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
編者按
2021/01/05
2020年12月26日,廣東省紅色文化研究會舉辦了「紅色文化與文旅產業融合繁榮的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研討會。數位專家學者圍繞紅色文化的內涵、紅色文化的傳承意義、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路徑,以及塑造紅色文化品牌等提出了思考和探索。今日,小編繼續在省情公眾號上刊發廣東南嶺幹部學院副校(院)長楊斌的專題報告《厚植韶關紅色基因,堅守初心使命》。
廣東南嶺幹部學院副校(院)長楊斌,介紹了學院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開展幹部教育培訓的做法,對如何厚植韶關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長徵路提出了建議。
廣東南嶺幹部學院副校(院)長楊斌
韶關,作為南嶺重鎮,地接湘贛,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這裡遍燃革命火種,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和朱德、彭德懷、陳毅等8位元帥在韶關都留下了光輝足跡。孫中山先生兩次北伐督師地,朱德遊擊戰28字思想形成地、湘南起義策源地,紅軍長徵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紀念地,南方三年遊擊戰根據地,抗戰期間中共廣東省委、粵北省委遷韶近4年等眾多紅色資源薈萃,共有502處紅色革命遺址,是全省紅色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這為韶關開展紅色教育培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韶關革命遺址一覽表
2020年6月29日,廣東南嶺幹部學院在韶關正式揭牌。該學院建成使用後,半年來始終堅持「一二三四五六」教育理念,開啟了韶關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幹部教育培訓的新篇章,推進了韶關經濟社會加速發展。
「一個中心」
「一個中心」,即以廣東南嶺幹部學院為中心。學院以「立足韶關,服務全省,面向全國」為原則,依託韶關豐富的紅色資源,每周平均開設25個幹部培訓學習班,培訓範圍擴大至省外。
廣東南嶺幹部學院
「兩個理念」
「兩個紅色教育核心理念」:
一是突圍,如紅軍長徵。
紅軍長徵粵北突圍
二是堅守,如陳毅在梅嶺被國民黨四十六師圍困時寫下的《梅嶺三章》。
陳毅《梅嶺三章》
「三條走廊」
「三條教育走廊」包括:
一是紅軍長徵、粵北突圍。1934年10月25日起,中央紅軍長徵主力部隊先後經過粵北的南雄、仁化、樂昌、連縣(今連州)、乳源梅花鄉(今樂昌梅花鎮),成功突破國民黨設置的封鎖線,順利通過廣東,向湖南方向挺進。
二是抗戰期間,將廣東省委暫時遷至韶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後,韶關臨危受命,作為廣東戰時省會和抗戰中心,長達6年之久。
中共廣東省委粵北省委舊址——五裡亭
三是遊擊抗爭、粵北農暴。1927年底到1928年初,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部隊轉戰韶關,韶關成為遊擊戰思想形成地和湘南暴動策源地。
犁士當鋪(朱德舊居)
「四個地點」
「四個革命時期重要事件發生地」:
一是大革命時期,北伐戰爭督師地。1922年春和1924年秋,為了推翻軍閥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制,完成祖國統一的夙願,孫中山先生曾先後兩次移師韶關,設立大本營督師北伐。
孫中山北伐戰爭紀念館
二是土地革命時期,遊擊思想形成地。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南下廣東潮汕失敗後,朱德率起義軍餘部來到犁鋪頭後,在北江開展武裝鬥爭的同時,掀起一次大規模的新戰術練兵運動。在這次練兵中,朱德十分注重對遊擊戰進行總結和研究,他根據自己以往所學軍事知識和戰鬥經驗,親手草擬了《步兵操典》和《陣中勤務》兩部教材,基於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深刻總結了南昌起義只有北伐戰爭的經驗而缺乏遊擊戰爭經驗導致失敗的教訓,對遊擊戰術進行了升華、歸納和總結,提出了28字遊擊方針:強敵進攻莫硬打,抓敵弱點我猛攻,孤敵疲敵我圍殲,常遣精兵騷擾敵。這28個字標誌著朱德遊擊戰思想的形成。
百年紅星樓 朱德部隊團部所在地
