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有了這些重大發現!

2021-01-15 澎湃新聞

還有三天,2020就要結束了

不論過去一年中道路多麼曲折

也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腳步

近日,著名學術期刊

《自然》和《科學》分別公布了

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

居於十大科學突破中的榜首

成為頭號突破

2020年,科學界發生了哪些大事?

本期周一科技報

科普君將為大家揭曉!

《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自然》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

當中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雜誌。

1

打破物質-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

2020年4月15日,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在《自然》發表文章稱,輕子(例如電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可能違背了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這一規律。

在T2K的實驗中,由日本質子加速器研究中心產生的中微子束,被位於295千米外的「超級神岡」地下探測器探測到。實驗結果以95%的置信度表明,輕子中存在CP對稱性破缺,這可能為宇宙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起源提供了首個證據。

2

南極臭氧層逐漸恢復

1985年,科學家發現南極洲上空的大氣層中出現了臭氧層空洞,這表明人類製造的消耗臭氧層物質(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ODSs)導致南半球大氣環流發生了變化。1987年,26國籤署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後續修正案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例如氯氟烴(CFCs)等。

2020年3月25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安塔拉·班納吉(Antara Banerjee)等人在《自然》發表文章稱,從2000年左右開始,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恢復的初步跡象已經出現,這正是各國履行《蒙特婁議定書》的直接結果。

3

史前墳墓中發現亂倫禁忌

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測序的方法,對愛爾蘭的史前墳墓紐格萊奇墓(Newgrange)中埋葬的人類遺骸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一名男性是兄弟姐妹亂倫或親子亂倫所生。研究人員表示,亂倫可能是貴族用以維持其血統的一種方式。

5

潛伏的HIV病毒被「激殺」

HIV能夠「潛伏」在宿主細胞中,幾乎不轉錄,因此人體免疫系統無法發現。研究人員利用「激活並殺死」(shock and kill)的方法,先激活潛伏在免疫細胞內的休眠病毒,使被感染的細胞被免疫系統識別,再進行消除。

6

揭秘果蠅的挑食行為

瑞士洛桑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黑腹果蠅的近親,來自印度洋塞席爾群島的果蠅(Drosophila sechellia)只愛吃氣味難聞的諾麗果(Morinda citrifolia)的原因。

這種果蠅體內的一類表達氣味受體22a的感覺神經元特別豐富,這類神經元導致了它們的挑食行為。

7

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

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指持續時間約為毫秒級的明亮無線電波爆發,它是已知宇宙中射電波段最強的爆發現象。

2020年11月4日,《自然》雜誌同時發表的三篇論文證實了磁星是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來源之一,這是首個在銀河系中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三項研究中,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等人的研究是通過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眼」觀測到的。

8

冷凍電鏡達到原子解析度

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可以用於解析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2020年10月21日,英國和德國的兩個研究團隊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得到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這也是人類首次確定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

9

缺乏幹擾素會導致新冠重症

2020年10月23日,發表在《科學》上的兩項研究表明,缺乏1型幹擾素(IFN-I)可能會加重新冠患者的病情,甚至威脅生命。

研究人員發現,10.2%的患者體內出現的「內鬼」抗體,會攻擊患者體內的1型幹擾素,使它們失效;3.5%的重症患者的8個與1型幹擾素有關的基因會發生突變,導致合成的幹擾素變少。

10

壓力導致頭髮變白

2020年1月22日,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了壓力會加速頭髮變白,這也是2020年《自然》「新聞與觀點」欄目中最受讀者歡迎的研究。

張兵博士等人在《自然》發表的文章稱,在壓力刺激下,與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response)相關的神經遞質分子(去甲腎上腺素)會被激活,而這種急性應激誘導的神經元活動,會導致毛囊中黑色素幹細胞的快速、永久損失。

《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日前,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

1

以創紀錄的速度研發新冠疫苗

2020年1月12日,中國科學家向世界公布新冠病毒的基因組,為全世界研發新冠疫苗工作拉開序幕。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球有162種候選疫苗正處於研發階段,其中52種已經進行臨床試驗,有些疫苗已經公布了三期臨床試驗結果。

