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1941年,山東日軍集結重兵,對沂蒙山根據地實施瘋狂大「掃蕩」。此次「掃蕩」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戰鬥之殘酷,均為山東抗戰史之最。11月29日,已與強敵周旋20餘天的抗大一分校,剛從泰萊根據地轉移到大青山地區,又遭萬餘日偽軍合圍。
大青山位於費縣、沂南、蒙陰三縣交界處,山勢險要,是我沂蒙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被合圍的抗大一分校總計有3000多人。其中只有由山東縱隊和115師的營、連、排級幹部組成的第3、第5兩個大隊約數百人有戰鬥力。
11月30日晨,日軍搶先佔領了大青山1號高地,抗大一分校第5大隊則先敵佔領了第2、第3高地,為全校師生突圍保住了一線生機。不過,由於事先沒得到日偽軍合圍大青山的情報,山東分局、115師機關、各種群團組織、報社、醫院、被服廠、銀行等單位人員約2000餘非戰鬥人員,也於30日拂曉進入了大青山,陷入了敵軍重圍中。這讓我方面臨的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而這時,我第5大隊據守的2號高地已失守,3號高地也在苦苦支撐。校長周純全當機立斷,令第5大隊的第2、第3中隊近300人搶佔李行溝南北高地等有利地形,阻止日偽合圍。由訓練部副部長閻捷三指揮山東分局警衛連打開突圍口,掩護全體人員衝出去,向西蒙山方向突圍。
敵眾我寡,彈藥奇缺,無論是拼死阻擊,還是決死突圍,都異常艱難。急於突圍的人們緊跟在警衛連後面,冒著敵機的俯衝掃射和各山頭日軍的攔阻火力,前赴後繼地往前衝。
一分校參謀郝雲虹一路上攔住每個帶槍的人,不管他們從前隸屬於哪個單位,此時統統編入警衛連,盡一切可能增強突圍力量。
第5大隊第1中隊倖存學員,見被敵佔領的2號高地上的火力對我突圍隊伍威脅太大,遂拼盡最後的力氣,用盡最後的彈藥,向該敵發起決死衝鋒,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戰友們爭取脫險的機會。有道是「一人拼命,萬人莫當」,上百名漢子紅著眼睛、端著各種武器、一路怒吼著衝過來,後面還緊跟著大批同樣玩命衝鋒的男女老少,這氣勢居然嚇得當面的日偽軍為之膽顫,紛紛後退,看似鐵桶般的合圍圈,硬生生地被衝出了一個口子。
打開生命通道後,閻捷三率警衛連佔領西蒙山兩側高地,掩護人群通過突破口。由於合圍圈內單位眾多,建制混亂,難以組織,因而直到太陽偏西,仍有幾百非戰鬥人員沒能突出來。而日偽軍正從各個方向收緊合圍圈,周純全決心不放棄每一個人,遂令各部隊繼續釘在陣地上,哪怕是全部犧牲了,也要為還未突出去的人們爭取一線生機。
這是個殘酷的命令,但接到這個命令的指戰員個個心裡都清楚,這是為了顧全大局。從自己參軍之日起,就已做好了隨時獻身的準備,因此沒人質疑,沒人退縮,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和石頭繼續和敵人幹。只要生命不息,便戰鬥不止。
就這麼一直打到天黑,絕大多數機關人員總算衝了出去,大青山突圍戰這才告一段落。此戰,被合圍的我方5000餘人,最終有1000餘人壯烈犧牲。在突圍的過程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抗大一分校第5大隊第2中隊指導員程克,帶著40餘人堅守梧桐溝北面的1個山頭,先後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當機關人員大部成功突圍後,他們還剩十幾人,在撤退途中被優勢日軍逼近李行溝西北角一個農戶院內。在彈藥用盡後,他們用拳頭和牙齒繼續與日軍廝打,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第5大隊第5中隊中隊長邱則民、副中隊長湯世惠帶1個區隊,在大頂山北阻擊向西進攻的日偽軍。機槍手犧牲了,邱則民抱起機槍向敵群猛掃;子彈打光後,他砸碎機槍,用手榴彈、石塊同敵人拼殺。最後,他們陷入日軍重重包圍,學員們大部分犧牲。剩下的學員在邱則民帶領下,跳下山崖壯烈犧牲。
抗大一分校第2大隊學員系地方幹部,但也參加了阻敵戰鬥,並打得勇猛頑強,殺傷了許多敵人。大隊政委、紅軍幹部劉惠東身負重傷。他等敵人逼近後投出手榴彈,並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在大青山五道溝,來華助戰的德共黨員、美國《太平洋事務》月刊記者漢斯·希伯,也同日軍英勇拼殺。他的翻譯和2個警衛員都犧牲了,便以巨石為依託,繼續對日偽軍開槍射擊,不幸中彈犧牲。
省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明在突圍中雙腿被打斷,他用槍逼著自己的警衛員先撤,然後用手槍對著圍攏上來,準備活捉他的日軍射擊,接連打死3名日軍。當槍膛裡僅剩1發子彈時,寧死也不做俘虜的他,毫不猶豫地將槍口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和這些壯烈殉國的戰友們相比,山東分局秘書主任谷牧、組織部長李林等人是幸運的。他們在突圍過程中身負重傷,落單後藏在山溝之中,先後被沂蒙山區的老鄉搭救。經過老區人民拼死保護和細心調養,他們後來都傷愈重返部隊。
青山突圍戰,是山東抗戰史上空前悲壯和慘烈的一仗。先烈們的壯舉和精神,受到後輩永世瞻仰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