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生物演化的歷史,就是與不同病毒鬥爭的歷史,人類也不例外。
早在人類還未出現之前,病毒就已經開始出現地球上,自從病毒誕生之後,病毒家族就再也沒消失過。
病毒是如何出現的?
其實,病毒和大多數動植物一樣,都起源於海底熱泉口。
在45.5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之初時,由於地球表面溫度過高,導致地球的水分都被蒸發到了大氣層,再加上地球大氣層中還沒有出現臭氧層,所以地球表面無法誕生生命。
隨著地球逐漸降溫,大氣層中的水分以降雨的形式落在地面上,匯聚在低洼處,形成了早期海洋。
根據米勒燒瓶實驗可知,原始海洋中的無機物可以在雷電作用下形成胺基酸,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重要物質。此時有機物雖然已經產生,但還沒有形成生命,主要的原因是細胞膜還沒有形成,細胞膜就相當於房子,沒有房子,胺基酸無法在固定的空間裡有序運行。
後來,科學家在海底熱泉口附近找到了早期生命的「房子」,科學家發現,在海底熱泉口附近溫度非常高,達到了300-400攝氏度,而且具有強酸強鹼強腐蝕性,按理說生命無法在這裡生存,但科學家卻發現這裡生機勃勃。
科學家研究後發現,由於海底熱泉口持續不斷地從地幔層向外噴發熱泉,導致熱泉口附近的氫離子濃度差非常高,再加上地幔層的物質比較蓬鬆多孔,而這些多孔結構可以為早期生命提供「房子」。
所以,早期生命可以生活在多孔裡,並利用氫離子濃度差作為能量來源,就這樣早期生命誕生了。後來,這裡的生命逐漸演化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以及病毒。所以病毒和人類一樣,都有著共同的起源地。如今我們在黃石公園的熱泉當中還可以探測到許多古老的病毒,它們在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
野味身上的病毒是如何感染人類的?
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種病毒,而且在我們體內都有許多種病毒,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導致我們患病。
這是因為病毒也有自己的目標,有的病毒專門攻擊細菌,比如:噬菌體。有的病毒專門攻擊植物,比如:黃枯病毒。有的病毒專門攻擊人類,比如:天花病毒。
即使在動物之中,不同的病毒攻擊的物種也不相同,比如:貓冠狀病毒就不會感染人,一些禽流感也不會感染人。
這是因為,病毒想要感染宿主細胞,需要與宿主細胞的受體相互識別,如果人類體內沒有這種受體,那麼該病毒就無法進入到細胞內,所以人類就不會發病,比如:一些地方使用噬菌體來治療細菌引發的疾病,噬菌體雖然也是病毒,但人體內沒有與噬菌體相互識別的蛋白,所以噬菌體不會感染人類細胞。
一般情況下,其他動物攜帶的病毒也無法與人類細胞相互識別,所以無法感染人類,我們把這種叫做物種屏障。
但是,病毒是會變異的,一旦病毒變異出能夠與人類細胞相互識別,那麼病毒就可能會感染人類,我們把這種叫做跨物種屏障。
能夠跨越物種屏障的病毒非常少,這是因為病毒變異是沒有方向的,而且即使病毒跨越了物種障礙,也不一定會引起人類爆發疫情。因為有一些病毒較弱,人類免疫系統能很快消滅。
還有一些病毒雖然能與人體細胞相互識別,但這些細胞隱藏較深,輕易不會被傳染。比如:能夠與HIV病毒相互識別的細胞,存在於血液中,所以該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傳播,但不能通過呼吸、飛沫傳播。
還有一些病毒雖然致死率很高,但幾乎不會人傳人,比如:狂犬病毒。
只有少之又少的病毒,能夠演化出與人體呼吸道內的部分細胞相互識別的特徵,該病毒就可能可以傳播,引發疫情。
什麼野味身上的病毒容易感染人類?
雖然有些病毒能夠跨越物種屏障,但從理論上講,親緣關係越遠的生物攜帶的病毒,越不會感染人類。
這是因為親緣關係越遠,基因相似度就越低,即使病毒基因變異,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演化出針對人類的病毒,比如:植物的黃枯病很難感染到人類。
還有,同樣是流感,禽流感就很難感染到人類,但蝙蝠身上攜帶的流感病毒可能會感染到人類。這是因為從親緣關係上講,蝙蝠比鳥類更接近人類。
而且,最近這些年新出現的流行病,幾乎都來源於蝙蝠,中間宿主也是各種哺乳動物。
雖然我們無法阻擋新病毒的出現,但我們平時中可以不接觸野味,不吃野味,多吸吸收、勤通風,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