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是人工合成出來的一種高分子材料,它們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塑膠袋、塑料桶以及各種塑料製品。塑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白色汙染」。大部分廢棄塑料都無法快速降解掉,它們會長期殘留在大自然中,持續時間可達幾百上千年。
據估計,全世界目前每年製造出的塑料多達3億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塑料已經累計生產了90億噸。然而,只有一半不到的塑料被得到妥善處理——回收或者焚燒,而超過一半的塑料被廢棄掉。90%的廢棄塑料散播在陸地上,另外10%進入海洋中。
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發現了塑料,並且還在深海動物的體內發現了微塑料。另外,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參與者食用由塑料包裝的食物和水。一周後,科學家在受試者的排洩物中檢測出了塑料微粒,直徑在50微米至500微米。
由此可見,廢棄的塑料不但會危害到生態系統,而且最終還會危害到人類自身。對此,科學家正在研究解決方法。一種方法是開發出可降解的塑料,當它們被廢棄到自然界中時,很快可以自發地被太陽光、微生物以及昆蟲降解掉,對環境無害。
但可降解塑料的成本比較高,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推廣應用。此外,還有些塑料要求耐用,不能被設計成可降解。當它們被廢棄之後,長期無法降解,將會汙染生態系統。
還有一種處理塑料的高效方法未來或能得到推廣,它由時年19歲的華裔女高中生姚佳韻(Jeany Yao)和她的同學意外發現。她當時在參觀一個垃圾處理站時,被眼前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深深震撼到。這麼多塑料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被掩埋掉,自然界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才能將其分解掉。
於是,姚佳韻的腦海裡產生了一個念想,她想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塑料垃圾。為此,她查閱了大量的科研論文,從中尋找突破口。經過反覆論證,她把目光投向了細菌。
姚佳韻在一處受到塑料垃圾汙染的土壤中採集細菌,她想要看看這些地方的細菌是否有特別之處。在一次實驗時,她不小心打破了瓶子,把正在培養的細菌灑到旁邊的塑料上。結果,姚佳韻意外發現,塑料竟被細菌吃掉了。
通過堅持不懈的嘗試,姚佳韻優化了處理方法,可以讓細菌分解塑料的速率提高數十倍。經過細菌的分解之後,塑料會降解成二氧化碳、酒精和水,這樣塑料得到了無害化的處理。
這項研究成果振奮人心,其價值估計達到5000萬元。如果該研究能夠成功推廣開來,無疑將會造福全人類。
高中畢業之後,姚佳韻進入多倫多大學就讀,她的專業選擇了生物化學和環境科學。她希望經過四年的大學生涯,可以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以進一步改進細菌分解塑料的方法。姚佳韻覺得,對於塑料降解的研究是她真正值得追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