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哪些細節可以視為當代社會的階層符號?

2021-01-11 東東五一

一,房子。房子是第一個,也是最能反映身份的符號。現在建設的高檔小區,都是給誰建的?不言而喻。不過社會製造了大量貧民區,這個社會能安全嗎?

二,交通工具。國人都愛面子,本來車輛就是個工具,現在卻當成身份的象徵,那些豪華車走在路上,絕對會給普通車造成壓力,他碰你,他賠得起,你撞他,你傾家蕩產都不一定賠得起,所以很多國人呼籲,限制豪華車的出行,不無道理。

三,幼兒園。幼兒園也有高檔低檔之分,因為它不是義務教育,因而家長可以有選擇,有錢的家庭有幾個不想把孩子送到高檔幼兒園上學的?人從小就被賦予高低貴賤符號,是不利於孩子成長進步的。建議把幼兒教育也納入義務教育階段,上幼兒園也照現在的規定按片區上,避免教育不公平產生。

四,穿戴。官員穿什麼,大款穿什麼,民工穿什麼,一目了然。有人一雙鞋就值幾萬塊錢,真不是民工兄弟能穿得起的。

五,婚禮。我們都知道現在離婚率非常高,但一點不影響結婚時必辦婚禮。中國人都說有粉往臉上擦,結婚是一輩子大事,婚慶一定要搞得隆重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明星的曠世婚禮,有的人辦個婚禮竟能花費好幾個億!當然,豪華婚禮也未必就能保證他們婚姻的穩固,有的結婚不到一年半載就宣布離婚,他們的曠世婚禮也成了笑談,讓人唏噓不已。

階層符號還有很多,大家隨便都能舉出好多種。需要指出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階層固化越來越明顯,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社會發生重大風險,考驗著管理層智慧。

貧窮能讓社會垮掉,兩極分化同樣能讓社會崩盤,走共同富裕道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相關焦點

