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孩姚佳韻,意外發現天然降解塑料的細菌,如今怎樣了?

2020-10-03 生活中的金融

塑料製品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提高改善人類的生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塑料製品使用的同時,人類也面臨著更大的災難,那就是白色汙染。

因此,如何有效的處理塑料製品就成為了各國科學家攻克的一個大難題,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對於如何有效解決塑料製品帶來重大突破的居然是一個19歲華裔女生——姚佳韻。

白色汙染

塑料是屬於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在我們生活的中隨處可見,比如塑料瓶、塑膠袋等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是塑膠袋,這種袋子製作成本低廉,方便攜帶。

而白色汙染就指塑料製品在使用後被丟棄,變成固體廢物所產生的一種汙染。由於塑料難以降解,再加上使用者的隨意丟棄,所以導致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汙染。

據統計:全球每年能造出3億噸的塑料,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塑膠袋已經生產出了90億噸,可見白色汙染的嚴重。

針對白色汙染,目前最常用的消滅方法就是焚燒式或者掩埋式,但這兩種方法都不理想,因為焚燒會造成環境汙染並釋放大量的有毒氣體,並危害到人類的健康,而掩埋又會對土壤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任何一種方法都沒有那麼完善。

如今,處理塑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完全降解,但所耗費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所以降解塑料並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然而就在前段時間,一位19歲的華裔女生意外發現天然降解塑料的方法——細菌「吃掉塑料」,這樣不僅可以讓塑料得到有效的分解,而且還不會產生任何的環境汙染。

痴迷科學的女孩

姚佳韻在童年時期就對科學有著痴迷的熱愛,自己還會做一些小實驗,後來在課堂上接觸到了雞蛋變透明的小實驗後,姚佳韻開始對科學變得熱愛了起來。

之後父母和學校見她對科學實驗如此痴迷,就經常帶著她參加各類有關科學的實驗露營活動,然後姚佳韻進入了自己最感興趣的科學領域。

但是在一次科學環保露營活動中,她看見了成堆的塑料垃圾堆積在自己的眼前,對此姚佳韻深受震撼,決定想辦法來有效解決塑料垃圾。回家後的姚佳韻和同伴汪鬱雯進行交流討論後,最終一致認定微生物或許能夠替人類解決塑料垃圾。

兩個人的想法受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林賽博士的認同,於是林賽博士邀請她們到實驗室裡來自己動手完成實驗。

震驚科學界的實驗成果

姚佳韻與其同伴將所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細菌上,因為她們認為可以從被垃圾汙染過的土壤中採集信息,以此方便觀察細菌的反應。

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她從土壤裡面尋找細菌的時候,她不小心將盛滿細菌的瓶子不小心灑在了塑料上,過了一會,一個神奇的現象出現了,這些塑料竟然被細菌全部化解了。

經過研究發現被細菌化解掉的塑料變成了二氧化碳、酒精和水,在整個過程當中並沒有造成任何影響。這一發現讓她找到了思緒,之後又進行了一些優化處理,研究出了一個使塑料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方法。

在這項實驗結果公布後,立刻得到了當地環保機構的重視,兩人的發現瞬間震驚了整個科學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舉行「2016年沃頓商業計劃大賽」頒獎典禮。

兩人憑藉「生物降解塑料」項目一舉奪魁,而這項研究成果的技術價值也已經估價到了5000萬元。之後有許多的科技開發公司主動聯繫二人,希望得到她們的技術並加以開發,但兩人決定繼續學習,繼續研究這些課題,希望未來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

