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題為《EvolutionofLifeandBiomathematics》的「生物數學最新進展」學術沙龍,採用了線上線下同時互動的學術沙龍新模式,深受師生們的喜愛,進而從討論中激發出一些新的問題和值得研究的學術方向。 這是今年第五場「生物數學最新進展」學術沙龍活動,也是理學院趙斌副教授主持主講的 第96場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
從2006年10月21日第一次學術沙龍開始,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已經舉辦了10個年頭了。10年來,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風雨無阻,逐漸成為生物數學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尤其是自2016年5月12日以來,我校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大力支持青年教師舉辦交叉學科等相關領域「學術沙龍」活動之後,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在凝聚交叉學科學術氛圍、開展生物數學學術合作交流等方面更是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開展之初,主要是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進行的,無固定發言人,存在話題較雜,沒有主題發言人,不利於討論的深入等問題。因此從今年開始逐步將生物數學學術沙龍的形式改成由主題發言人進行主要發言,然後就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討論的形式,使生物數學學術沙龍不僅有生物數學教學經驗的分享,而且促進了生物數學學術能力的提升, 呈現出制度化、規範化和國際化等特徵。
事實上,趙斌副教授今年創辦「生物數學最新進展」學術沙龍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作為擔任 《生物數學》 研究生課程教學多年的一線教師,趙斌副教授在教學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 由於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本科階段存在著較大差別, 許多同學在讀研之後都面臨著調整學習方法、轉換研究思路的困難。 由於缺乏切實、有效的路徑,研究生們在入學後的很長時間內,都會覺得學術研究的境 界高不可攀,從心理到思維狀態都存在著「不得其門而入」的苦惱和迷茫。生物數學學術沙龍的形式讓趙斌副教授找到了突破口。在趙斌副教授看來,生物數學學術沙龍實際上是一個自由組合而成的「生物數學學術共同體」,具備了生物數學主題選擇的針對性、討論內容的集中性、思維狀態的對話性和心理感受的平等性等優勢。
在生物數學學術沙龍討論的過程中,通過校內外師生共同探討、相互切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在生物數學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認識、感受、矛盾和困惑,在一種你來我往的討論狀態中激活思維、形成「頭腦風暴」,從而達成思想視野、學術方法、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 有效培養與迅速提升。 除此之外, 從生物數學學術沙龍參與人員來看, 最初主要是理學院的生物數學教師與研 究生,隨著沙龍的順利開展,熱烈的學術氣氛漸漸吸引了其他院系和校外的研究生、教師的 參與, 目前甚至在國內高校生物數學研究圈子中已經小有名氣, 提升了我校生物數學在研究 界的知名度。
從內容上來看, 生物數學學術沙龍不僅有直接和生物數學教學有關, 旨在提升生物數學教學質量的主題討論,而且有「生物數學最新進展」等研究性主題討論,內容豐富。自 2013 年起還增加了《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簡報》的內容,通過總結當次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 的主題討論情況,形成文字,一方面使沙龍參加人可以藉以回顧,另一方面可以使沒能來參 加的老師了解情況,提高參與感,看了《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簡報》後如感興趣,會主動 聯繫討論相關問題,無形中也有力地提升了生物數學學術沙龍的學術氣氛和科研主動性。 多次參加生物數學學術沙龍的我校張小鶯教授和生物數學方向研究生梁禮春等同學認 為趙斌副教授富有邏輯的推導演繹講解與回答,深入淺出、風趣幽默。讓師生在不同思想的 碰撞中, 捕捉到了學術的火花, 沉浸在學術討論的熱烈氣氛中, 享受著學術思考帶來的快感, 激發了他們在研究方向上的新思路。
10 年來,生物數學學術沙龍從僅局限於理學院(舊)內部的生物數學興趣小組討論起 步,發展到邀請校外專家參與,再到國外交流,不僅內部交流,還加強內外交流,呈現出越 來越開放的姿態。生物數學學術沙龍建立伊始就旨在改變教師們科研工作單兵作戰的現狀, 通過十年的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 尤其是自今年以來, 生物數學學術沙龍進行了制度創新, 逐漸形成了一支基於「生物數學最新進展」共同主題、基於共同研究興趣的研究團隊。不僅如 此, 還採用了線上線下同時互動的雙語學術沙龍新模式進行學術討論, 了解生物數學學界動 態,加強生物數學學界交流。 經過十年的沉澱和積累,生物數學進展的學術沙龍文集即將出版。這份沉甸甸的文集, 既是對以往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活動成果的梳理和紀念, 更是對未來生物數學學術沙龍開展和 師生研究路徑的規劃和指引。趙斌表示,生物數學學術沙龍會繼續前行,將生物數學學術沙 龍整合成院內院際交流、校內校外交流、學科內學科間交流的優質科研成果孵化平臺。
編輯:張晴
終審:薛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