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一束光,在何頓和竹林的生命裡反覆激蕩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何頓 竹林 文學報

1981年4月,《文學報》正式創刊,近四十年文學歷程,猶如一條寬闊河流,源遠流長。順著水流的方向,是崇峻向坦蕩宏闊,是湍急向幽深豐厚。這也是一片遼遠星空,今天的文壇名家們,曾經是與現在「90後」新人一般的年齡,如一顆顆初升的新星,以新銳身姿,併入星軌,璀璨交輝,許許多多的第一篇訪談、第一篇創作談、第一篇評論之聲留在了《文學報》。

■ 創刊號

明年4月,創刊四十周年,我們從此刻回望並聆聽文學與作家們初升時的聲音,那裡有經典性背後隱藏的質地、品格和精神成長。正是這些聲音相互激蕩、迴響,不斷闡釋和生發,從而形塑文學當下。

我們將陸續為大家帶來這組專題文章「40年·星辰迴響」,和年輕時的作家們相遇對話。

今天帶來作家何頓和竹林談自己的成名作。

40周年紀念海報「星辰版」 設計 / Cincel

何頓

對文學情有獨鍾

刊於1996.2.15文學報

文學是一束光,它不是本身就可以閃亮的發光體,而是一束看不見但能體會的聖光,一些青年就憑著自己的勇氣向這束聖光邁去,就仿佛佛教徒充滿虔誠又歷盡千辛萬苦地向佛教的聖地旅行一樣。飛蛾撲火是一句成語,意思是自取滅亡。但從另一角度你卻會佩服飛蛾的勇敢。我就是一隻飛蛾,撲向文學這束聖光。從宇宙大爆炸誕生時間和空間起,地球的存在至今已有兩百億年了,也許還將存在二百億年下去,人的一生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只是可憐的一瞬——這是我們對生命和宇宙存在進行認識的結果。但是很多人都想在這一瞬裡把自己幹得輝煌,還有的人想在這一瞬間裡留下一首美好的詩,抑或遺下一幅美麗的圖畫,儘管這種留下也是短暫的,還可以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思想,但還是有人這樣做。因為這是一種理想和心願,誰都在為自己的心願而活著,我相信我就是在為自己的心願而活著的男人。

■ 根據何頓小說《我們像葵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

既然圍棋、象棋、足球和音樂、繪畫可以迷戀很多人,自然文學也可以同樣迷戀很多人。我曾經在一些報紙上看到某人感嘆自己錯愛了文學,為自己前幾十年去寫文學作品而後悔不迭。這在我看來他是沒有寫出一部好作品而痛悔自己冤裡冤枉地活了幾十年。試想想託爾斯泰會後悔嗎?巴爾扎克會後悔嗎?福克納、馬爾克斯等一些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會後悔嗎?

一個作家到老了來否定自己的歷史,我想那是因為他在他的一生中沒有寫出一部真正的好作品。所以如此看來,文學又是相當殘酷的,時間是可以很好地把你替換掉的,你寫的作品甚至還不要十年就被人遺忘了。這是因為不斷有新的作家湧現,而人們大多只關心眼下的生活,自然也只留意當下的文學作品。除非你成了大師,寫出了不朽的作品,否則新的作家會馬上取代你的文學地位。但儘管如此,我還是相信我不會為自己對文學情有獨鍾而後悔。我從文學青年變成今天被文壇注意的青年作家,把在大學裡學美術時愛上文學的那兩年劃掉,也有十二年的文學歷程了,這中間動搖過,也想過幹別的,但最終還是在文學的道路上走著。文學是一塊土壤,這塊土壤是可以很好地耕耘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讓你去觀察去表述,而文學就是讓你去表述你的人生觀察的。既然有人當然就有文學作品存在。試想想假如這個世界沒有文學藝術,那就不等於這個世界沒有色彩和花朵存在?那不是很可怕嗎?只要你寫出了好作品,我想是一定有人看的。

■ 《生活無罪》1995年版

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朋友非常熱心地問我,我的成名作是哪一篇。我想我的成名作應該是《生活無罪》吧,之前我也發過六七個中短篇小說,但沒引起人注意。然而我沒有洩氣,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寫,寫自己感受到的生活,遲早會引起讀者注意。

