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北越軍向美軍發動大規模反攻,三個團拿不下一個營

2020-12-05 騰訊網

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最開始這只是一場內戰,南越和北越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但南越的表現太差了,眼看著自己扶持起來的政權即將垮臺,美國坐不住了,於是從1964年開始派遣特種部隊前往越南作戰,1965年大規模出兵,於是內戰演變為地區戰爭。

美軍最開始的戰略是快速擊垮北越軍防線,先派空降兵深入敵後,牽制對方精力,然後大部隊開進,一步步蠶食北越的地盤,令他們失去生存空間,而根據情報,美軍發現德浪河谷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戰略高地,北越軍在這裡僅布置了一個團的兵力,完全可以趁對方沒反應過來之前將其佔領,從而佔據戰略主動權。

1965年11月14日,美國陸軍第一騎兵師第七團第一營的官兵坐上了直升機,他們將被送到德浪河谷上空,此外還有一個營的炮兵出動,他們負責在距離德浪河谷9公裡的地方駐紮,為空降兵提供炮火支援。

如果一切按照美軍設想的那樣發展,那麼第一營官兵將非常輕鬆地拿下德浪河谷高地,從而打開局面,但現實總是那麼骨感,美國情報部門出現了失誤,他們說德浪河谷只有北越軍第66團,但實際上當時33團和320團也在附近休整。

換句話說,第一營官兵本該面對1500名敵人,而如今突然變成了4500-5000人,壓力可想而知。

11月14日,第一營官兵在炮火的掩護下空降德浪河谷,北越軍自然認為自己擁有兵力優勢,自然不可能退卻,於是從三個團從不同方向包圍德浪河谷高地,試圖一舉吃掉這支來犯部隊。

11月15日,這是德浪河谷戰役最慘烈的一天,美軍雖然佔領了高地,又有炮火支援,但那僅僅只是一個炮兵營(12門火炮),遠遠擋不住北越軍的千人衝鋒,到後來實在攔不住了,雙方就在高地戰壕裡近距離廝殺。

如果不是美軍及時出動B52轟炸機,將北越軍的後續衝鋒攔停,可能德浪河谷戰役爆發的第二天就結束了,第一營的370名官兵都得交待在高地上。

11月16日,北越軍繼續組織衝鋒,而美軍的援兵也在陸續趕來,首先兩個炮兵連趕來支援,彌補了炮火不足的問題;其次大部隊也在不斷逼近德浪河谷。

北越軍這邊,付出上千人傷亡的代價仍然吃不掉美軍第七營,士氣已經不復兩天前那麼高漲了,而聽說美國援軍正在趕來的消息,更是讓指揮官打起了退堂鼓,最終不得不放棄德浪河谷,三個團全部撤走。

到這裡為止,美軍第七營死傷200人;而北越軍死傷1500人,雙方死傷比達到了1:7.5。美軍雖然兵力處於劣勢,但他們的裝備、支援、軍事素養都要強於北越軍,又佔據著高低,才能打出這樣的戰績。

不過德浪河谷戰役並沒有結束,北越這邊不甘心打了一場大敗仗,於是命令其中一個團返回德浪河谷,潛伏在其中一條主幹道上,伺機突襲支援部隊。

被伏擊的倒黴蛋是第一騎兵師第七團第二營,他們為了支援第一營,連續兩天兩夜長行軍,戰鬥力本就大打折扣,而且還是空曠的馬路上被襲擊,沒有任何地形優勢,一番激戰直接導致第二營死傷300人,而北越軍死傷500人。

這樣算下來,美軍在德浪河谷戰役的總死傷為500人,而北越軍為2000人,死傷比變成了1:4,最後一場伏擊讓北越賺回了不少顏面。

不僅如此,北越還通過德浪河谷戰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打正面戰,他們根本不是美軍的對手,利用越南茂密的叢林打遊擊反而能收穫不錯的效果,而這也成為後來北越軍的主要戰術,大量美軍士兵在叢林巡邏時遇襲身亡,將美國快速解決越南戰爭的目標失敗,將其拖入戰爭泥潭。