過去的幾周,輝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獲得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地區的緊急使用授權。

2

成功治癒兩種遺傳性血液病

2012年,基因編輯工具CRISPR橫空出世,賦予了研究人員改造農作物和動物基因的魔力;2020年,CRISPR首次成功治癒β-地中海貧血症和鐮刀型細胞貧血症這兩種遺傳性血液病。

據WHO統計,β-地中海貧血症和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每年影響全球33.2萬名孕婦或新生兒,這兩種疾病都與球蛋白基因的突變有關。

在β-地中海貧血症中,球蛋白基因的突變阻止紅細胞產生足夠的攜氧血紅蛋白,進而導致貧血;在鐮刀型細胞貧血症中,球蛋白基因的突變導致血紅蛋白改變形狀,將紅細胞扭曲成僵硬的「鐮狀」,從而堵塞血管。

3

反對種族歧視,支持多樣性

今年5、6月份,反對種族偏見的抗議在美國愈演愈烈,不僅普通民眾,就連科研人員也參與其中。

今年6月10日,全球有5000多名科學家罷工,聲援在美國發生的Black Lives Matter(BLM)抗議活動。兩家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與他們一起停止營運。

4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

聯合國將於2021年評估全球變暖趨勢,科學家為此設計開發了許多「全球氣候模型」。

世界氣候研究計劃署的25名科學家基於三大證據——當代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對可減緩或加速氣候變化反饋效應的最新理解以及古代氣候變化的教訓——預測未來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2.6-3.9℃。

這項研究排除了一些最壞的情況,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氣候變暖將使沿海城市被淹沒、極端熱浪加劇、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5

發現快速射電暴的來源

快速射電暴是宇宙中的一種無線電波瞬間爆發現象,快速射電暴僅持續幾毫秒,卻能夠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天釋放的能量。

關於快速射電暴的起源,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的猜測,磁星(高度磁化的年輕中子星)驅動理論受到廣泛支持。

2020年4月28日,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HIME)望遠鏡和美國瞬態天文射電發射測量2號(STARE2)望遠鏡探測到一個快速射電暴信號,被命名為FRB200428。經證明,這個信號來自於銀河系正處於活躍期的磁星——SGR 1935+2154。

6

揭露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景象

2017年,一位印尼洞穴探險者在蘇拉威西島的一座混凝土工廠裡探險時,發現了洞穴巖壁上有一幅2.4米長的壁畫,上面繪有四頭體型較小的倭水牛、兩頭豬以及八個5-10釐米高的類人像,有些類人像拿著類似繩子或長矛的東西指著動物。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已發現最古老的洞穴壁畫,至少可以追溯到44000年前。這一新發現為東南亞的古代藝術又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7

人工智慧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

谷歌DeepMind開發了名為AlphaFold的人工智慧算法,基於蛋白質的基因序列就能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

2020年12月1日,素有「蛋白質奧林匹克競賽」之譽的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SP)中,AlphaFold擊敗了其他參會選手,精確預測了蛋白質的3D結構,準確度可以與使用核磁共振、冷凍電子顯微鏡或X射線晶體學等實驗技術解析的3D結構相媲美。

8

愛滋病「精英控制者」現象

所謂「精英控制者」是指那些在感染愛滋病病毒後,無需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就能持續控制病毒複製的患者。

科學家利用下一代DNA測序技術,對64位精英控制者和41位接受ART療法的患者的染色體進行對比。研究發現,精英控制者將病毒DNA限制在染色體的某個區域,那裡的病毒DNA並不活躍,也不能被轉錄成RNA製造蛋白質。

科學家稱,這是一種對病毒的「阻止和鎖定」機制。不過,精英控制者的免疫系統如何達到這一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9

實現室溫超導

科學家使用光化學合成方式,在硫化氫體系中摻入碳元素,並且在 267 萬個大氣壓下(接近地球中心處的壓力),成功製造出室溫下(約15℃)的含碳硫化氫超導材料,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

科學家能否設計出正常環境壓力的室溫超導材料還有待觀察,研究者在論文的結語中寫道:「這種普遍且穩定的室溫超導體將會改變能源經濟、量子信息處理以及傳感器等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式。