《生活無罪》是在搞裝修的間隙中寫的,那時候我一心二用,一邊搞文學,一邊搞點裝修解決自己的溫飽。我當時想我要寫一部貼近生活的小說,發不發表是其次,主要是寫好它。後來《生活無罪》寫完了,我拿給當時已在全國名氣很大的小說家何立偉看,何立偉說這是一部好小說,於是就開始了它的旅行,從東到北,從北到南,歷時兩年多,最後在《收穫》一九九三年第一期上刊發了,而我完成它是一九九〇年十月。那年我在《上每文學》第九期和《收穫》第六期上相繼又發表了《我不想事》和《弟弟你好》,這引起了評論家陳曉明、張頤武、王幹、鄒平等等的注意,他們撰寫的文章從各個渠道反饋到我耳朵裡,讓我非常吃驚而且高興,於是覺得自己可以寫,於是就再寫,當然文壇上就有了今天的何頓。很多年前,我十分好勝地想,達摩緘口無語地面壁十年,這可真是一種令我輩欽佩得五體投地的精神。那麼我只要用達摩的一半精神幹十年文學,也應該會有一點回報什麼的,我這麼想於是就這麼幹,就這麼簡單。有時候想想大師們走過的路,心裡就好比有一股暖流在流淌一樣,很能溫暖人和給人士氣。我想。

竹林

生活和心靈的寫照——我寫《生活的路》

刊於1997.10.30文學報

我走上創作道路,可以說是那個時代促成的。「一片紅」的上山下鄉運動把我拋向安徽省有名的窮地方——鳳陽。在那裡,我經歷了廣大老三屆知青所經歷的一切。再加上我還缺少一般知青那樣的家庭的支援,也沒有任何關係網可依靠。

於是,艱難的人生道路只好靠自己去闖。當然,想被招工,想被推薦上大學;不光想過,還努力去爭取過,然而這些都必然地落空了。失望使我設法尋找平衡與慰藉,否則就是絕望。於是,我投入了寫作。因為只有它才不需人幫助、不靠關係,也不要本錢,又可使你全身心地投人。但是我不知道寫什麼和怎樣寫,我就悄悄地把我在鋤地、擔土、推小車時的所見所聞所思記錄下來。這些東西雖然沒有章法,甚至有點幼稚可笑,然而它們是我真實的生活和心靈的寫照。

粉碎「四人幫」以後,我按政策回城了,並有幸在一家兒童出版社當了編輯。於是我又將這些東西拿出來整理加工,搞成了一部長篇。這就是《生活的路》。這部書稿從上海到北京,週遊了四五家出版社,最後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而且意外地被當時該社的現代文學編輯室主任孟偉哉同志肯定了,我還記得老孟在讀完書稿後批在稿子邊上的字:「這部書稿,我從下午讀到深夜兩點,掉了幾次眼淚。我相信,它出版後一定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但全國上千萬知識青年會支持你,他們的家長也會支持你,我也支持你!你是大有可為的青年,努力吧!」

■ 《生活的路》1979年版

當時正是1978年初,「四人幫」剛粉碎,「左」的思想無法一下子清除,我被扣上了「白專道路」等幾頂帽子。在單位裡受到了批判。與此同時,他們的影響力也達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一部稿子既然遭到了政治上的非議,當然它的出版程序就被擱下來了。然而,命運常常是會同人開玩笑的。正在此時,我突然接到了人文社的一份通知,要我在去北京參加一個作者座談會。

到了北京,更使我大吃一驚。這次名叫「全國部分中長篇小說作者座談會」的會議,幾乎當時全國文藝界的高層領導都參加了。而更令我吃驚的是,茅盾先生在大會上直接肯定了這部長篇,而且點名要我上臺去說幾句話,談談這部小說的創作意圖。我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切弄懵了——我無法從深重的心理壓力中擺脫出來,對眼前發生的一切作出判斷,並轉換自己的角色。我一直呆呆地愣在座位上,任周圍的同志推我拉我,我仍然邁不開步子。

■ 1979年2月9日人民文學那次座談會閉會時的合照

茅盾先生(前排左六)坐在前排正中,他的右邊是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韋君宜,竹林(二排左八)微笑著站在他的右後。

直到十幾年以後,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召開的我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女巫》的討論會上聽了當時該社的副社長李曙光同志的發言,我才認識到,這次與當時中央開始思想解放運動的理論工作務虛會幾乎同時召開的座談會的真正意義——它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文藝界的思想解放炸響了第一聲春雷。

接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韋君宜同志又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長篇評論文章,批駁了那些攻擊《生活的路》的觀點,支持和肯定了這部作品。而我的創作生涯中的第一道門檻,也終於跨了過去——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生活的路》終於出版了。儘管作品還很稚嫩,但我的心裡感到了充實和莫大的安慰;因為我自覺我在作品中講的是真話,而且也為廣大知青同胞發出了心中蓄積已久的第一聲吶喊。

現在,事隔近二十年再來絮叨這一切,並不是我要和誰「秋後算帳」,我只是想讓自己的這些真實的經歷能給現在剛走上文學道路的年輕人一些有益的啟示。記得在我那些最艱難的日子裡,我當時同辦公室的一位同事、也是文藝界的一位前輩,為了鼓勵和安慰我,曾語重心地長地對我說:「小王,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每個人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你將被人看不起,說你是好高鶩遠。第二階段,當你有了初步的成績以後,就會有人妒嫉、排擠、打擊你。這時可千萬要頂住。第三階段,你終於成功了。這時你可千萬要謙虛謹慎,還要寬容。」我牢記了這位前輩的話,不敢一日或忘。我想,這段話,對在生活的道路艱難地前進的人來說,也並非沒有意義。