相關焦點

  • 19歲華裔女生,意外發現天然降解塑料法,身價飆升,比爾蓋茨:點讚
    在她19歲時,通過日夜的研究突破了世界長期困擾的一大難題--塑料垃圾降解問題。她的研究成果被多方重視,市場估價近5000萬元。女孩的名字叫做姚佳韻。一方面因其難以降解,另一方面又由於使用者隨意丟棄,而導致對生態環境造成汙染。就是在了解到環境保護的各方面知識後,姚佳韻下定決心解決環境問題,以致使最終塑料降解技術的發現。
  • 19歲華裔女生,意外發現細菌吃掉塑料,價值5000萬元
    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發現了塑料,並且還在深海動物的體內發現了微塑料。另外,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參與者食用由塑料包裝的食物和水。當它們被廢棄之後,長期無法降解,將會汙染生態系統。還有一種處理塑料的高效方法未來或能得到推廣,它由時年19歲的華裔女高中生姚佳韻(Jeany Yao)和她的同學意外發現。她當時在參觀一個垃圾處理站時,被眼前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深深震撼到。這麼多塑料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被掩埋掉,自然界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才能將其分解掉。
  • 關於塑料處理,19歲華裔女生最新研究價值5000萬
    對此,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投身關於塑料降解的研究之中。研究發現,可降解塑料可以自發地被陽光、微生物、昆蟲降解掉,對環境無害。但成本較高,應用的局限性也大,目前還很難大規模推廣。年僅19歲的華裔女高中生姚佳韻(Jeany Yao)和她的同學意外發現了一種處理塑料的高效方法,或許能在未來得到推廣。姚佳韻曾參觀一個垃圾處理站,對堆積如山的垃圾深感震撼,於是她默默下定決心要找到一種有效的塑料處理方法。
  • 19歲加拿大華裔女孩身價近5000萬!比爾蓋茨都來聽她演講!大寫的服!
    這個19歲剛上大學華裔女孩被加拿大慈善機構PlanCanada評選為「全國20歲以下的20名頂尖青少年」一定有東西可以對塑料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她心想。憑著這種信念姚佳韻找到搭檔汪鬱雯合作,決心一起為環保做點事。
  • 中國天才意外發現吃掉塑料的細菌,價值5000萬元,最後選擇加拿大
    引言相信大家都知道塑料是我們人工合成的一種材料,雖然用途很高,但是它對環境的危害十分的重大,所以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在尋找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而我們國家的天才少女意外發現了可以吃掉塑料的細菌,價值5000萬元,在她高中畢業後就選擇了到加拿大。
  • 一位19歲少女,發現能吃塑料的細菌,人類或不用為白色汙染擔憂!
    僅僅19歲的少女,發現一種能吃塑料的細菌,價值超過千萬!塑膠袋的出現方便人的生活,幾乎無處可見,無論是外賣的包裝還是去超市購物,都會用到塑膠袋,這幾年白色汙染越來越嚴重威脅到地球的環境,雖然它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給地球上來了很嚴重的傷害。
  • 可以吃塑料的細菌,被華裔女生發現,「白色汙染」有救了?
    塑料所造成的危害不僅是對大自然中的生物,也已經嚴重的危害了人類自身,曾經就在人的身體裡面發現了它的存在如果想要改善這一問題,最好的方式,那就是研發出可降解的塑料,或者是可以找到更完美的處理方式。塑料之所以備受歡迎,是因為用起來方便且價格便宜,但是如果想要把塑料完全的降解,所耗費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所以降解塑料依舊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然而在前段時間,一位19歲的華裔女高中生就找到了處理垃圾的好方式,可以讓塑料得到有效的分解,並且不會產生任何的環境汙染。
  • 科學家發現新品種細菌,可用汙泥廢水來製造可降解塑料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細菌,利用下水道汙泥和廢水生產可降解塑料,不僅大幅降低生物塑料的生產成本,而且有效利用汙泥廢料。美國全年產生700萬噸廢水汙泥,足夠填滿2,500個奧林匹克競賽使用的標準遊泳池。
  • 18歲的她身價高達近5000萬元,連比爾·蓋茨都來聽她演講,大寫的服!
    而人家在18歲時,卻讓自己成為了一名身價高達近5000萬元的女科學家,連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和Google創始人之一賴利·佩吉都想來聽她和同伴的演講。她是華裔女孩姚佳韻,加拿大慈善機構Plan Canada評選出的「全國20歲以下的20名頂尖青少年」之一。
  • Science:科學家發現可有效降解塑料的特殊細菌群體
