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儒釋道聖地」,如今它卻聲名落寞,「嶺南第一山」如何重振?

2020-11-28 騰訊網

統籌策劃/羊城晚報記者 陳驍鵬 馬勇

文/羊城晚報記者 吳大海 通訊員 何啟文

羅浮山是羅山與浮山的合體,在廣東博羅西北境內東江之濱。現在的它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天然氧吧。它盛名已久,素有「嶺南第一山」「百粵群山之祖」之稱。在明清士人筆下,「羅浮」二字甚至直接指代整個嶺南地區。

然而近年來,羅浮山在國內的名氣似乎與其歷史地位並不相符。提起羅浮山,人們更多想到的是養生勝地、負離子氧吧,而儒釋道三家聖地的名聲不再,昔日的聖地羅浮山似乎已泯然眾山。如何重振「嶺南第一山」?記者先後走訪多位文史專家、當地相關業內人士,試圖為羅浮山求取破局良方。

羅浮山是一個天然大氧吧 博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儒釋道三家匯成千年人文淵藪

大約在8000萬年前,羅浮山一帶的地殼發生斷層,巨大的花崗巖體受擠壓而隆起,再經過幾千萬年的風雨侵蝕,才逐漸形成奇峰突兀的羅浮山。《後漢書·郡縣誌》記載:「博羅有羅山,以浮山自會稽浮來傅之,故名羅浮」。

「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文化,羅浮山都是當之無愧的『嶺南第一山』,這是毋庸置疑的。」惠州學院政法學院歷史系主任、副教授包國滔介紹,就地理位置方面,自隋唐開始,廣州、循州(惠州古稱)就是嶺南的兩大重鎮,是嶺南政治、經濟中心。而羅浮山就位於兩大重鎮之間,溝通東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南來北往的商賈、旅客都會經過這裡。

「至於歷史文化方面,就更不必說了。」包國滔介紹,嶺南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佛教自此傳入南中國;道家崇尚逆水聖山,羅浮山最早為道家鍾愛。隨著隋唐貶官的先後到來、兩宋國家經濟中心南移,嶺南儒生從「進口」逐漸轉成「自產」,明清時程朱理學、湛王心學紛至沓來,羅浮山就此成為儒釋道三家交錯融合之地,「堪稱嶺南人文淵藪。」

這裡不僅山水綺麗,風興優美,而且神話、古蹟繁多,素有「洞天福地」之稱。山上寺觀遍立,原有九觀、十八寺、二十二庵等宗教建築。悠久的歷史使羅浮山成了一座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文化名山,引來眾多名人先後造訪。

民國時期,蔣介石、陳濟棠、胡漢民等曾遊羅浮;上世紀五十年代,周恩來總理也曾親臨羅浮山,對其建設作過具體批示。陳毅、林彪等多位元帥也曾來羅浮山旅遊度假,目前山上還保留著元帥的手植樹。

羅浮山衝虛古觀 博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歷代文人爭相為羅浮留下丹青

儒釋道三家齊聚,羅浮也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葛洪、謝靈運、李白、杜甫、李賀、劉禹錫、韓愈、柳宗元、蘇軾、楊萬裡、湯顯祖、屈大鈞……歷代都有文人為羅浮山傾倒,紛紛用詩詞描述自己對羅浮山的嚮往或者登臨羅浮的歡欣。

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更擁有「師雄夢梅」「東坡啖荔」「安期天飲」「稚川煉丹」「天龍王夢」等令人神往的傳說。宋代文豪蘇東坡被貶惠州時,一首「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成了羅浮山最好的廣告詞。

不僅有詩文傳世,更有無數畫家為羅浮山留下丹青墨寶。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蔡磊介紹,清初著名畫家、名列「四僧」之一的石濤便有羅浮山繪畫冊頁存世,他所繪的《羅浮盛景》手卷拍出了近500萬元的高價。日本也曾經出版過石濤的《羅浮山水冊》,羅浮盛景之名也遠渡東洋。近代的徐悲鴻、齊白石等大家均畫過羅浮山。新中國成立後,李可染、謝稚柳、關山月等畫家都曾遊覽羅浮山並進行書畫創作。

