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段結婚的視頻火了。開封市有個小夥迎來人生大喜。印象中,結婚是人生的頭等喜事,新郎新娘應該穿著光彩照人。畫面卻顯示小夥寸縷不著、只穿著內衣被關在籠子裡,眾人拿著雞蛋拋向新郎官,親朋好友一陣狂歡後,仍然有人覺得不夠起勁,便手提一桶綠油漆從新郎的頭部一直澆到底,真像是現實版「綠巨人」。面對大家的「懲罰」,新郎官只能乖乖地蜷縮地上,無奈地搖搖頭,心中那股五味雜陳也只有自己知道。
婚鬧的由來
說起婚鬧,現在已經不是新鮮事。年年都有因為婚鬧產生悲劇,年年有關婚鬧的事兒源源不斷。很多人以為,鬧鬧怎麼了,大家不就是圖個開心嘛。這完全是一種極致的利己主義思維,你覺得是在為新郎的婚禮增加喜悅的氣氛,實則是你自己通過惡搞別人,滿足自己低劣的開心欲望。
儒家說,己不所欲勿施於人。相信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婚禮現場被折騰得狼狽不堪,自己良苦用心、精心布置的婚禮現場,因為一場婚鬧變成一片狼藉。既然大家都知道婚鬧是一種不好的習俗,為什麼多年來仍然無法停止。
究其原因,不過是人性中灰暗的一面在作祟。要麼是出於報復心理,有些別有用心的親朋好友,想借著婚鬧的方式,發洩自己對新人的不滿,達到自己伺機報復的目的;要麼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見到有人鬧騰,覺得特別好玩,自己隨波逐流加入其中流渾水摸魚。
曾有個好兄弟結婚。迎親前,他打電話通知十多個同學過來幫忙。按常理說,迎親的人應該拿著禮花,待新娘新郎見面時,營造仙女散花的意境美。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新郎給大夥每人發一根棒球棍,說讓大家保護好自己。
起初,我以為是朋友開玩笑。結果到那後,我才發現比自己想像的要嚴重。新娘那頭的年輕人,全部人人手拿藤條,見到新郎二話不說,迎面便是一頓亂抽。作為新郎的好朋友不能袖手旁觀,跑上前跟對面「幹仗」,保護新郎新娘上車。後來,我曾開玩笑問過新娘,是不是得罪什麼人。新娘說,這是老家的習俗,多少年都是如此,早已習慣。
婚鬧是另一種「原生家庭」
習俗,有時候是件令人害怕又很無奈的事兒。人情禮俗的社會中,習俗與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有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覺得用「一方風俗養一方人」更加合適。水土只能養育莊稼,風俗卻決定著人格的塑造。
教育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原生家庭」論。說的是家庭對人成長的影響,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性格,往往與他最初成長的家庭環境有著巨大的關係。若是放大來看,習俗也是一種「原生家庭」,只不過這個「家庭」的成員更多而已。多少代人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長年累月地耳濡目染,家庭的氛圍和規則早已被所有人接受。久而久之,習俗成為一種不可撼動的圈子文化。
婚鬧習俗的形成同樣如此。
同樣是「婚鬧」,有個山東沿海城市的大學同學。他結婚時,卻被自己一群高中同學整的「死去活來」。過完門後,大家開車拉著新人來到海邊,一幫高中同學把新郎抬著扔到海水裡。農曆十月的北方天氣很冷,海水也很涼,新郎官凍得戰戰兢兢。所有儀式走完後,他拖著感冒的身體給幾個大學送行。有人問他,老家的婚鬧習俗太激烈。朋友笑著說,沒辦法,自己當年也是如此鬧得別人,現在還回來了。
從他的話裡能夠感受到,婚鬧必須要鬧,人家結婚你不去鬧,輪到你結婚時,人家同樣會鬧你。明知道難以逃脫婚鬧,不如跟著瞎起鬨。你折騰我,我折騰你,久而久之變形成一種不好的習俗循環。
婚鬧習俗一旦形成,往往只會變本加厲。經常參加一些婚禮,也見到過很多婚鬧,雖然沒有像扔雞蛋那樣招人反感,卻也讓人極其不舒服。很多新郎眼巴巴地求饒時,旁邊的人總是壞笑著說,「兄弟,你別告訴我,不記得我結婚時是怎麼整我。今天,你就乖乖聽話吧」。
像這種情況應該不在少數,早年你整過我,現在變本加厲地還給你,這就造成低端婚鬧愈演愈烈的現狀。面對這種情況,都是熟人還好說,能幫忙圓圓場,換作不熟的朋友,也只能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婚鬧引發的悲劇
2016年12月26日。一場婚鬧,未入洞房先進病房。貴州新郎小夏結婚時,三個要好的夥伴提議婚鬧,將新郎帶到山坡上,捆綁起來抬起來鬧。一不小心,新郎跌落造成十級傷殘。三名參與婚鬧的小夥伴兒共賠付9萬元。
2013年9月26日。山東泰安的小高興高採烈給好友做伴娘。進入鬧伴娘的環節,16歲的小高被七八個男子「左擁右抱」。小高感到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患上應激障礙症多次輕生。
2011年8月8日。西安的小靜應邀參加朋友的婚禮。所有儀式結束後,新郎的5個朋友想送小靜回家。回去的路上,5人將小靜帶到一間民房,發生一些不友好的事。
2018年11月25日。貴州新郎艾先生結婚時,好友拿雞蛋、啤酒、墨汁招呼,拿膠帶把他固定在電線桿上抽打。忍無可忍的他,掙脫後一個勁跑,翻越高速護欄時,被一輛疾行的車撞傷。
2017年06月13日。廣東佛山的羅某給閨蜜做伴娘。婚鬧現場中,一幫伴郎團對伴娘嬉鬧推搡。結果造成羅某不慎從四樓跌落。由於是頭部著地,羅某當即失去生命。婚禮還沒完成,又變成葬禮。
有關婚鬧出現問題,年年都有發生,卻沒有引起多少人關心,大家都覺得結婚開心玩玩嘛,有什麼了不起。殊不知,所有的悲劇都是在掉以輕心時註定。
低端的婚鬧習俗,是一道文明未開化的傷疤。
如何阻止低端的婚鬧。解鈴還須繫鈴人,必須從自我做起。既不要跟著起鬨參與婚鬧,也不要想著報複式婚鬧,你不鬧,我不鬧,婚鬧的事兒自然會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