10

鳥類比人們想像中更聰明

今年發表的兩項研究表明,鳥類的聰明程度超出我們的想像。其中一項研究表明,鳥類大腦的一部分類似於人類的大腦皮層——人類智力的來源。另一項研究表明,小嘴烏鴉的意識比研究人員想像得還要高,而且其或許能有意識地進行思考。

這種「感覺意識」是人類所自我意識的一種基本形式,它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的存在向研究人員表明,某種形式的意識可以追溯到3.2億年前,可以追溯到我們最後的共同祖先。

《科學》雜誌表示

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

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

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

而這些研究成果

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

將指引著他們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原標題:《2020年,我們有了這些重大發現!》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英媒盤點2020年宇宙及古生物重大發現
    英國科學新聞網站12月23日發表了題為《年度回顧:2020年的這些科學論斷一旦確證將是重大新聞》的報導稱,2020年,有關宇宙和地球上古生物的發現引起科學家和公眾的濃厚興趣。但這些重大論斷需要更多證據才能在科學教科書裡取得一席之地。英媒總結了六大相關新發現。
  • 2020 年重大科學發現榜,火星和金星上可能有生命跡象
    儘管2020年是一個艱辛之年,但仍然值得我們回顧。它始於澳大利亞起火,並在新冠大流行中死亡超過160萬人。但是,這一年鑑中有一些亮點。當我們通過電視或者社交媒體在家中觀看醫生全力搶救新冠病人時,這是一種不應很快被遺忘的無私公共行為,宇宙科學、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等都取得了進步,以下是2020 年重大科學發現榜。一、70億年前的星塵通過隕石落到地球上。
  • 2020年,我們對黑洞有哪些新發現?
    2020年,科學家依舊在不斷研究黑洞,黑洞領域也再次進入2020年的諾貝爾獎!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  2020年是黑洞研究過程中重要的一年,三位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心發現超大質量的高密度天體,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他們!因為這個重大發現……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他們!因為這個重大發現…… 2020-10-06 2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愛滋病領域有什麼重大進展?
    |世界愛滋病日專題策劃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防疫防艾,共擔健康責任」,旨在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背景下,加強團隊合作。在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我們來盤點一下,今年在愛滋病領域都有哪些重大的進展?公共衛生策略的進展1.
  • 火星男孩預言2020年,地球將面臨重大災難!
    ,就在前不久火星男孩預言2020年地球就面臨重大災難,引得不少網友紛紛熱議。早在2006的時候火星男孩就預言了許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有2020年地球將面臨最大災難,當時人們並沒有把這條預言當回事,只是認為小孩胡說的,只是在嚇唬人,但是現如今世界各個國家面臨著重大疫情,每天都有不少人患病去世。
  • 落後50年?俄媒喊話美國宇航局:你的重大發現,我們1976年就知道了
    據外媒10月27日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10月26日稱,他們在月球被太陽照射的表面發現了水分子。這一重大發現表明,水不僅僅分布於月球的極地陰暗處。儘管這一發現引來多方關注,但俄羅斯媒體表示,蘇聯早就在月球上發現了水,比美國足足早了近半個世紀。
  • 2020年重大災難盤點
    2020年可謂是多災多難的一年,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讓我們看看這6個月裡地球都發生了哪些災難。新冠病毒疫情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衝擊。2、澳大利亞山火自2019年7月18日起,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大火開始雄雄燃燒至2020年2月12日,燃燒210天後大火終於完全熄滅。
  • 新冠溯源有重大發現
    但儘管如此,這一研究結果仍具有重大流行病學意義,它擴展了對新冠肺炎傳播時間和途徑的認識。上個月,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意外發現,去年9月採集的義大利居民血液樣本中就有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去年夏天。
