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又貴又多病毒細菌,為何還是有人管不住嘴?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就沒有吃貨們吃不到嘴裡的,但「禍從口出」的後果就是疫情爆發。至2月3日,已20438人確診新型肺炎、171329人在接受醫學觀察.。。病例不斷增加,我們該對野味說「不」了。

資料圖:果蝠。

  「禍從口出」

  1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態勢進展和風險評估報告》,稱病毒可能於2019年12月初經由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某種野生動物外溢及其市場環境汙染感染人。

  在此之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曾明確指出,導致此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較大可能是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的。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最新研究也表明,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17年前,非典疫情在中國爆發,後在廣東牲禽市場上所銷售的果子狸中發現了類似病毒。之後追根溯源,發現病毒來自雲南的一種蝙蝠。

網友在新浪微博評論。

  有網友說:「憑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晝伏夜出,努力扮演一個孤獨的潘多拉盒子,而且長得真的是一張死神臉,萬萬沒想到……還是扛不住被吃……這生生世世的努力,終究還是錯付了……」

  「不管是食用野生動物,還是人類對野生動物生存領地的侵蝕,這些都使得人類與動物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說,研究人員做過統計,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

  野味怎麼被送上餐桌的?

  在媒體報導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價目表上,售賣的野味中包括了孔雀、大雁、鴕鳥、狐狸、鱷魚等野生動物,甚至連果子狸都在售賣。下面還註明:活殺現宰、速凍冰鮮、送貨上門、代辦長途託運。

網傳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價目表。

  這些野生動物是從哪來的?有分析指出,雖然國家規定二級保護動物可以人工養殖,但很多飼養成本遠遠大於售賣成本,例如孔雀、狐狸等,所以野味貨源更多是非法收購。

  湖北省森林公安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18年,湖北省全年累計偵辦涉野生動物類刑事案件250起,查處行政案件494起,查獲非法捕獵的野生動物16123隻。

  2018年7月,江西省森林公安局破獲了一起販賣野生動物案,涉案動物17000餘只,銷售網絡覆蓋全國15個省份,經過專案組的調查,不少公職人員參與販賣,非法開具運輸證明,並利用職務便利,將大量野生動物非法發往全國各地。

  201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破獲「9.3非法收售販運野生鳥類」特大案件,共抓獲25名涉案人員,涉案地區跨黑龍江、湖北兩省,大慶、武漢等6市縣。

  野味吃貨為何那麼多?

  「吃雞鴨魚肉吃膩了,就想吃點新鮮玩意。」家住河南的張莉告訴記者,之前去某些農家樂餐館,會有山雞提供,有時會點來吃。至於是否擔心被感染的問題?「其實在吃野味時,你不會想那麼多,覺得只要煮熟了就能殺滅細菌、病毒。」張莉說。

  「所謂野味有營養,只是不法分子在利益驅動下的一種吹噓。事實上,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並不高。」長沙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周燦英曾表示,野生動物與人類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種,有些野生動物攜帶的寄生蟲即使在零下15℃或100℃高溫也不能被殺死或清除。跟風吃「野味」,很容易感染寄生蟲和其他傳染病。

資料圖:被查獲的7隻黃麂死體。 景谷縣森林公安局供圖

  「之所以出現濫食野生動物,是因為人們的消費習慣和觀念仍然沒有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要求同步發展。一部分人抱著吃野味滋補的錯誤想法,還有獵奇性的消費、炫耀性的消費觀念。」原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就曾表示。

  在「以形補形」的觀念下,「人們吃貓肉不是因為吃貓很刺激,而是因為貓有精神,吃了有精神的動物,人便可以提振精神。吃蛇是為了強健身體。吃鹿鞭是為了增加雄風……」 美國作家何偉在《奇石》一書中這樣描述。

  如何做才不讓歷史重現?