「張大千畫了很多次羅浮山,他尤愛羅浮山的黃龍洞。」博羅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張大千曾兩遊羅浮,先後數次以羅浮為主題創作青綠山水畫,其中1944年創作的《羅浮黃龍峒圖》曾拍賣出1400萬元的高價。另外《羅浮山色》《羅浮夢影》等作品也在拍賣市場上拍出千萬高價。

元代畫家王蒙創作的《潁川移居圖》描繪了晉代道士葛洪攜家移居羅浮山修道的情景,2011年在北京拍出超過4億元的天價。這是目前羅浮山主題書畫作品在市場上的最高價格。有文人墨客的加持,嶺南第一山的文化地位更是無法撼動。

張大千1944年作《羅浮黃龍峒圖》 博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名不配位,昔日榮光待重現

然而如今,羅浮山的這些名頭都已經深埋在故紙堆裡。如今的羅浮山固然是國家5A級景區,但它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名聲、影響力似乎與其歷史地位並不匹配。包國滔坦言:「如今的羅浮山主打休閒度假、養生健體,儒釋道三家聖地的歷史地位已經光輝不再了,嶺南第一山似乎有些局限在惠州市了。」

包國滔表示,改革開放後,社會風氣開放,但對羅浮山的開發總不能持續,只注重其養生、醫藥方面的宣傳活化,儒釋道三家聖地的地位一去不復返。

「要活化利用羅浮山,第一條就是要把羅浮山的精神內涵提煉到位。不是『打造嶺南第一山』,而是『重振嶺南第一山』。」包國滔表示,現在在羅浮山召開的會議都是什麼中醫科學大會,「不是說不好,只是覺得『嶺南第一山』只提什麼養生、負離子,實在有些單薄。要講羅浮山,必須講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是絕對繞不過的!」

至於具體措施方面,包國滔以南海西樵山為例作了闡述。他表示,當地持續投入資金,大力推動西樵山文化的活化。先是和羅浮山捆綁銷售,號稱「東西樵山」;又不斷舉辦國際學術論壇、出版相關著作,邀請國內外的媒體進行宣傳,風頭正盛。包國滔建議:「羅浮山也可以依樣畫葫蘆,以VR、動畫、情景模擬等多元化的新手段講好羅浮山的歷史故事,爭取早日重現嶺南第一山的昔日榮光。」

羅浮山風景優美 博羅縣委宣傳部供圖

【文脈溯源】

羅浮山美名清末就已遍傳海外

文/羊城晚報記者 吳大海

牆內開花,內外皆香。可能很少人知道,不少外國人都對位於惠州博羅的「嶺南第一山」——羅浮山有所了解,這要歸功於幾位曾造訪羅浮的外國友人為羅浮山寫下的著作。羊城晚報記者日前採訪了惠州市文化顧問嚴藝超,他介紹,清朝末年曾有多位外籍領事、學者造訪羅浮山,對這裡的人文景觀、植物資源大為讚賞:「其中有一本叫《羅浮山蠟屐記》,在海內外擁有10多個版本。這可能是海外流傳最廣的惠州文獻了。」

清末英國領事曾在此遊歷4個月

「這本成書於光緒乙未年(1895年)的著作,距今已整整120年了,是我所見數十種民國前羅浮山專著中最早的一個英文版本。」嚴藝超介紹,七八年前,他從一位美國友人處獲得了一本罕見的英文羅浮山遊記,書名是《The Lo-Fou Mountains:An Excursion》,意為「羅浮之旅」。

在該書的最後一頁,有一頁中國版刻風格的書影,題名為《羅浮山蠟屐記》,發行時間為「光緒乙未年仲夏吉旦」,作者「大英國羊城副領事官班德瑞(Frederick Samuel Augustus Bourne)」。據嚴藝超介紹,這位班德瑞是英國長駐中國的外交官,曾在上海、重慶、臺北、廣州等大城市當過領事館領事。

史料記載,班德瑞曾妥善處理1887年重慶的一樁清末教案,辦事能力得到中英美三方的肯定。不僅如此,他還酷愛植物學研究,先後在福建武夷山、四川等地實地考察,認識不少中國特有的植物。來到廣州後,他對素有「藥市」之稱、自然植物資源雄冠嶺南的羅浮山十分好奇,於1892年9月17日從廣州向羅浮山出發,傍晚才到達。

