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頓《幸福街》。 湖南文藝出版社/供圖)
何頓確實很認真的在做這部書,而且他的每一部書都特別紮實。《來生再見》、《我們像葵花》,我覺得都是能流傳下去的東西!他有特別紮實的價值,別人很難撼動。這部書也是這樣的,他有特別強的現實生活的基礎,中國這個國家是長篇小說題材大國,中國這一百年,長篇小說為什麼會出史詩類的作品?就是風雨激蕩,非常有得寫。作為50後這一代的作家,我們今天總結起來也仍然是最厲害的,就是因為他們經歷了社會動蕩,作家自己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長篇小說。何頓前一段寫《來生再見》,在前面寫的很有必要,那些材料如果不及時搶救,恐怕就不行了,搶救完那個,再寫這個經歷,我感覺非常紮實。這個小說有點像《平凡的世界》、《人生》這樣的作品,不是說評論界如何評價,不僅是這個問題,我相信在讀者裡有相當的共鳴,就像剛才說的,有些讀者自動的寫一些感受,這是反響。《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這樣的作品在評論界影響大,還是在讀者中影響大,關鍵路遙寫了一些人生的根本問題,每個人都迴避不了的問題,這個在文學上它的能量和張力是非常大的。這部作品也有這樣的特點,這部作品寫的不止一代人,但主要是寫50後這一代的中學同學、人生經歷,經歷了三個時代,直到中年還保持著聯繫,但是他們彼此間已經拉開了距離。從這一點來看,何頓的眼光還是不一樣的。我們有不少寫了50年、60年、100年的作品,寫了幾個時期的作品,但是何頓選擇的這個角度很好,這幫同學還有上一代也寫得不錯,但主要還是寫這幫同學這一代。我們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從文革前,到文革,到文革後,改革,到今天,一幫同學我們現在還經常聚會,聚會的時候自然就拉開距離了,原來是平等的,現在都拉開距離了,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長篇題材,這個角度我覺得切入的得好,和《人生》、《平凡的世界》有相似之處,所以這個是他的一個好的地方,角度非常好。
這個作品同時他寫這幫同學有多個層次,一步一步的深入,首先最醒目的層次,是歷史層面的敘事。何頓筆下的他們都經歷過政治運動,失學、下鄉等等,他寫了這個政治運動非正常時期,對這幫同學的影響,影響了終身,各種人、各種影響不同、命運也不同。比如張小山本來是個副區長的兒子,本來是好學上進的,可是文革當中成為「黑幫」子弟了,「黑幫」子弟之後幹嗎去呢?練武、打架,後來犯罪了,改革後他又做買賣,好面子,沒文化,和黃國輝一 起;楊瓊這個人本來是個班長,在學校裡出類拔萃,經過文革以後成了暗娼。還有一種同學,黃琳幹部出身,文革中很出風頭,這是我們很熟悉的這類人物,後來主動上山下鄉,後來成了黃家鎮第一個主張性解放的女人。高曉華是一個特殊人物,一心要當革命接班人,甚至想當國家主席,最後神經失常了,還穿著紅衛兵的那身打扮在街上,即使像何勇這種中規中矩的,始終隨大流的人物,後來也當上了副鎮長了,他也時常感嘆,失學了,沒考上大學是終身的遺憾。所以何頓以一個過來人的資格寫了他所經歷的一段歷史時期,他寫出了這種歷史的迷霧,給一代人帶來了無可挽回的犧牲和終身的痛苦。這部作品有助於國人銘記歷史教訓,少走歷史彎路。我覺得今天的人讀了以後,嘆聲說我們知道了,但願我們今後能夠走得平坦些,我覺得這本書就沒有白寫。它是部真正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但是如果僅僅寫到這個層次,它的使命並沒有達到,因為這是一部文學作品,它不是歷史學的演繹,是一部文學著作。
