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高中生成塑膠袋剋星 發明細菌快速分解(圖)

2020-12-05 搜狐網

  用細菌快速分解,從上千年縮至3個月

  高中生成「塑膠袋剋星」

  由於塑膠袋造成的「白色汙染」早已成為地球公害,因此它被稱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然而加拿大年僅16歲的高中生丹尼爾-伯德通過潛心研究,發現通過一種神奇的假單細胞菌,可以將塑膠袋的自然降解過程從上千年縮短至短短3個月!目前伯德正在為這項革命性的技術申請專利,希望它在解決地球生態災難的同時,也為他掙得足夠的大學學費。

  細菌快速分解塑膠袋

  伯德是安大略省沃特盧市一名普通高中生。

他的研究理念來自日常生活的經歷:他的母親經常指示他幫忙做家務,但每當他打開存放潔具的柜子時,放在最上層的塑膠袋就會如雪崩般飛散。於是,煩不勝煩的他開始研究如何能令塑膠袋「消失」。

  經了解,塑膠袋的自然分解時間很長,通常從20年到1000年不等。但伯德認為,它始終會被微生物分解,所以只要找出可以分解塑膠袋的原料——聚乙烯的細菌,再將這些細菌集中便行了。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發現將綠膿桿菌和甲氰菊酯降解菌混合使用,將會令分解塑膠袋的速度大大加快。這兩種細菌均屬於假單細胞菌,而伯德的研究是全球首度證明假單細胞菌可以分解製造塑膠袋的原料——聚乙烯。

  分解只產生水和二氧化碳

  在實驗過程中,伯德從當地一個垃圾場獲取泥土樣本,並將泥土樣本跟聚乙烯和一些促進細菌生長的溶液混合。他將溶液濃縮多次及培養12個星期後,試驗培養液對塑膠袋碎片的分解效果。結果,他發現上述兩種細菌分解聚乙烯最為有效。

  隨後,伯德分離出這兩種細菌並混和醋酸鈉,然後將溫度調節至攝氏37度。他驚喜地發現,細菌在這樣的環境下,6周內就能分解43%的塑膠袋碎片。按照這個速度,伯德認為塑膠袋只需3個月便可以完全被分解。伯德又測試了這個分解塑膠袋的方法能否大規模應用,結果發現,只要好好控制溫度,令細菌變得活躍,它們便能大量分解塑膠袋,所需成本極低。分解過程中亦不會產生大量汙染物,只會產生水和少量二氧化碳。

  申請專利掙大學學費

  伯德認為,他的發現將令人類對塑膠袋的處理方法向前跨進一大步,只要塑膠袋可以被快速分解,就不怕大量塑膠袋棄置於填埋區對環境造成汙染,亦可減少海洋垃圾。伯德想像將來可以設立大型的塑膠袋分解站,所謂分解站其實就是一個大型容器,裡面放置溶液和細菌,可將放進去的塑膠袋快速分解。

  據悉,伯德將繼續研究加速分解塑膠袋的方法,希望可以進一步縮短塑膠袋被完全分解的時間。雖然目前這項研究仍然處於實驗階段,但伯德已經有了更長遠的想法:他正為此申請專利,將這種技術打入市場。

  日前,被譽為「塑膠袋剋星」的伯德在「全加拿大科學展」上勇奪第一名,並且獲得3萬美元的獎金。目前,他已經得到多所大學的獎學金。綜合 來源:現代快報

(責任編輯:劉曉靜)

