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味並不滋補 不注意可能會危害健康

2021-01-12 舌尖中國

吃野味真的滋補嗎?

很多人都喜歡野味,一覺味道新鮮,二覺營養豐富。但是野味的好處缺乏科學依據,不僅沒有滋補功效,或許還會帶來健康傷害。吃野味也加快了瀕危野生動物的滅絕,破壞物種多樣性和威脅生態平衡野生動物不是綠色食品,野味對人體危害極大禁食野味,珍愛地球,尊重自然.是人類必須遵循的準則。

誤區1:野味很滋補

人類食用的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比較複雜,身上攜帶或體內潛伏的病菌也不少,衛生檢疫部門又難以進行有效監控,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就在對野生動物的獵捕、運輸、飼養、宰殺、貯存、加工和食用過程中擴散、傳播,引發各類傳染病的。

誤區2:野味熟吃可以避免健康問題

不吃生食,只吃熟食野味,不會有問題吧。但科學研究表明,許多動物攜帶的病毒、寄生蟲寄生在動物的肌肉、血液、內臟裡,煎、炒、烹、炸、煮根本奈何它不得。

以蛙為例,受曼壓裂頭絛蟲感染的青蛙達91%,這種寄生蟲在人們食用過程中進入腸胃後寄生,然後又產幼蟲順血液鑽入體內各部,如進入人腦的話,它將導致失明、癱瘓、癲癇,甚至死亡。蛇更因以鼠為食,其體內的寄生蟲種類更是舉不勝舉,其傷害往往帶有長短不等的潛伏期。

即使對野生動物進行極度徹底的烹煮,徹底殺滅病菌與寄生蟲,食客們還必須面臨重金屬積累的風險。在野生動物身上,其體內無法分解代謝的有害物質會堆積得更多,且重金屬進入身體後無法有效去除。因此,人食用這些野生動物,也意味著接管它們蓄積了一生的重金屬。

「野味」和「家養味道」營養價值並無區別

從現代營養學的觀點看,野生動物和人工飼養的動物沒有明顯區別;也沒有發現野生動物含有任何其它動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東西,僅僅食用單一的食品很難說有什麼特別的營養價值。

走出以上常見誤區,既可以保護野生動物,也可以避免自己的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相關焦點

