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泡溫泉染上細菌 水溫適宜致病微生物生長

2020-11-26 騰訊大浙網
加載中...

天冷的時候去泡一個溫泉,確實是一大享受。不過我省最近連續有人因泡溫泉而染上皮膚病。醫生提醒,當免疫力比較差時,最好遠離溫泉,免得感染上皮膚病等疾病。

近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新發布的一項報告也稱,冬天有22%疫情(指兩人或以上,在同一地點,差不多同一時間患病)與泡熱水澡或洗溫泉有關,而且約有40%發生在二三月份。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感染病學專家黃美先說,杭州沒有做過和泡溫泉有關的傳染病統計,如果溫泉水消毒不嚴格,水裡存在各種微生物,對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可能不致病,但對老人、兒童、有慢性基礎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誘發感染皮膚病等。

泡完溫泉後

全身起了紅疹子、小膿包

前幾天,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接診了一位男患者,患者過年時去溫州泡了溫泉,回來後全身起了紅疹子、小膿包。一開始以為是毛囊炎,到藥店配了些外塗藥膏,但用了以後不見效,紅疹子越發越多。不得已到市三醫院就診。做了細菌培養。真菌培養發現,患者感染了銅綠假單胞菌。

市三醫院皮膚科杜曉航副主任醫師說,銅綠假單胞菌存在於土壤、塵埃、水和少數人體腸道中,也可暫時寄生在人體的皮膚上,主要寄生在肛門、生殖器、腋窩和外耳道等處。健康人沾染上銅綠假單胞菌後一般不會發病,但當身體比較虛弱、勞累、機體免疫力低時,一旦感染就可能發病。嚴重的會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

銅綠假單胞菌喜歡溫暖潮溼的地方,像溫泉、澡堂等場所都是銅綠假單胞菌滋生的溫床。此外,皮膚若長時間泡在熱水中,角質層會浸軟,皮膚屏障受損,皮膚的抵抗力就會下降,給了這類真菌可乘之機。加上很多溫泉水含有較多鹼性物質,它可能會刺激和破壞皮膚的自我保護功能,增加了患皮膚病的機率。

做完魚療後,小腿又紅又腫又痛

前陣子,寧波市李惠利醫院皮膚科也接診過一位中年男患者,他泡溫泉時做了半小時魚療,之後先是左腳腫起來。過了兩天,小腿也變得又紅又腫,還有些痛。紅腫的地方摸上去熱熱的。經過醫生診斷患的是丹毒,這是一種由細菌引發的急性皮膚病,醫生認為正是魚療引起。

李惠利醫院皮膚科王佳華主任醫師說,魚療可能會在皮膚上形成一個創口,水中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就會經由這個創口進入人體。

泡溫泉感染腳氣的比較多見

泡完溫泉回來,感染銅綠假單胞菌、丹毒的比較少見,但患上腳氣、溼疹加重的就多了。

杭州市三醫院杜曉航說,感染腳氣的真菌主要是紅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最喜歡在溫度30℃多、溼度大的環境裡,比如溫泉池裡、地面、拖鞋等地方繁殖生長。

「很多人覺得自己有腳氣、溼疹,去泡溫泉可能會泡好了,有時候卻正好相反。溫泉能美容主要有個原因,一方面是水溫,高溫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讓皮膚變得細嫩一些;另一方面,溫泉中所含的鈣、鎂、鈉、碳酸氫、硫化氫等礦物質,能改變皮膚酸鹼值,軟化皮膚角質,去除一些死皮。但並不是水溫越高,PH值越大或越小就越好,過了就會傷害皮膚。比如,本來就有溼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的人,浸泡高溫強酸的青磺溫泉池,就容易加重病情。有皮膚疾病的人泡溫泉前,最好先諮詢一下醫生,避免病情加重。」

溫泉水的溫度正適合細菌繁殖

湯水殺菌消毒不合格更易感染細菌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感染病學專家黃美先說,溫泉的水溫一般比人體正常體溫略高一點,在40℃左右。這個範圍的溫度,人體適宜,部分致病微生物也喜歡,容易生長繁殖。

