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習俗--「射背牌」,有「穿越生死的愛情約定」之稱。據悉,當地人認為,在苗族社會裡,戀愛是個人的行為,而婚姻則是家庭或家族的行為,它涉及到家庭乃至家族的人際交往及經濟等方面的關係。因此,一些有情男女,就不一定能終成眷屬。在高坡鄉的歷史發展長河中,逐漸演化出了「射背牌」習俗。
「射背牌」有一個古老傳說:唐代一對男女青年相愛,但雙方父母卻給他們另外訂親,不許他們成婚,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向父母和族人提出了「陽間不能婚、陰間結夫妻」的要求,並要求雙方父母和族人到場,通過「射背牌」儀式,締結陰間婚姻,即「結陰親」。他們的父母和族人被他們的愛情所感動,同意了他們提出的這一種既不悖父母之命,又能了結雙方情愫的做法。自此,「射背牌」為所有不能成婚的戀人所效仿,漸演成俗。
這個習俗是因青年男女對父母指定婚姻不滿而又不能反抗,同家庭達成的妥協產物,它成為執著愛情者的精神慰籍。圖為「射背牌」活動前,一位苗族母親為女兒梳妝打扮。
等把漂亮的衣服穿好後,再用長長的頭巾一圈一圈的裹在女兒的頭上,最後再用絲巾做成的花戴上頭帕。
一名苗族女青年在去參加「射背牌」活動途中,她的背上背著她的「背牌」。據了解,苗族女青年的背牌分前後2塊,用很寬的布帶連接起來,套頭穿上,前面一塊較小,後塊比較大,長方形,上面是四方形的印章樣的圖案,好象是個"豐"字,周圍還繡有多種不同的花案,質地雖談不上非常精美,但一定是凝聚了苗族婦女一針一線的心血和感情。
這名德高望重的寨老將去見證苗族男女青年的「射背牌」。
在去參加「射背牌」活動前,苗族女青年在梳妝打扮。
一對苗族男女青年在前往「射背牌」活動的途中。
一名苗族男青年在「射背牌」活動中,用弓箭射向戀人放在地上的「背牌」。
另外一個「射背牌」的故事。據說古代當地因為一村一姓,在孩子很小時,老人就給孩子們定下了娃娃親。當孩子長大後,有了戀人卻又不能違背父母意願,於是商定去射背牌,到了四月八趕場的時候,女子把背牌掛在樹上,男子用箭射穿,然後,男子保留這塊背牌,把自己的手帕送給女子,之後兩人回去按照父母之命各自娶嫁,不再往來。誰先過世,就讓之女將對方給自己的信物一同下葬,等兩人都過世後,在陰間靠信物相認,再結為夫妻。
苗族女青年的背牌不僅是一種服飾,也是高坡苗族文化深層結構中的一個結構性文化事象。它是高坡苗族人的一種外在文化標識,也是他們的情感文化的表現中心或特定的象徵物。同時,更是他們審美文化的凝聚點,而且這是一種獨具的不可替代的美。揭示背牌的這種文化事象的結構性質,對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特別是邊緣性的弱勢文化有相當的啟示意義。
高坡苗族「射背牌」那種以弓箭射之,以象徵山盟海誓,永結同心的場面,這不正好與西方丘比特之箭代表愛情有些不謀而合?有人說,高坡鄉的苗族群眾成功地解決了婚姻情感與法律不兼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