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包圍,抗大校長殘酷命令:哪怕我們全部犧牲,也要掩護戰友

2020-11-26 騰訊網

作者:忘情

1941年,山東日軍集結重兵,對沂蒙山根據地實施瘋狂大「掃蕩」。此次「掃蕩」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戰鬥之殘酷,均為山東抗戰史之最。11月29日,已與強敵周旋20餘天的抗大一分校,剛從泰萊根據地轉移到大青山地區,又遭萬餘日偽軍合圍。

大青山位於費縣、沂南、蒙陰三縣交界處,山勢險要,是我沂蒙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被合圍的抗大一分校總計有3000多人。其中只有由山東縱隊和115師的營、連、排級幹部組成的第3、第5兩個大隊約數百人有戰鬥力。

11月30日晨,日軍搶先佔領了大青山1號高地,抗大一分校第5大隊則先敵佔領了第2、第3高地,為全校師生突圍保住了一線生機。不過,由於事先沒得到日偽軍合圍大青山的情報,山東分局、115師機關、各種群團組織、報社、醫院、被服廠、銀行等單位人員約2000餘非戰鬥人員,也於30日拂曉進入了大青山,陷入了敵軍重圍中。這讓我方面臨的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而這時,我第5大隊據守的2號高地已失守,3號高地也在苦苦支撐。校長周純全當機立斷,令第5大隊的第2、第3中隊近300人搶佔李行溝南北高地等有利地形,阻止日偽合圍。由訓練部副部長閻捷三指揮山東分局警衛連打開突圍口,掩護全體人員衝出去,向西蒙山方向突圍。

敵眾我寡,彈藥奇缺,無論是拼死阻擊,還是決死突圍,都異常艱難。急於突圍的人們緊跟在警衛連後面,冒著敵機的俯衝掃射和各山頭日軍的攔阻火力,前赴後繼地往前衝。

一分校參謀郝雲虹一路上攔住每個帶槍的人,不管他們從前隸屬於哪個單位,此時統統編入警衛連,盡一切可能增強突圍力量。

第5大隊第1中隊倖存學員,見被敵佔領的2號高地上的火力對我突圍隊伍威脅太大,遂拼盡最後的力氣,用盡最後的彈藥,向該敵發起決死衝鋒,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戰友們爭取脫險的機會。有道是「一人拼命,萬人莫當」,上百名漢子紅著眼睛、端著各種武器、一路怒吼著衝過來,後面還緊跟著大批同樣玩命衝鋒的男女老少,這氣勢居然嚇得當面的日偽軍為之膽顫,紛紛後退,看似鐵桶般的合圍圈,硬生生地被衝出了一個口子。

打開生命通道後,閻捷三率警衛連佔領西蒙山兩側高地,掩護人群通過突破口。由於合圍圈內單位眾多,建制混亂,難以組織,因而直到太陽偏西,仍有幾百非戰鬥人員沒能突出來。而日偽軍正從各個方向收緊合圍圈,周純全決心不放棄每一個人,遂令各部隊繼續釘在陣地上,哪怕是全部犧牲了,也要為還未突出去的人們爭取一線生機。

這是個殘酷的命令,但接到這個命令的指戰員個個心裡都清楚,這是為了顧全大局。從自己參軍之日起,就已做好了隨時獻身的準備,因此沒人質疑,沒人退縮,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和石頭繼續和敵人幹。只要生命不息,便戰鬥不止。

就這麼一直打到天黑,絕大多數機關人員總算衝了出去,大青山突圍戰這才告一段落。此戰,被合圍的我方5000餘人,最終有1000餘人壯烈犧牲。在突圍的過程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抗大一分校第5大隊第2中隊指導員程克,帶著40餘人堅守梧桐溝北面的1個山頭,先後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當機關人員大部成功突圍後,他們還剩十幾人,在撤退途中被優勢日軍逼近李行溝西北角一個農戶院內。在彈藥用盡後,他們用拳頭和牙齒繼續與日軍廝打,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第5大隊第5中隊中隊長邱則民、副中隊長湯世惠帶1個區隊,在大頂山北阻擊向西進攻的日偽軍。機槍手犧牲了,邱則民抱起機槍向敵群猛掃;子彈打光後,他砸碎機槍,用手榴彈、石塊同敵人拼殺。最後,他們陷入日軍重重包圍,學員們大部分犧牲。剩下的學員在邱則民帶領下,跳下山崖壯烈犧牲。