    「吃」塑料的特殊細菌,該研究發現或為後期開發新方法來處理每年全球產生的超過5000萬噸特殊類型的塑料垃圾提供了一定思路。水瓶中的塑料是一種叫做聚對苯二甲酸乙酯(PET)的材料,這種材料也存在於聚脂衣料、冷凍餐盤和泡沫包裝中。研究者Tracy Mincer說道,如果我們在沃爾瑪裡面逛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PET材料,PET的吸引力其中之一就在於較輕、五色而且很堅韌,然而這種材料也並不易於被細菌進行生物性降解。此前研究發現一部分真菌可以在PET上生存,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人還發可以「吃」PET材料的細菌。
  • 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
    Heipieper博士說:「這種細菌可以將這些化合物作為碳、氮和能量的唯一來源。這一發現邁出了能循環使用難以回收PU產品的重要一步。」利用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來分解油基塑料是一個方興未艾的領域。然而,很少有研究像目前這篇論文一樣關注過聚氨酯的生物降解。
  • 塑料末日?吃傳統塑料,產塑料替代物的細菌都有新突破!
    一些塑膠袋和塑料瓶可以經過數百年、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仍未被降解,這是因為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不把塑料當作食物,因此也就不會去分解它。 不過最近發現的一些新微生物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一問題。
  • 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PE 塑料的廣泛應用導致大量 PE 廢棄物的累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一些研究陸續報導了 PE 塑料被微生物降解的現象,並從土壤、海洋、垃圾堆置點及昆蟲腸道等生境中分離篩選到了若干種具有一定 PE 塑料降解能力的菌株,而且發現一些單加氧酶、過氧化物酶和漆酶等氧化還原酶對 PE 塑料具有氧化降解能力。
  • 一袋生蟲小米 讓他發現塑料降解的秘密
    該演講也讓公眾了解到這一被高分子材料領域專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院士評價為「世界級工作」的發現——蟲子可以「吃」塑料。「空窗期」下廚的意外收穫此前從事多年汙水生物處理研究的楊軍因為一袋小米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沒錯,還是一袋生蟲的小米。「這個發現說明,男人一定要做飯。」楊軍笑著說。
  • 細菌能「吃」塑料?科學家發現新的地球衛士,網友:給日本點讚
    我們最熟悉的塑料垃圾,如一次性餐具、塑料瓶、食品袋、農用塑料薄膜等,這些垃圾很難降解,對環境造成很小巨大的汙染。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全球每年都有數百萬個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塑料瓶最終將被丟棄在大街之上和海裡。目前,日本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種細菌可以「吃塑料」,而在未來,這種細菌有望清理地球之上的塑料垃圾。
  • 日本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可清除地球垃圾
    新發現的這種奇特細菌,能夠在30攝氏度溫度條件下經過6個星期完全降解PET薄膜,其核心能力源自一種特殊的酶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吃塑料的細菌
  • 微塑乾貨——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
    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然而,很少有研究像目前這篇論文一樣關注過聚氨酯的生物降解。來自UFZ的研究團隊成功從一個富含脆性塑料垃圾的地方分離出一種名為假單胞菌(sp.TDA1)的細菌,它有望破壞構成聚氨酯塑料的一些化學鍵。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
  • 科學家發現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
    該細菌能夠分解廣泛使用但很少回收的聚氨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以有毒塑料為食的細菌。這種細菌不僅會分解塑料,還會把塑料當作食物來提供能量。這種細菌是在一個傾倒塑料的垃圾場發現的,它是已知的第一個攻擊聚氨酯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