嚴藝超說,這位領事對羅浮山十分內行,從鐵場登岸進入羅浮山,然後先後造訪華首臺、黃龍觀、南樓寺、鐵橋、飛雲頂、撥雲寺、酥醪觀、茶山觀、衝虛觀、葛洪衣冠冢、白鶴觀、梅花村、寶積寺……整個行程結束於1893年1月中旬,他整整在羅浮山待了幾個月,把此山的人文景觀了解透了才滿足地離開。

《羅浮山蠟屐記》內頁中的中文書影

外國人對中藥有了更多認知

「班德瑞在書中多次提到葛洪,但很少提到羅浮山的植物資源。」嚴藝超表示,其實,在班德瑞之前的十餘年,已經有一個名字叫香便文(B.C.Henry)的美國傳教士到羅浮山專門進行植物標本收集,羅浮山的珍奇草木讓香便文如獲至寶。

1886年,香便文出版了《Ling-Nam》(嶺南)一書,書中為羅浮山的人文景觀畫下了素描,像撥雲寺和酥醪觀,十分神似;書中還記載了不少華南特別是羅浮山的植物和經濟植物。據植物學家漢斯的鑑定,香便文收集的植物約有60個新種。

「除了班德瑞、香便文,還有一位叫福德的香港植物園總管,英國人,也鍾情於羅浮山的植物資源。」嚴藝超介紹,1883年,福德在德國傳教士花之安(E.Faber)的陪伴下,和一些僱來的本地採集人員到羅浮山區採集植物標本。他們比較全面地考察了這座名山,將採集的350種植物標本和850株植物種苗帶到香港。其中,有一些比較新奇的植物,他們還將種苗和標本送回英國。

1887年,福德還在《中國評論》上發表過《中國的中藥》一文,大量引用他對羅浮山中草藥的研究成果。

《羅浮山蠟屐記》英文版封面

【文脈觀察】文化名山話羅浮

文/羊城晚報記者 黃翔宇

「陰洞冷冷,風佩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長榮。」東晉小仙翁葛洪的《題洗藥池》一詩,可算是眾多歌詠羅浮山的詩詞文賦中的開篇之作。此後1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歷朝歷代不乏描繪羅浮山的名篇佳作,從詩詞歌賦到書法繪畫以及小說散文,無一不散發著對這座「嶺南第一山」的崇敬嚮往之情。

羅浮山雄峙於嶺南中南部,坐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惠州西湖,向來稱為百粵群山之祖。儒釋道曾在羅浮山達到完美融合——被無數文人墨客尊崇書寫,被道教尊為第七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稱為「第一禪林」。

羅浮山方圓兩百多平方公裡,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飛瀑名泉多達980多處,洞天奇景18處,石室幽巖72個。其山勢雄偉壯觀,植被繁茂常綠,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般超凡脫俗的特色吸引著古今無數的名人和遊客。如陸賈、謝靈運、李白、杜甫、李賀、劉禹錫、韓愈、柳宗元、蘇軾、楊萬裡、湯顯祖、屈大鈞等文化名人,均留下與羅浮山有關的作品。有些人甚至從未親身到過羅浮山,仍阻擋不了他們對這座名山的嚮往之意。

羅浮山有不少動人的神奇傳說,是一座物產豐富的文學寶藏。古有湯顯祖受其啟發,從嶺南大地離開之後寫下不朽名作《牡丹亭》;今有自稱「羅浮之子」的東北籍老作家蘇方桂,深受羅浮山周圍的環境和風土人情影響,創作了《羅浮俠女》《羅浮傳說》等通俗文學作品。

如今的羅浮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慕名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在資訊網絡十分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認識羅浮山;藉助便利的交通條件,無論從哪裡前來羅浮山實地觀光都不再是一樁難事。而隨著遊客們的再次傳播,羅浮山的名氣和影響力定會越來越大。

嶺東雄郡惠州,在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更重視歷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羅浮山是惠州最為重要的旅遊名片之一,有必要更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歷史人文的挖掘、旅遊資源的充分利用,讓它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更大的榮光。

來源|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夏楊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周嘉穎

