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龍寨城:從「禁地」到「公地」

2021-01-11 新京報官微

曾經的三萬多名「九龍寨城」居民,走出密如蜂巢的建築群,分散到香港各地,最終與香港社會徹底融合在了一起。

全文4010字,閱讀約需8分鐘

▲九龍寨城公園附近的老樓樓頂,魚骨天線密集交錯。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編輯 甘浩 校對 柳寶慶

站在修葺一新的寨城衙門口,文飛很吃力地辨認方位。

她今年72歲了,是九龍寨城的「老街坊」,曾經在這住了30年。文飛記得,從衙門口往後走幾步,曾經是一條名叫「龍津后街」的街道,那裡是她在香港的第一個落腳點,她的家。

九龍寨城,曾經聲名赫赫的「三不管」地帶,普通市民難敢踏足。1995年,寨城被徹底清拆,原址改建為一片公共綠地。附近的啟德機場也已經於1998年關閉,嶄新的香港國際機場,在大嶼山拔地而起。文飛和三萬多名老街坊一起,走出寨城,學著融入香港社會。

如今的九龍寨城公園,無序已經成為過去。這座獅子山下的城市公園,成為了市民休閒鍛鍊的地方。每到周末,不少學校會組織學生前來參觀,了解腳下這片土地的過去。

九龍寨城就像香港的「青春期」,有些叛逆,又充滿生機與希望。而寨城的清拆與重建,則是香港這座城市不斷自我更新的縮影。

━━━━━

「寨城」變城市公園

香港人口中,獅子山南麓這片區域的名稱並不統一,有人叫「九龍寨城」,有人叫「九龍城寨」。

九龍寨城,既是一座寨,也是一座城。

 

二十多年前,如果自啟德機場抵港,飛機落地之前,人們會看到一幅堪稱壯麗的圖畫:如蜂巢般密集的水泥建築物,通過高低錯落的天台相連接,魚骨一樣的天線指向天空,像無數隻手。如果視線再聚焦,還能看到有孩子在天台嬉戲玩鬧。

孩子們的臉似乎越來越清晰,一分鐘後飛機落地,香港到了。

 

夾在獅子山與九龍城之間的寨城,如今已經是一座以「九龍寨城」命名的城市公園。1995年,港英政府收回這片土地之後,寨城被夷為平地,原址闢為綠地,並建起江南園林風格的建築。

▲如今的九龍寨城公園。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10月6日是周末,一些身穿校服的學生來到公園,在公園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帶領下,了解寨城的前世今生。

 

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每個周末及公眾假期都會有學校組織學生前來參觀。如今的九龍寨城,不單只是一個景點,更是學生認識香港、進而熱愛香港的教育基地。

▲市民在九龍寨城公園看報。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曲水流觴,粉牆黛瓦之間,點綴著大塊草坪。榕樹垂下枝條,身穿中式對襟褲褂的市民,在樹下揮動著太極八卦。

 

林伯原本住在旺角,十年前輪到公屋,搬來附近的東頭村。「一來就喜歡上這個公園,每年早上都會來打拳,鍛鍊身體。市區裡面很少有這麼空曠的地方。」

 

▲市民在九龍寨城公園運動。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

曾經的「三不管」地帶

多年前的擁擠嘈雜,已經被大片空曠的綠地替代,只有當年的路名提示著,這裡是九龍寨城,曾經的「三不管」地帶。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駐公園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所謂的「三不管」,指的是「內地管不到,英國不願管,香港管不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源於九龍寨城複雜的形成史。

 

九龍寨城原址,原本是一座兵營。《南京條約》籤訂後,隔海相望的港島成為英國殖民地。到1847年,清軍加強了九龍地區的守備力量,將原駐守深圳河的大鵬營調防九龍,並沿著獅子山修築城牆。

 

此時的九龍寨城,還是一座典型的軍事堡壘。舊照片裡,寨城四面被城牆圍住,南北各有一座城門,城內駐有清軍,一條排水溝通往城外。

 

