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頓:活著就很幸福

2021-01-09 燕趙都市報

作家簡介

何頓

長沙市人,大學本科畢業,下過鄉、當過教師等,現為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長沙市文聯副主席、長沙市文聯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主要作品:中篇小說集《生活無罪》和《流水年華》等;長篇小說《我們像葵花》《黃泥街》《就這麼回事》和《湖南騾子》等。

曾多次獲得各項文學獎,長篇小說《黃埔四期》獲第二屆路遙文學獎;《來生再見》獲中國作家第七屆鄂爾多斯文學獎大獎,同時獲湖南省第六屆毛澤東文學獎;中篇小說《青山綠水》獲2012年至2013年《中篇小說選刊》「雙年」優秀中篇小說獎等。

圖書簡介

《幸福街》

作品講述了生活在幸福街的兩代人,在歷經特殊時期到改革開放近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他們的遭際和情感的故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遭遇,廣闊而深刻、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當代的社會變遷。

3月1日,由湖南文藝出版社舉辦的「何頓長篇小說《幸福街》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位評論家圍繞何頓寫作及其新作《幸福街》展開討論,評論家認為何頓的寫作經驗和悲憫情懷讓《幸福街》呈現出了「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的氣象。

《幸福街》通過勾勒新中國成立後幸福街兩代人的命運遭際,全景式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普通人的生活、思想、命運境況與時代風雲激蕩的歷程。

寫《幸福街》這部書,何頓坦承自己「動了十幾年的心」,他一直想寫他們這一代人的故事,但一直覺得自己這一代人還有很多可能性,還不到動筆的時候,後來經過了生死沉澱,他才生發了寫這本書的強烈願望。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最大的考驗是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幻想突破。從《生活無罪》《我們像葵花》《就這麼回事》《無所謂》《荒原上的陽光》《湖南騾子》到《幸福街》等,光是長篇小說就有十多部,何頓用自己超常的毅力和耐力,不負於「作家勞模」的美譽。但這個稱號不只是對他的高產,更是對他每一部作品都能保持高品質的褒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為「卑微的人、大寫的歷史和血性的土地」立傳,都是「他的思想、精神朝向大地、朝向歷史的一次次映射」。

評論家李建軍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現在整個當代創作,流行一種非歷史化,跟現實嚴重脫節的現象,很難看到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歷程。而《幸福街》深刻地還原了時代的風貌。」

我們這代人要好好總結一下

記者:請談談《幸福街》的創作緣起。

何頓:我40歲之後經常走一些地方,有個想法,我們這代人要好好總結一下。40歲的人還是有衝勁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2015年,我得了一場好大的病,在醫院的一個黑板上,寫著我的真名:何斌,直腸癌。我天天望著,不知道還能活多久,覺得不找點事就荒廢了,於是開始寫《幸福街》。

記者:書名為什麼叫作「幸福街」?

何頓:因為健康就很幸福,活著就很幸福,健康問題沒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想都不想,我在文聯體檢的時候,身體各項指標都是最好的,結果得一個這樣的病。我病的時候躺在醫院,就想寫個小說,對自己這代人做個總結。起心是1998年,寫一個這代人的故事。但那個時候,這代人很年輕不能總結,總結要到60歲的時候,基本上就定了,我就想死之前把這個寫了。

記者:寫《幸福街》最初想到的是哪個人物?這本書主要寫了哪些故事?

何頓:回想我的青少年時代,突然想起「林阿亞」,一個妹子,我還記得畫過她,夏天畫過,穿著短袖的確良,當年我追過她,她不喜歡我,沒辦法。人生病的時候,除了老婆照顧我,我腦袋裡就出現這樣一個人物。

《幸福街》我寫了三組人,一組是林阿亞和父母,這組人是在「文革」中受到衝擊;另一組是哥哥姐姐們,鄰居的哥哥姐姐們當紅衛兵,衝擊別人;第三組就是我們自己這代,我們當時還在上學。通過三組、兩代人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我是這樣想的。

記者:您的很多小說涉及人和時代的關係,《幸福街》也是這樣,其實是寫兩代人在這幾十年的發展,是否想到他們的人生軌跡、人生經歷折射了這個時代的發展?

