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70萬種未知病毒 專家:吃「野味」或導致疫情頻繁發生

2021-01-09 紅星新聞

據法新社1月27日報導,17年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大爆發之後,有許多聲音曾警告過人們「不要吃野生動物,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很大」。然而,當時的那場教訓並沒有徹底改變人們吃「野味」的習慣,這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被認為跟吃「野味」有很大關係。

對此,有國外專家警告說:「目前,全球有170多萬種未知病毒,其中大約一半被認為對人類有害。如果人類不徹底改變吃野生動物的習慣,今後病毒疫情恐怕將頻繁發生,增加對人類健康的危險性。」

今後可能會更頻繁地爆發傳染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7月11日,從2002年開始爆發的SARS疫情在全球共造成774人死亡,蝙蝠和果子狸被認為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這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被認為是吃野生動物導致的。

在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裡被非法交易的野生動物被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源。在華南海鮮市場裡,許多商家一直都在非法交易果子狸、蛇、老鼠、貉、刺蝟等野生動物。

「美國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皮特·達薩克(Peter Daszak)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猖獗,以及人類活動越來越多地入侵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導致我們的生態發生了改變,人類暴露接觸動物病原愈加頻繁。」

「生態健康聯盟」是一個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全球性非政府組織,旨在預防流行病並促進全球熱點地區的保護。皮特·達薩克曾參加了一個旨在預防傳染病的項目——「全球病毒項目」(Global Virome Project),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然界大約存在170多萬種未知的病毒,其中一半左右被認為對人類有害。」

根據「全球病毒項目」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大約會新增5種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原體。皮特·達薩克表示:「如果人類不改變吃野生動物的習慣,減少與作為病毒宿主的動物的頻繁接觸,今後那些可怕的傳染病還會以更高的頻率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

資料圖片: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上,殺老鼠的商販↑

60%以上的傳染病都來自於野生動物

無論是伊波拉病毒還是SARS,都來自於自然界裡的蝙蝠。另外,令人談「艾」色變的愛滋病也最早起源於生活在非洲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人員之前曾指出,人類感染的傳染病有60%以上都來自於野生動物。

我們身邊那些已經被馴化了幾千年的雞鴨、牛、豬等動物都會出現我們未曾想過的傳染病,比如禽流感、狂牛症、豬瘟等。這些原本只在動物身上傳播的病毒,一旦發生變異也會很快在人類身上傳播。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專門研究SARS、伊波拉等病原體的生物學專家黛安娜·貝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了這些野生動物的未來以及人類的健康,我們必須要減少對野生動物的消費。」不過,黛安娜·貝爾也承認了一個奇怪的現實——吃野生動物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危險,因為一大半的病毒會隨著宿主被殺而死亡。

雖然吃野生動物的風險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但是在野生動物的捕獲、運輸、屍體處理等過程中,如果衛生條件非常糟糕,而且不使用任何保護工具的話,病原體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為了自身健康,必須改變傳統習慣

在亞洲、非洲的許多國家,都有吃野生動物的習慣。對於貧困地區而言,野生動物是當地人更容易獲得的蛋白質。對於經濟發達地區而言,有時候吃野生動物就是一種典型的獵奇心理作祟。

皮特·達薩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一些地區的人而言,吃野生動物可能是一項延續了幾千年文化傳統,要讓他們突然改變這種習慣是非常困難的。但也有非常積極的信號。根據若干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的年輕人對吃蝙蝠、老鼠、果子狸等野生動物完全沒有興趣,甚至還感到特別噁心。」

皮特·達薩克表示:「未來50年,人們可能不再吃野生動物了。問題是,當下該怎麼來預防?現在,全世界的聯繫空前緊密,如果一個地區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的話,只需要3周時間就可能擴散到全世界。所以,為了自身的健康,必須儘快改變一些傳統習慣。」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天 王雅林

