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北方的寒夜裡,一身肥膘;我在南方的豔陽裡,身材苗條。
中國首胖城市是哪個?近日,《美國內科學年鑑》發布《中國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變化:2013-2014年國家慢性病和危險因素監測結果》(以下簡稱《肥胖結果》),給出答案。
其中顯示,2004年-2014年間,中國肥胖症患病率增加3倍有餘。腹型肥胖增長超50%。
從地域看,北邊比南邊胖,西邊比東邊肥。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成為中國「三大超重區」。在這裡,無論男女,普通型肥胖和腹型肥胖的發生率都非常高。
《肥胖結果》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曉博士及其同事們共同完成。
團隊利用中國慢性病和危險因素監測資料庫,並評估2013-2014年全國和各省肥胖率等數據。
由於中國人的肚子很能藏肉,團隊定義了「中國肥胖標準」:BMI≥28,為普通型肥胖;女性腰圍大於85cm,男性腰圍大於90cm,為腹型肥胖。
BMI全稱身體質量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的,衡量成人肥胖/超重的金標準。
按照「中國標準」,2004年時,中國普通型肥胖發病率為3.3%,腹型肥胖為25.9%。到2014年,這兩個數字分別增長為14.0%和31.5%。
《肥胖結果》再次發現,中國式肥胖有明顯的地域性。
在京津冀都市區(河北、北京、天津),新疆西北部和黑龍江省最北端地區,普通型肥胖發病率最高。而在我國南部省份,各型肥胖發病率都較低,比如,北京的普通型肥胖率為26.6%,跑到海南,該數據僅為4.4%。
作為「三大胖地」之一,天津主要胖在腰上。當地女性腹型肥胖率達49.4%,男性則高達54.4%——每兩個人裡,就有一個大腹便便,而在廣西,女性腹型肥胖率為17.7%,海南省的「大肚男」僅為16.5%。
此外,中國人的胖,有男女差異。不少地區皆是「胖男不胖女」。同時,女性肥胖發生率在各省份情況相似。
2007年,梁用以450斤體重,被上海吉尼斯大全授予「中國第一胖」稱號。此後,他在天津接受手術治療。術後8個月,減去100公斤。/ 網絡
有評論稱,《肥胖結果》頗具「中國特色」。
「研究人員用了『中國標準』。雖然這使得各國難以橫向比較,但它能更精準地反應中國實情。」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吉林斯全球公共衛生學院Penny Gordon-Larsen博士指出。
對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來說,身體脂肪含量通常較高,腹型肥胖較突出。「如果使用WHO的經典分型,即BMI≥30為肥胖,那些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超標的中國人,易被漏掉。」Gordon-Larsen博士說。
她還表示,《肥胖結果》通過數據,將肥胖和城市化進程、性別關聯起來,這有助於針對性進一步研究和有效幹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太胖,會死人的!
有據可查的是,2015年後,中國成為「世界首胖」,是全球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
一方面,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基數,另一方面,中國肥胖/超重人數,如野馬脫韁,持續飆升。
與平均體重增長同步的是,各種慢性病的流行。
肥胖是撬動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癌症等發生的一個「支點」。
2019年6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我國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有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檢出率從1980年的0.67%增至2013年的10.9%。
中重度肥胖,尤其是肚子大的人,發生冠心病的機率,是非肥胖者的5-10倍。此外,肥胖者有94%的高血壓風險,91%的高膽固醇風險,89%的關節炎和89%的睡眠呼吸暫停風險。
太胖,會要命的。2017年,體重達600斤的孫亮,死於肥胖併發症。因為體型過大,火葬場焚化爐容不下他,當地政府特許他土葬。/ 網絡
在觸目驚心的中國肥胖數據中,最讓人焦慮的是,如火箭般躥升的少年兒童肥胖數。
《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
1985-2014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分別增長近5倍和14倍。
《2015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表明,中國3歲-6歲的幼兒肥胖率及超重率,為全球之最。由之帶來的健康問題,讓人頭禿。
比如,近10年,中國肥胖兒童高血糖檢出率,明顯增加。
2013年,北京市肥胖學生血脂異常檢出率為43.2%。其中男生為44.6%,女生為40.4%。隨著肥胖率不斷增加,以及肥胖兒童中重度肥胖佔比上升,兒童血脂異常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超重、肥胖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分別是正常體重兒童的3.3倍、3.9倍。
此外,肥胖還會增加兒童哮喘、脂肪肝、抑鬱焦慮等風險。
肥胖和超重,已經是中國孩子成長最嚴重的威脅——沒有之一。
每到夏天,各地的兒童減肥夏令營,招生火熱。/ 網絡
一邊喊著減肥,一邊迅速長胖
網絡上火爆的減肥貼士,大街小巷林立的「不瘦不收錢」海報,超市裡熱銷的代餐粉、清腸丸,都在告訴我們:國人並非不想瘦,只是對手太兇殘。
經濟條件好了,吃的東西多了,體力勞動少了:我們攝入的熱量急劇增加,但消耗卻大幅減少。
而且,現代人普遍壓力:愁工作,愁房貸,愁教育……有多少年輕人在加班後的深夜,會打開視頻軟體或外賣APP,指望著一頓火鍋/一杯奶茶/一桌擼串,緩解俱疲的身心。
但放縱口欲,只是一時貪歡。養大肚子,沒有健康益處。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一系列措施,以控制肥胖/超重人口。
今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正式對外公布,其中明確表明營養攝入和體重管理對健康的重要作用。
落實到具體方法,管住嘴、邁開腿是輕中度肥胖人群的瘦身良方。而對重度肥胖、嘗試各種方法都不瘦的人,醫療手段或許是減重新希望。
只要用對方法,持之以恆,大家都能告別土肥圓。
資料來源:
1.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revalence of adult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2013-2014 National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Ann Intern Med. 29 October 2019.
2.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總體要求、重大行動及主要指標. 中國循環雜誌, 2019, 34: 846-858.
3.中國兒童肥胖報告. 聯合國新聞
4.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中華兒科雜誌2017年6月第55卷第6期
本文首發:醫學界
本文作者:燕小六
責任編輯:田棟梁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