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2021-01-16 微生物技術應用

一、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微生物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不斷地吸收營養物質,並按照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代謝活動,如果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則細胞質的量不斷增加,體積得以加大,於是表現為生長。簡單地說,生長就是有機體的細胞組分與結構在量方面的增加。

  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生長往往伴隨著細胞數目的增加。當細胞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就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兩個基本相似的子細胞,子細胞又重複以上過程。在單細胞微生物中,由於細胞分裂而引起的個體數目的增加,稱為繁殖。在一般情況下,當環境條件適合,生長與繁殖始終是交替進行的。從生長到繁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發育。(附圖是大腸桿菌 E.coli.的分裂繁殖,可是費了俺好大的勁。^-^)

  微生物處於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生長發育正常,繁殖速率也高;如果某一或某些環境條件發生改變,並超出了生物可以適應的範圍時,就會對機體產生抑制乃至殺滅作用。

二、細菌純培養的群體生長規律

  大多數細菌的繁殖速度都很快,大腸桿菌在適宜條件下,每20分鐘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終保持這樣的繁殖速度,一個細菌在48小時內,其子代群體將達到無法想像的數量。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將少量單細胞純培養接種到一恆定容積的新鮮液體培養基中,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定時取樣測定其細菌含量,可以看到以下現象:開始有一短暫時間,細菌數量並不增加,隨之細菌數目增加很快,既而細菌數又趨穩定,最後逐漸下降。如果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以細菌數目的對數或生長速度為縱坐標作圖,可以得到一條曲線,稱為繁殖曲線,通常又稱為生長曲線。生長曲線代表了細菌在新的適宜的環境中生長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過程的動態變化。根據細菌生長繁殖速率的不同,可將生長曲線大致分為延遲期、對數期、穩定期和衰亡期四個階段。

  (1)延遲期:少量細菌接種到新鮮培養基後,一般不立即進行繁殖,生長速度近於零。因此在開始一段時間,細菌數幾乎保持不變,甚至稍有減少。這段時間被稱為延遲期,又稱為遲緩期、調整期或滯留適應期。處於延遲期細菌細胞的特點是分裂遲緩、代謝活躍。延遲期的長短與菌種、種齡、接種量和培養基成分有關。

  (2)對數期:對數期又稱指數期。這一階段突出特點是細菌數以幾何級數增加,代時穩定,細菌數目的增加與原生質總量的增加,與菌液混濁度的增加均呈正相關性。

  (3)穩定期:又稱恆定期或最高生長期。處於穩定期的微生物,新增殖的細胞數與老細胞的死亡數幾乎相等,整個培養物中二者處於動態平衡,此時生長速度又逐漸趨向零。

  穩定期的細胞內開始積累貯藏物,如肝糖、異染顆粒、脂肪粒等,大多數芽孢細菌也在此階段形成芽孢。如果為了獲得大量菌體,就應在此階段收穫,因這時細胞總數最高;這一時期也是發酵過程積累代謝產物的重要階段,某些放線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也在此時期。

  (4)衰亡期:穩定期後如再繼續培養,細菌死亡率逐漸增加,以致死亡數大大超過新生數,群體中活菌數目急劇下降,出現了「負生長」,此階段叫衰亡期。

圖2:細菌生長的典型曲線

(Ⅰ.延遲期, Ⅱ.對數期, Ⅲ.穩定期, Ⅳ.衰亡期)

