桿菌、球菌 D.桿菌、球菌、螺旋菌 10、酵母菌比細菌的結構高等、複雜,主要是因為酵母菌具有 A.細胞壁 B.細胞膜
  • 神通廣大的細菌
    細菌吃汙水變燃料人類避之不及的汙水卻可以成為細菌的食物,很多汙水處理廠就利用細菌來分解汙水裡的廢物。其中,地桿菌和希瓦氏菌能吃掉汙水中的營養物質,釋放電子;產甲烷菌則吸收電子,然後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而甲烷可以燃燒產生熱能或電能。
  • 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太陽能在兩個不同地點將水分解成氫和氧的系統
    Technion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太陽能的系統,該系統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原型系統,該系統僅使用太陽能即可高效安全地生產氫氣。該系統的兩層共同提供了分解水所需的能量。從理論到應用創新系統是Technion研究團隊理論突破的延續,該突破在2017年3月《自然材料》上發表。
  • 水加熱到85℃能殺死細菌嗎?
    細菌,作為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細菌處在食物鏈的最底層,地位卑微。 作為分解者,它們將動植物殘骸、排洩物等所包含的有機物消化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如果沒有它們,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難以進行,可以想像一下枯葉滿地、屍橫遍野的景象。
  • 科學家發現新型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它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並表示其「能效非常高,對所需最終產品的選擇性高,成本低」。
  • 「吃貨」拯救世界,細菌如何通過吃吃吃拯救地球?
    我們有麻煩了:過度依賴化石燃料,對高碳足跡食品的喜愛,導致了破壞性的氣候變化;「用後即棄」的社會模式,給大地和海洋造成了大量塑料汙染;無法通過抗生素殺滅的致病微生物,造成了公共健康危機……好消息是,在過去幾年裡,許多證據顯示我們可以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清除
  • 北極圈的福音:存在可分解生物塑料膜的細菌,該類塑料膜將被推廣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的科學家證明,由於土壤細菌會分解生物塑料膜,因此生物塑料可用於北極地區而不損害環境。因此,使用這些對生態友好的生物塑料將減少對脆弱生態系統的有害影響,例如該研究的作者北極大學的生物技術專家斯維特拉娜·普魯德尼科娃(Svetlana Prudnikova)告訴TASS。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細菌、真菌與食品製作的發酵原理
    細菌、真菌與食品製作的發酵原理     1.發酵:細菌和真菌(利用各自體內特殊的酶)分解有機物產生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如將有機物轉化為葡萄糖、酒精或甲烷等。     日常生活中就是利用細菌或真菌發酵,產生對人體有益或特殊口味的物質(當然,有的物質對人體有害)。
  • 怎樣的魚缸才算是完整,來看看魚缸裡觀賞魚和細菌的關係,很微妙
    魚缸中分為三種主要生命體:魚,植物,細菌。這三種生物其實再互相的供養對方,如果這三類中少了一種生物也只能是藻類。但是藻類少了的話就不算是一個正常的,完整的生態系統。我們先了解一下他們三種生物是如何被帶入魚缸,並且是如何供養對方的。開缸的時候我們最先需要養水,養水這段過程最先產生的是有益菌。當溫度等條件達到了細菌產生的需求時,水中的各種有益菌就開始繁衍滋生,建立起細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