1898年,清政府將新界和九龍租給英國。但在合約中,這座位於獅子山下的軍營去留,卻沒有專門的規定。隨著1899年最後一任總兵離開,九龍寨城進入權力真空狀態。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清軍撤離後,大批無家可歸者湧入寨城,建房居住。到日本佔領香港時期,城牆磚塊被徵收用於修葺不遠處的啟德機場,於是九龍寨城失去屏障。因為其地位的模糊,更多剛剛進入香港,還不能融入主流社會的人們,開始將這裡作為落腳點。

 

這是九龍寨城野蠻生長的時期。0.026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蓋起超過300棟樓宇。最高峰時,曾有超過四萬人在裡面居住,人口密度世界第一。

 

羅開祥從潮州來香港時,先在寨城落腳,一住二十年。在他的印象中,寨城從外面看,幾乎是一整塊水泥體。由於地面空間有限,大家蓋樓都往上要空間。「在寨城建路,蓋到十幾層都不打地基的,直接往上加。」

 

蛛網般細密的道路,密集高聳的樓宇,到處是霓虹招牌,即便是白天也難見天日。

 

1974年,港英政府曾經出動3000名警察,準備收回土地,並驅逐城內居民,遭到寨城居民的強烈抵制,最終行動失敗,收地不了了之。

 

自此,九龍寨城開始以一種無政府的狀態自我生長。

▲九龍寨城公園裡展示的寨城模型。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

最底層的新來者

毋須諱言的是,拆除前的九龍寨城是一座典型的貧民窟,城內的居民,多是香港這座城市裡最底層的新來者。

 

羅開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來寨城時,一個單位(屋)的價格是450元。沒有任何家具,沒有水也沒有電。垃圾丟在街道上,老鼠和蟑螂伴著人走路。

 

十幾年後,當官玉雲來到這裡置業的時候,一間四百呎(約36平方米)的單位,已經漲到一萬元。她買了一間位於11樓的屋子。官玉雲記得,當時整個寨城,只有兩棟樓有電梯,她和其他居民一樣,上樓幾乎都走天台。往往從這棟樓的八樓天台跨過去,便是另一棟樓的十一樓,「大家走天台會方便點」。

 

這是一個立體的社區。樓挨著樓,屋連著屋,密如蛛網,又界限分明。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末期,寨城裡已經有了三個自來水管,但是由黑社會把持,用一桶水需要交一元錢。大部分居民的用水,還是依賴水井打出的地下水。「水什麼顏色都有,有藍色有黑色 ,只能洗衣服不能喝。」

 

如果不想向黑社會買水,又不願意飲用顏色怪異的地下水,居民可以步行三華裡,到樂富去挑水。也正因此,寨城裡出現了挑水行當。有青年人專門替人挑水,一次收費1元,上樓單獨算,顧客多是老年人。

 

寨城從來沒有接過電纜,居民的用電,通過偷接外面的路燈實現。

 

如今的寨城公園,特意闢出一間展示廳,重現當年寨城裡的用電場景。昏暗的街道,如豆的路燈,抬頭看,這邊搭一條線,那邊再分出一條線,千頭萬緒,難以分辨。

 

雖然不需要單獨付電費,但停電也成了常有的事。

 

文飛記得,寨城裡的街道很窄,由於沒有下水系統,一些居民會直接將排洩物倒到街道上。「那個叫『倒夜香』,晚上走路要小心,不要被淋到頭上。」

▲九龍寨城公園裡展示的寨城橫切面圖。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

「禁地」裡的生機

與物質條件相比,治安似乎才是寨城的主要問題。

 

黃阿麗在寨城長大,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廉政公署成立之前,港英的警察從來不會進入寨城巡邏,寨城裡實際是黑社會在管。「聽說(警察)經常會到門口跟黑社會收錢,然後叮囑幾句。」

 

文飛的記憶裡,無論白天黑夜,寨城裡始終是一片昏暗,「到處是道友(吸毒者),還有些妓館,看起來挺嚇人。」

 