相關焦點

  • 【微生態常識】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發育
    微生物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不斷地吸收營養物質,並按照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代謝活動,如果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則細胞質的量不斷增加,體積得以加大,表現為生長。微生物的生長往往伴隨著細胞數目的增加,當細胞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就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兩個基本相似的子細胞,子細胞又重複以上過程,稱為繁殖。當環境條件適合時,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始終是交替進行的,從生長到繁殖是一個由質變到量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發育。
  •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課堂記錄)
    第一節生長和繁殖是?
  • 科學家復活最古老的微生物,餵食物讓其生長、繁殖!
    據發表在《自然通訊》科學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日本科學家成功復活了自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以來沉睡在海底的微生物,並讓其生長、繁殖。在沉積物中發現了10種不同的微生物樣本,但是尚不清楚它們是死的還是活的。01 休眠了上億年的海底微生物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將微生物培養了長達557天,用糖和諸如胺基酸之類其他食物為誘餌,並通過微生物是否攝入糖分來檢查其生存狀況。結果從培養開始的第21天,微生物被發現攝入食物中,此後微生物數量增加。
  • 科學家復活最古老的微生物,餵食物讓其生長、繁殖
    據發表在《自然通訊》科學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日本科學家成功復活了自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以來沉睡在海底的微生物,並讓其生長、繁殖。結果從培養開始的第21天,微生物被發現攝入食物中,此後微生物數量增加。另外,似乎除非在培養過程中添加氧氣,否則微生物幾乎不會攝取食物,這表明需要氧氣進行生長的好氧微生物已經在該沉積層中存活了下來。此外,團隊根據食物中攝取的微生物比例及後面的生長情況,計算出在累積了1.015億年前的地層中,約有99.1%的微生物存活下來。
  • 微生物的生長是肉眼不可見的,不需要等到大量繁殖就足以引起問題
    由於粗心的無菌操作,使緩衝液被細菌或其他微生物汙染。這些微生物的生長通常是肉眼不可見的,不需要等到大量繁殖就足以引起問題。因為RNase不能通過高壓滅菌去除,因此被汙染或懷疑被汙染的溶液必須丟棄。2.自動移液器。
  • 微生物菌劑為什麼能夠促進新根生長呢?
    很多農戶朋友可能都聽過微生物菌劑能夠促根、生根,但大多數都糊裡糊塗,不知道微生物菌劑為什麼能夠促進新根生長呢?它的作用原理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黑老虎家族成員黑老虎微生物菌劑——改土促根微生物菌劑。
  • 男子泡溫泉染上細菌 水溫適宜致病微生物生長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感染病學專家黃美先說,杭州沒有做過和泡溫泉有關的傳染病統計,如果溫泉水消毒不嚴格,水裡存在各種微生物,對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可能不致病,但對老人、兒童、有慢性基礎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誘發感染皮膚病等。
  • 單細胞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分為幾個時期?
    >2 對數期:細菌代謝旺盛,個體的形態和生理特性比較穩定(調整期和對數期的細菌幾乎不存在種內鬥爭)3 穩定期:有害代謝產物積累,新增細胞數目與死亡細胞數目達到動態平衡,次級代謝產物大量積累,形成芽孢(穩定期的細菌種內鬥爭最激烈)4 衰亡期:細菌數目急劇下降,出現畸形細菌(衰亡期的細菌和無機環境的鬥爭最激烈)單細胞微生物
  • 美國科學家團隊證實微生物可在100%氫氣環境生存生長!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4日公開的一篇行星科學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團隊發現,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氫氣氛下生存和生長。一般認為,這樣高豐度的氫是對生命有益的,某些微生物也可以在極端條件下生存。但是關於生物可以高純度氫氣環境中的生存能力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比較匱乏。此次,麻省理工學院行星科學家沙拉·賽格及其同事,利用大腸桿菌和酵母——分別代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實驗室內做了生長實驗。
  • 註冊環保工程師專業基礎考試-環境微生物(批次培養生長曲線)
    一、環境微生物-生長繁殖(生長曲線)將少量細菌接種在培養液中,定時取樣計數,以細菌個數或細菌數目的對數或細菌乾重為縱坐標
  • 第二節 細菌的生長繁殖
    第二節 細菌的生長繁殖   生長繁殖的三大要素。掌握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影響因素及規律對臨床醫學及基礎研究均有重要意義。   一、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1.充足的營養:必須有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為細菌的新陳代謝及生長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夠的能量。
  • 土壤微生物對作物生長影響有多大?你必須了解一下!
    據研究發現,每一克土壤中微生物數量有幾億到幾百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生物及顯微藻類等。土壤中如此多的微生物對作物生長有哪些作用和影響呢? 1、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土壤有機質、礦物質的分解。
  •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長與控制
    、2015、)7、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2014、)8、兼性厭氧微生物(2016、)9、D值  (2018、)10、微生物同步生長(2018、)11、恆濁器(2019、)1、Z值(1997
  • 【微生物知識科普】微生物們需要吃什麼?
    (具有營養功能的物質),還包括非常規物質形式的光輻射能在內營養(nutrition):指生物體從外部環境中攝取對其生命活動必需的能量和物質,以滿足正常生長和繁殖需要的一種最基本 的生理功能 營養物質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質基礎,而營養是生物維持和延續其生命形式的一種生理過程。
  • 【微生物知識科普】微生物們需要吃什麼?
    >營養(nutrition):指生物體從外部環境中攝取對其生命活動必需的能量和物質,以滿足正常生長和繁殖需要的一種最基本 的生理功能  營養物質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質基礎,而營養是生物維持和延續其生命形式的一種生理過程。
  • 微生物(細胞)生長階段時期監測
    微生物在生長過程會經歷遲緩期數據收集器會根據光學傳感器的數據值,反應微生物生長情況,準確的把握微生物的生長狀態。通過顯示器直接讀取生長曲線,可以判斷微生物在當前培養條件的所處的生長時期。,能夠讓操作者及時掌握微生物生長狀況。
  • origin擬合微生物生長曲線
    主要內容:微生物生長曲線,一般呈現出S型。對微生物生長數據繪製散點圖,然後擬合曲線。微生物生長曲線,一般呈現出S型。
  • 給排水基礎微生物部分的重要考點:細菌的生長特徵
    在給排水基礎考試中,微生物考查10個題目,約佔下午考試的分值的16.7%。
  • 應用專題|乾燥失重法檢測食品中微生物(單細胞酵母)的生長
    食源性疾病是由微生物汙染引起的,汙染源包括大量的寄生蟲、真菌、細菌甚至病毒。當任意一種微生物汙染源被人類誤食後,他們將在人體內迅速複製和繁殖,並引發疾病,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死亡。今天,我們有更嚴格的政府監督和持續的微生物檢測,以確保我們70億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這些測試方法包括:選擇性培養、各種微觀測試或光譜學測試、酶聯分析和上市前的基因篩查等。
  • 鴨嘴獸的生長繁殖是怎樣的?鴨嘴獸具有怎樣的繁殖特點?
    作為地球上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那麼,鴨嘴獸是怎樣進行生長繁殖的呢?鴨嘴獸具有怎樣的繁殖特點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鴨嘴獸為哺乳動物,雖然母體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長,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體產卵,像鳥類一樣靠母體的溫度孵化。母體沒有乳房和乳頭,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獸腹部上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