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愛滋病日專題策劃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防疫防艾,共擔健康責任」,旨在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背景下,加強團隊合作。
在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我們來盤點一下,今年在愛滋病領域都有哪些重大的進展?
公共衛生策略的進展
1. 中國首個HIV暴露前預防(PrEP)用藥獲批
8月11日,舒發泰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適用於同時結合安全的性行為措施,進行暴露前預防(PrEP),以降低成人和青少年(體重至少在35kg以上)通過高風險性行為獲得HIV的風險。
什麼是暴露前預防呢?簡單來說就是,未感染HIV的人在發生易感HIV行為之前,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藥物以達到預防HIV感染的目的。易感染HIV的行為主要包括男男性行為、異性多伴侶、性伴侶中另一方為HIV陽性以及靜脈藥癮者等。
研究發現,在嚴格按用藥方案(最常用的方案是每日服藥)服藥的前提下,PrEP藥物在預防HIV感染的有效性大於90%以上。雖然PrEP可以預防HIV感染,但是並不能預防性病和意外懷孕,所以對於經常性有高危性行為的人群來說,服用PrEP藥物並結合使用安全套是預防HIV和性傳播疾病最有效的方式。
性傳播途徑是目前我國愛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2019年報告感染者中經異性傳播佔比為73.8%,經男性同性傳播佔比為23.3%,青年是我們愛滋病防治的工作重點,舒發泰的批准填補了國內HIV「無藥可防」的空缺,對預防青年感染、傳播HIV是一項十分有效的預防策略。
2.我國艾防中心下發《愛滋病病毒暴露後預防技術指南(試用)》
10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愛滋病病毒暴露後預防技術指南(試用)》,推進HIV暴露後預防(PEP)工作在我國全面實施。
《指南》結合了國際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我國的防治工作實際,對HIV風險評估、PEP適用性評估及實施做了全面的闡述。我們前面已經知道了PrEP是暴露前服藥,PEP對應的就是暴露後服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吃「後悔藥」。
科學研究顯示,PEP的成功率在80%以上,暴露後2小時內服藥效果最佳,最長不要超過72小時。PEP藥物需要連續服藥28天。一年內達到兩次 PEP 的使用者,或持續存在HIV暴露,推薦使用暴露前預防(PrEP)。
儘管我國愛滋病防控形勢嚴峻,但防控措施尚不完善,暴露後預防技術措施尚未在我國廣泛應用,此指南可以為全國各地愛滋病防治機構提供暴露後預防的技術參考。
醫學方面的進展
1. 首次發現:單一劑量的抗體療法或能有效抑制HIV從母親傳播給嬰兒
1月10號,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通過在新生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後首次發現,單劑量抗體療法有望阻斷新生兒感染HIV。
目前,為了治療HIV感染者所生嬰兒被感染一般採用為期6個月的藥物混合製劑療法,而此次研究表明,新生獼猴暴露後48小時開始接受3周的中和抗體治療或能避免感染SHIV(猴類HIV)。相比於傳統療法中使用的混合藥物,此次研究中所使用的物質為抗體,本身是無毒的,而且可以減少治療的時間,有望成為阻斷母嬰傳播的全新方法。
2. 新發現:一種強效抗體1-18可限制HIV耐藥性產生
1月30日,一篇發表在《Cell》期刊上的論文表明,一種稱為1-18的強效抗體對97%的HIV變異株具有活性。
抗反轉錄病毒療法(ART)一直是治療HIV的標準療法,但是HIV的變異極快容易產生耐藥性,已經成為治療失敗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急需開發新的療法聯合ART使用來防止耐藥性的發展,以保證治療的成功。此次發現的1-18抗體是目前最好的HIV中和抗體之一,亦是HIV免疫療法最有前途的候選療法之一,這就意味著在治療HIV感染上,我們可能發現了一項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3.世界上第2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出現
3月10日,Ravindra K. Gupta 團隊在柳葉刀(Lancet)發表研究,確認「倫敦病人」為世界上第2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倫敦病人」Adam Castillejo
早在去年3月,『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衛報』、『Science』等多家媒體就報導了「倫敦病人」的事情。現在通過30個月的觀察,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確認,稱「倫敦病人」的愛滋病已被治癒。
