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你在實驗室做的實驗結果其實是在脅迫的條件下得出的?

2021-01-21 高中生物備課資源

有沒有想過你在實驗室經常做的實驗其實是有問題的,所以你得出的結論可能也是有問題的。

來自長江大學農學院徐樂副教授團隊就以實驗室常用的擬南芥幼苗為實驗材料和模型,並以此為出發點,研究擬南芥無菌培養方式中存在的問題,該文於2019年發表於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期刊。研究發現,實驗室常用的封口膜(Parafilm)培養方式可能對無菌培養的擬南芥造成非生物脅迫;相比透氣紙膠帶的封口方式,常用封口膜影響眾多脅迫響應基因等的表達,並可能影響實驗結果和結論。因此,筆者建議用透氣紙膠帶來代替常用封口膜培養擬南芥幼苗以進行相關實驗。

摘要:擬南芥是眾多生理和遺傳學研究的模式物種。無菌培養大多採用了封口膜(Parafilm)包裹的培養方法。在這裡,我們證明了這種封口方法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研究比較透氣紙膠帶和傳統封口膜封口方法對1周、2周和3周擬南芥幼苗生長、根系發育和基因表達網絡的影響。儘管兩種不同封口方法的培養皿中生長7天後的幼苗生長表型十分相似,但有700多個差異表達基因(DEG),其中包括脅迫和營養響應基因。此外,封口膜封口的植物的組織中積累了更多的H2O2。經過14天的生長,紙膠帶密封的植株生長明顯優於封口膜密封的植株,並積累了更高的葉綠素含量,有490個差異表達基因。經過3周的生長,紙膠帶密封植株的葉綠素含量高於封口膜密封植株,生長較好,此時只有10個差異表達基因。推測在後期觀察到的明顯表型是早期時間點基因表達差異的結果,主要是防禦基因、非生物脅迫基因、營養基因和植物激素反應基因的差異。紙膠帶密封培養皿在生長初期(7天)檢測到較高的O2含量,且與紙膠帶密封培養皿中CO2含量有顯著差異。此外,不同封閉方式下,碳源對幼苗生長也有影響。綜上所述,使用封口膜的常規密封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很可能是因為氣體交換有限,從而對植物造成了壓力。

從實驗可以看出,封口膜培養皿中培養的擬南芥幼苗還是明顯要差於透氣膜的。乾重上也有顯著差異。

更多的實驗結果就不放上來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還在實驗室用封口膜的方式培養幼苗的,就趕緊想想是不是該換換實驗方法啦,否則就是在脅迫的環境下,得出的實驗結論啦。


歡迎後臺留言!