新媒體編輯:張瀅瑩

配圖:資料圖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原標題:《文學是一束光,在何頓和竹林的生命裡反覆激蕩 | 40年·星辰迴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何頓:活著就很幸福
    曾多次獲得各項文學獎,長篇小說《黃埔四期》獲第二屆路遙文學獎;《來生再見》獲中國作家第七屆鄂爾多斯文學獎大獎,同時獲湖南省第六屆毛澤東文學獎;中篇小說《青山綠水》獲2012年至2013年《中篇小說選刊》「雙年」優秀中篇小說獎等。
  • 何頓作品《幸福街》研討會3月1日將在京召開
    紅網時刻2月26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陳漫清)眾所周知,最近有兩部長篇小說尤其引人關注,一部是李洱的《應物兄》,另外一部就是何頓的《幸福街》,如果說《應物兄》是「當下的《圍城》版」,那麼《幸福街》就是「當代的《京華煙雲》」。《幸福街》從構思、寫作、幾易其稿到正式出版上市,在長達十多年的漫長歲月裡,作家何頓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想表達什麼?
  • 星辰文藝丨胡平:何頓寫出了歷史的迷霧
    這部書也是這樣的,他有特別強的現實生活的基礎,中國這個國家是長篇小說題材大國,中國這一百年,長篇小說為什麼會出史詩類的作品?就是風雨激蕩,非常有得寫。作為50後這一代的作家,我們今天總結起來也仍然是最厲害的,就是因為他們經歷了社會動蕩,作家自己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長篇小說。何頓前一段寫《來生再見》,在前面寫的很有必要,那些材料如果不及時搶救,恐怕就不行了,搶救完那個,再寫這個經歷,我感覺非常紮實。
  • 何頓:我天生就是個寫小說的
    那些年我寫了很多中篇小說,發在《收穫》《鐘山》《花城》《上海文學》和《人民文學》上,全部來自於鎮上人的生活。這麼說吧,寫現實題材,我是很偷懶的,故事基本上是信手拈來,寫的都是自己或朋友們身邊發生的事,或者道聽途說的,不用花費很多腦筋。《幸福街》是一部以自己這代人和上一輩人的故事為主線的長篇小說,小說從六十年代開始,直寫到改革開放的今天。只是,為避免麻煩,我把人物都設計在黃家鎮上。
  • 「你是我生命裡的一束光」
    5年前,癱瘓病人和留守兒童因緣際會;如今,他們成為了親密無間的「父子」—— 「你是我生命裡的一束光」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記者 肖霄 通訊員 楊能廣
  • 何頓《幸福街》新書發布暨籤售會在長沙舉行
    1月27日,路遙文學獎得主何頓《幸福街》新書發布暨籤售會在湖南省圖書館舉行。活動現場。何頓、龔旭東與讀者書迷們合影。何頓《幸福街》圖書立體封面。紅網時刻1月27日訊(記者 施文 通訊員 陳漫清)再大的歷史風雲也會在小人物的命運裡得到投射,一條街「凡俗裡」的人間煙火,敘述著兩代人「中國式」的命運跌宕。今日,路遙文學獎得主何頓《幸福街》新書發布暨籤售會在湖南省圖書館舉行,湖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祝平良,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遊和平,長沙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俏等出席,上百位讀者書迷到場聆聽。
  • 專訪|小說《幸福街》作者何頓:「五零後」的「大江大河」
    他們的父母,有的是大米廠職工,有的是舊社會的資本家、姨太太,有的是小學老師,有的是政府幹部,有的是理髮師……這是小說中的幸福街,也是作家何頓曾真實生活過的幸福街。何頓的父親曾是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校長,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資派」,一家人從學校宿舍區被趕出來,搬到了這個後來改名為「幸福街」的地方。
  • 何頓長篇小說《幸福街》發布:我的野心是還原時代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 實習生 張曉瞳 通訊員 陳漫清)「作為作家,如果說我有什麼野心的話,就是做時代的記錄者和書記員,我希望百年以後的讀者,手裡捧著一本《幸福街》,就知道當時湖南的生活就是這樣。」
  • 嘉賓觀點丨何頓:中南傳媒在原創上肯下功夫,一流作家願意把心血...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何頓發言。所以值得為它樹碑立傳嘉賓觀點丨王躍文:這幾年我一直在讀明清史,讀史書讓我們懂得敬畏知道謙卑嘉賓觀點丨楊雨: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原創才是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原創」紅網時刻4月20日訊 (記者 周逸峰 王詩穎 郭薇燦 何青 蔡娟 魏瑋 攝影 秦樓 李長宏)「我在媒體採訪我時就說到,中南傳媒在原創上這麼多年出版了許多中國一流作家的原創作品,在全國文學藝術界產生了巨大而且深遠的影響
  • 黑夜裡的一束光
    【黑夜裡的一束光】黑夜裡,路途漆黑,毫無光亮可尋。走在無人的小巷裡,心驚肉跳。低矮的瓦房,老舊的磚牆,時不時傳出的聲響。這不是驚悚片的現場,這是眼前必經的小巷。小城入睡的早,此時的夜裡大家已然入了夢鄉。