  新型肺炎疫情發生後,「取締野味」行動正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宣傳禁食野味,電商和外賣平臺也已經下架相關產品。1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1月26日,三部門再次發布公告,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2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林草局、藥監局等十部委(局)聯合召開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部署會議,強調疫情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嚴查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運輸、攜帶、寄遞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為;不得為出售、購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發布廣告及提供交易服務等。

  不過,網友希望:最好是能永久禁止,而不是疫情期間。

網友在新浪微博評論。

  在杜絕非法食用「野味」上,並不缺少法律法規。我國《刑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都有明確規定。如《野生動物保護法》提出,禁止違法經營利用及食用野生動物。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還曾專門出臺《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相關規定。但公共健康安全這一塊還存在空白。

  1月22日,中科院院士許智宏等19名院士學者聯名呼籲,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全面杜絕對野生動物的非法食用。由全國人大緊急修訂《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公共健康安全的內容納入到野生動物利用的條款中。

  希望野味不再出現,希望悲劇不再重現。

  作者:謝藝觀

相關焦點

  • 這幾種「野味」也要敬而遠之,管好自己的嘴
    這幾種「野味」也要敬而遠之,管好自己的嘴 近一段時間,「野味」這兩個詞頻頻被人所提起,正是因為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才導致了這場目前還看不到結局的疫情。其實類似的教訓在十幾年前已經上演過一次,但是一些人好像對於野味有著特殊的喜好,就是無法控制住自己。雖然目前已經明確病毒的根本宿主是蝙蝠,但是以下這幾種所謂的「野味」大家最好也是敬而遠之,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
  • 野味為何會引起病毒感染?除了蝙蝠,還有什麼野味不能吃
    繼SARS之後,時隔17年,一場突發的嚴重疫情,再次讓「野味」這個話題以極度沉重的態勢重回到人們眼前。那麼,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現在非常多的人認為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無公害,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比家養的對人體好,野味肯定也是這樣的,所以吃貨們就開始向野生動物下「毒手」。
  • 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或「分享」哦!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很大可能是竹鼠、獾一類的野生動物時,大眾一片譁然。沉寂已久的野味問題再度公之於眾,並站上了風口浪尖。雖有「民以食為天」,但絕非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隨便吃。
  • 這些餐桌上常見的「野味」,幾乎都是寄生蟲或病毒的宿主
    但是據現在的科學研究,很多野味經過加工後色香味俱全,但是這些就著酒飯進入肚子的「美味」,它們確實寄生蟲或者病毒的主要宿主,直接接觸或者加工不當,就會將寄生蟲或者病毒引入自己身體,造成嚴重的後果。不管家養還是野生黃鱔,都有顎口線蟲,專家曾在10斤黃鱔內分離出250條活蟲。不過黃鱔可以吃,但必須燒熟!
  • 泰國人用生命吃的菜,每年吃死2萬人,但他們仍管不住嘴!
    泰國人用生命吃的菜,每年吃死2萬人,但他們仍管不住嘴!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舌尖上的美味雖然給人莫大的吸引力,但有些美食的出現,卻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像泰國人用生命吃的菜,每年吃死2萬人,但他們仍然管不住嘴,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何遠古人類吃野味,卻沒有滅絕?難道原始人對病毒免疫嗎?
    其實,原始人類的生活與獸類並沒有什麼差別,他們喝涼水、吃生肉、喝獸血、吃野果,不過,仍然意外的是,他們卻並沒有因為感染病毒而滅絕,反而意外的生存了下來,而且數量越來越多,一直到今天,全世界已經有70多億的人口。為何遠古人類吃野味卻安然無恙?科學家表示,大致與以下幾點有關:第一個原因:遠古人類具有強大的消化系統,胃動力非常強大。
  • 野生動物與新的病毒:為什麼有人要吃野味?
    野生動物與新的病毒:為什麼有人要吃野味? 2020-04-11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關於新冠病毒來源
  • 除了蝙蝠和穿山甲,這些常見的動物也是野生的,為了健康請管好嘴
    「野味」一定比家禽好吃嗎?我看也未必,只是現如今物質生活的豐裕,普通食物的獲取已經無法達到心靈上的滿足,所以,通過獵食一些「珍奇異獸」,來「滋補心靈」。就比如蝙蝠,那麼醜陋的傢伙,平日裡見著都起毛,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覺得它很美味呢?牛羊肉不香嗎?一場據說因食用野生動物而大規模擴散的疫情,讓禁食野生動物得到了全民的重視,是時候深刻反思一下了!