抗大一分校第2大隊學員系地方幹部,但也參加了阻敵戰鬥,並打得勇猛頑強,殺傷了許多敵人。大隊政委、紅軍幹部劉惠東身負重傷。他等敵人逼近後投出手榴彈,並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在大青山五道溝,來華助戰的德共黨員、美國《太平洋事務》月刊記者漢斯·希伯,也同日軍英勇拼殺。他的翻譯和2個警衛員都犧牲了,便以巨石為依託,繼續對日偽軍開槍射擊,不幸中彈犧牲。

省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明在突圍中雙腿被打斷,他用槍逼著自己的警衛員先撤,然後用手槍對著圍攏上來,準備活捉他的日軍射擊,接連打死3名日軍。當槍膛裡僅剩1發子彈時,寧死也不做俘虜的他,毫不猶豫地將槍口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和這些壯烈殉國的戰友們相比,山東分局秘書主任谷牧、組織部長李林等人是幸運的。他們在突圍過程中身負重傷,落單後藏在山溝之中,先後被沂蒙山區的老鄉搭救。經過老區人民拼死保護和細心調養,他們後來都傷愈重返部隊。

青山突圍戰,是山東抗戰史上空前悲壯和慘烈的一仗。先烈們的壯舉和精神,受到後輩永世瞻仰和緬懷!