相關焦點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大蜡螟的幼蟲。【偶然發現】據法新社24日報導,西班牙坎塔夫裡亞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生物學家費德麗卡·貝爾託基尼偶然在家中獲此發現。
  • 科學家合成超級酶可快速分解塑料,價值不可估量
    塑料這種材料可以說是人類非常偉大的發明。我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能力,人類都無法分解的塑料,竟然被一個小小的細菌攻克,如果能將這種細菌進行大量的培養讓其生產更多PETase;那麼未來我們將可以認為分解塑料,為大自然減輕負擔,並且分裂成的單個化學構建可以在被被製造成高端塑料,做到真正的重複使用。
  • 專家發明新型塑膠袋可溶於水,網友:要是下雨可咋辦
    也的的確確是這樣,沒有什麼東西比塑膠袋更便宜、重量更輕、容量更大、更便於收納的諸多優點了。但塑膠袋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周圍的環境帶來了諸多的困擾。我們知道常用的塑膠袋都是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龍等為原材料製成的。而這些材料在土壤當中又是十分不容易分解的。
  • 塑膠袋,人類推動地球演化的發明
    人類丟棄的垃圾中有大量的塑膠袋,由於不易降解,廢棄塑膠袋越來越多,充斥著整個地球環境。塑料微粒進入生物體內,破壞生物生長繁殖。所以說,地球演化出生物,再進化出人類,人類再發明出塑料,使地球上的生物滅亡。這些都是地球的目的,是地球正常演化的一個過程而已。最後,他揶揄地說大家可以安心地使用塑膠袋,這很科學。
  • 能溶於水、還能喝的塑膠袋,良心發明!但估計好多東西都不能裝吧
    我國從2008年開始實行「限塑令」,要求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銷售場所實行塑膠袋的有償使用制度,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消費者對塑膠袋的使用,促進環保。國家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該禁令實施以來,取得的效果如何?那就很難講了。
  • 高中肄業生 當上發明專業戶(圖)
    一個高中未畢業的重慶小夥子他發明的國內首臺自動擋摩託車昨日在高交會一亮相,就引起關注。只賣產品不賣技術  他就是現年27歲的重慶小夥子蔣富強。他的發明是一個像電吹風一樣的自動擋裝置。只要在手動擋摩託車安裝這個裝置,就能立刻變成自動擋摩託,而安裝時間不到半小時。這項獲得25項國家專利的發明,成本只要200元左右。  蔣富強昨日在高交會上現場示範,引起不少專業觀眾圍觀。
  • 智利發明家發明完全可溶於水塑膠袋 地球大喜:人類有救了!
    眾所周知,塑膠袋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因其廉價、重量極輕、容量大、便於收納,但是塑膠袋降解周期極長,不易被分解,如果一直使用下去,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長期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因而被稱為白色汙染,並且被部分國家禁止生產和使用
  • 體液可直接分解塑膠袋,環境汙染有望被根治?
    早在我們小學的時候就知道塑膠袋的降解能力非常差,經過數據分析,一個塑膠袋完全降解需要幾百年的時間。而在全球範圍內,平均每秒就要消耗3.3萬個塑膠袋,按照這種情況,環境平衡遲早有一天會被打破。如何快速分解塑膠袋成了各國首要解決的問題,大多國家都會選擇焚燒,雖說塑膠袋的問題稍有緩解,但是焚燒後產生的有害氣體也會對環境造成致命影響。
  • 硝化細菌生成不易,且養且珍惜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塑膠袋就能說明問題。如果把塑膠袋比作一個細菌的話,裝了水的塑膠袋就是一個活著的細菌,沒有水的塑膠袋就是已經死亡的細菌。當我們把塑膠袋裝滿水之後,塑膠袋基本就接近於透明。但是,沒有水的塑膠袋萎縮在一起就會呈現白色,大量塑膠袋疊加在一起就更白了。現在明白細菌死亡之後為什麼發白了吧。
  • 科學實驗意外合成一種生物酶,卻成了塑料瓶的「超級剋星」
    自塑料發明以來,人類已經產生了83億噸塑料,其中有63億噸變成了塑料垃圾。塑料汙染是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最新報告預測,到2040年,每年進入海洋的塑料量將接近三倍,達到2900萬噸,相當於地球海岸線每米50公斤。如果沒有更好的回收基礎設施和技術,繼續按照目前的生產速度發展下去,到2050年,將有120億噸塑料被扔進垃圾填埋場和自然界。
  • 拿下複分解反應,孩子化學就開竅了,中考化學穩穩地,高中也不愁
    酸鹼鹽不但在中考佔用重要份額,而且還是高中無機化學的重要基礎。本人特奉上《複分解反應》學案,本文和前文《酸和鹼》學案是姊妹篇,兩篇一起看幫助孩子們清晰搞定酸鹼鹽這部分內容。那麼可溶性硫酸鹽和可溶性鋇鹽相遇,生成了較多的硫酸鋇快速使溶液飽和,難以溶解的硫酸鋇就聚在一起,發生沉澱離開了溶液。所以我們常常把有沉澱生成當作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一般沉澱表面的硫酸鋇有可能再溶解,溶解後溶液中又過飽和,就會再析出硫酸鋇沉澱覆蓋到沉澱物表面,可見沉澱中的硫酸鋇始終與溶液中的硫酸鋇交換,沉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 2020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最近,日本的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塑膠袋這種塑膠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在海洋中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被完全分解。和你解釋一下,因為海水中微生物的含量較少,普通塑膠袋通常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在海洋中分解。這個新發明的背景,是因為白色汙染為海洋帶來的威脅已經不容忽視。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到了2040年,海洋中累積的塑料垃圾可能多達6億噸,相當於300萬頭藍鯨的重量。