  • 新冠病毒起源:被人類端上餐桌的病毒…抖音仍有「吃播」蝙蝠視頻...
    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不知道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此時此刻有沒有受到觸動,良心會不會痛,心靈會不會懺悔?拒絕野味!管住嘴,就是管住命。
  • 瑪尼布:對抗各種病毒細菌,首先要提高免疫力!
    如今疫情發展態勢好轉,人們仍然忘不了就是那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帶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人們在為這些逝者哀悼,卻也在反思,為何會造成如今的局面。誠然,野味管理不嚴是其一,其二卻是人們自身免疫力不高,全民身體素質較低所致。查看新聞資訊發現,日前有接觸過新冠患者而沒被感染的案例。專家直言,人的身體素質過硬,抵抗力高是主要原因。新冠沒有特效藥,徐徐圖之的治療還是有不少患者症狀嚴重無法救治。
  • 以捕食蝙蝠為生的水貂,常和細菌、病毒「打交道」,更具殺傷力
    作為生存分布較廣的野生動物,水貂的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種類也是複雜繁多的。從水貂的捕食構成中就可看出,水貂經常和細菌以及病毒接觸。蝙蝠身上攜帶兩百多種病毒,水貂依舊可以將它們作為飽腹的食物,更不要提腐肉這樣的食物。水貂身上攜帶水貂冠狀病毒、阿留申病毒等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的病毒。前不久相關新聞報導,水貂很有可能是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中間宿主,因此人們對水貂的防護隔離措施更應專業嚴格。
  • 伊波拉、H5N1、SARS……野味帶給人類的是珍饈佳餚還是致命病毒?
    不止遊客帶來了野味的巨大市場,在非洲農村地區,也仍然有許多人以野味為生,部分原因是狩獵獲得的肉類比養殖肉類更便宜,是窮人們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儘管非洲以外的地區野味消費量不大,但高昂的價格卻助推了狩獵和肉類走私活動的激增。一隻蔗鼠在倫敦的價格超過40美元。一隻猴子在法國的售價超過130美元。而其當地價格可能不到西方市價的十分之一。
  • 為什麼要拒絕野味?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不僅是由於外表,還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八十多種病毒,包括伊波拉、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狂犬病毒等等,加上會飛翔的特點,堪稱移動病毒庫。二、為什麼它們自己卻不會被病毒幹擾呢?1.首先是它們的體溫高蝙蝠是溫血動物,除了冬眠時,其餘時間都能維持40℃的體溫,而人類的體溫明顯要低。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野味漢堡」界定是否屬於野味,要看是否「人工飼養」,這裡的一點會引發歧義的地方,就是市場上很多所謂「野生甲魚」「野生黃鱔」並非真正野外捕捉的,而是人工營造動物生存環境,還是屬於環境人工飼養的範疇,那麼這種就不屬於野味。
  • 吃野味當心病毒和寄生蟲
    隨著「秋冬進補」季節的來臨,廣州人吃野味的現象有所抬頭。根據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結果表明,南方的果子狸是人類SARS病毒的重要動物宿主之一。
  • 野味愛好者們別貪嘴了!別虛榮了!
    別再說動物有病毒了,我認為在動物眼裡,人類是坑死它們的超級病毒。歷史上各種「瘟疫」爆發並不罕見,可以說細菌、病毒與人類共生搏鬥。盤點世界十大瘟疫和我國歷史上疫情,發現人類史上的瘟疫不是發生在大饑荒,就是發生於戰爭。這兩大瘟疫誘因,造成了極其慘烈的災難,使千千萬萬的家庭流離失所,妻離子散。
  • 吃野味,犯罪嗎?
    為何處罰的多是捕殺和交易者,且鮮有食用者?如何從法律層面進一步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制度?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環境科學和法學專家。錯誤觀念下的野味饕餮近年來,面對不斷高起的野生動物售賣價格,老饕依舊趨之若鶩,吃者人數眾多,售賣行為屢禁不止。
  • 蝙蝠攜帶4000多種病毒,為何不在其身上提取病毒製作疫苗?
    此次新冠型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很多科學家都把新冠型病毒的最終宿主看向蝙蝠,但是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證據證明。而科學家也並不是無緣無故就有這樣的想法的,因為新冠型病毒和2002年的非典SARS病毒相似,不過並不是同一種病毒。而當年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最終宿主是雲南的一種蝙蝠。那麼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如果病毒可能來自於蝙蝠,為何不直接在蝙蝠身上提取完整的病毒製作疫苗實驗一下呢?
  • 吃野味真的違反自然規律嗎?為什麼病毒能從動物傳染給人類?
    後來,這裡的生命逐漸演化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以及病毒。所以病毒和人類一樣,都有著共同的起源地。如今我們在黃石公園的熱泉當中還可以探測到許多古老的病毒,它們在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野味身上的病毒是如何感染人類的?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種病毒,而且在我們體內都有許多種病毒,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導致我們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