相關焦點

  • 肇慶這座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明珠」
    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其中以五嶺為界,與內陸相隔。主要是廣西東部和廣東東部地區,嶺南有四大名山,分別是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和丹霞山。這四座山均位於廣東境內,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旅遊景點。而最著名的要屬嶺南四大名山之首的鼎湖山。
  • 嶺南地區是如何形成的,南越國的前身,其實就是嶺南地區的雛形!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橫跨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四省區的「嶺南地區」已然不算小了,甚至可算是極為廣闊了,根本就不是「狹義上的嶺南地區」了。 2.現代更加狹義上的「嶺南地區」: 因此很多現代人,以及不少的廣東人認為:「嶺南地區」沒有那麼大,「嶺南地區」還要更小,才是真正的「嶺南地區」。
  • 朋友都以為我出國了~盡享半城山色半城湖!
    01.惠州作為嶺南名郡,惠州市旅遊資源豐富,集山、海、江、湖、泉於一體,有著「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葉挺、廖仲愷等人出生在這裡,宋代文豪蘇東坡曾生活在這裡。西子湖畔,似乎還能感受到蘇軾謫貶後的惆悵情懷;羅浮山下,依然可見昔日香客絡繹不絕的景象。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只有它是世界地質公園,被譽「東南第一山」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其中有著名的山川,如安徽黃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當然,除了黃山,安徽也有著名的山,但是低山多,這就是九華山。談起九華山,很多人不知道九華山在哪裡,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到了陝西華山,當然,九華山與華山並無關聯,它位於安徽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享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並於2010年9月被認定為世界地質公園,這是繼黃山和天柱山之後安徽的第三個世界地質公園,是中國佛教名山中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
  • 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也是中國最賺錢的山,年收入高達52億
    五臺山,國家5A級景點,國家地質公園,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和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廣東奇山秀水看韶關,如仙女平臥似漢子雄峰,大自然造物逼真震撼
    韶關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城市,這裡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擁有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豐富精彩的民族文化,是歷史上的「嶺南名郡」 。而如今韶關對於一般遊客來說,聲名更大的則是這裡的丹霞地貌,奇特秀美的自然山水遍布韶關境內,特別是仁化丹霞山一帶以獨特的紅巖地貌聞名於世,這裡面積約280平方公裡,山群連綿,峰林林立,有各種奇峰異石達600多座,代表了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光。
  • 【中國夢·踐行者】獅鼓絕技夫妻絕配 詠春白眉重振武林
    【中國夢·踐行者】獅鼓絕技夫妻絕配 詠春白眉重振武林金羊網  作者:  2019-06-19 傳統的遊藝、武術如何傳承發展?成了他們努力奮鬥的方向。
  • 外國宗教聖地:不是梵蒂岡,也不是耶路撒冷,日出成山日落為島
    外國宗教聖地:不是梵蒂岡,也不是耶路撒冷,日出成山日落為島很多到國外旅遊的小夥伴都有一種感受,就是宗教味道特別重,在街上上的雕塑都是隱含宗教內容,廣場上經常會出現天使、耶穌等形象。我們都知道宗教聖地有兩個,一個是基督教中心的梵蒂岡,一個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爭奪多年的耶路撒冷,但是小夥伴們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宗教聖地。它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日出成山,日落為島,每一年可以吸引無數的遊客前往,但那的實際居民卻是極少的,這個地方就是聖米歇爾山。
  • 領讀者盛慧:走讀嶺南 ——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老房子是重要的財富,它是時間的印記,凝固的歷史,它貯存著逝去的舊時光,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氣質,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是不可復生的珍貴資源。「細雨人歸芳草晚,東風牛藉落花眠。」清代順德詩人黎簡筆下的鄉村,是那樣的舒緩、恬淡,令人沉醉。
