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訓練機器人當戰友:衝鋒在前 還會自主找掩護

2021-01-08 光明網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所用於測試自主學習的智慧機器人(美國每日科學網站)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13日發表題為《教機器人如何成為更靠譜的戰友》的報導稱,美國陸軍研究實驗所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研發了一種新技術,可迅速教會機器人在最低限度人為幹預下完成新的穿越動作。

   報導稱,該技術可使移動機器人平臺在作戰環境中自主導航,同時在特定情況下讓機器人完成人類期望其執行的動作。

   這項實驗的研究成果已於日前發表,並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行的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上進行了推介。

   在兩個半小時的互動推介中,陸軍研究實驗所研究人員瑪吉·威格內斯和約翰·羅傑斯與數百名與會人士展開了面對面討論。

   據威格內斯介紹,研究團隊在自動化系統研究方面的一大目標是向戰士提供靠譜的機器人戰友。

  威格內斯說:「如果讓機器人扮演戰友的角色,就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務,獲得更多的態勢感知。此外,機器人戰友還可在潛在危險環境中進行初步的勘探,從而使戰士免遭傷害。」

   報導稱,為實現這一目標,威格內斯稱機器人必須能夠利用自己的學習智能來感知、推理和作決定。

  威格內斯稱:「這項研究的重點是機器人智能如何從一些人為舉例演示中獲得啟發。學習過程很短,而且只需最低限度人為演示,並使機器人具備理想的學習技巧,在任務要求改變時,機器人可在現場進行即時學習。」

  報導稱,就機器人在作戰環境中對地形和目標的視覺感知而言,陸軍研究實驗所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將初始調查研究的重點放在了解機器人的穿越動作上。

  更具體地說,就是教會機器人在停靠路邊時如何從作戰環境中的一個點導航到另一個點,以及在進行穿越時如何巧妙地利用建築物作為掩護。

  研究人員稱,考慮到不同的作戰任務,可在機器人行動過程中激活其習得的最恰當的穿越動作。人類通過操作機器人沿著最能代表習得動作的軌跡行動,向其演示最優策略。儘管在機器人學領域已存在類似的研究,但陸軍研究實驗所的做法特別獨特。

   威格內斯表示,這項初步的研究已幫助研究人員證明機器人快速學習穿越動作編碼的可行性。

[ 責編:丁玉冰 ]

