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麗水,玉出昆崗」。古駱越水流域是我國玉文化的發祥地,這一千古之謎隨著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平果市駱越玉研究基地的掛牌而正式解開。2020年6月13日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日,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以駱越玉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拉開了紀念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日的序幕。在嘹亮的嘹歌聲中,由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理事單位陳遠航藏友俱樂部和平果市文聯共同舉辦的平果市首屆駱越文化藏品展也同時開展,來自廣西各地的100多位收藏界名人向世人展示了他們多年來珍藏的駱越文化收藏精品,駱越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參觀者嘆為觀止。
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謝壽球在平果市駱越玉研究基地的掛牌儀式上正式公布了多年來的玉文化發祥地研究成果,他指出,傳誦千古的千字文記載「金生麗水,玉出昆崗」,這麗水就是古之駱越水,這昆崗就是駱越人的祖山大明山地區。駱越水以平果、隆安為中心的河段多年來出水了眾多的駱越玉璋、玉戈、玉琮等稀世珍品玉器,引起了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專家的注意,專家們在探尋稻作文化起源地的同時開展了玉文化探源工作,終於在平果和隆安交界處發現了玉山、玉河、大型玉加工場,證明了駱越水流域和大明山地區就是中華玉文化的發祥地。
在駱越文化藏品展上謝壽球向觀眾們一一介紹了這次展出的駱越古玉璋、玉樹皮拍、玉觀測器等駱越文化精品。同時展出的還有駱越古文字石刻片和陶文印件等,駱越古文字文物的展出使觀眾們大開眼界。
嘹歌開臺歌
謝壽球介紹玉文化探源成果
謝壽球介紹駱越玉精品文物
玉璋祖型
玉凸緣璧祖型
玉矛頭
墨玉璋祖型
玉樹皮拍
隕石玉觀測器
蛇頭陶印
蛇頭陶印印文
三角形陶印
三角形陶印印文
圓形陶印
圓形陶印印文
圓形陶印
參展藏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