  • 我國發現消失108年的植物!2020年有哪些滅絕或消失的生物重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以來,我們已經聽到了幾波關於消失很多年的生物重現,其中我國就出現過。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在2020年5月份的時候,自從1929年被發現以來,消失近90年的植物——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被發現了,引發了科學界的熱議,這為何會出現呢?是不是我們地球的環境保護越來越好了,當然具體的原因還不知道。
  • 2020 年重大科學突破:太空旅行和實驗室人造肉
    北京時間 12 月 2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挑選出 2020 年全球重大科學突破,其中包括:AI 人工智慧技術、食物領域、太空技術,以及最新新冠病毒響應,展示了科學力量如何改變全球後疫情時代。1、太空旅行
  • 2020年重大科學突破:太空旅行和實驗室人造肉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挑選出2020年全球重大科學突破,其中包括:AI人工智慧技術、食物領域、太空技術,以及最新新冠病毒響應,展示了科學力量如何改變全球後疫情時代。1、太空旅行
  • 2020國內又一重大交通事故,2020年真的是一個災難年嗎?
    2020年新年剛開始,新冠狀病毒作為突發新病毒,席捲國內外,給人民生活生命安全帶來巨大的災難性後果。好在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共同努力抗擊病毒,取得了明顯的勝利。就在全國人民準備投入常規的生活秩序中去,國內今日又發生了重大交通事故——京廣線塌方導致T179次列車車廂部分傾覆脫軌!事故具體發生於今日30日11點45分左右,地點位於郴州永興縣高崗司鎮境內;T179次列車是常年運行與京廣線上,由濟南開往廣州的特快空調客運列車。
  • 2020年發生的大事兒,在疫情的背後,有多少被我們忽略的重大新聞
    也會與身旁的朋友們聊一聊,「2020年有什麼計劃呢?」「好好生活,多讀點書,好好賺錢,保持健康的身材,出去旅旅遊.....」似乎與往年沒什麼差別,也與大部分人沒什麼差別。那時都覺得新的一年無非是舊的一年的重複。可誰都不知道,小小的病毒把2020的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如此魔幻,我們每天都在見證歷史。
  • 2020重大的天體對齊
    我們,正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這個宇宙對齊的強大影響會被地球上的星際種子體驗到,從2020年2月20日到12月17日這個對齊的全力影響(衝擊)會在2020年11月11日上午11點11分到達地球關於這個天體事件的昴宿星資訊: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2020年,我們終於走進了這些科幻片裡的未來世界
    隨著1月1日0點的鐘聲敲響,21世紀10年代,嗖的一聲跨越到了20年代,2020年如約而至。你知道嗎,2020年到1990年的距離,其實和1990年到1960年一樣長。而電影要討論的主題,比它天馬行空的想像更具現實意義:仿生人、也就是我們說的人工智慧算不算人?假如為其植入了記憶,他們有沒有人權?到了一定年限,人們有權力殺死他們,讓他們「退役」嗎?
  •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
    曾在火星上有重大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活!宇宙當中的行星數量是非常多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星球找到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物質,比如說像天然氣石油等等,同時也希望找到第2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我們找到了非常多的類地行星,在所有的星球當中,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一顆。甚至埃隆馬斯克更是放出豪言,要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實現真正的火星移民,將第1批人類送到火星上生存,但是我們知道想要在一顆全新的星球上生存,並非是易事,要滿足人類身體的需求才可以,首先就是厚重的大氣層,其次要有充足的氧氣,最為重要的是水資源。
  • 我們都在,我們相聚——2020藝術北京 ·發現
    「藝術北京·發現」展覽將於2020年12月18日-2021年1月3日,在望京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對公眾開放。這是藝術北京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策劃的「特別展覽」,「藝術北京·發現」展覽包括策展人柳淳風策劃的「元 PLUS」畫廊邀請展,「藝術家發現展」,專題展以及安排相關的藏家鑑賞活動等,希望在這個藝術的冬天,朋友們可以藉此機會相聚在一起,相互溫暖。生活中的某些時刻,總是深處其中而不自知,多年之後才會感受這些時刻的重要意義。
  • 重大發現!我國發現一種新能源,可夠用3900年
    我國這些年在資源的探索上就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在2017年我國發現了可燃冰,它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的新型能源,這個資源的發現,對於我國來說又是一項重大突破。 不過如今我國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寶藏,它的價值高達一萬萬億,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