「致病微生物都有生長繁殖的環境,而且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致病。溫度4℃以下(冰箱冷藏的環境),微生物不死但也不繁殖,不容易致病。當溫度在-18℃以下(冰箱冷凍環境),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溫度很高時,比如在56℃下半個小時,或100℃下2分鐘,微生物的菌體結構、核酸成分將發生改變,也會失去致病能力。而溫泉的水溫並不能使微生物失去致病能力。」

黃美先主任說,溫泉有天然溫泉和人工溫泉。天然溫泉和地殼的活動有關係,水溫往往比較高。水中有豐富的礦物質,還有對人體有益的化學元素硫磺等。但現在很多地方是人工溫泉,如果殺菌消毒不嚴格,小小的池裡可能會有各種致病微生物,而且密度大。

從傳播途徑來說,泡溫泉時人體是裸露的,身體各個部位和水密切接觸,使致病微生物侵入人體更方便了。

黃主任建議,老人、兒童、有慢性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容易感染各種病菌,最好少去或不要去泡溫泉;

有皮膚病或性病,感冒、流鼻涕或處於急性炎症期,不要去泡溫泉,或在醫生建議下泡;

泡溫泉時身體血液循環加快,血管擴張,容易導致心跳加快、腦供血不足。避免空腹、酒後泡溫泉,飯後應隔一小時再泡。泡溫泉前後要多喝水,以補充身體因高溫而流失的水分。

泡完後,不要快速站起來,慢慢起,然後衝個澡,及時把全身擦乾。

女性泡溫泉當心陰道炎

經期及前後都不要去泡

對女性來說,泡溫泉更要當心陰道炎等婦科疾病。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林珍雲副主任醫師說,長時間泡溫泉,將破壞陰道內環境,容易引起陰道內菌群失調,感染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陰道內主要是乳酸桿菌。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白帶不乾淨,每天用水衝洗,這麼做和長時間泡溫泉一樣,都將引起陰道菌群失調,感染炎症。」

她說,特別是處於經期或者經期前後幾天的女性,子宮口收縮不完全,陰道抵抗力比較弱,容易使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水進入陰道、子宮和輸卵管等生殖器官,誘發婦科病。在經期或者經期前後幾天,都不建議去泡溫泉。兩次月經的中間時間,人體雌激素水平較高,陰道抵抗力最強,泡溫泉相對不容易感染疾病。