歡迎關注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脅迫條件下動物細胞內穩態調節機制獲揭示
    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鄧詣群教授、文繼開教授研究團隊揭示了細胞在真菌毒素、細菌脂多糖等脅迫條件下通過PKR/ SPHK1信號通路交互調控細胞凋亡與存活,從而維持細胞穩態的關鍵作用機理。相關研究8月15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死亡及分化》。
  • 在世界頂級合成實驗室,比如Baran組,Nicolaou組做實驗都是什麼狀態?
    一般最喜歡做中間幾步的反應,因為量不是特別大,體力上不累,反應條件都摸的很成熟了,心裡上也不累。做最開始的備大料是純粹體力上累,過一次大腿柱子跟去一次健身房一樣。做最新的一步是心很累,10毫克的東西一不小心就沒了,核磁都打不出來,對實驗手法的要求也特別高。
  • 人類曾經進行過的5個出現意外結果的實驗
    在人類身上進行過的一些令人不安的實驗,似乎並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太多的事情。但相反,過去150多年的人類歷史上所取得的進步,其實有許多是在人類身上所進行著的,而且有一些所產生的結果讓人感到很意外,真實還很殘忍。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人類曾經進行過的5個出現意外結果的實驗。
  • 碩博士們是如何在疫情下做實驗,寫論文的
    沈應柏說,有些學生在回家前就把種子播下了,原計劃等過完年重返學校的時候,植物正好能長到適合做實驗的程度,現在都被疫情耽擱。一些植物花期有限,對於這部分植物,沈應柏會幫學生收好種子,等學生能返校的前幾周,再幫他們把種子種下,儘量縮短學生的實驗周期。
  • 你有沒有想過,人類才是外星人
    請認真看完這篇文章,很有可能顛覆你的三觀!故事還要從我們人類最古老的蘇美爾文明講起。他們在石頭上留下大量的文獻,翻譯過來竟然是一個驚天大秘密。宇宙中有這麼一個星球,叫做尼比魯。尼比魯每3600年進入太陽系一次。在尼比魯星球上住著科技十分發達的尼菲林人。他們的壽命長達36萬年。他們的家園,因為過度的開採,導致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已經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低鹽脅迫下大菱鮃肝臟脂質代謝紊亂的轉錄組分析
    低鹽脅迫是大菱鮃產業發展的重要障礙。然而,大菱鮃對低鹽脅迫的反應機制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特別是在代謝方面。本研究通過肝臟轉錄組分析,研究了大菱鮃對不同鹽度條件(0PSU淡水和30PSU海水)反應的基因和途徑。同時檢測相關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共鑑定出826個差異表達基因,其中245個下調,581個上調。
  • 陳毅堅 | 論「脅迫」的結果要素必要性:基於被害人的客觀視角 |...
    「結果要素必要說」對強制結果所做的此種區分並不恰當。實際導致緊急避險的狀態,已經是特殊的結果,而所謂被害人反應,僅僅是行為人所導致的這種強制狀態的直接後果,這個直接後果並不是行為人完全放棄的,而是其積極追求的。雖然強制手段通常都會通過產生客觀上的心理強制狀態,進而對被害人造成實際損害的強制後果。然而這在邏輯上並不必然得出,強制結果或者被害人的某種反應就應該成為脅迫要件的內容。
  • New Phytol陳少良: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
    在鹽脅迫下,未定殖的根部表現出較強的淨NO3-外排,而真菌定殖對根表面pH和H+-ATPase的有益作用避免了NO3-的損失。在所有條件下,抑制H+-ATPases可消除NO3-內流。研究發現,刺激H+-ATPase對於外植體對NO3-吸收的有利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而哈蒂氏網的存在對於NO3-轉運的改善並不是必需的。菌根可能會通過保持NO3-營養來促進宿主植物適應鹽害環境。
  • 量子力學沒有那麼神,理解不了,只是因為你沒做過實驗
    這與人是否用意識無關,不論是誰來做這個實驗,不論帶多少人來參與這個實驗,只要實驗條件完全相同,實驗結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一個事實是,每個大學物理系本科生都會做的光學雙縫幹涉實驗,大家得到的實驗結果都是一樣的。
  • 為何科學家總要拿小白鼠做實驗?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我們人類的進步都是離不開科學的,然而科學的進步都是通過實驗完成的。就比如說我們要研究新藥功效還有各種疫苗等等,這些都是要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完成才能投入使用的。那麼問題來了,每一次的實驗都是用什麼來做試驗呢,都是人類第一個嘗試嗎?
  • 納粹的人體實驗,是否為醫學和科學做出過有價值的貢獻?
    圖:鐵絲網後的殘酷實驗毫無疑問,納粹的醫學研究是殘酷和不人道的,但他們是否也發現了有用或有益的東西?換言之,有沒有為醫學和科學做出過什麼貢獻?納粹的醫學實驗主要分這幾類:軍事應用的創傷研究、製藥和外科研究以及種族研究等。先來看看納粹的創傷研究。
  • 初中物理實驗題難嗎?掌握了這些,題目越做越有心得!
    為什麼要關注實驗目的?說白了,實驗目的是一個實驗的靈魂!一方面,沒有實驗目的,你的工作將沒有目標。試想,你現在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或者一名實驗員,你的實驗室花費了國家大量經費去做一個實驗,結果你實驗目的不明確,在後續實驗中沒有根據實驗目的做出有效的實驗計劃和方案。到最後實驗完成不了,寫的文章也不知道在研究什麼,沒有目的性,實驗的效率就大打折扣。
  • Genes:北京林業大學丨鹽脅迫下鉀轉運體LrKUP8抑制K+外排
    期刊:Genes主題:鹽脅迫下鉀轉運體LrKUP8抑制K+外排標題:Potassium Transporter LrKUP8 Is Essential for K+Preservation in Lycium ruthenicum, A Salt-Resistant Desert Shrub影響因子:3.331檢測指標:K+流速
  • 科學大佬們都做過啥……不正經的實驗?
    好的你尿黃你有理於是他就收集了幾十桶德國軍人的尿液然後高興地開始加工結果黃金沒有煉出卻誤打誤撞發現磷嗯就這樣於是他就開始做實驗具體操作其實蠻痛的簡單的就是讓蜜蜂不斷地叮他然後做好各組對照你們可以參考下另外因為這個實驗全程只有他一個人被叮所以比較主觀畢竟正常人不會願意被叮的不過大佬就是大佬
  • 西北工業大學科研人員發現在鹽脅迫下種子萌發的秘密
    西北工業大學舒凱課題組揭示鹽脅迫下種子萌發的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種子萌發意味著植物從休眠狀態重回活躍的生理狀態,種子適時而整齊地萌發是作物高產穩產的前提。作為全球性的重要非生物脅迫,鹽脅迫負調控植物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實的幾乎所有生理過程。
  • 世界上是否有鬼 科學家研究真的沒有結果?
    8月14日消息,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沒有人知道,但是科學家們一直在在做這相關的實驗,不知道為什麼,做了這麼久的實驗,還是沒有相應的實驗結果出來呢
  • 實驗記錄必須符合這些條件,你做到了嗎?
    實驗室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是一個基本的期望和要求,以反映實驗室的實際工作。
  • 世界上究竟有鬼還是沒有鬼英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結果太驚喜
    世界上究竟有鬼還是沒有鬼英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結果太驚喜。世界上究竟有鬼還是沒有鬼?英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結果太意外當人類的科技前進到一定程度之後,不難發現大多數人,實際上都是無神論主義者,認為相信鬼相信靈魂,相信人類有未來之說都是迷信。
  • 這些年江森自控瓦爾塔蓄電池做過的實驗
    於是就有了這些年媒體拿江森自控瓦爾塔蓄電池做過的以下實驗。深圳的媒體別出心裁:「檢驗一款蓄電池好壞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將它帶到寒冷的地方,在低溫條件下測試。由於我們地處深圳沒有理想的低溫條件,但我們為大家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測試體驗。」    首先,他們帶著江森自控瓦爾塔蓄電池來到音響改裝店,準備在那裡通過高功率低音喇叭來比較江森自控瓦爾塔蓄電池與一般蓄電池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