所以作者又把他的筆力深入到歷史情境中的個體,來探索和考察,處在歷史情境中的個體差異,追求個性和人生命運間的牽連,每個人都不一樣,同樣遭到了這樣一個歷史迷霧的境遇,為什麼最後大家混的並不一樣呢?作者又提出了這樣的題目,同樣是幹部子弟,黃國進就一直好學上進,後來考上大學,以至於社會正常化以後,一直提拔到省裡某廳的廳長,成為同學中混的最好的。混的最好的,一幫同學其中誰混的最好,是我們時代的、社會的題目之一,我們經常同學聚會,我們的聚會都要比較一下誰混的更好,誰混的更差一點,相對來講有些人甚至都不願意參加這種聚會,所以這部作品的這個角度也非常好,他把我們司空見慣的一些個社會生活的主題給提煉出來了。比如黃國進,他後來提拔成廳長,更突出的是林阿亞和陳漫秋這兩個人在運動中都成了狗崽子了,甚至於都沒辦法升入高中,林阿亞只是後來混了個旁聽,陳漫秋高中根本不能上,勉強就業,但是他們在生活中遭遇這麼嚴重的打擊,可是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在高壓下繼續起來了,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了命運。這種人在文革中也是有一批的,所以一旦鄧小平恢復高考,這批人就改變命運了,獲得了深造,後來在改革開放時期成為天之驕子。林阿亞和陳漫秋代表了遭際命運不公的一大批青年,這個寫出來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也是有巨大啟迪意義的,因為個人都沒辦法選擇出身、選擇社會、選擇環境、選擇歷史,但是個人有個人自己的責任,可以選擇他或她自己的人生方向,對於初涉世事的青年人來講,逆境也未必是厄運,因為這可以教會青年學生更多的東西。
所以林阿亞和陳漫秋這樣的人物可以稱之為另一種文學典型,不能夠把一切責任都歸於社會,這一幫同學幾十年之後有的成為社會中堅,有的已經犯下重罪,命都沒了,其中個人的命運也不可忽視。小說很大的看點就在這兒,它算是一部難得的建立在一代人命運的素材基礎上的人生的教科書。不僅如此,這還不能夠說這本書僅僅寫到這裡就完了,他又深入到一個更深的層次,就是處世立身的意義,為人、做人。何頓花費了大量筆墨描寫這幫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愛情,同學之情往往是我們人生中最純真的一種感情了,走上工作崗位裡,同事的感覺一般沒有過去同學的感情真摯,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值得寫的話題。運動當中我們看到小說裡班級上有些學生被貶為賤民的時候,這幫同學都沒有歧視他們,大都是送給了一種好意的關切。陳漫秋失學以後,同學張小麗時常去看她,把課本借給她,供她自學;林阿亞父母被抓走的時候,幾乎絕望了,她的同學何勇和黃國輝都給她帶來了精神上很大的慰藉。林阿亞還有一個關鍵點,考大學的時候沒有得到準考證,是何勇幫她弄到的。這個忙幫的太大了,他們本來是戀人,後來林阿亞考上大學以後,兩個人身份差異大了,最後吹了,這個關係在書裡面是光彩的一筆。兩人關係很微妙,沒有何勇幫助,林阿亞上不了大學,但正是因為林阿亞上了大學,兩個人分手了。
但是兩個人都沒有埋怨,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作者的另一種思考,我們不能僅僅是比,經過幾十年這幫同學誰混得更好,不簡單是這個問題,人生做人還是第一位的,如何做人,如何做好朋友,如何做同學,在這一點上何頓寫得也是比較深入和感人的。這一幫同學始終保持著友情,何勇作為警察,他與同學張小山和黃國輝的感情很複雜,他一方面必須破案,含淚送他們走完一段路,這個同學的友情寫得非常好。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聯想起自己的經歷,通過這部小說的閱讀都可以感到,這部小說哪個是主人公呢?我一直不知道,我覺得也許按我的理解也許可能是何勇,何勇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不是混的最好的,但是他實際上是人格最高的,是作者真正喜歡的。何勇是同學一場的見證者,而且他也在不同的思索大家不同的歸宿,在同學中他的威信也最高,所以他的存在把這部作品的文學性和價值觀推向了更廣闊的意境。
這部小說的層次是多層次的,體現作者非常獨特的思考,有些東西真實得很有意思,你說文革可恨不可恨,他就是耽誤一代人,可是你說真正耽誤了一代人嗎?有一個同學說誰也沒耽誤,誰該是誰還是誰,你反過來一看還真是這樣,還是要看他個人自己。最後,同學之情並不是說一個人混得好就是人生的一切,人生應該如何定位自己有這樣的一個處世的原則是更為重要的東西,所以這部小說是一部新的《人生》,一部新的《平凡的世界》。我覺得小說寫得很紮實、很有力度,是一部力作。我相信何頓今後的創作,今後新的著作也會同樣堅實有力,並且向他表示祝賀。(本文系著名評論家胡平在何頓長篇小說《幸福街》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