三是抗日戰爭時期,粵北抗戰救亡地。廣東省府遷至韶關後,在廣州的大批廣東文化團體和組織以及文化界人士紛紛雲集韶關,香港淪陷後,部分從香港退出來的文化人也來到韶關。同時廣州大批大專院校也遷往韶關,他們在韶關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使韶關成為廣東文化中心,出現了極有特色的抗戰文化。粵北抗戰文化折射出粵北抗日救亡運動,而粵北抗日救亡運動反之影響著粵北抗戰文化。
同時,隨著廣州大中學校北遷韶關,韶關逐漸成為廣東省的學運中心和青運中心。中山大學也將校址暫時遷入韶關,學校黨組織團結進步學生,提出「讀書不忘抗戰,抗戰不忘讀書」的口號,通過形勢報告、時事座談、辦牆報、組織歌詠隊、演出抗日戲劇等形式,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抗戰形勢,鼓舞軍民鬥志,揭露國民黨政府的腐敗。
抗日戰爭時期中山大學將校址遷入韶關四年多
四是解放戰爭時期,華南解放首戰地。1949年9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陳賡受命指揮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和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自江西挺進廣東。至24日凌晨,戰鬥結束,解放了嶺南第一城——南雄城。
「五位先驅」
「五位革命先驅」包括:孫中山、毛澤東、朱德、鄧小平、陳毅。
「六條線路」
「六條教學精品線路」主要為:
一是紅軍長徵粵北突圍。打造紅軍長徵粵北突圍十張名片,其中包括南雄市首戰新田、奔襲烏逕、穿越油山,仁化市奇襲城口、阻擊銅鼓嶺、深情紅山,樂昌市翻越大王山、激戰九峰、搶奪白石渡,連縣(連州市)遊擊黃洞山。
2019年10月22日,位於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的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正式開館。這是廣東省目前唯一一家以長徵為主題的大型紀念館,展現紅軍長徵經過粵北的歷史事件和粵北紅色文化歷史,傳承和弘揚了偉大的長徵精神。這也與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要求不謀而合。
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
二是中流砥柱戰時省委。該條線路主要包括南雄瑤坑(省委舊址、水口戰役舊址、珠璣古巷、靈潭鄉村振興、角灣村黨建引領、梅關古道等);始興紅圍(省委舊址、八一小學、銅鐘寨、紅犁村黨建引領、大安坪傳統村落、客家圍樓等);湞江五裡亭(省委舊址、孫中山北伐紀念館、犁鋪頭、南岸村交通站遺址、韶陽樓、百年東街等)。
珠璣古巷
始興紅圍
三是毛澤東在韶關的革命足跡。1923年至1934年,毛澤東曾八次踏進韶關,給粵北地區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四是朱德戰鬥在韶關。該條線路主要涵蓋湞江犁鋪頭(28字遊擊思想形成地、犁鋪頭練兵、重陽西水暴動。另:省委舊址、孫中山北伐紀念館、南岸村交通站遺址、韶陽樓、百年東街等);樂昌楊家寨(楊家寨會議舊址、楊家寨朱德陳毅等舊居。另:文昌閣、紅七軍指揮所舊址、紅七軍烈士紀念園、西京古道等);樂昌坪石(坪石大捷、武陽司村、皈塘村。另:水牛灣碼頭、中大研學舊址、金雞嶺、白石渡碼頭、粵漢鐵路等)。
坪石大捷
五是陳毅與南方三年遊擊。陳毅在三年遊擊戰爭中留下了許多故事,這是一條重要的學習線路,主要包括南雄梅嶺(梅關古道、將軍嶺、《梅嶺三章》。另:珠璣古巷、靈潭鄉村振興、角灣村黨建引領等);南雄瀾河(北山事件舊址。另:743鈾礦、中共五嶺地委舊址、粵贛湘邊人民解放總隊舊址、古村落、綠色生態等);南雄油山(大嶺下會議舊址。另:紅軍長徵路、上朔古村等)。
梅關古道
六是阮嘯仙與安崗蘇維埃政府。1928年1月,阮嘯仙受中共廣東省委委派到仁化領導農民武裝起義。此間,恰逢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失敗後的部分部隊在仁化縣作短期休整。在他們的幫助和支持下,阮嘯仙組織聲勢浩大的仁化農民運動,建立了仁化蘇維埃政府,阮嘯仙被推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
該條線路主要包括仁化董塘(安崗村阮嘯仙舊居、蘇維埃政府舊址、華陽寨保衛戰舊址等);仁化石塘(雙峰寨在保衛戰舊址、石塘古村落。另:凡口礦、丹霞冶煉廠、瑤塘新村、丹霞山、城口紅色小鎮、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樂昌龍王潭等)。
安崗村阮嘯仙舊居
廣東南嶺幹部學院還將依託韶關豐富的紅色資源,繼續打造多條紅色教育精品線路。如孫中山先生北伐督師(韶關市區—始興—南雄)、坪石先生與華南研學(湞江犁市—樂昌坪石)、紅軍不怕遠徵難(韶關市區—樂昌五山)、紅七軍血戰梅花圩(樂昌梅花—乳源大橋—武江楊溪)等。
·END·
原標題:《楊斌:厚植韶關紅色基因,開啟幹部教育培訓新篇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