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中有多種常數,經歷過無數次證明是正確的事情,在相同條件下,拿來使用即可,不需要反覆論證的真理。 這些自然界中的常數,即是常識,常識才是人們真正需要掌握的工具,以此來判斷做決定。
常數之一,以多勝少,以量取勝。 歷史上勝率最大的就是在在數量上戰絕對優勢,當然一定不能忽略是在相同的條件下。忽略這個前提條件,就是產生致命的錯誤。 為什麼是以多勝少?而不是以少勝多?這是個力量對比的問題, 數量上的優勢不僅僅是在力量上,同時也會帶來心理上的優勢。 打架,競爭,寫作,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是以量取勝的例子。 在蘭徹斯特方程式中,對於在規模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個人或者公司做了詳細的說明研究,相同條件下的兩軍對壘,如果硬碰硬的來,就是人數多的戰勝人數少的。 競爭也是一樣,佔數據資源數量的多少,決定在同一維度競爭中的勝負。 因為資源就那麼多,除非可以開闢另外一塊戰場,或者在另外一個維度展開競爭,否則是不可能贏的,或者除非對手自己失誤,這也是一種策略,誤導別人失誤,從而產生對自己有利的局勢。
二戰時開闢第二戰場也是應用的這個原理,在原有戰場優勢盡失的情況下,開闢另外一個新的戰場,就等於布一個新局,在新的局裡,按對自己有利的規則來進行戰鬥,贏的機會面當然大,這也是一個新的打法。
生活中儘是以多勝少的例子,只是可能有些不符合主流價值觀,很少被報導。同樣追一個女生,富人比普通人更有優勢,有錢憑性並不是貶義詞,而是一種社會現象,說的就是對資源的佔有,使用資源的隨意性比沒有資源的人要多得多。從而獲得在競爭中的勝出的機會。
寫文章賺錢,相同條件下,如果寫的文章質量又高,數量又多,那麼賺到的錢就更多,這個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如果有人說,這個是不可能的,那麼就是對自然常數的懷疑。從反面看,無論任何平臺寫作的目的就是為傳播,傳播才會帶來價值,人工算法再發達,如果文章不具有傳播性,那麼自然而且傳播的就少,傳播的少價值自然就低。 就是這個簡單的邏輯,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
大部分人都沒有佔據很多資源,如何在沒有很多資源的情況下取勝,答案就是開闢新的戰場,在這個新的局部戰場上以優勢取勝。在這個局部戰場上,就是要使用以多勝少進行戰鬥,取勝是必然的。如果在局部戰場上,力量也不佔優勢,那麼還有可以使用的辦法就是靈活,靈活也一種維度,也是一種優勢,利用製造假象,迷惑對方也會產生相同的效果。
在體育場上,少1人並不是少1人那麼簡單,少1人實際產生的心理影響比真正少1人更加具有影響,特別是如果這個人是非常重要靈魂人物的時候,少1人所帶來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
氣勢也是一種資源,氣勢高的可以勝氣勢低的,所遵循以多生少的法則,氣勢就是人所表現的取勝的意志,誰的氣勢高,誰的鬥志就高,鬥志高就會迸發不可思議的力量。
任何事情的成立都有前提條件,當這些條件變化,或者如果能夠引導這些前提條件轉化,轉向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則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戰場上的順久萬變是就是條件不斷變化的中,找到戰機。 不要 被表面的現象嚇倒, 要會拆解,進行力量轉化,就會成為戰場上的真正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