何頓:開始沒想,創作中意識到就是這個時代。我覺得我是一個時代的記錄者,就是一個書記官,把時代中的人物準確把握住就非常了不起。

讀巴爾扎克的小說就知道19世紀是怎麼回事,讀狄更斯的小說《霧都孤兒》,就可以看到英國那個時候人性殘忍的地方。生活中有些東西就是那個年代出現過的,每個時代作家有不同的追求,有的講究現實主義,以現實題材為主,同時去把握現實、思考現實中的人物,我甚至想,即使百年後,我死了之後,那個年代的讀者,手裡捧著一本《幸福街》,就知道湖南的生活就是這樣,人家能夠從我的作品中還原,不知道這個願望做得到不。

不當畫家當作家

記者:《幸福街》裡是一代人的群像,寫作中你最喜歡,特別著力的是哪幾個人物形象?

何頓:寫三組人父母那一輩,對周蘭琢磨很多,她的命運很坎坷,老公被認為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又被判刑。把她寫得很複雜,開始寫得很簡單,但是有人提出來說,她應該有很複雜的心理變化,應該去揣測。

第二個是林阿亞,雖然我是在看病時想到這個人物,但這個人物花了我很多心思,包括她去領骨灰,我曾經想去掉這個章節,一個小女孩父親被認為是反革命,母親關在監獄。當她領骨灰的時候,突然骨灰盒摔到地上,她對著骨灰喊爸爸,我自己眼淚都出來了。

第三個人物是何勇。他是「文革」中玩著長大的,那個時候我也沒讀書。我讀大學的時候覺得沒文化會被淘汰,沒文化當不好一個畫家。我想著要去讀名著,我在「文革」中長大,父親又被打倒,我看到雜誌寫的不怎麼開放,我覺得我可以去寫。那個時候我父親恢復工作在教育學院當副院長,那個圖書館的管理員是個女的。那個女老師曉得我爸爸是副院長,說:「你看到什麼喜歡的書去拿。」她還給我一個網袋子。那幾年我放肆讀書,就改變了命運和興趣,本來想當個畫家,結果經歷這麼多事,我也可以當個作家,作家更可以表現自己對時代、對幾代人的認識,畫畫不足以表達我的心聲和內心的感慨。

我寫何勇也是這樣玩大的,通過努力改變了命運。何勇是派出所所長,和林阿亞談過戀愛。林阿亞考上大學走了,她是他奮進的力量,何勇讀書,讀函授,任何一代人還是有走出來的路,那一代人就走出來了。

何勇的崗位很平凡,他在自己的崗位、家庭中扎紮實實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當自己該當的角色,作為派出所所長,他受過很多誘惑,能夠保持初心特別可貴。

記者:《幸福街》裡的女性特別出彩,比如林阿亞、周蘭、趙春花,您在塑造這些女性形象的時候是不是有特別的情感?

何頓:我住的那條街確實有幾個很漂亮的妹子,陳漫秋就是用她的原名,她比我高一屆,還是舞蹈隊隊長,教我們跳忠字舞。我爸爸到教育學院後我家搬走了,多年不見。我生病時想到這些形象,不但想到林阿亞還想到陳漫秋,我塑造人物的時候很小心,我曾經寫得很黑暗,但我不能這樣看待心目中很神聖的女孩子、我青春時期的偶像,後來有人提出保持美好的形象,不要破壞,於是陳漫秋這個形象有比較大的修改。

我寫林阿亞和何勇的愛情故事,何勇為林阿亞做過好多事,幫過好多忙,但何勇和林阿亞最後沒有結合。因為林阿亞在上海,他在黃家鎮,他們要組合在一起太勉強了,你要按照一個人物內在的性格和邏輯去寫。再美好的初戀還是要分開。

記者:這本小說是2018年重點扶持小說,曾經請全國最好的批評家來改稿、提意見,有的意見非常尖銳,書稿進行了四輪大的修改,這個經歷也是您創作中很少有的,您在修改中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何頓:如果這個小說不是發給評論家看,不修改,去年5月份就出來了。省作協很關心,文聯很關心,想要我打造一部經典作品,我就朝這條路走走看。我回去以後,吃飯也反思意見,散步也思考意見,周蘭的改變就是思考意見的後果,陳漫秋的改變也是在思考意見的過程中確定這個人物的最終走向,我這部作品是修改三到四次的。

我書中的語言一般是很率性的,反覆修改後,感覺語言更加凝練,在語言上,《幸福街》可以說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出彩的一部。每次寫作的時候,我面對電腦,就看這一段話有沒有可挑剔的地方。我在做手藝匠人,要把花繡好,細節就是一朵一朵的花,把每朵花繡好,就組成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這次書印出來有38萬字,動好多腦筋,現在頭髮白成這樣了。