相關焦點

  • 濃眉大眼的也叛變了,越戰美軍放著M35不用,改開蘇聯嘎斯63
    1965年,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當時有許多隨軍記者跟隨美軍來到戰區,從後方到前線,甚至是北越軍陣地,這些記者的足跡遍布整個越南,拍攝到了許多難得一見的鏡頭。
  • 全殲美軍「北極熊團」
    11月27日黃昏,志願軍第9兵團對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發起突然攻擊,東線戰事也隨之展開。在東線作戰部署中,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第80師配屬第81師第242團主要作戰任務就是殲滅新興裡、內洞峙地區的美第7師第31團。美第7師第31團號稱「北極熊團」,是由第31團3營、第32團1營、第57野戰炮兵營和1個重迫擊炮連、1個高射炮連組成的團級戰鬥隊。
  • 這場阻擊戰,志願軍一個營拼到只剩2人,消滅了近700美軍
    朝戰美軍 第四次戰役的發動,原本就是勉強的。第一批入朝作戰的6個軍,一刻沒停地連打了三個戰役,減員嚴重、糧彈兩缺。 第二次戰役中神速穿插立下大功的「萬歲軍」38軍,這一次被派到了西線,和50軍一起奉命背靠漢江死守防線。38軍素來以擅長攻堅和野戰聞名,很少擔負阻擊任務,像這樣全軍參與的大規模防禦作戰還是第一次。 戰鬥的殘酷前所未有,依託野戰防禦工事的志願軍部隊在聯合國軍不計成本的火力打擊下傷亡慘重,一個個陣地在官兵全部陣亡後失守。
  • 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被全殲的?
    哪知原來是美軍被我九兵團三個軍的分割、包圍嚇破了膽,擔心繼續呆在長津湖畔兇多吉少,於是各部隊就慌張地誰也不管誰,只顧各自逃命,掙脫我志願軍各部隊的分割包圍,向南逃竄。得知敵人要逃竄,只見我軍第27軍一聲令下,饑寒交迫的部隊立即如虎嘯獅吼衝啊殺啊奔向山下,分頭向駐守美軍第七師31團的新興裡發起猛攻,第一天該團就被我27軍打亂了營,上校團長當場被擊斃,中校副團長也相繼負重傷死去。
  • 美軍「北極熊團」怎樣被全殲?聽95歲抗美援朝戰地記者孫佑傑講戰時...
    得知美軍和韓軍佔領了朝鮮首都平壤後,孫佑傑隨軍繼續向北長驅直入,其西線距中、朝邊界鴨綠江只有30公裡,有一個韓國營距中朝邊界僅有五華裡,戰火很快就燒到鴨綠江邊。「志願軍第一批秘密入朝已打響了第一次戰役,殲敵15000人,大煞了美帝的侵略野心。但美帝驚魂稍定之後,竟判斷「中共志願部隊不超過五萬人,裝備低劣」,很不服氣,仍企圖發動新的進攻。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31團支隊總共包括3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和1個重迫擊炮連、1個坦克連,總兵力3288人(其中美軍2773人,韓軍515人)。而此時31團1營還遠在長津湖以東沿海岸至惠山一帶,沒有進入長津湖地區。有些資料還將31團支隊稱為加強團,顯然更是錯誤的,因為當時美軍一個步兵團的標準編制是3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以及團直屬部隊,編制總兵力為3781人,要比31團支隊多了500人。
  • 戰地記者為你講述親歷戰爭史: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被全殲的
    中宏網山東10月23日電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一次成建制的全殲美軍「北極熊團」是個奇蹟。因為這個本是美軍陸戰七師的31團,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侵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獲此殊榮。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美軍王牌部隊,卻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畔,被我所在的志願軍第27軍「包了餃子」,徹底、乾淨、全部殲滅。那麼這個奇蹟是怎樣得來的呢?
  • 大反攻-1939年冬季攻勢
    事實上1939年,蔣介石先後籌劃發動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次全國性反攻。其中冬季攻勢,規模最大;戰果也最為豐碩。八路軍為配合國軍正面戰場攻勢,也投入約20個團的兵力。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中國抗戰最大規模反攻-1939年冬季攻勢。但不涉及桂南會戰,桂南會戰崑崙關大捷,是整個冬季攻勢中最大勝利;但賓陽失利,也是最大潰敗。
  • 我軍:還行,一個團20分鐘才滅他一個營
    師長金鐘五,生於忠清北道,1944年肆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法律系,隨即作為「學徒兵」加入,短期訓練後參加太平洋戰爭。因立下戰功,於1945年晉升為少尉。日本投降後,此君回國,報名參加了美軍舉辦的軍事英語學校,畢業後平步青雲,不到3年就從排長升到了師長,帶領韓軍第六師負責春川一線守備。