「倫敦病人」的治癒,驗證了第一例治癒愛滋病患者「柏林病人」的治療方法,即通過幹細胞移植方法進行HIV治療。
「倫敦病人」和「柏林病人」是在除基因編輯之外,利用CCR5基因進行治療的案例。然而,這種治療方法的風險很高,並不太容易進行複製。
4. 新發現:腦細胞可以藏匿愛滋病毒並將其傳播到身體
6月,發表在《PLOS Pathogens》的一篇研究中指出,星形細胞(一種腦細胞)可以攜帶愛滋病病毒並將病毒傳播給腦部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可以從大腦中遷移出來,進入其他器官。
這是我們首次明確感染愛滋病病毒的的腦細胞可以釋放病毒。這就意味著大腦可作為HIV的病毒儲存庫,在我們治癒愛滋病時,中樞神經系統就成為了必須要解決的一部分,對消除體內愛滋病病毒的認識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5. HIV治療方案的裡程碑:長效注射針劑Cabenuva在加拿大上市
當地時間9月23日,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旗下的愛滋病藥物研發公司ViiV Healthcare,公布其每月一次、長效肌注療法Cabenuva的庫存可用性,宣布在加拿大正式上市供應。
Cabenuva是世界上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只需每月一針,就能有效抑制HIV-1病毒的完整長效治療方案,可作為每日服藥方案的替代品,於今年3月18日獲加拿大衛生部全球首批。
Cabenuva注射針劑含有兩種活性成分,分別為利匹韋林(rilpivirine)和卡博特韋(cabotegravir)。之前已經證明,每月注射一次,甚至每兩個月注射一次,與標準的三種活性成分的每日服藥方案能產生一樣的效果。對於HIV感染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意味著感染者不用每天按時服藥,只需一年打12針就可以健康安全地生活了。
而之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兩個月注射一次Cabenuva的有效成分之一——卡博特韋(cabotegravir),在預防感染HIV的效果上均優於每日口服PrEP(暴露前預防)藥物。
每兩個月注射一次藥物的預防方法,為需要每天服用PrEP的人提供了一項更容易堅持的選擇,使用者的給藥頻率從每年的365次直接降為每年6次,在我們擁有有效的疫苗之前,該方法可能會替代疫苗使用。
6. 科學家揭秘罕見愛滋病「精英控制者」的秘密
8月,一篇發表在國際名刊《Nature》上的研究報告指出HIV精英控制者(自身就可以控制病毒水平)體內HIV的特性,即精英控制者體內的HIV病毒庫似乎無法被激活,因為病毒基因整合到了基因組中不允許病毒活躍轉錄的區域。
精英控制者幾乎等同於功能性治癒,病毒雖沒有完全清除,但即便不接受抗HIV治療,數年內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用常規方法在血液中也檢測不到病毒,這是目前愛滋病毒研究領域最宏偉的目標。此研究的發現為愛滋病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或許在不用藥的情況下就可以抑制病毒的進展。
受HIV感染的T細胞 圖片來源:
NIAID
7. 新發現:人體有希望靠自身免疫系統殺死體內的愛滋病病毒
9月,《PNAS》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發現,一種抗生素可以抑制Nef蛋白(可幫助HIV逃避人體的免疫系統),沒有了Nef的愛滋病病毒可以被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識別清除掉。研究同時發現,這種抗生素不會對正常的細胞產生短期毒性。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的一位教授指出,當與ART藥物和激活潛伏HIV的治療方法相結合時,這種藥物有可能用來清除殘留的病毒,從根本上治癒HIV感染。
雖然在臨床使用前,還需要開展很多研究來優化這種化合物,但是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會製造出一種可以治癒HIV的新型藥物,這與我目前使用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有極大不同,它可以直接殺死病毒,從而有可能實現HIV 的根除性治癒。
愛滋病病毒在攻擊淋巴細胞(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HIV預防措施更加完善了:國內,填補了之前「無藥可防」的空缺,新增了暴露後預防的指南;國際上,研發出了長效注射的HIV預防藥物。在治療方面,HIV耐藥、病毒儲存庫、免疫療法等這些重點問題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刻都更接近治癒愛滋病。
正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們共同的敵人是愛滋病病毒,而不是愛滋病病人,在政府、部門、社會和個人「四方」的團結協作下,共同抗擊愛滋病,我們必將實現愛滋病防控目標,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