(燕趙都市報記者 宋燕)

相關焦點

  • 何頓長篇小說《幸福街》發布:我的野心是還原時代
    昨日,著名作家何頓的長篇小說《幸福街》在湖南圖書館舉辦新書發布會,回望這部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緣起,何頓這樣說。經過生死沉澱後寫出來的時代史《幸福街》描述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幸福街的時代變遷,以及街上兩代人數十年的命運遭際,真切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社會變遷,幾乎在所有細節上,都是經得住檢驗的,成為「歷史的書記」。
  • 何頓作品《幸福街》研討會3月1日將在京召開
    紅網時刻2月26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陳漫清)眾所周知,最近有兩部長篇小說尤其引人關注,一部是李洱的《應物兄》,另外一部就是何頓的《幸福街》,如果說《應物兄》是「當下的《圍城》版」,那麼《幸福街》就是「當代的《京華煙雲》」。《幸福街》從構思、寫作、幾易其稿到正式出版上市,在長達十多年的漫長歲月裡,作家何頓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想表達什麼?
  • 專訪|小說《幸福街》作者何頓:「五零後」的「大江大河」
    幸福街是一條住著八十戶人家的小街,平整的青石板路徐徐鋪開,街兩旁大多是古舊平房。街上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都出生於1958年。他們的父母,有的是大米廠職工,有的是舊社會的資本家、姨太太,有的是小學老師,有的是政府幹部,有的是理髮師……這是小說中的幸福街,也是作家何頓曾真實生活過的幸福街。
  • 何頓《幸福街》新書發布暨籤售會在長沙舉行
    1月27日,路遙文學獎得主何頓《幸福街》新書發布暨籤售會在湖南省圖書館舉行。活動現場。何頓、龔旭東與讀者書迷們合影。何頓《幸福街》圖書立體封面。今日,路遙文學獎得主何頓《幸福街》新書發布暨籤售會在湖南省圖書館舉行,湖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祝平良,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遊和平,長沙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俏等出席,上百位讀者書迷到場聆聽。該書講述了生活在幸福街的兩代人,在歷經特殊時期到改革開放近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他們的遭際和情感的故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遭遇,廣闊而深刻、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當代的社會變遷。
  • 何頓:我天生就是個寫小說的
    1月27日,著名作家何頓的長篇小說《幸福街》在湖南圖書館舉辦新書發布會。《幸福街》描述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幸福街的時代變遷,以及街上兩代人數十年的命運遭際,真切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社會變遷。何頓是一個辨識度很高的作家,他的寫法是一種很自由的寫法,就是直接面對生活,生活什麼樣,他就將它提煉、表現出來。「沒辦法,我天生就是個寫小說的。」
  • 何頓:中南傳媒深耕原創 凝聚心血的作品從這啟航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何頓發表演講。操著一口長沙話,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何頓道出了願意把自己作品《幸福街》交給中南傳媒旗下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原因。4月20日,「書寫新時代」中南傳媒原創·精品新書發布會在長沙市樂之書店舉行。會上,何頓感謝《幸福街》發行後,中南傳媒不遺餘力地在省內外發起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
  • 星辰文藝丨胡平:何頓寫出了歷史的迷霧
    (何頓《幸福街》。 湖南文藝出版社/供圖)  何頓確實很認真的在做這部書,而且他的每一部書都特別紮實。《來生再見》、《我們像葵花》,我覺得都是能流傳下去的東西!何頓前一段寫《來生再見》,在前面寫的很有必要,那些材料如果不及時搶救,恐怕就不行了,搶救完那個,再寫這個經歷,我感覺非常紮實。這個小說有點像《平凡的世界》、《人生》這樣的作品,不是說評論界如何評價,不僅是這個問題,我相信在讀者裡有相當的共鳴,就像剛才說的,有些讀者自動的寫一些感受,這是反響。
  • 嘉賓觀點丨何頓:中南傳媒在原創上肯下功夫,一流作家願意把心血...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何頓發言。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何頓用一口標準的「湘音」表達了自己願意把作品《幸福街》交給中南傳媒旗下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原因。何頓認為,中南傳媒始終堅持原創,如《曾國藩》《大清相國》兩本小說,發行量非常大,「湖南文藝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在原創小說上肯下功夫,而且很有辦法,這些一流的作家願意把自己的心血交給中南傳媒,也證明了中南傳媒在出版界的影響力。」
