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製品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提高改善人類的生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塑料製品使用的同時,人類也面臨著更大的災難,那就是白色汙染。
因此,如何有效的處理塑料製品就成為了各國科學家攻克的一個大難題,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對於如何有效解決塑料製品帶來重大突破的居然是一個19歲華裔女生——姚佳韻。
塑料是屬於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在我們生活的中隨處可見,比如塑料瓶、塑膠袋等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是塑膠袋,這種袋子製作成本低廉,方便攜帶。
而白色汙染就指塑料製品在使用後被丟棄,變成固體廢物所產生的一種汙染。由於塑料難以降解,再加上使用者的隨意丟棄,所以導致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汙染。
據統計:全球每年能造出3億噸的塑料,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塑膠袋已經生產出了90億噸,可見白色汙染的嚴重。
針對白色汙染,目前最常用的消滅方法就是焚燒式或者掩埋式,但這兩種方法都不理想,因為焚燒會造成環境汙染並釋放大量的有毒氣體,並危害到人類的健康,而掩埋又會對土壤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任何一種方法都沒有那麼完善。
如今,處理塑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完全降解,但所耗費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所以降解塑料並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然而就在前段時間,一位19歲的華裔女生意外發現天然降解塑料的方法——細菌「吃掉塑料」,這樣不僅可以讓塑料得到有效的分解,而且還不會產生任何的環境汙染。
姚佳韻在童年時期就對科學有著痴迷的熱愛,自己還會做一些小實驗,後來在課堂上接觸到了雞蛋變透明的小實驗後,姚佳韻開始對科學變得熱愛了起來。
之後父母和學校見她對科學實驗如此痴迷,就經常帶著她參加各類有關科學的實驗露營活動,然後姚佳韻進入了自己最感興趣的科學領域。
但是在一次科學環保露營活動中,她看見了成堆的塑料垃圾堆積在自己的眼前,對此姚佳韻深受震撼,決定想辦法來有效解決塑料垃圾。回家後的姚佳韻和同伴汪鬱雯進行交流討論後,最終一致認定微生物或許能夠替人類解決塑料垃圾。
兩個人的想法受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林賽博士的認同,於是林賽博士邀請她們到實驗室裡來自己動手完成實驗。
姚佳韻與其同伴將所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細菌上,因為她們認為可以從被垃圾汙染過的土壤中採集信息,以此方便觀察細菌的反應。
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她從土壤裡面尋找細菌的時候,她不小心將盛滿細菌的瓶子不小心灑在了塑料上,過了一會,一個神奇的現象出現了,這些塑料竟然被細菌全部化解了。
經過研究發現被細菌化解掉的塑料變成了二氧化碳、酒精和水,在整個過程當中並沒有造成任何影響。這一發現讓她找到了思緒,之後又進行了一些優化處理,研究出了一個使塑料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方法。
在這項實驗結果公布後,立刻得到了當地環保機構的重視,兩人的發現瞬間震驚了整個科學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舉行「2016年沃頓商業計劃大賽」頒獎典禮。
兩人憑藉「生物降解塑料」項目一舉奪魁,而這項研究成果的技術價值也已經估價到了5000萬元。之後有許多的科技開發公司主動聯繫二人,希望得到她們的技術並加以開發,但兩人決定繼續學習,繼續研究這些課題,希望未來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