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下醫護人員在接觸愛滋病(HIV)時,發生職業暴露,如何處理?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即醫護人員在接觸愛滋病(HIV)病人時,有損失的皮膚或黏膜接觸到HIV者的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處理的流程及經過如下圖:
具體為:
1、評估: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評估。
2、實施預防性用藥。
對是否感染上HIV,需參考暴露的分級及接觸的病毒量評估,以及用藥時間
一、暴露的分級
1、一級暴露:
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短。
2、二級暴露:
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3、三級暴露:
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至於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評估則需檢驗室評估。
二、用藥時間
預防性用藥應當在發生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儘早開始,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超過24小時的,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暴露者應分別在暴露後即刻、6周、12周、6個月、12個月對HIV抗體進行檢測,並對服用藥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
感染HIV只是一個過程,進展為AIDS,即愛滋病,才是致病關鍵。AIDS病程的3個階段
愛滋病(AIDS),又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獲賞此病的後果就是嚴重免疫抑制,導致感染、誘發腫瘤及神經系統症狀。
但感染了HIV並不是一定馬上進展為愛滋病,因HIV潛伏期較長,一般認為可經數月至10年或更長時間才發展為愛滋病。
AIDS病程進展有3個階段,告訴你愛滋病的病情進展經過
第一階段:早期----抵抗
也叫急性期,就像感冒一樣,HIV也是病毒,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比較相似,如咽痛、發熱、肌肉酸痛等症狀。
因為病毒的致病能力與病毒複製數量有一定關係,如果感染者此時免疫能力不是很差的話,就會產生免疫反應,自身抑制HIV病毒的複製,所以咽痛、發熱、肌肉酸痛這些症狀會在2-3周後逐漸緩解。
第二階段:中期----相持
有些愛滋病病例可長達數年或不再進入末期,就是身體的免疫功能與病毒之間處於相持階段。
此期因有免疫功能的壓制,病毒複製處於低下水平,身體可無明顯的症狀,或有身體淋巴結腫大,偶出現發熱、乏力、皮疹等。
第二階段:後期----免疫潰敗
相持階段被破壞後,免疫功能崩潰,容易出現機會性感染(平時一些致病力弱的病菌乘虛而入)及惡性腫瘤。
出現的症狀為持續發熱、乏力、消瘦、腹瀉,以及意識障礙,認知障礙、感覺障礙等神經系統症狀。
感染愛滋病後多久能查出來
感染愛滋病存在一個窗口期,在窗口期內是測不到HIV抗體,但可以通過HIV核酸檢測查到HIV病毒。對於愛滋病窗口期,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表示愛滋病窗口期為14~21天。
什麼是窗口期?
從HIV病毒進入人體後,到血液中能用檢測方法查出HIV病毒抗體之間的這段時期,稱為窗口期。
平時到醫院監測HIV,是哪種方法?
一般到醫院檢查愛滋病,是通過抽血查HIV抗體,其實愛滋病的檢測分初篩和確診。
像這個查HIV抗體為初篩,陽性後還需送標本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HIV核酸,才能確診。
最後,愛滋病作為一個傳染病,檢測手段雖然重要,但對於傳染源及傳播途徑是否符合也需明確,愛滋病者及感染HIV的窗口期內都是傳染源,其中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是其途徑。沒有通過其傳播途徑去接觸傳染源,則感染的機率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