  • 抗美援朝美軍公認最牛的九個解放軍軍長(組圖)
    經過仔細判斷,彭德清決定改變戰法,集中力量先攻下力量較弱的新興裡之敵。其時9兵團副司令員陶勇也趕到助陣,27軍集中了80師和81師主力及全軍炮火,於11月30日夜向新興裡發起猛攻。新興裡守軍為美7師31團3營及團直屬隊、32團1營和57炮兵營阻成,共3000餘人,由31團團長麥克萊恩指揮。中國軍隊集中所有火力新興裡發射,然後發起了一波一波地猛烈進攻,四面八方都響起了令美軍心驚膽戰的軍號和哨子聲。
  • 志願軍一個連為搶衣服突然襲擊,佔領美軍指揮所,全殲敵軍三千多
    詹大南於1915年4月,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槐樹灣鄉的一個貧寒農家,也沒有上過學堂。在16歲那年,飽受地主老財剝削的他與16個生龍活虎的同鄉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在紅四方面軍裡有一個傳奇的部隊紅25軍,在紅25軍裡有一個傳奇的人物徐海東。
  • 抗美援朝中,副師長指揮一個團,一個營居然不知了去向!全軍震動
    可是,358團團長宋憲孔發高燒,住進了醫院。師部便改派副師長黃國忠到358團親自指揮作戰。黃國忠受命後,開玩笑說:「我這個副師長,就是一個機動團長嘛!」不過,副師長就是副師長。戰鬥打響後,3營向著聖智峰發起進攻,只用一個多小時就拿一山峰,連佔領六個山頭。
  • 陳金會|父親的長津湖回憶:戰鬥正激烈時,數十輛美軍坦克從身後衝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金會】1950年11月底,我父親陳光德在志願軍20軍58師174團三營七連任連長。58師174團三營是當年十月先從上海嘉定出發,坐火車到山東曲阜,後來再坐火車到鴨綠江邊的。志願軍20軍58師174團三營七連入朝時全部身穿南方的秋季服裝,頭戴大簷帽。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美軍完全沒有經歷過這種打法,當然也沒有應對的方法,瞬間慘敗。自然,美韓軍的慘敗,同他們最高指揮官的傲慢和輕敵分不開。明明空中偵察已經發現,中國人進入了朝鮮境內。麥克阿瑟仍然固執認為,中國人不可能大規模出兵。他的軍隊分為東西兩路,肆意推進,互相無法援助,連補給線也是非常脆弱的。
  • 美軍二戰傷亡最慘一戰——突出部之役,德軍反擊殺傷美軍10萬
    1944年8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這讓德軍困局加劇:東線戰場上就面臨著蘇軍的強勢反攻,現在盟軍又開闢了第二戰場。不過盟軍的進展也沒有那麼順利,本來按照「霸王行動」(又稱「大君主作戰」,諾曼第登陸的盟軍代號)計劃,要在D+90日(即諾曼第登陸後第90天)攻至塞納河,然後大約D+120日以後攻至德國邊境。
  • 志願軍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團旗太花哨,竟被戰士當做蒸籠布
    朝戰爆發後,北極熊團隨第八集團軍入朝作戰,1950年11月27日第二戰役(就是最艱苦的長津湖戰役)打響,北極熊團駐守新興裡地區,這時它已經得到極大的補充,配屬了第32團第1營、第57野戰炮兵營及31團重迫擊炮連和坦克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加強團,按美軍說法就是一個「戰隊群」,由美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指揮。
  • 抗美援朝新興裡戰鬥,全殲美軍最精銳的「北極熊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步兵第7師第31加強步兵團成功攻入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被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授予「北極熊團」稱號,並由總統親自授予「北極熊旗」。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新興裡戰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用極端劣勢的裝備,全殲了美軍的驕傲、美國陸軍最精銳部隊「北極熊團」,上至團長,下至士兵,無一人漏網。團長麥克萊恩上校被志願軍擊斃,繳獲其軍旗——「北極熊旗。
  • 38軍背水一戰,單挑25萬美軍輪番攻擊,寸土未失還反殺2萬人
    在前三次戰役中,38軍和50軍基本打滿全場,兵員損失慘重、彈藥糧食均不充足。而反觀美軍,李奇微就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後,對軍隊進行了大規模整訓,確立了以磁性戰術、火海戰術為核心的新戰術。他從美國本土、日本以及歐洲抽調了大量老兵,加強了炮兵和坦克,改善了後方供應,軍隊數量已經達到25萬之多,是38軍的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