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9歲少女,發現能吃塑料的細菌,人類或不用為白色汙染擔憂!

2020-12-05 天時說科技

僅僅19歲的少女,發現一種能吃塑料的細菌,價值超過千萬!

塑膠袋的出現方便人的生活,幾乎無處可見,無論是外賣的包裝還是去超市購物,都會用到塑膠袋,這幾年白色汙染越來越嚴重威脅到地球的環境,雖然它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給地球上來了很嚴重的傷害。塑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材料,一些不法廠家為了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使用的材料比較惡質,塑膠袋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才能降解,它長期殘留在大自然當中,對於大自然是一個不小傷害。

塑料帶來的威脅

前段時間美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八個人在一個密封的小房間裡居住,每天都會喝塑料瓶的礦泉水,吃著外賣,時間一久卻意外發現,這8位實驗者的糞便裡竟然存有塑料顆粒,這就意味著人類已經離不開塑料了。

它很難被回收利用,如果焚燒之後排入到大氣層中,那麼對大氣層是一個很大的汙染,如果被埋放在土壤當中,那麼對土壤是一個不小的傷害,近100年的時間都很難降解,會嚴重影響周圍農作物的生長,甚至還有一部分塑膠袋被排放在海洋中,如果被海洋中的生物吃到自己的肚子裡,不通過手術很難將它們取出。

研發出降解塑膠袋產品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塑膠袋不僅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對海底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很大的危害,嚴重的話還能影響到人類的健康。所以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能夠可以降解的塑料,通過從玉米中提取出的部分物質,僅僅幾天時間就能降解,甚至還有人研發出了一種可以吃的塑料水珠,全都是由能夠降解的物質構成,不過這種事物研究起來實在是太麻煩了,並且費用高,根本得不到廣泛的推廣。

然而一名19歲的少女在參觀垃圾處理站的時候,被周圍的塑料垃圾給震撼到,這麼多沒能處理掉的垃圾又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她在腦中萌發出了一種念想,她想要研究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塑料垃圾,把突破口放在細菌上,經過不斷嘗試研究,發現有些細菌可以吞食塑料,讓塑料降解的速度更快。

這一發現讓科學家特別開心,她的研究成果甚至賣到了5000萬元,如果開始全世界推廣她的研究成果,或許能夠造福全世界的人類,她覺得她這一生都要為追求降解塑料而奔波,對於她來言是一個開心的事情。看完這個好消息您對此有何看法呢?可以留言互動一下。

