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導:「全身檢查一次PET/CT,相當於一個人正常30年的輻射。」這種說法靠譜嗎?
什麼是輻射?
人類自古至今生活在一個充滿輻射的自然環境中,輻射與陽光、空氣、水都是人類生命的一部分。輻射是某種物質發出的粒子或波,天然的輻射源包括宇宙射線、礦石、土壤、建築材料、食物K-40、空氣中的Rn-220等;人造的輻射源包括核試驗、核能發電、醫用x射線、手機、電視、微波爐、電腦等。
評價輻射劑量的單位是希沃特(Sv),定義為每公斤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射線能量為1Sv,
1Sv=1000mSv。自然界中存在著低量的背景輻射,每個人每年大約都會有2.4mSv的天然輻射劑量(世界平均值),這可以作為很好的參照指標。
PET/CT作為先進的醫學分子影像設備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PET/CT檢查在腫瘤的早期診斷和鑑別,腫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腫瘤復發的鑑別,腫瘤治療方案的指導,治療療效評價,預後評估,腫瘤標誌物檢測等方面,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診療評估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優勢,已廣泛得到臨床專家的認可。
然而,隨著PET/CT的應用推廣,越來越多患者開始擔心PET/CT檢查時的輻射問題。加上媒體對輻射安全知識的擴大宣傳,甚至讓一些腫瘤病人因擔心輻射而對這項檢查產生恐懼心理。PET/CT的輻射有文章開始說的那麼可怕嗎?
近年來,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PET/CT設備也不斷更新換代。飛利浦最新推出的Ingenuity TF PET/CT,採用了一系列的高端低劑量技術,能夠大幅降低PET/CT的輻射劑量,使其成為一項非常安全的醫學檢查。那麼劑量降低到了多少呢,請往下看。
PET/CT的輻射來源於放射性顯像藥物和CT掃描兩部分:
(1)放射性藥物。PET顯像使用的放射性藥物多為FDG,其輻射來源於氟-18(18F),放射性藥物劑量越低,輻射越少。通常一次PET/CT檢查,若注射放射性藥物10mCi,其產生的輻射劑量約為7mSv。飛利浦Ingenuity TF PET/CT採用業內領先的第三代TOF技術,時間解析度達到495ps,大幅提升PET靈敏度,結合PET自動聚焦採集技術可有效降低一半甚至更多的放射性藥物劑量,使得藥物產生的輻射劑量不到原來的二分之一,約3.5mSv。
(2)CT掃描。PET/CT檢查的輻射劑量主要來源於CT掃描。常規PET/CT掃描需要採集2次CT:1、全身低劑量CT,用於PET顯像的衰減校正和病灶的定位,可以用做初步的CT診斷,PET/CT檢查都需要做;2、診斷性CT,用於病灶重點部位的CT診斷,除了腫瘤篩查結果正常外,一般都需要做。
相對於診斷性CT,低劑量CT由於劑量低,其輻射也相對較低,全身低劑量CT的輻射劑量約4mSv。高端CT常規診斷性胸部CT的輻射劑量約8mSv,遠高於全身低劑量CT。飛利浦Ingenuity TF PET/CT採用了全新的iDose低劑量平臺,不僅能夠有效降低CT輻射劑量,還可以提升圖像質量,實現低劑量高圖像質量採集。對於PET/CT檢查而言,再也無需額外增加診斷性CT的採集,因為全身低劑量CT就可以達到診斷級圖像標準。
因此,飛利浦Ingenuity TF PET/CT的在PET/CT檢查中,CT掃描產生的輻射劑量可低至4mSv。 可以發現,在飛利浦Ingenuity TF PET/CT上,一次PET/CT全身檢查受到的總輻射劑量不到8mSv,只有傳統PET/CT的40%,相當於一個正常人3年的天然本底輻射量,跟30年相差甚遠。
一般認為,一次性接受50mSv以下的輻射劑量是安全的,超過100mSv才有可能產生直接輻射損傷的風險(存在輻射確定性效應的風險)。而飛利浦Ingenuity TF PET/CT檢查的輻射劑量遠遠低於上述安全劑量,是非常安全的現代分子影像檢查手段。在輻射防護的三個基本原則----正當性原則、最優化原則和劑、量限制原則的指導下,合理使用PET/CT,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