即便是被警察追趕的罪犯,只要進入寨城,警察就只能止步。也因為此,臺灣、東南亞地區的罪犯都遠赴九龍寨城「避難」。一則媒體統計顯示,到70年代時,九龍寨城人口增至25000人,全港90%的海洛因由此輸出。

 

名聲在外的九龍寨城,成為香港市民的一塊「禁地」。「從來不會進去,經過路邊也不會去。」一名曾經在寨城附近的屋村居住,如今搬到油麻地的阿婆告訴新京報記者。

 

外人眼中的無序,並不代表著混亂。

 

在老街坊葉德偉的記憶裡,九龍寨城的生活井井有條,甚至充滿生機,就像寨城的格局一樣,「雖然外面密密麻麻,但是裡面街道很直」。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工作人員介紹,九龍寨城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居民區,而是一座兼具生產、消費、居住的社區。

 

那是香港製造業起飛的年代,「香江奇蹟」剛剛嶄露頭角。九龍寨城無數的家庭作坊裡,機器日夜轟鳴,為香港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由於低廉的租金,寨城聚集了大量的家庭手工作坊,例如食品工廠、製糖車間。最高峰時,全港八成的魚蛋產自九龍寨城。

 

「寨城裡做的魚蛋很好吃,很彈牙。」葉德偉說。

 

而對於普通的香港市民來說,寨城裡的幾百家牙醫診所,是吸引他們走進來的最大動力。一些沒有牌照的醫生,會選擇在寨城執業,收費是外面的一半。

 

公園辦事處的資料顯示,高峰時,每天都有兩到三千人來到寨城的診所就醫。

 

寨城的居民,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組織。70年代,居民成立了街坊福利會,負責調節居民間的糾紛、垃圾的打掃清運、與黑社會談判、向政府爭取更多的權利,甚至出版自己的報紙,宛如一個「小政府」。

▲翻拍九龍寨城公園展覽館內的寨城舊照。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

城市的更新融合

這一狀態在進入90年代以後走向終點。

 

1992年,港英政府通過補償方案,以32億港元代價,對九龍寨城進行了清拆。

 

立體、魔幻而自有秩序的九龍寨城,曾經吸引了不少藝術家的目光。在清拆方案出臺後,很多人表達了惋惜,英國漫畫家Troy·Boyle曾說:我寧願他們拆了金字塔。

 

新京報記者從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獲悉,清拆之後,原寨城居民大多遷入黃大仙一帶的公共屋村,一些人買下了屋苑,另一些人選擇自行解決。

 

曾經的三萬多名「九龍寨城」居民,走出密如蜂巢的建築群,分散到香港各地,最終與香港社會徹底融合在了一起。

 

外人對寨城的恐懼已經成為過去。

 

眼前的九龍寨城公園,一支由阿公阿婆組成的參觀團,正在池塘邊散步。他們來自全港各地,由慈善機構組織「遊公園」。

 

清拆之后街坊四散,沒有什麼職業技能的黃阿麗,被政府僱用為清潔工人,負責九龍寨城公園的環境衛生,每天工作9個小時,能獲得9000港元的月收入。

 

61歲的黃阿麗,在九龍寨城出生、長大,一輩子沒有離開過這裡。她喜歡現在的生活,有錢賺、有屋住,卻又懷念原來在寨城裡,大家彼此熟絡,互幫互助的生活。

 

下午2點半,附近的小學放學了。住在美東邨的葉展維,由奶奶帶著,蹲在公園裡的走廊上寫作業。他還沒有了解過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只是覺得,如今的公園很大,環境很好。

 