相關焦點

  • 可以吃塑料的細菌,被華裔女生發現,「白色汙染」有救了?
    自從塑料出現以來,現在已經累積產生了90億噸,但是對於塑料的分解,我們卻沒有得到更為妥善的處理方式,超過90%的塑料依舊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剩下的塑料都被人類投放到了大海裡面。 塑料所造成的危害不僅是對大自然中的生物,也已經嚴重的危害了人類自身,曾經就在人的身體裡面發現了它的存在
  • 19歲女孩姚佳韻,意外發現天然降解塑料的細菌,如今怎樣了?
    塑料製品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提高改善人類的生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塑料製品使用的同時,人類也面臨著更大的災難,那就是白色汙染。,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對於如何有效解決塑料製品帶來重大突破的居然是一個19歲華裔女生——姚佳韻。
  • 19歲華裔女生,意外發現細菌吃掉塑料,價值5000萬元
    塑料是人工合成出來的一種高分子材料,它們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塑膠袋、塑料桶以及各種塑料製品。塑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白色汙染」。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發現了塑料,並且還在深海動物的體內發現了微塑料。另外,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參與者食用由塑料包裝的食物和水。
  • 白色汙染有望解決?有些生物竟以塑料為食
    然而在未來,地球可能會變成一個白色的星球。塑料製品用途廣泛,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但是幾乎所有的塑料都是難以降解的。,形成了一塊新的「大陸」,白色汙染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就連在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也發現了塑料汙染,世界上已經沒有純淨之地。而人體中也檢測出了不同種類的微塑料,白色汙染最終也會反噬我們人類。
  • 塑料垃圾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吃」塑料的細菌了!
    塑料也許是最讓人驕傲又令人糾結的發明之一。
  • Science:科學家找到了能「吃」塑料的細菌!
    2010年,光是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產生的塑料垃圾就多達2.75億噸。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正在對環境和其他生物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得不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垃圾正在造成日益嚴重的不良後果。圖片來源:harleymarine.com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人們能為解決白色汙染做些什麼。生物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能力強大「分解者」:微生物們能像分解枯枝敗葉一樣消滅塑料嗎?
  • 發現12小時就能消化塑料的蟲子,白色汙染能解決了?
    塑料,作為20世紀最偉大而又最失敗的發明,以其便利性和價格低廉而大量生產,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其也有缺點,說是缺點,完全可以說是優點:塑料的穩定性太高了。高到要用幾百年甚至三千年才能完全分解掉,這些沒有分解掉的,同時是廢棄的塑料,給全球各個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為了不讓這些塑料在陸地上「傷害」人類,人類把垃圾丟向了包容性極大的大海。但是大海不會消解這些垃圾,它只會把這些垃圾沉入海底或者繼續漂在水中,這也算是好的結果,也是暫時的辦法。一直在為這個頭疼的人類,從未停止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 細菌能「吃」塑料?科學家發現新的地球衛士,網友:給日本點讚
    有人曾稱塑料為「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最失敗的發明」。但即便如此,塑料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是每個人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它帶來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通常被稱為「白色汙染」。這是由於塑料的堅韌性,使其很容易在自然界之中自然分解。當自然界之中大量存在塑料時,會對生態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壞。
  • TED:能吃塑料的細菌
    在這個環境中, 我將為細菌提供唯一的碳, 或者可以說食物、資源。我將為它們提供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也就是俗稱的PET塑料。PET塑料是世界上 產量最大的塑料。它被用於製作所有的 食物和液體容器,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塑料水瓶, 人類每分鐘都要使用 一百萬的塑料水瓶。我要做的事情, 是迫使細菌以PET塑料為食, 並且觀察是否有細菌能活下來, 或者更進一步,繁榮生長。
  • 蟲子以塑料為食震驚學者 網友:白色汙染難題就解決了?
    近日,科學家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直以為人們都認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難以降解,甚至有人預言如果不加節制,整個世界都會被這些塑料給覆蓋。如今,學界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為白色汙染治理打開更廣闊的思路。有網友感慨難道棘手的白色汙染難題就這樣輕鬆解決了?也有網友質疑,這樣未免也太輕鬆了吧,塑料也分種類的吧。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海南「禁塑令」引起一時轟動,禁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鼓勵可降解塑料作為替代方案,「可降解塑料」這個話題又熱起來,近年這項技術也有新的進展,但是目前能解決「白色汙染」嗎?據聯合國統計,塑料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
  • 研究人員發現可吃塑料的新種類細菌
    新增會議服務和用戶服務兩大功能,為粉絲提供IEEE會議查詢,熱門會議、舉辦會議,同行查找等功能,歡迎試用
  • 科學家發現逆天小蟲子,12小時吃光一個塑膠袋,白色汙染或將解決
    客觀上說,人類目前面臨兩大環境危機,一是全球氣候變暖,二是環境汙染。以塑料汙染為代表的白色汙染已經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深遠影響,人類每分鐘使用200萬個塑膠袋,每年製造數以萬噸計的塑料垃圾,在人跡罕至的南極和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都發現了塑料的痕跡。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在中國國內,黃粉蟲實際上類似蠶,人類可以直接食用,炒著吃,也可以用來做飼料。養殖黃粉蟲十分容易,養殖戶可用新鮮燕麥、小麥糠、蘋果養殖。大功臣:「可消化最難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其他相對容易降解的塑料,理論上黃粉蟲同樣可以消化。」而以聚苯乙烯為食物來源的黃粉蟲與正常取食的黃粉蟲一樣健康,其排洩物還能用於農作物土壤育肥。
  • 知百科|「吃」塑料的細菌
    塑料從上個世紀在實驗室裡誕生到現在不過百年,是最讓人驕傲又令人糾結的發明之一。這些輕便、結實、造價低廉的東西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卻也製造了幾乎同樣大的麻煩。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總量近3億噸,其中只有9%的塑料被回收。這些塑料垃圾需要400年,甚至更多時間才能被降解。
  • 新型材料已出世,全面代替塑料,跟白色汙染說再見
    塑料自從在人類生活中廣泛使用後,雖然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變成生活中最常見的垃圾,重要的是「白色汙染」日益嚴重,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種新型的環保的材料代替塑料。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 雜誌上發表一份研究論文,報告了一種名叫纖維素納米纖維板(CNFP)的高性能結構材料,未來很有可能取代塑料。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塑料汙染日益嚴重,如何尋找能降解塑料的細菌?選擇培養基篩選
    君不見一隻海鷗媽媽誤將塑料垃圾當食物餵給幼鳥,無法被消化的塑料在消化道中積留,無法被排洩出來。那種痛苦,你是否願意體會?不要怪鳥兒太笨,說它們分辨不了塑料和食物的區別。想一想自己,嬰幼兒時候,你什麼不吃?塑料汙染破壞了湖泊、河流、大海的生態系統。
  • 白色汙染的救贖
    近期,蘇格蘭的一個海灘上,一隻鯨魚擱淺在海灘上,人們發現時,鯨魚早已經死亡。根據屍檢人員透露,在鯨魚的消化系統內發現了220公斤的塑料製品和其他人造垃圾,而正是這些鯨魚無法消化的塑料製品影響了它的消化,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病症並最終導致死亡。海洋佔地球面積的71%,當過多的塑料垃圾排放入海洋,白色汙染不僅侵害了鯨魚,海鳥,海獅,海象,甚至螃蟹海蝦都成為塑料製品汙染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