  • 吃野味當心病毒和寄生蟲
    為嚴防各類傳染病的傳播,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全面清查行動,嚴禁經營果子狸、獾、貉等高危野生動物,對非法經營者予以嚴懲。並倡導廣大市民不食野生動物。   中科院院士、腫瘤和愛滋病研究專家曾毅教授指出:科學研究表明,愛滋病最早來自非洲的靈長類動物猴、猿等。
  • 瑪尼布每日健康:吃野味真的可以壯陽嗎?
    與其說是傳播病毒,更是一場由「野味」引起的災難。其實,在我國很早就有明文規定禁食野味,但仍然有人觸碰法律的底線捕殺野生動物。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供給。倘若沒有人愛吃野味,這些野生動物也就不會被端上餐桌。那為什麼那麼多人愛吃野味?瑪尼布每日健康小編認為,食野味的背後除了對大自然的不知敬畏外,更是源自個人扭曲的價值觀。
  • 1800元一隻孔雀上餐桌 吃野味催生不法利益鏈
    記者注意到,盆內一共有3隻野兔,其中一隻已經被扒皮,另外兩隻還有皮毛。  這位服務員告訴記者,野兔25元一斤,而對於野兔的來源,服務員諱莫如深。記者走訪發現,除了這家農家酒樓,不少農家宴都通過「野味」來招攬人氣,有些農家宴在廣告牌和名片上直接打出「各種野味」的招牌。不過,這些農家宴面對記者詢問時非常謹慎,「最近查得很嚴,沒有野味。」
  • 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或「分享」哦!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很大可能是竹鼠、獾一類的野生動物時,大眾一片譁然。沉寂已久的野味問題再度公之於眾,並站上了風口浪尖。雖有「民以食為天」,但絕非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隨便吃。
  • 廣州擬立法禁食野生動物,還能吃蛇嗎?吃蛇的3個危害,不容小覷
    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後,是否還允許吃蛇呢?如果按照文件規定,即使是人工飼養的蛇未來也有可能禁止食用了。但是由於目前野生動物概念尚比較模糊,仍需要補充相關名錄。因此蛇是否被禁止食用,還需要等到文件明確規定其是否屬於野生動物才能確定。
  • 食用野生動物給人們帶來巨大健康風險 堅決向濫食野味說「不」!
    他強調,我們早就認識到,食用野生動物風險很大,但「野味產業」依然規模龐大,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重大隱患。再也不能無動於衷了!  多名受訪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摒棄濫食野味陋習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中國是時候向濫食野味堅決說「不」了!
  • 長期不吃晚餐的危害 不吃晚餐會有這2大影響
    現在又很多人為了減肥,就在晚上不吃任何的東西,包括晚餐也拒絕食用,但是長此以往的話,對我們的身體的危害是非常的大的,那你知道在晚上吃那些食物是有益健康的嗎?在晚上的時候有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野味食品加工鏈曝光 死雞變身野山雞你吃了嗎
    而當辦案人員到達現場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現場有很多已經加工過的剝皮去頭的死雞,當然還有一批還沒有進行加工的死雞,而這些死雞並不是鮮活的時候宰殺的,而是犯罪嫌疑人通過幾毛錢一隻的價格從養雞場買來的死雞,很顯然這些死雞的死因是無法查詢的,但是很確定不是新鮮的,而他們不僅用死雞來進行加工,更是用這些死雞加工成為所謂的野山雞,然後再賣給乾貨店,死雞搖身一變成為了珍貴的野山雞,最後堂而皇之的登上大家的餐桌,這樣的野味還是你喜歡的野味嗎
  • 越南小夥下河抓野味,沒想抓到6斤大鱷魚,這種野味你們吃過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說到野味,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還有地區其實都是非常喜歡的,只不過是數量還有種類上的區別罷了。但是吃的最多的應該還是生活在熱帶還有亞熱帶地區的人了,由於自然條件的原因,所以野味就非常的多了。
  • 早就警惕我們,野味不能吃!
    所以,像毛蚶這類的海產品,一定要煮熟了吃,同時要注意是否是正規合格的產品。如果因為一時貪「鮮」,禍從口入,終將釀成無法阻擋的災禍。 中國人是出了名的愛吃「野味」。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土裡鑽的,一律都吃,野豬麋鹿果子狸只是入門,敢於直面猴腦穿山甲的,才是老饕…… 但其實,早在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吃野味容易染上疾病。
  • 牛蛙、黃鱔、小龍蝦還能吃不?你們的問題,我來解答
    什麼不可以吃 水生動物 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是可以食用的,泥鰍、黃鱔屬於底棲魚類也可以食用。注意:甲魚、鱷魚、娃娃魚名字中有魚,但是都不屬於魚類。 海裡捕撈的海產,和淡水中捕撈的魚類要看是否被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名錄。在名錄內的魚類是禁食的。還有些地方有特殊規定,規定中禁止食用的魚類,在該地禁止食用。 此外,餐桌上經常能見到的牛蛙、大閘蟹、小龍蝦也並未被禁止食用。
  • 野味又貴又多病毒細菌,為何還是有人管不住嘴?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就沒有吃貨們吃不到嘴裡的,但「禍從口出」的後果就是疫情爆發。至2月3日,已20438人確診新型肺炎、171329人在接受醫學觀察.。。病例不斷增加,我們該對野味說「不」了。資料圖:果蝠。
  • 淘寶禁售「野味」了嗎?這個冠狀病毒常見宿主,別吃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野味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日前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袁國勇也呼籲稱:「我們都不應該吃野味。」  「拒絕野味,人人做起!」
  • 為什麼不能隨便吃野味兒?看看背後的食物鏈邏輯關係,你就再也不吃了!
    從華南海鮮市場開始的「野味」,也成為了今年肺炎疫情出現的源頭指向,當然根據science的文章表示,源頭可能並不只有華南海鮮市場,但是有一點我們是一定是痛定思痛的,就是不能再繼續「無腦」吃「野味兒」了。
  • 名貴菌類滋補錦上添花(組圖)
    印象中,菌類都是清淡的,芳村的添寶私房菜館最近則把一些名貴的菌類,搭配雞鴨魚肉,令冬天的滋補菜錦上添花。     據給店家提供菌類的雲南「土人」老李介紹,菌類盛產於年中4-11月,野生鮮菌一般只能保存不超過30天。菌類就算採摘了以後,依然會繼續生長,菌的「扇」一旦打開,營養成分盡失。
  • 新型病毒,來源極可能是這種「野味」!看完文章,你還想吃它嗎?
    我們呼籲大家不要吃野味,並不僅僅是因為野味本身營養價值並不高、不存在任何治病療效,更重要的是,野生動物身上攜帶著無數寄生蟲、病毒與危險,其中臭名昭彰的,就屬果子狸和蝙蝠了。所以當前通過論文難以確定蛇是直接轉染給人類的中間宿主,不過即便如此,這篇最新研究依然給我們敲響了「野味」的警鐘。吃野味都吃出瘟疫了,就問你們,還吃嗎?那麼蝙蝠、果子狸和蛇以外的野味能吃嗎?
  • 別吃野味了,真的會死!
    /寫在最後/ 從去年12月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到今天,全國抗擊疫情已經一個多月了,距離上一次的「非典型肺炎」,僅僅17年。無論是03年的「非典」,還是今年的「新型肺炎」,起因都是「冠狀病毒」。而這種冠狀病毒普遍來源於「野生動物」。2003年的SARS,科學家已證實病毒源頭是「中華菊頭蝠」,不是「果子狸」。蝙蝠全身攜帶了超過100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狂犬病毒,是名副其實的「毒王」。
  • 蜂巢怎麼吃 這樣吃蜂巢健康又衛生
    蜂巢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但是,蜂巢的吃法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人可能還會質疑,蜂巢是蜜蜂的窩,怎麼能吃,這個您就有所不知了,蜂巢的是能夠治療一些疾病,和蜂蜜的作用可是不一樣哦,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與喜愛,蜂巢怎麼吃?
  • 都吃過的是真的「猛士」
    「中國人基本什麼都吃」,這似乎已經在世界人民內心都達成共識了。因為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只要能吃的,就沒有不敢吃的,如果真正了解了我們國家人的食譜,那麼就不得不感嘆一句,中國的泱泱「吃貨」之名真是名不虛傳啊。
  • 這些餐桌上常見的「野味」,幾乎都是寄生蟲或病毒的宿主
    中華大地物產豐盛,很多野貨都逐漸的上了人們的餐桌,都成了人們下飯、下酒或者認為滋補的上品。但是據現在的科學研究,很多野味經過加工後色香味俱全,但是這些就著酒飯進入肚子的「美味」,它們確實寄生蟲或者病毒的主要宿主,直接接觸或者加工不當,就會將寄生蟲或者病毒引入自己身體,造成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