  • 文學是一束光,在何頓和竹林的生命裡反覆激蕩
    原創 何頓 竹林 文學報1981年4月,《文學報》正式創刊,近四十年文學歷程,猶如一條寬闊河流,源遠流長。順著水流的方向,是崇峻向坦蕩宏闊,是湍急向幽深豐厚。今天帶來作家何頓和竹林談自己的成名作。40周年紀念海報「星辰版」 設計 / Cincel何頓對文學情有獨鍾刊於1996.2.15文學報文學是一束光,它不是本身就可以閃亮的發光體,而是一束看不見但能體會的聖光,一些青年就憑著自己的勇氣向這束聖光邁去,就仿佛佛教徒充滿虔誠又歷盡千辛萬苦地向佛教的聖地旅行一樣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 學會具體地活著
    :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裡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 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那就是:如果你想過得幸福,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學會具體。尤其是,學會設定一系列具體的目標。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讀《活著》這本書之前,我其實已經做了一些思想準備,但看完這本書,我還是長嘆一聲了,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在找尋「活著到底有何意義」的答案,這本書從某個角度給了我一個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人生活著的意義?該怎麼活著?最全的解釋
    在慢慢的人生的旅途中,活著是為了什麼?應該怎麼活才算沒有白活。才算不枉世上走一遭。大部分人都羨慕別人的生活,比如:「騎自行車的羨慕騎摩託車的,騎摩託車的羨慕開汽車的,而開汽車的羨慕騎自行車的,如何理解怎麼活著的意義呢?」
  • 《心靈奇旅》——活著就是活著的意義
    活著就是活著的意義在這部電影中,前生世界(The Great Before)是生之來處,是培訓準備投胎到地球的靈魂的地方。裡面有個編號為22號的預備役靈魂,是個釘子戶,一直拒絕投胎。它在靈魂學院裡待了幾千年,該修的課都修了,人格都設置好了,只需找到能夠激勵自己的火花(spark)就可以獲得前往地球投胎的通行證。可是它就是找不到這個火花,或者說它不願找這個火花。
  • 2021年第一部高分紀錄片出爐,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吃飯、睡覺、繁育、成長……這些平淡無奇的場景,對很多動物而言,都十分艱難,光是活著,就需要耗盡全力。製圖:張曦坦尚尼亞倫蓋伊火山下的小紅鸛,羽翼未滿就開始極限挑戰;雌性加拉帕戈斯陸鬣蜥,面臨著死亡和當母親的終極選擇題;阿爾達布拉象龜每天都膽戰心驚,要麼活下去,要麼被烤熟……BBC《完美星球》的第一集,通過火山,記錄下了這些努力活著的動物們。海報1坦尚尼亞倫蓋伊火山的北側,是納特龍湖。
  • 只有讀了餘華的《活著》,我們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真諦
    我以前只看過《活著》原版,但我看了張藝謀電影《活著》。就像命運不可抗拒,這就是命運。我經常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本書回答說,人活著沒有理由,只是為了活本身,而不是為了任何事物而活著。富人過著像牛一樣的生活,而牛卻比富人過著幸福的生活,活著,只要你活著就是美好的人生!
  • 活著(深度好文)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有人說為了錢,為了名。也有人說為了利,為了房,為了車......其實,都不是。人活著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體驗愛與恨,喜與悲,苦與樂,生與死的過程。人活著,不為其他,只為了好好的活著,等到暮年,生命盡頭,回憶這一生,無悔來過。01何為一生?
  • 《活著》最經典的三句話,讀懂了你才會更堅強
    1、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只有活著才是一切的基礎。死亡並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活著真的好難。就像史鐵生所說「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情,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上帝在你出生的時候,也給了你一個必然的結局。
  • 餘華《活著》:有些人看到了悲傷,有些人看到了希望
    《活著》,餘華代表作之一。餘華的作品並不多,他的作品大都真實有力,讀時酣暢淋漓,讀完心情沉重。《活著》就是一部讓大多數人讀完之後,感覺心情沉重的書。有人說,餘華的《活著》就是把大量悲傷的故事,往一個人的生命裡堆砌,這個人越悲慘,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與悲憫。以此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 原來幸福離我們觸手可及
    對於幸福應該沒有太多的定義,像是小孩子吃到甜甜的糖,冬天裡有一盆暖暖的火苗。夏天的冰鎮西瓜,或是你口渴時的一杯熱水。我覺得這些都是幸福要看你怎麼定義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趨勢,幸福指數逐漸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