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南嶺山脈南坡。錦江自北向南穿境而過,風景區由本體山峰2.5平方千米和外圍景觀兩部分組成,東起僧帽峰,南抵屯軍寨,西至觀景亭,北到涼傘石,總面積292平方千米,開放遊覽面積1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自然遺產地。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
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在距今7000年前後,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區。
丹霞山主要景區分為:丹霞景區、韶石景區、巴寨景區、仙人跡景區與錦江畫廊遊覽區。已開發有丹霞景區的長老峰遊覽區、陽元石遊覽區、翔龍湖遊覽區。錦江畫廊和巴寨景區是以自然山水觀光為主。
丹霞山主峰景區分上、中、下三個景觀層。下層為錦石巖景層。有始建於北宋的錦石巖石窟寺、夢覺關、通天洞、百丈峽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景點。中層為別傳寺景層,有嶺南十大禪林之一的別傳寺,還有一線天、雙池碧荷等景點。登丹梯鐵索即上至頂層,是登高望遠,飽覽丹霞秀色,是觀日出、賞晚霞的大好去處。
丹霞山現有佛教別傳禪寺以及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詩詞和摩崖石刻,具有極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1988年以來,丹霞山先後被開發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等五項國家級牌子,2004年2月13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