相關焦點

  • 武林高手大刀砍殺日軍,1人14個,1人7個,犧牲後日軍厚葬立碑
    在1938年2月「大刀隊」的攻擊中,近300名隊員在給日軍重創時,這300名隊員也幾乎全部犧牲。29軍使用過的大刀,看得鬼子鬼哭狼嚎一、日軍攻入濟源城燒殺奸擄,河南子弟渡河抗日。1938年2月,日軍第14師團發動了豫北戰役,22日濟源城淪陷。日軍為確保後方無憂,留下號稱「鐵軍」的土肥原兵團可西聯隊,兵力3000多,駐守濟源縣城。
  • 反戰人士宮川英男敬佩毛主席 在日軍圍剿中自盡
    根據宮川英男當時所在地區的戰友——— 中國抗戰老兵李洛夫、張榮光的口述回憶,宮川英男在華反日犧牲時,年僅25歲左右。然而,記者通讀現存檔案之後發現,關於宮川英男如何加入日本反戰同盟會、如何來到長清,現存文獻存在矛盾之處。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口述實錄:「途中,日軍對我掃射了無數槍,我臥倒在地,一動也不敢動。子彈嗖嗖嗖地擦著頭頂呼嘯而過,聽得人心驚膽顫。幸運的是,我沒被打中。日軍以為我死了,沒有再追擊,不然我很可能就沒命了。」「當時飛機俯衝,機槍低空掃射而過,陣地上偷襲的日軍有一個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
  • 血戰湘江,紅軍最悲壯師長扯斷腸子犧牲,敵慘絕人寰割下他的頭顱
    陳樹湘率領紅34師斷後,掩護全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撤退。在湘江戰役中,他率領全師與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後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他在率部突圍時腹部中彈,身負重傷,慷慨就義。 11月26日拂曉,紅軍長徵中最慘烈的湘江戰役打響了。這是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能否突破蔣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鎖線的關鍵之戰。
  • 重慶抗戰故事:閃電出擊打瞎日軍眼睛(組圖)
    重慶抗戰時期照片中,有一張老百姓抬著打下日軍飛機的照片被廣為稱道,對於被日機連續轟炸的重慶來說,打下敵人飛機無疑非常鼓舞鬥志。根據空戰史專家唐學鋒的研究,照片中被打下的日機是一架偵察機。偵察機飛行速度快,飛行高度高,戰鬥機很難打下偵察機。
  • 中國將士陷入絕境,靠一棵巨樹智鬥日軍,創下一個奇特戰例!
    它的樹幹之粗,需要七八個成年人伸出手才能合抱起來,主幹之下生出了數十枝碩大的板狀根,而樹冠之大更是令人咋舌,其覆蓋面積差不多等於一個足球場,幾乎把整座山頭把籠罩起來了!李克己暗忖:好大一棵樹!看來我和兄弟們要靠這棵巨樹來救命了!
  • 同班戰友都犧牲,志願軍瞄準手獨自操作高射炮,打爆美機,太厲害了
    由於此處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美機每天都要來轟炸四五次。在31營執行防禦任務的第6天,8架敵機飛到大橋上空進行轟炸。31營首次擊傷敵機1架。第7天,31營與數批敵機一直激戰到天黑,3連3班擊落了一架敵機,首開31營擊落敵機的記錄。此後,美機就不敢輕易向高浪浦橋實施俯衝,確保了我軍大批後勤物資安全地通過大橋運往前線。
  • 抗日傳奇:讓「日軍大隊長氣得眼睛都變色」的麻雀戰
    當年膠東抗大地雷組戰士馬保軍的回憶文章,記述了山東戰場的一次地雷戰:「1942年冬,日軍『掃蕩』山東省膠東地區的牙山一帶,我軍膠東抗大地雷組2名戰士林軍、李仁,在一個山口控制地雷襲擊了一股日軍。他們先是在距離地雷50米遠的地方控制拉火裝置。但是日軍尖兵部隊進入雷區後,拉雷卻失敗了——在較遠的地方控制地雷果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 「永贏」將軍肖永銀,因奪炮事件一戰成名,讓駐華北日軍顏面掃地
    ,當時作為三八五旅十四團的營長,肖永銀在冀南平原上,上演了一出讓日軍感到極為羞恥的大事-----「奪炮」。 接到偷襲命令的肖永銀,立刻組織部隊準備戰鬥,在眾人都以為這只是一場襲擾敵人的偷襲戰時,肖永銀卻把這場戰鬥打成了伏擊戰,不僅成功阻止了日軍前進掃蕩的步伐,還奪得了日軍的一門山炮。
  • 尋訪抗日英模部隊|劉老莊連:82名參戰戰士全部英勇殉國
    日偽軍企圖「鐵壁合圍」,用大部隊嚴密交互包圍的方式一舉摧毀淮海抗日根據地的急迫之情,也就不難理解了。1943年春,蘇北抗日根據地形勢圖。朱愛民 供圖3月17日,根據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的命令,十九團連夜向泗陽進發,準備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是日,十九團二營四連、六連到達淮陰劉皮(即劉老莊)。
  • 抗戰中的日全食:日軍恐慌國旗讓天狗吃了
    由於宜昌是距重慶最近的戰略門戶,因此日軍在1940年6月攻陷宜昌後,便派十一軍第十三師團駐防。此時該師團已抽出30%的兵力支援長沙作戰,宜昌實際只有1萬多人防守。9月6日,蔣介石接到宜昌日軍兵力不足的情報後,立即命令第6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向宜昌之敵發起進攻,以此策應長沙會戰。
  • 張自忠:49歲身中16彈犧牲,日軍停戰保護遺體,蔣介石為他痛哭
    這是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被元軍囚禁途中經過零丁洋時表達的為國盡忠、視死如歸的慷慨愛國熱情。古來徵戰幾人回!自古以來,戰場上有多少如文天祥一樣的民族英雄為了保家衛國、挽救民族危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萬死不辭,用自己的勇敢、鮮血、生命和視死如歸的悲壯就義譜寫了一曲曲慷慨激昂、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 美軍訓練機器人當戰友:衝鋒在前 還會自主找掩護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所用於測試自主學習的智慧機器人(美國每日科學網站)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13日發表題為《教機器人如何成為更靠譜的戰友》的報導稱,美國陸軍研究實驗所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研發了一種新技術
  • 白山忠骨——楊靖宇將軍犧牲的前前後後
    他們已經與侵華日軍鏖戰了八年,在這個冬天遭遇了最殘酷的犧牲。 「九一八事變」後,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東北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間燃起了民族自衛的抗日烽火,各地義勇軍、遊擊隊、紅槍會、大刀會、山林隊等抗日武裝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 由於沒有堅強的領導,數目眾多的東北抗日義勇軍群龍無首、各自為戰,遭到日本關東軍殘酷的鎮壓,或被消滅,或被打散。
  • 哪怕前方疾風驟雨 英烈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行
    在缺醫少藥、當地群眾治病還依靠「納姆薩」(傈僳語意為:巫師)的獨龍江,戰友們束手無策,只能向上級求援。很快,戰友們的求援電報從貢山獨立營上報到省軍區,一路上傳,直至上報給周恩來總理……  「雪山孤島」中,張卜病情持續惡化。山外邊,貢山獨立營營長找來一個鄉鎮醫生,通過軍用電話詢問張卜病情,並初步確診為急性闌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