此外,和患有陰道炎的女性同泡一個溫泉或使用同一條毛巾,也有可能被感染。如果泡溫泉的場所消毒不嚴格,接觸到被汙染的器具後也有可能被感染,特別是抵抗力低下時,被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一、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微生物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不斷地吸收營養物質,並按照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代謝活動,如果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則細胞質的量不斷增加,體積得以加大,於是表現為生長。簡單地說,生長就是有機體的細胞組分與結構在量方面的增加。  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生長往往伴隨著細胞數目的增加。當細胞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就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兩個基本相似的子細胞,子細胞又重複以上過程。在單細胞微生物中,由於細胞分裂而引起的個體數目的增加,稱為繁殖。在一般情況下,當環境條件適合,生長與繁殖始終是交替進行的。從生長到繁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發育。
  • 【微生態常識】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發育
    微生物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不斷地吸收營養物質,並按照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代謝活動,如果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則細胞質的量不斷增加,體積得以加大,表現為生長。微生物的生長往往伴隨著細胞數目的增加,當細胞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就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兩個基本相似的子細胞,子細胞又重複以上過程,稱為繁殖。當環境條件適合時,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始終是交替進行的,從生長到繁殖是一個由質變到量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發育。
  • 給排水基礎微生物部分的重要考點:細菌的生長特徵
    在給排水基礎考試中,微生物考查10個題目,約佔下午考試的分值的16.7%。
  • 細菌生長曲線的測定——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了解細菌生長曲線的特點及測定的原理。(2)學習用比濁法測定大腸桿菌的生長曲線。【實驗原理】將少量的細菌接種到一定體積的、合適的新鮮液體培養基中,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定時測定培養液中的細菌數量,以細菌數量的對數作縱坐標,生長時間作橫坐標,繪製的曲線為生長曲線。生長曲線是微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於液體培養時所表現出的群體生長規律。
  • 總說水溫決定魚口,那麼常見淡水魚的適宜溫度,分別是多少呢
    鯉魚,鯉魚在國內和國外是有區別的,在國內,鯉魚是一種單獨的魚種,而在國外,則將所以鯉科的魚種都稱為鯉魚;除了雲貴地區的冷水鯉魚品種之外,在我國,大多數鯉魚的適宜水溫是10~22度左右,水溫到了6~8度左右,鯉魚開始閉停魚口,超過22度,也會出現停口。
  • 微生物所細菌對芳環類汙染物趨化性機制研究獲進展
    細菌的趨化性是指細菌可以感應環境中的化學梯度(例如某些物質的濃度),並通過控制鞭毛等運動器官的運動,實現對這些化合物的靠近或者遠離的行為。細菌趨化性能夠幫助它們自己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獲得有限的營養並在生態系統中佔據有利生境。目前有研究表明,趨化性在細菌致病、生物膜、以及共生體(比如根瘤)形成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循環冷卻水系統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二、為什麼循環水的微生物危害比直流水嚴重的多?循環水的溫度、pH和營養成分都是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冷卻塔上充足日光照射更是藻類生長的理想地方。而直流水系統沒有空氣冷卻的蒸發過程,只有隨水流帶入的微生物,而且直流水系統所提供的微生物繁殖的條件不如循環水(適宜的水溫、pH和營養成分)。
  • 研究魚的適宜水溫,是為了知道魚喜歡到什麼溫度的水域去!
    愛好釣魚的人要知道,研究魚的適宜水溫,知道魚喜歡到什麼溫度的水域去,這樣可大大提高魚的咬鉤率。來自釣魚愛好者的對話:釣魚迷:我看到有些垂釣書籍上介紹過魚的適宜水溫,如淡水魚類的適宜水溫大多在12~25℃,最適水溫在15~20℃;有的還進一步分類介紹,如鯽魚的適宜水溫為19~23℃,鯉魚為23~28℃等。這是否表示在這些水溫下,最適合垂釣,即最好釣呢?
  • 東道爾水處理:循環冷卻水系統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循環水的溫度、pH和營養成分都是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冷卻塔上充足日光照射更是藻類生長的理想地方。而直流水系統沒有空氣冷卻的蒸發過程,只有隨水流帶入的微生物,而且直流水系統所提供的微生物繁殖的條件不如循環水(適宜的水溫、pH和營養成分)。最關鍵的是,循環水排出的汙水又返回系統循環,造成惡性循環,而在直流水中繁殖起來的微生物立即被排走了。
  • 淡水魚養殖要注意水溫變化