  • 福建「落寞」爛尾樓:曾被譽為優質樓盤,如今20年後還未啟用
    ,比如在福州南街的商貿大廈,已經閒置了20多年,有些人經常調侃「我小時候這棟樓就在這裡,如今我兒子上小學了這棟樓還是這個樣子。」     開發商當時的想法當然沒有錯,當時的房價大約只有2000多元,如今已經漲了10倍,如果當時蓋起來隨便收點租金都是一筆不菲的錢,如果堅持到今天,即使幹不下去了把它賣掉也是一筆巨款
  • 苦行聖地雞足山,虛雲老和尚曾到訪過3次,但有2次以失望離去
    我們知道,大迦葉尊者是以苦行第一或者是以頭陀第一,而得名。他以12頭陀行貫穿始終,以苦修備受師傅佛陀讚賞以及僧團們的敬重。他一生都住阿蘭若,也就是茅棚裡或是樹下冢間。即使入定峭壁石縫中,都是身披糞掃衣,以苦行住持正法。
  • 新嶺南花卉市場來了!80000㎡花海,買花可以來這裡!
    作為廣州規模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它始終是老廣們採購鮮花的必到之處嶺南花卉市場從舊址搬遷新址位於五眼橋西約666號其實就是從A區搬到B區>距離原市場僅僅約1公裡新嶺南花卉市場更大更靚!嗯~感覺逛完花市場整個人都更快落了~它一直是「廣州之光」嶺南花卉市場位於廣佛交界地帶荔灣區五眼橋村是
  • 「嶺南第一奇山」——廣東韶關仁化縣丹霞山
    中層為別傳寺景層,有嶺南十大禪林之一的別傳寺,還有一線天、雙池碧荷等景點。登丹梯鐵索即上至頂層,是登高望遠,飽覽丹霞秀色,是觀日出、賞晚霞的大好去處。丹霞山現有佛教別傳禪寺以及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詩詞和摩崖石刻,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 通過一生經歷,看蘇軾儒釋道思想的轉變
    他與客同遊杭州,作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不勝酒力的客人還未完全領略西湖的美景便入醉鄉,他為免客人遺憾,便賦詩西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莊子主張「妙不可言,言不盡意」,恰如陶潛詩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這個嶺南建築的第一符號,是你眼中的南洋風,卻是我眼中的近代史
    騎樓被稱為嶺南建築的「第一符號」,但其起源卻在西方。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就有騎樓的影子。近現代的騎樓最早出現在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之後英國殖民者又將這種「廊房」從印度帶到了東南亞,以適應當地炎熱而多雨的氣候。
  • 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
    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恆河中遊新月形曲流段左岸,現有人口100萬,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主要名勝古蹟有: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
  • 唐代流放、貶謫之刑為何熱衷於嶺南地區?五嶺逐謫臣,窮荒多移民
    嶺南從秦朝開始,便是流放之刑的目標地區之一。特別是在唐朝,嶺南已然成為流放的首選之地。不僅如此,唐代官員以及貴族,遭遇貶謫,常常被貶至嶺南地區。可以說,嶺南地區是唐代流放、貶謫的"聖地"。為什麼貶謫、流放嶺南呢?其中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呢?嶺南,流放與貶謫的"聖地"以嶺南作為流放之地,唐朝以前就有此傳統。
  • 藏在礦坑中的地宮,珍藏有唯一的佛頂骨舍利,是世界佛教聖地
    比如一些佛教寺廟因為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建築特點,成為了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景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這樣的世界級的佛教聖地,它的位置很獨特嗎,是建造在礦坑上,而且珍藏著唯一的佛頂骨舍利。這個地方就是位於南京江寧區的牛首山景區,距離南京市區驅車大概有30分鐘,由於景區內主要的兩座山峰的山頂像是牛頭的雙角,所以叫做牛首山。
  • 河南河北是哪條河,湖南湖北是哪個湖,山東山西是哪個山?
    而從分界線看來,河南河北的則是指漳河,漳河下遊作為界河將南河北分隔開來。隨著時代變換更迭,如今河南河北各自的轄區範圍也發生了改變。洞庭湖位於湖南的湖北交界的地方,將湖南湖北分隔開來,洞庭湖以南剛為湖南,洞庭湖以北則為湖北。因此湖南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遺憾的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洞庭湖的面積正在逐漸縮小。
  • 浙江的這座山厲害了,匯集了江南第一懸空寺,和中華第一天然立佛
    浙江這座山厲害了,集江南第一懸空寺和中華第一天然立佛於一身!歷史的車輪不斷地行駛,它承載著人類無數的過去和經歷,歷史的車輪同時不斷地改變著人類,它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環境,但是,它又不斷地給人類留下了積澱的寶物,比如名勝古蹟,名勝古蹟一般都在擁有著美麗景色的地方,我們以前的人們在這些地方不斷地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