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全身PET-CT檢查等於30年輻射,做PET-CT檢查會被輻射致癌……這些是真的嗎?PET-CT的輻射真的那麼可怕嗎?
網絡上對PET-CT輻射的傳聞很多:
一次全身PET-CT檢查等於30年輻射
做PET-CT檢查會被輻射致癌……
這些是真的嗎?
PET-CT的輻射真的那麼可怕嗎?
什麼是PET-CT?
PET-CT是將PET與CT完美融為一體,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PET-CT輻射是怎麼來的?
PET的輻射是由使用的放射顯影劑18F-FDG產生的,而CT的輻射是X射線產生的。PET-CT的輻射就是這兩種輻射的總和。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數據顯示,中大五院PET-CT採用的是低劑量CT掃描,PET的輻射劑量大約6.23 mSv,低劑量CT掃描輻射劑量大約7.22mSv,因此患者到中大五院行PET-CT所受輻射劑量約為13.45mSv,相當於做兩個部位CT掃描的輻射劑量。
PET-CT輻射有多大?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地球上每人每年平均會受到來自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輻射劑量約為2.4mSv。
上圖右上角紅色的劑量單位mSv(毫西弗)是一個輻射劑量單位
據統計,PET輻射劑量範圍為4.43-7.35mSv,平均5.89mSv;CT輻射劑量範圍為3.2-9.32mSv,平均6.26mSv。PET-CT總的輻射劑量範圍為7.63-16.67mSv。
據悉,放射顯影劑18F-FDG的半衰期是105-115分鐘,患者8小時後體表的輻射水平衰變為不足原來的1/16。研究表明:每做一個PET-CT檢查,從事PET-CT檢查的護士所受的平均輻射劑量只有0.00607mSv,短時間接觸病人的護士所受的輻射就更少了。
以上數據均沒有超過我國在此方面的規定:一名在醫院放射科工作的醫務人員,每年輻射的接受劑量不能超過20mSv。
常見問題
1.糖尿病人做PET-CT有額外的輻射風險嗎?
沒有。雖然PET-CT在檢查時會注入少量具有放射活性葡萄糖,但不會影響到糖尿病。做PET-CT檢查的醫務人員也會確保取得最好的掃描結果,並避免不必要的輻射劑量。
2.患者能在同一天做PET-CT和CT、X射線檢查或MRI嗎?
PET-CT掃描不會影響以上檢查。
3.孕婦或兒童可以陪伴家人、朋友來做PET-CT嗎?
雖然來自患者的輻射相當低,但還是將胎兒或兒童受到的輻射儘可能降到最低為宜。成人的身體修復能力強,一般接觸做完PET-CT的患者不會有明顯影響。
4.掃描後的病人能母乳餵養嗎?
母乳中可能含有少量注入的放射顯影劑。通常情況下,檢查應該推遲到母乳餵養已經停止。但如果掃描是迫切需要,那麼建議在掃描之前收集乳汁,這可以用來給嬰兒進行一次檢查後餵食。此外,檢查後2小時內的母乳應收集並丟棄,然後可以恢復正常的母乳餵養。
5.PET-CT掃描後是否需要限制患者的活動?
不需要。儘管掃描前注入了放射性顯影劑,這將給他附近的人帶來輻射,但做完PET-CT檢查後來自病人的輻射量已經很低了。患者可以照常活動而不會給其他人帶來任何風險,除了前述應限制接觸孕婦和兒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