一街之隔的屋村美東邨,已經掛起了拆除重建的招牌。一個新的城市更新計劃,又將要繼續。

值班編輯 吾彥祖

相關焦點

  • 香港九龍寨城老照片:曾是香港最邪惡骯髒之地,圖9場景令人作嘔
    【九龍寨城】九龍寨城,又稱九龍砦城,被拆遷前位於香港九龍東北部,今啟德機場附近。九龍城寨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時期,原是抵禦外敵的一個據點。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後,九龍城寨依舊歸屬滿清派兵管轄,相當於英國殖民地的中國外飛地。
  • 老照片:80年代的九龍寨城,繁華香港市內曾經的「罪惡之城」
    1980年代的香港,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彼時雖然香港面積不大,但是經濟卻非常有活力。圖為1980年代的香港維多利亞港。海面上舟楫林立,陸地上則是一片鋼鐵森林的繁華景象。但是在1980年代的香港繁華背景之下,香港市內卻有著一個叫做九龍寨城的貧民區。
  • 「寧可拆掉的是金字塔」:影像和歷史中的九龍寨城
    在二戰結束以後一直到97回歸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中,香港電影為華語電影乃至世界電影至少貢獻了三種類型片:警匪片、黑幫片、武俠片。而前兩者的故事背景地和精神內核,都可以在這僅有0.026平方公裡的九龍寨城裡找到原型。從罪惡貧民窟到末日魔都在很長的時間裡,主流媒體都把九龍寨城描繪成汙穢不堪的貧民窟,其中充斥著暴力、娼妓與毒品等各種犯罪行為。
  • 詳解香港九龍寨城:曾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數十年裡無法無天
    從20世紀50年代到1994年,中國香港的九龍寨城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稠密的地方,人口密度是紐約市的119倍。高峰期間,在一個大約長200米、寬100米的地方擠壓了大約350座建築物,容納著4萬多人。下面我們來介紹下香港九龍寨城:1.九龍寨城位於香港九龍地區,佔地2.7公頃。從一個中國軍事要塞開始,演變成一個由300座連接在一起的高層建築組成。
  • 「我寧可他們拆掉的是金字塔」:影像和真實歷史中的九龍寨城
    電影講述了香港現代史上兩大梟雄——毒梟跛豪(甄子丹飾)和五億探長雷洛(劉德華飾)的傳奇人生。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人一黑一白,在廉政公署成立前港英政府腐敗的統治下沆瀣一氣,通過毒品買賣收穫了巨額的財富。故事的背景地則是著名的世界級平民窟——九龍寨城。電影《追龍》海報。
  • 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 1994年10月的九龍
    香港九龍全名為九龍半島,是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九龍東南西三面都被維多利亞港包圍,與港島組成香港繁盛的市區。1860年和1898年先後割讓給英國,1997年回歸。香港九龍的命名源於這樣一個典故。相傳從前有一位天子出巡,來到九龍時,舉目四望,但見八山環抱,便欲以「八龍」命之;隨從提醒皇帝,他自己即是人中之龍,應該是九條龍,於是皇帝命名該地為「九龍」。1860年,清廷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即英法聯軍之役)再敗給英法聯軍,籤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 老照片 1890年代的香港 清兵於九龍寨城前處決海盜
    圖中的一列樓房前的海旁即為後來的新填地街。至1900年,油麻地再一次進行填海,海岸線自此伸延至渡船街。1890年代的荔枝角海旁。約1890年從堅尼地道俯瞰灣仔醫院山一帶,左端的街道為阿彬彌街(今太原街);近左下方的一座一層建築物為1858年建成的灣仔街市;山上為皇家海軍醫院。1890年代從摩利臣山俯瞰跑馬地,遠方可見黃泥湧村。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飛地—香港「九龍城寨」,一直存在到1993年
    1898年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英國向中國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九龍寨城地圖寨城起源於宋朝時期,當時政府在尖沙咀與茶果嶺之間一帶設立名叫官富場的鹽場,其旁設「官富寨」,並派遣鹽官管理及駐軍保護。