  • 何頓:中南傳媒深耕原創 凝聚心血的作品從這啟航
    操著一口長沙話,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何頓道出了願意把自己作品《幸福街》交給中南傳媒旗下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原因。4月20日,「書寫新時代」中南傳媒原創·精品新書發布會在長沙市樂之書店舉行。會上,何頓感謝《幸福街》發行後,中南傳媒不遺餘力地在省內外發起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
  • 在內壁全是鏡子的房間裡,射進一束光!那這束光會一直存在嗎?
    在內壁全是鏡子的房間裡,射進一束光!那這束光會一直存在嗎?光速是人類已知的最快的速度,人類最快的飛行器的速度也才剛好達到它的萬分之五,而當光遇到鏡面時,還會產生折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在夜晚看見月光的原因,太陽光照在月亮上,又折射出光,讓我們看到月亮的存在,那我們在一個內壁全是鏡子的房間裡,射進一束光,這束光還會一直存在嗎?
  • 雨後竹林中杜鵑的呼鳴
    從小看慣的這一片竹林很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貧乏無知的鄉村文學少女時,於高中畢業的暑假,在家裡等著不知何時會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 朋友圈背景一束光圖片 微信朋友圈背景圖一束光圖片匯總2020
    導讀:最近抖音裡面有一組很火的朋友圈背景圖,叫做黑暗裡的一束光,非常的特別有個性。朋友圈背景一束光圖片,想要換上的朋友,看看文中的介紹吧。   2020微信朋友圈黑暗中的一束光背景在哪下載呢?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了這麼一組背景圖,那就是在黑暗中投射的一束光,光影中寫滿了對2020年的期待,大家是不是想看看都有哪些圖片呢?
  • 微信·專稿∣饒翔:照亮生命的那一束光——讀蔡東短篇小說《她》
    「一開始茶几表面的灰塵像一角硬幣那麼厚,眼睜睜看著,灰塵變成一元硬幣的厚度,再後來,我從自己家逃走了。」滿屋子的憂傷和記憶一起圍困著「我」,「我」便不得不逃走,踏上自我流放的旅途。這是一次悼亡之旅,也是一次救贖之旅。旅程第一站,南方的女兒家,為了替「她」來看一眼女兒小區裡的那棵鳳凰樹,因「她」喜歡、念念不忘這棵樹。
  • 傷感虐心句子,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孤寂的心!
    一、我喜歡看你回望著我微笑,這是我們經歷過的所有美好時刻加上我們經歷過的艱難。I love seeing you looking back at me and smiling,its all the great moments we've experienced plus the hardships we've gotten through.
  • 竹林七賢中這三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
    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在當時惡劣社會環境的壓抑下,竹林七賢更加傾向於莊子的精神,嚮往莊子的「逍遙」,實現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所以開始由關注社會轉移到關注自身,更多的去享受人生,在享受生命的同時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所以倍加珍惜生命,自然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
  • 天籟之音 | 泰寧暖心原創歌曲《有一束光》,致敬一線逆行者們
    天籟之音 | 泰寧暖心原創歌曲《有一束光》,致敬一線逆行者們 2020年2月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非常時期 泰寧縣教育系統家校聯動 由三支合唱團和部分家長代表共同參與 通過在家中學習歌曲錄製視頻的形式 共同演唱了原創歌曲
  • 《方舟生存進化》深海裡的一束光,安康魚是採集珍珠的一把好手
    《方舟生存進化》深海裡的一束光,安康魚是採集珍珠的一把好手 對於物理現象,沙盒遊戲《方舟:生存進化
  • 淡泊名利,嫉惡如仇,自由灑脫,堪稱竹林七賢之首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之一,儘管少年時期家境不好,但是他在玄學、文學等方面造詣卻很高,著名的樂曲《廣陵散》就是他所彈。雖然嵇康對於仕途並沒有什麼嚮往,也曾任過中散大夫,還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文學成就大多數的文學作品都和當時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生活在魏晉時期的嵇康,那個時候玄學十分興盛,嵇康也因此對於黃老學說有著自己的見解,曾表示「老子、莊周,吾之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