  • 塑膠袋是什麼垃圾 為什麼廢塑料可回收而塑膠袋卻不回收
    塑膠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個工具,那麼,塑膠袋是什麼垃圾?塑膠袋是什麼垃圾塑膠袋是幹垃圾。而塑膠袋則不易腐爛,不易降解,它是幹垃圾。注意,正因為塑膠袋是幹垃圾,所以,在扔垃圾的時候,大家應該將垃圾袋破袋,將裡面放的溼垃圾放入溼垃圾垃圾桶,再把塑膠袋放進幹垃圾的垃圾桶。
  • 19歲華裔女生,意外發現細菌吃掉塑料,價值5000萬元
    塑料是人工合成出來的一種高分子材料,它們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塑膠袋、塑料桶以及各種塑料製品。塑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白色汙染」。大部分廢棄塑料都無法快速降解掉,它們會長期殘留在大自然中,持續時間可達幾百上千年。據估計,全世界目前每年製造出的塑料多達3億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塑料已經累計生產了90億噸。然而,只有一半不到的塑料被得到妥善處理——回收或者焚燒,而超過一半的塑料被廢棄掉。90%的廢棄塑料散播在陸地上,另外10%進入海洋中。
  • 誰發明了密封塑膠袋?
    「現在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但是當時人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打開那個袋子,」原密保諾塑膠袋(Ziploc)的研發者史蒂文·奧斯尼特(Steven Ausnit)前不久對馬凱特大學(Marquette
  • 可以吃掉和消化塑膠袋的毛蟲,也太棒了吧!
    目前已發現的食塑性生物,總共大約有50種,包括細菌、真菌、昆蟲等,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吃掉和消化塑料。過去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食塑性生物能吃什麼,以及它們排洩出什麼樣的廢物等。圖自:Meister Photos/Shutterstock其中一種食塑性昆蟲是蠟蛾。蠟蛾及其幼蟲會侵入蜂箱,吃掉蜂箱內的蜂巢。據說蠟蛾也能吃塑料。2017年,一位同時也是養蜂人的科學家,西班牙坎塔布裡亞生物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的Federica Bertocchini對此進行了測試,她發現蠟蛾幼蟲在吃塑料的時候會很快把塑料消化掉。
  • 日本傳來1則「好消息」,研發新「塑膠袋」,用塑膠袋要小心了
    」,可能有助於改善當前的「白色」汙染,但是消費者用塑膠袋可就要小心了。地球上有各個生態系統(通俗點,環境+生物=生態系統,生物之間有著吃與被吃的關係,同時還有各種細菌真菌去分解植物吸收水、無機鹽,再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糖類物質;後面植物被動物吃了,物質和能量很大一部分就轉移到了動物身上,少部分通過呼吸作用返回大自然;動物「大限已到」,被真菌、細菌等分解腐化
  • 科研 | Environ Microbiol:大型植物落葉分解中細菌和真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國人作品)
    因此,分解是關鍵的生態系統過程,它決定初級生產者的營養可用性,影響湖泊的生物多樣性和食物鏈。微生物和無脊椎動物促進分解過程,啟動食物鏈中碳和營養物質的同化。水生真菌在水生生態系統落葉的微生物分解中起重要作用。真菌吸收落葉中的碳到菌絲和分生孢子中,同時產生降解葉組織的酶,引起凋落物腐爛和有機物損失。此外,真菌可通過快速的定殖和生長速度競爭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物種。
  • 高中生物快速提分技巧
    高中生物快速提分技巧對於生物基礎差的高中生來說,該如何學習才能快速提高成績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生物學習技巧。生物高效的聽課技巧聽,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語文了,但是作為高中的任何一個學生語文課從來沒認真聽過,考試起來都能考。
  • 塑膠袋垃圾汙染有救了,這種害蟲能分解它,速度快效果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處理塑膠袋的事情上,各國一直都沒有太大的進展,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塑料垃圾。要知道,全球平均每秒就要消耗3.3萬個塑膠袋,如果我們不想出處理塑膠袋的方法,那麼終有一天會出現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