  • 九龍城寨:香港唯一沒被英國控制的土地,真的有清軍一直駐守嗎
    九龍城寨原來是香港的一個城寨,北宋時就已存在,於1993年開始拆除,1995年改造成為九龍寨城公園。九龍城寨也是香港境內唯一從未被英國控制的土地,主權一直在中國手中,因此網上傳言該地一直有清軍駐守,直到1993年城寨拆除。那麼事實真如傳言中所說的那樣嗎,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九龍城寨建立
  • 為什麼要在霓虹消失前,再去一次香港?
    當我闖進九龍半島那些陰暗狹窄、霓虹閃爍的街道,科幻電影裡的賽博世界一下子湧進腦海——我覺得,我真枉費來了一趟。世界上幾乎所有賽博朋克故事都有香港的影子,從吉布森和史蒂芬森的小說,到《銀翼殺手》,再到《攻殼機動隊》。為什麼那個賽博朋克的幽靈,唯獨寵愛這座東亞城市?如今被購物天堂的繁華所掩蓋的香港,那些科幻經典的靈感來源是否依然存在?
  • 迫使清政府割讓香港島後,英國人為何還要九龍和新界
    九龍寨城: 攝於1870年左右,從衙前塱村望向九龍寨城,城牆清晰可見,是現存九龍城最早的影像。       許多歷史愛好者都知道這麼一個歷史「常識」——「香港是在公元1842年,被清政府割讓給英國的」。       但是,這個說法其實既對,也不對。
  • 香港的「九龍城寨」,曾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居民點
    寨城是一種歷史的選擇,它曾為清朝堡壘,從未完全受到香港英國殖民政府的管制。 儘管有寨城市的獨創性,但到1994年,它被徹底拆除,用公園代替混亂無序的社區。
  • 港島、九龍、新界-香港是怎麼組成的?
    和廣州相比,香港的地理環境並沒有那麼優越,多山多島;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然,清朝再怎麼不堪,也不可能在1840年就將香港割讓出去。 香港的山地佔據了絕大部分的面積。和旁邊深圳相比,城市化用地少了很多(雖然深圳的地已經夠少了)。在這侷促的空間裡,養活著香港800萬人口,也真是不小的奇蹟。
  • 北京到香港九龍高鐵多少錢?多久開時刻表票價及怎麼買票
    從香港西九龍站出發至北京西站的列車運行時間為8小時56分鐘,票價1077元起。  此外,從香港到深圳14分鐘,到廣州47分鐘,到上海8小時17分鐘。  北京到香港多久開?列車時刻表公布  北京西10點發車 18點58分抵港  北京到香港高鐵車次:根據同步公布的列車運行時刻表,北京西至香港西九龍站的列車發車車次定為G79/80次。
  • 香港10大不容錯過的景點!體驗港式人文風情
    山頂纜車是亞洲第一條索道纜車第三:香港公園香港公園是一個位於香港中心地區的公園和綠洲,就在太平山頂下。第四:黃大仙祠黃大仙祠主要是道教廟宇,但它也有佛教和儒家禮拜堂。第五:天壇大佛這尊34米高的天壇大佛雕像,也被稱為大佛,建於1993年,是香港的主意佛教中心。通常佛像朝南,但這尊佛像朝北,據說是為了照看中國人民。要經過268級臺階才能到達這座非凡的雕像。第六:大澳漁村大澳是香港為數不多的漁村之一。它也被稱為香港的威尼斯,因為它自19世紀以來吊腳樓就是一種獨特的設置。
  • 為何清朝滅亡以後,仍然有清軍駐紮在香港九龍城寨內?
    2020-12-02 07:58:55 來源: 古代服飾大全 舉報   九龍城寨或九龍寨城
  •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的香港島同九龍之間的海港
    維多利亞港(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系香港的香港島同九龍之間的海港。由於港闊水深,系天然的好港口,香港亦都因此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以及「世界三大夜景」的美譽。東起鯉魚門,西面海界就由青衣島去到香港島。中間尖沙嘴到中環之間就比較窄。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貨櫃運輸中心之一的「葵湧貨櫃碼頭」。
  • 廣州南站到西九龍直達高鐵 一天三對最快只要47分鐘
    從9月23日開始,去香港除了坐廣九直通車,還可以有另外一個新的選擇——高鐵。通車後從廣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龍站最快只需47分鐘。同是火車,廣州市民會選擇廣深港高鐵還是廣九直通車呢?下面讓記者來為你對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