    而適宜的水溫不僅是魚類自身生長、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適宜的水溫在水產養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溫變化規律及其對大宗淡水魚水產養殖的影響,對指導淡水魚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 泡溫泉染惡菌 日本多人喪命
    原標題:泡溫泉染惡菌 日本多人喪命   涉事的日本旅館   本報訊 據日媒報導,在今年5月光顧一家溫泉旅館後,日本埼玉縣的3名男子先後出現發燒等症狀,一名66歲男子更是感染肺炎身亡。當局在涉事溫泉旅館的溫泉中驗出含有退伍軍人症桿菌,懷疑該菌正是導致男子死亡的元兇。目前,該溫泉旅館已被勒令停業。   據報導,涉事溫泉旅館是位於日本埼玉縣北本市的湯樂之裡。今年5月18日至5月21日之間,3名男子光顧過旅館。
  • 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的分類及代謝!
    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的分類及代謝!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分類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菌類,藻類以及動物類。1、細菌細菌的適應性強,增長速度快。三、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廢水生物處理的主體是微生物,只有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微生物大量繁殖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處理效果。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的條件主要有營養、溫度、pH值、溶解氧及有毒物質等。1、營養營養是微生物生長的物質基礎,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和物質來自於營養。
  • 細菌百態其三嗜熱嗜冷菌
    嗜熱微生物 嗜熱菌和超嗜熱菌在嗜熱微生物中最耐熱的。嗜熱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65℃~70℃,40℃以下不能生長,超嗜熱菌最適生長溫度在80℃~110C,最低生長溫度在65C左右。大部分超嗜熱菌是古細菌,但也有真細菌歸屬此類。
  • 秋冬季魚塘,藻相、菌相平衡、把握水溫仍是關鍵!
    一、時機/水溫冬季肥水,關鍵是時機,要知道,肥水主要是培養藻類和微生物,北方12月份魚塘水溫已經很低了,此時肥水基本不可能了。大體上,水溫降至15℃左右,肥水就比較困難了。一般採取提前肥水,9月溫度還比較高,曬塘後,10月中旬就要開始肥水了。適宜水溫範圍內,水溫稍高些,藻類生長繁殖越快。
  • 被帶進太空的微生物,威脅的不僅是太空人的安危
    因為我們現在身邊還有因這些微生物致病的愛滋病>到了阿波羅登月,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三人組,他們下來第一件事兒不是坐汽車參加遊街慶祝,而是直接被工作人員安排進隔離間裡,觀察兩個周有沒有從月球帶回來什麼致病微生物
  • 肺部致病細菌:呵呵-虎嗅網
    過去對香菸危害的健康研究早已發現,吸菸相關的支氣管疾病、肺病與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等細菌關聯密切。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藥學院的研究團隊此次就比較了傳統香菸的煙霧和電子菸的蒸汽對這幾種關鍵病原菌的影響。
  • 細菌生長曲線大揭秘
    細菌的生長曲線可分為四個時期:遲緩期、對數期、穩定期和衰亡期。每個時期的特點,就是考試的重點。
  • 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態製劑在蝦蟹養殖上的應用
    本文著重介紹微生物生態製劑之一——蛭弧菌微生物生態製劑在蝦蟹養殖中的應用。蛭弧菌是正常微生物菌群成員之一,它經過嚴格的分類和鑑定,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無毒、無害。蛭弧菌來源於自然生態環境還可再回歸於自然生態環境。蛭弧菌可以有選擇性的寄生和裂解有害細菌,它有專性、兼性厭氧菌株之分,兼性厭氧菌株在有氧或缺氧的條件下都能生長,且能發揮作用。
  • 人體細菌各有各的地盤 最怕「串門」
    □記者孫立民  體內細菌成千上萬  人和細菌其實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細菌,往往讓人心生牴觸,這是因為許多人把細菌等同於致病菌。其實,致病菌是眾多微生物中,對人類有致病作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總稱。」  曾有專家稱,「我們雖然是人,但叫細菌可能更恰當一些」,這句話聽起來就像科幻故事裡的說法,但的確是事實:在人體內發現的數百萬細菌,可以填滿一個容量是半加侖的水壺。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各種微生物和細菌的天然遊樂場。雖然絕大多數細菌是無害甚至有益的,但也有許多細菌可以致病,還有一些承擔著重要作用,比如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抵禦外界細菌的侵入等。
  • 16S rDNA測序如何鑑定微生物到種 | 16S專題
    測序可以得到微生物基因組的序列信息,通過序列比對即可鑑定出微生物的種屬,從而進行後續的分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16S rDNA測序是如何鑑定微生物到種的!細菌rRNA(核糖體RNA)按沉降係數分為3種,分別為5S、16S和23S rRNA。16SrRNA為核糖體的RNA的一個亞基,16SrDNA就是編碼該亞基的基因。16S rDNA因其序列在物種間的高度多樣性,成為細菌分類學研究的「分子鐘」,素有「細菌化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