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可吃塑料的新種類細菌

2021-01-16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新增會議服務和用戶服務兩大功能,為粉絲提供IEEE會議查詢,熱門會議、舉辦會議,同行查找等功能,歡迎試用!




曾經有人將塑料稱為是「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失敗的發明」。即便如此,塑料仍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所帶來的問題也的確顯著,通常被稱為「白色汙染」。由於塑料過于堅韌的特性,使其很難在自然界中被自然的分解掉。而當塑料大量存在於自然界當中時,就會對生態平衡產生巨大的破壞。

 

近日,日本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可以快速分解塑料的細菌,在不久之後,將有望對清除地球塑料垃圾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據悉,這種細菌被稱為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當塑料被扔到自然界當中時,即使過了70年也很難被自然的降解,但這種細菌可以在30度左右的環境當中花費六個星期的時間分解掉塑料。

 

而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它在其它一些特殊條件下的生存問題。除此之外,如何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也是一件需要考慮的事情。但可以想像的是,不久之後,「白色汙染」的問題或將徹底得到解決啦。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可清除地球垃圾
    新發現的這種奇特細菌,能夠在30攝氏度溫度條件下經過6個星期完全降解PET薄膜,其核心能力源自一種特殊的酶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吃塑料的細菌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為食的新型細菌,這種塑料很難回收或銷毀。Scientists say the discovery could help reduce a flood of hard-to-recycle plastics that are ending up in the world's landfills and polluting oceans.
  • 塑料末日?吃傳統塑料,產塑料替代物的細菌都有新突破!
    從上述研究來看,日常塑料會帶來可能有害健康的微塑料,然而關於塑料的爭議不止於此。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主要的環境汙染之一塑料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微生物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希望該文給相關產業和科技從業人員帶來一些啟發並提醒諸位讀者重視保護環境。
  • 處理塑料有救星 研究人員開發可分解塑料的酵素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與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分解塑料的酵素,有助於解決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問題。據悉,該報告被發表於美國同行評審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中。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3月3日,一名英國男子在峇里島海域潛水時拍下觸目驚心的一幕。
  • 這種生物「偷」吃海藻,還生產可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一、前言:PHA材料簡介聚羥基烷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簡稱PHA) PHAs 類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通過細菌發酵生產而成,可以作為分子內碳源和能源儲備,並成為顆粒體聚集在細胞質內。
  • 英文外刊,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的新細菌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為食的新細菌,聚氨酯是一種很難回收或 被破壞的塑料。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一個小組發現了這種新的土壤細菌。It was identified in an area that contained a large amount of plastic waste.這種細菌是在一個有大量塑料垃圾的地區發現的。
  • Science:科學家發現可有效降解塑料的特殊細菌群體
    ,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很多一次性水瓶中發現了可以「吃」塑料的特殊細菌,該研究發現或為後期開發新方法來處理每年全球產生的超過5000萬噸特殊類型的塑料垃圾提供了一定思路。水瓶中的塑料是一種叫做聚對苯二甲酸乙酯(PET)的材料,這種材料也存在於聚脂衣料、冷凍餐盤和泡沫包裝中。研究者Tracy Mincer說道,如果我們在沃爾瑪裡面逛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PET材料,PET的吸引力其中之一就在於較輕、五色而且很堅韌,然而這種材料也並不易於被細菌進行生物性降解。此前研究發現一部分真菌可以在PET上生存,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人還發可以「吃」PET材料的細菌。
  • TED:能吃塑料的細菌
    塑料——你們了解塑料, 你們也許不喜歡塑料, 但事實是你們每天都要用到它。據研究人員估計,到2050年, 海洋中塑料的數量將超過魚類。Despite our best efforts, only nine percent of all plastic we use winds up being recycled.
  • 環境||吃塑料的蟲子和吃金屬的細菌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倆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
  • 研究稱蠟蟲的「飢餓」腸道細菌是其對塑料產生食慾的主要驅動力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塑料汙染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並且不會很快消失,但是研究人員正在圍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開闢新的可能性。
  • 知百科|「吃」塑料的細菌
    這些塑料還會被在海裡的動物以為是食物吃進肚子裡,吞食塑料對野生動物有生命危險,據海洋保護組織稱,超過60%的海鳥和100%的海龜體內都發現了塑料。 而且這種塑料最終可能進入人的體內。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人們能為解決塑料汙染做些什麼。目前聚氨酯材料的化學降解主要包括水解、熱降解、光降解等,但這類降解成本高且易產生二次汙染。
  • 日本培育出能吃塑料的細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全球每年製造數百萬個生物不可降解塑料瓶,它包含著聚對萊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最終這些塑料瓶將丟棄在街頭和海洋。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說。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中美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報告說,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
  • 北極圈的福音:存在可分解生物塑料膜的細菌,該類塑料膜將被推廣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的科學家證明,由於土壤細菌會分解生物塑料膜,因此生物塑料可用於北極地區而不損害環境。因此,使用這些對生態友好的生物塑料將減少對脆弱生態系統的有害影響,例如該研究的作者北極大學的生物技術專家斯維特拉娜·普魯德尼科娃(Svetlana Prudnikova)告訴TASS。
  • 塑料垃圾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吃」塑料的細菌了!
    這些輕便、結實、造價低廉的東西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卻也製造了幾乎同樣大的麻煩。2010年,光是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產生的塑料垃圾就多達2.75億噸。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正在對環境和其他生物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得不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垃圾正在造成日益嚴重的不良後果。
  • 美國學生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或有助緩解全球汙染危機
    韋格隨後把樣本帶回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學院,開始從約300多種細菌中測試脂肪酶(一種可以消化脂肪的酶),它潛在可以分解塑料,而且令塑料對細菌而言可口。韋格識別出20種可以生成脂肪酶的細菌,其中有三種酶含量相對很高。接下來,她給這三種微生物(其中一種似乎此前未被發現)強制餵食從水瓶切下的PET條狀物。
  • Science:科學家找到了能「吃」塑料的細菌!
    最近,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小田耕平(Kohei Oda)課題組發現了一種相當有潛質的微生物。他們的研究論文[1]近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負責進行生物降解工作的主要群體是微生物,對它們來說,降解的主要目的是「填飽肚子」。
  •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在南極發現一種吃空氣的細菌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2017年在南極發現一種「吃空氣的細菌」,不過最新研究發現,這些細菌會把空氣裡的氫氣綜合外媒報導,我們常說「連吸空氣都會胖」,沒想到真的有隻吃空氣長大的生物存在,且是一種微小的細菌,這樣的能力即使在細菌界也是非比尋常,因為所有生物都需要獲取養料。
  • 科學家發現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
    該細菌能夠分解廣泛使用但很少回收的聚氨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這種細菌不僅會分解塑料,還會把塑料當作食物來提供能量。這種細菌是在一個傾倒塑料的垃圾場發現的,它是已知的第一個攻擊聚氨酯的細菌。
  •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