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當時有許多隨軍記者跟隨美軍來到戰區,從後方到前線,甚至是北越軍陣地,這些記者的足跡遍布整個越南,拍攝到了許多難得一見的鏡頭。
1968年4月,為了報復春節攻勢中死傷的士兵(5000多人),美軍對北越軍佔領區發動了大規模行動。圖為美軍在前線開闢的臨時營地,有趣的是營地裡竟然有一輛蘇聯生產的嘎斯63卡車。
注意這輛嘎斯63的車門,上面有一個黃色盾形標誌,這是美國第一騎兵師才能使用的徽章,應該是第一騎兵師在某場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並被他們噴上了專屬標記,轉化為後勤車輛使用。
越戰中的第一騎兵師,軍服右臂都有一樣的徽章。
美式M35卡車
1968年正處於冷戰大背景之下,美蘇作為兩大陣營的領袖,關係自然也是最微妙的,沒想到這些濃煙大眼的前線士兵也「叛變」了,放著自家生產的M35卡車不用,反倒開起了蘇式嘎斯63。
這款蘇聯卡車搭載一臺6缸發動機,排量3485cc,馬力70匹,載重達到了2噸,而M35的馬力達到了129匹,載重2.5噸。光從數據上來看,嘎斯63似乎不如M35,但蘇聯工業水平和相當有保證的,嘎斯63最大的特點就是結實耐用,非常適合在越南這樣崎嶇多山的環境下使用。
通過胡志明小道,蘇聯向北越輸送了大量嘎斯63卡車,而美軍則在戰鬥中繳獲了不少。對於前線士兵來說,卡車越多,不僅可以提高後勤效率,還能減少11路行軍的消耗,自然是多多益善。
如果不是越南戰爭,以美蘇兩國的對立關係,士兵們也不會體驗到這款蘇聯歷史上僅次於嘎斯51的神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