相關焦點

  • 21歲華裔在美軍基地自殺,生前曾被戰友羞辱,遺言令父母淚崩
    美軍的戰鬥力在世界範圍內來看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但現如今的美軍卻面臨一個非常窘迫的局面,那就是招不到兵,就算美國軍方給出的待遇再高,那些適齡青年寧願在家待業也不願參軍。為此美國在10餘年前出臺了一條關於移民的法案,內容是外籍人士在美國軍隊中服役滿一定期限後便可獲得美國綠卡。
  • 日軍包圍,抗大校長殘酷命令:哪怕我們全部犧牲,也要掩護戰友
    由訓練部副部長閻捷三指揮山東分局警衛連打開突圍口,掩護全體人員衝出去,向西蒙山方向突圍。 第5大隊第1中隊倖存學員,見被敵佔領的2號高地上的火力對我突圍隊伍威脅太大,遂拼盡最後的力氣,用盡最後的彈藥,向該敵發起決死衝鋒,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戰友們爭取脫險的機會。
  • 美軍戰史上的英雄,為消滅日寇連長親自上陣用木叉子炸碉堡
    他的事跡同樣被寫進了美軍的史冊。美軍陸戰隊士兵在叢林中衝鋒遠處沙灘上日軍坦克被美軍炮火擊毀1942年8月7日凌晨。美國海軍第一陸戰師組成了兩支陸戰隊在航空母艦編隊的掩護下登陸瓜島和圖拉吉島。在瓜島的登陸中,並沒有遇到日軍的抵抗,登陸部隊順利完成任務,但另一個海軍陸戰營在登陸圖拉吉島的藍灘時卻遭到抵抗遇到了麻煩。
  • 抗美援朝英雄程龍江:生擒七名美軍士兵九死一生 孫女奪今年撫順市...
    戰爭中,他和警衛員兩個人用短步槍俘虜了七名美軍士兵,獲「大功」「小功」各一件。「開始我是機槍殺手,後來使用迫擊炮,屬於炮兵,離前沿稍微的遠一點,僥倖活了下來。如果是步兵衝鋒的,現在能活下來的非常少,我沒有戰友,他們都死在朝鮮了。」程龍江老人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講述了自己九死一生的戰鬥經歷。
  • 開放機器人自主開火權還為時尚早
    機器人戰士因成本低、戰力強受到各國歡迎,但專家表示——開放機器人自主開火權還為時尚早【軍事觀察】英國國防參謀長尼克·卡特近日表示,機器人很快將在軍隊中佔很大比例。他表示:「我猜測在未來,如果我們有一支12萬人的軍隊,其中3萬將是機器人。」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往往首先被用於軍事目的,而代表當今科技最高水準的機器人早已被各國軍方瞄準。無人裝備以及具備自主能力的無人化裝備(即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的在戰場上出現。但由軍隊高層做出這樣明確的公開表態,指出未來所佔比例,還尚不多見。
  • 老連長張計發回憶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孫佔元等戰友
    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是1952年10月14日,美軍第七師、南朝鮮軍第二師各一部共7個營的兵力,在300餘門火炮、30餘輛坦克、4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兵分6路,由正面及兩翼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個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孫佔元和他帶領的2排堅守著陣地,藉助之前建好的暗火力發射點,消滅了400多個美國士兵。經過一天的激戰,美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佔領了2號、7號、8號和11號4個表面陣地。
  • 機器人戰士成本低戰力強?專家:開放其自主開火權為時尚早
    無人裝備以及具備自主能力的無人化裝備(即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的在戰場上出現。但由軍隊高層做出這樣明確的公開表態,指出未來所佔比例,還尚不多見。   對此,軍事研究員蘭順正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無人裝備在軍隊裡所佔比例將越來越高,而且自主化程度也將越來越高,這是毋庸置疑的。」此次高級官員的表態無疑是順應大勢。公開報導顯示,各國目前訓練有素的軍人數量相比戰爭時期都大大減少。
  • 1965年,北越軍向美軍發動大規模反攻,三個團拿不下一個營
    11月14日,第一營官兵在炮火的掩護下空降德浪河谷,北越軍自然認為自己擁有兵力優勢,自然不可能退卻,(12門火炮),遠遠擋不住北越軍的千人衝鋒,到後來實在攔不住了,雙方就在高地戰壕裡近距離廝殺。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自主發展、獨立運行、全面可控,這既是「北鬥」系統的最大優勢,也回應著統帥的深謀遠慮:「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為戰而研,自主創新,國防科大人向著統帥指引的方向,發起集團衝鋒。向著世界科學之巔衝鋒!儘管是假期,但走進計算機學院「天河」大樓,呈現在記者眼前的卻是一番緊張攻關場景。
  • 長津湖戰役,兩個師打得只剩200人還在衝鋒,九兵團凍傷三萬人
    29日,在打了兩天後,志願軍發現火力遠遠不如美軍,一個軍動用的火力強度還沒有美軍一個團多,根本無法按照戰前的計劃打,於是宋時輪立刻調整部署,首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殲滅新興裡的美軍,然後再殲滅下碣隅裡,柳潭裡的美軍。而此時,九兵團26軍還未趕到,他們在朝鮮北部的風雪中和美軍的轟炸中艱難前行,在斷糧多日,凍傷嚴重的情況下趕來增援。
  • 透視三種美軍生活
    23歲的新兵穆迪說:「我有點兒緊張,但戰友帶給我信心,我們一起訓練生活好幾個月了。」穆迪的母親送行時說:「我希望他們全都能平安回來。我有些害怕,我兒子也很緊張,他忍住不哭是怕我們擔心。」  23歲的女兵林德伯格一次次親吻著年幼的兒子,她說:「我會很想我的兒子,我們不知道將面對什麼樣的未來。」
  • 美軍欲研發雷射動力「蝙蝠」無人機
    這項競賽旨在為研發自主飛行器鋪平道路,這種飛行器能夠在不受人類飛行員幹預的情況下更有效運作,並迅速作出決定,以改變方向和避免障礙物。    一名前美國特工警告稱,特工部人員如果不接受應對高科技武器的訓練,將給白宮造成「嚴重的威脅」。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⑨丨包月祿:率先丟出一枚手榴彈,衝鋒在前奪下「白虎團」團旗
    在1953年突襲「白虎團」戰鬥中,衝鋒在前,奪下「白虎團」團旗,如今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從參軍入伍,到正式退休,包月祿輾轉多地,在不同的崗位貢獻力量。300多裡一個來回,少年包月祿病倒在床,「根本沒有看病的可能,地主還找人把我抬了出去,怕我死在他家。」直到1950年解放軍到家鄉駐紮了下來,包月祿的苦日子才總算熬到了頭。因為機靈能幹,被解放軍一名姓常的排長相中,18歲的包月祿參軍入伍。沒多久,就跟隨部隊奔赴朝鮮戰場。回憶起戰火紛飛的年月,包月祿情緒激動。
  • 美大學團隊使用跨模式模擬數據訓練自主無人機,試行自主比賽
    要實現自主飛行,無人機需要了解它們在環境中感知到的東西,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判斷。這種兩階段方法戰勝了「模擬與現實的差距」,並創造了一種將完全根據模擬數據訓練出來的無人機安全安排到現實世界航嚮導航中的方法。計算機科學學院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羅格裡奧·博納蒂表示:「通常情況下,即便是在最逼真模擬數據上訓練的無人機,再安排到現實世界中時也會遭到失敗,因為光線、顏色和紋理差異仍然太大,無法轉化。」
  • 陳華:寶島衛士天涯金盾 衝鋒在前捨身為民
    陳華:寶島衛士天涯金盾 衝鋒在前捨身為民陳華以自己英勇無畏、捨生忘死的精神首先制服了罪犯,既保護了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不繼續受到侵害,也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了身後的戰友。陳華弟弟、三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三級警長陳文告訴記者,哥哥犧牲時他兒子才小學6年級、女兒才3歲,對家庭打擊很大。「現在他女兒也長大了,還立志報考公安,我想這就是傳承。
  • 機器人教學參考教案:足球機器人的熱身訓練
    三、教學準備:教師用課件,導學案,裝有進攻與防守兩套程序的四個機器人,十字螺絲刀。四、教學課時:1課時五、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師:同學們看過足球比賽嗎?生:……師:看過機器人足球比賽嗎?生:……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機器人足球比賽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師:視頻看完了,大家知道它有哪些調試部件嗎?下面跟隨老師一起來認識一下機器人。師:大家想不想自己調試一下機器人?生:……師: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學習《足球機器人的熱身訓練》,(出示課題)現在大家觀看一下機器人,有哪些疑問?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美陸軍開發出高效機器人訓練模型
    美國陸軍面向未來多域作戰概念研發了一種高效的地面機器人學習模型,該模型提出基於強化學習的策略,可有效減少當前訓練強化學習策略的不可預測性,使自主智能體能夠推理並適應不斷變化的戰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