  • LV設計自己的階層符號
    像爵位、姓氏、徽章等曾經是貴族階層的符號一樣,奢侈品品牌的符號意義就是:成功和富裕。一個品牌一旦抓住「成功和富裕」是經濟社會中人們奮鬥的目標和嚮往的狀態後,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建立和保持這一特色並儘可能地發揮到極致,如此堅持下去也就擁有了「自己的」顧客和圈子,從而長盛不衰。這一點,或許對很多成長中的中國品牌來說,是一個頗有意義的借鑑。
  • LV打造品牌「DNA」 設計自己的階層符號
    像爵位、姓氏、徽章等曾經是貴族階層的符號一樣,奢侈品品牌的符號意義就是:成功和富裕。一個品牌一旦抓住「成功和富裕」是經濟社會中人們奮鬥的目標和嚮往的狀態後,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建立和保持這一特色並儘可能地發揮到極致,如此堅持下去也就擁有了「自己的」顧客和圈子,從而長盛不衰。這一點,或許對很多成長中的中國品牌來說,是一個頗有意義的借鑑。
  • 蘋果的階層符號:正撕下「高富帥」定位標籤
    在中國這個僅次於美國本土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蘋果的終極精神圖騰(ultimate totem)符號不再只屬於追求進步的中產階層(儘管在歐美,蘋果產品只是平價電子產品)。在推出分期付款服務之前,平價的iPad mini以及近期撩撥「果粉」的iPhone mini傳聞已經顯示出蘋果放低身段的姿態。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在當下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中,內卷已經成為一個被泛化的詞彙,形成了所謂「萬物皆可內捲化」的現象。但是,輿論話語中對於內卷的使用,更多地只是一種「慘狀描述」。它集中表達了當前中國社會中的一種普遍的焦慮,但是缺乏問題背後的成因分析。
  • 一個階層的符號
    給精英階層一方淨土我們製造一個建築,或者製造一個城市,這個城市應該是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在高科技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走在這個領域前沿,他們有這樣一種疑惑,願意找這種研究方式。大數據,正是這樣一種研究建築的平臺。
  • 當代社會思潮對青年群體的影響研究
    【關鍵詞】青年 社會思潮 新消費主義 泛娛樂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五四運動是青年為主,各個社會階層廣泛參與的愛國主義運動。中國青年第一次作為主要力量參與其中並不是偶然,而是源自於早期新文化運動背景下各種社會思潮衝擊,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和擔當意識,從而一舉作為主要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 準確把握新的社會階層的概念與屬性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一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其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要發揚勞動創造精神和創業精神,回饋社會,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是首次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剝離出來並放在與之並列的位置上。2015年8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首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正式頒布。
  • 李中清康文林:中國農村傳統社會的延續
    社會走向開放,個人成就的取得將以才幹和政治忠誠為基礎,而不是出身。以家庭背景為基礎的人際關係網被顛覆了,以致於原先的精英階層出身會使個人處於不利地位,而下層階級出身卻會使其得益。 本文通過考察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裡——18世紀中期至今——中國一小部分地區的階層化模式,對1949年後社會和經濟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一個初步評估。
  • 對新社會階層概念陌生
    點擊收聽>>>  全國政協十一一屆一次會議昨天下午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五位新階層人士舊社會責任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請聽中央臺記者陳程、王濤的報導:  新階層是指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生群體,他們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
  • 半山別墅 尊貴階層的領地符號
    半山別墅 尊貴階層的領地符號 ——西山核心 西山藝境·傲山灣 半山別墅傲領京城 房天下   2015-02-03 14:05
  • 北國蒼茫: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北方敘事
    曾幾何時,「北方」在當代中國電影的意象中,越來越冷,成了某種寓言。從張猛的《鋼的琴》,刁一男的《白日焰火》、 賈樟柯的《天註定》、忻鈺坤的《暴裂無聲》到蔡成傑的《北方一片蒼茫》,這些藝術電影,都把鏡頭聚焦於中國廣袤的北方大地。
  • 當代中國六大社會思潮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
    本文所指的當代中國社會思潮,是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間自發形成的,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運用不同的理論資源來應對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問題、矛盾或困境的不同思想派別。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豐富與活躍,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社會原因,那就是,從社會變遷的視角而言,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市場經濟的引入,導致社會分化與利益的多元化,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與社會階層,從企業家、國企管理精英、知識分子、技術官僚、白領中產階級,離休幹部到普羅底層民眾,他們出於本階層的實際切身利益,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某些特定思想觀念與價值,自然會產生親和感,對另外一些思想,會產生排斥感。
  • 中國共產黨對自由職業者階層的政治吸納與整合
    〔1〕從理論上講,作為一個體制外的社會群體,自由職業者階層的出現可能對政治秩序的穩定構成威脅,但改革開放40年以來,該群體不僅沒有對社會秩序構成威脅,相反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有效地整合進了中國政治體系,擴大了執政黨的群眾基礎。本文的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已經針對自由職業者階層構建了一個體系化的政治吸納機制。
  • 物以類聚人以車分 06年新汽車階層符號
    到了2006,一些曾經的符號已是明日黃花,人們需要新的刺激與新的感受,一輛汽車就是一個圈子,汽車所能賦予的標識作用,對應出新的階層符號。  爬坡奧拓 車型矮小,樣子老土,速度太慢……這一切都不能阻止奧拓繼續成為個人實現私車夢想的第一首選。奧拓的購買者大多正處於人生爬坡上升的階段,熱愛生活並敢於夢想。價格的便宜與性能的穩定,是他們選擇該車的最大理由。
  • 皮埃爾·布迪厄:就政治與符號革命論社會轉型
    此外,布爾迪厄運用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了「符號革命」的社會性前提,這其中就包括對社會危機的別樣解讀。對他而言,戰爭、饑荒、經濟衰退,尤其是有識階層岌岌可危的生活,諸如此類的危機在各自分殊的場域內外皆影響深遠。由於「滯後效應」或「習性失調」,不同場域間同步產生的鬥爭愈發得以在更為寬泛的權力場域內部獲得強烈共振。
  • 小小的扇子,如何成了區分階層與雅俗的符號?
    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年代,扇子是中國古人夏日解暑的必備神器。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貧民百姓,扇子扇出的涼風,將夏日的燥熱趕走。扇子歷經千年的發展,發展出不同的形態,更發展成一門獨特的藝術。小小的扇子,也變成了區分階層與雅俗的符號。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會覺得,手中握有有內容的摺扇才是真正有內涵的體現。扇子這一消暑神器,在中國經歷了怎麼樣的歷史?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間階層的概念定義——社會學與經濟學取向的比較
    在當今中國社會,社會中間階層正在興起,其數量在持續增長。大量的媒體報導、市場分析報告和學者專家的論述,對這個群體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描述分析,「中等收入群體」「中產階級」「中間階層」「中產階層」等成為中國民眾所熟悉的詞彙,媒體和學者也熱衷於對此進行討論。然而,至今為止,不論是學者專家還是社會公眾,都未能對中國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概念界定達成一致意見。
  • 當代中國社會風險的特點
    現代社會是風險社會。中國正處於現代化加速發展階段,各類風險無處不在。2020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來勢洶洶,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威脅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組織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整體戰和阻擊戰。這場戰役社會動員規模浩大、鬥爭方式獨特,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出門就是參戰,不聚集就是貢獻。
  • 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1月15日訊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 消費社會中文化審美的異化與重塑
    我們可以從消費社會的特點出發,反思資本的文化霸權——對速度與娛樂的追求;通過分析社會階層化的文化審美,思考重建具有美感生活的可能。資本以文化符號的多種形式和理念引誘出人們更多的需求和欲望。在「時間就是金錢」這一資本的文化霸權下,人們不斷求新求快。「求新」是人們欲望的更新。「求快」是產品生產的速度競爭,迅速佔領市場是關鍵。因此,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都是快節奏,以至於參與其中的將「求新求快」視為理所當然。這不是低美感社會,而是人們根本沒有時間審美。「精工出細活」的審美傳統無法實現資本快速增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