編輯 肖子琦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中包含160萬種未知病毒,為何人類要「飛蛾撲火」?
    而該病毒很可能是就是從動物身上傳播給人類的。此前曾有一種說法是該病毒的來源可能更加匪夷所思,甚至說是實驗室的產物,後來證明應該是空穴來風。但是冠狀病毒卻引起了我們對一種現象的關注,這種現象就是: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是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引起的傳染病,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 全球已知5486種哺乳動物 其中或有32萬種未知病毒
    東方網9月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動物世界裡的未知病毒數量一直是個謎。美國研究人員3日表示,他們使用統計學方法結合實地調查,首次估算出哺乳動物中尚未被發現的病毒可能有約32萬種。這或許有助於將來應對可能的疫情暴發。
  • 非洲疑出現未知致命病毒?!專家發出警告:比新冠更恐怖
    然而還沒到人們歡呼之時,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卻帶來了另一則更加糟糕的消息,發現伊波拉病毒的專家Muyembe Tamfum發出警告:儘管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但現在還不算最糟糕的時候,未來,「疾病X」或比新冠病毒更加致命!圖源:每日郵報看到這裡,人們都會疑問:什麼是「疾病X」(Disease X)?
  • 為何遠古人類吃野味,卻沒有滅絕?難道原始人對病毒免疫嗎?
    其實,原始人類的生活與獸類並沒有什麼差別,他們喝涼水、吃生肉、喝獸血、吃野果,不過,仍然意外的是,他們卻並沒有因為感染病毒而滅絕,反而意外的生存了下來,而且數量越來越多,一直到今天,全世界已經有70多億的人口。為何遠古人類吃野味卻安然無恙?科學家表示,大致與以下幾點有關:第一個原因:遠古人類具有強大的消化系統,胃動力非常強大。
  • 吃野味當心病毒和寄生蟲
    隨著「秋冬進補」季節的來臨,廣州人吃野味的現象有所抬頭。根據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結果表明,南方的果子狸是人類SARS病毒的重要動物宿主之一。
  • 鳥類和哺乳動物攜帶85萬種尚未發現病毒可能感染人類
    專家們警告稱,目前鳥類和哺乳動物(蝙蝠、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中估計有54-85萬種未發現的病毒,它們有可能感染人類細胞。  當前這種疾病傳播風險正在迅速上升,人類每年出現5種以上的新疾病,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具有大流行的潛力。
  • 科學家警告:85萬種未知病毒可能感染人類。大流行病還將到來?
    而1918年大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奪取了大約2000萬到5000萬人的生命,是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GCBR)事件。即使到了21世紀,人類科技不斷進步,依然拿微生物沒有任何辦法,尤其是病毒,病毒按照核酸成分可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化學結構穩定,變異性低,通常只感染一種動物。
  • 吃野味,犯罪嗎?
    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環境科學和法學專家。錯誤觀念下的野味饕餮近年來,面對不斷高起的野生動物售賣價格,老饕依舊趨之若鶩,吃者人數眾多,售賣行為屢禁不止。從百度搜索排行看,處罰和追究犯罪行為的多是獵捕、殺害、收購、運輸、出售、走私野生動物,少有涉及製作加工、食用的。
  • 新型病毒,來源極可能是這種「野味」!看完文章,你還想吃它嗎?
    最近人們都在關注兩件大事:回家過年和新型病毒肺炎的疫情。我們呼籲大家不要吃野味,並不僅僅是因為野味本身營養價值並不高、不存在任何治病療效,更重要的是,野生動物身上攜帶著無數寄生蟲、病毒與危險,其中臭名昭彰的,就屬果子狸和蝙蝠了。
  • 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本報訊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10月2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退化導致大流行病暴發的風險上升,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造成更多民眾死亡。
  • 非洲出現未知疾病,症狀似伊波拉,死亡率達90%
    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席捲了全球,正如許多國家的傳染病專家所言,冬天的到來可能會帶來新的一波疫情。今年許多國家都進入疫情抗戰的緊張階段,而與此同時,非洲傳出了糟糕消息:非洲發現了一種未知的病毒,這種嚴重程度遠遠超過了新冠病毒,死亡率可以達到90%,已經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 ...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個?
    原標題: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個?央視財經(記者 童盈)截至今日20點,湖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發現確診病例444例,共致17人死亡。據國內權威專家推測,此次冠狀病毒傳染病,極有可能源自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2019年年底,武漢市最先通報的數例冠狀病毒案例,均曾與該海鮮市場有過接觸。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裡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
  • 別吃野味了,真的會死!
    /寫在最後/ 從去年12月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到今天,全國抗擊疫情已經一個多月了,距離上一次的「非典型肺炎」,僅僅17年。
  • 野味為何會引起病毒感染?除了蝙蝠,還有什麼野味不能吃
    繼SARS之後,時隔17年,一場突發的嚴重疫情,再次讓「野味」這個話題以極度沉重的態勢重回到人們眼前。那麼,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現在非常多的人認為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無公害,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比家養的對人體好,野味肯定也是這樣的,所以吃貨們就開始向野生動物下「毒手」。
  • 剛果金或現不明疾病 發現伊波拉病毒的醫生警告:「X」病毒隨時會來
    自今年6月初該輪疫情暴發以來,共接到55例死亡報告,有75人被治癒。上述患者的醫生達丁·邦科爾博士指出:「伊波拉是未知的,新冠是未知的,我們必須對新疾病有所畏懼。」↑因根代位置示意圖 圖據CNN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月22日報導,發現伊波拉病毒的Jean-Jacques Muyembe Tamfum教授發出警告:動物傳人的疾病將會越來越多。
  • 新冠病毒起源:被人類端上餐桌的病毒…抖音仍有「吃播」蝙蝠視頻...
    病毒會隨著宿主的死亡而消亡,也就是說,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大多會「自生自滅」。再仔細回顧這些病毒疫情,似乎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都和吃野味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一口野味的執著中國人對於野味,總有著一股執念。
  • 美媒分析:新冠病毒為何能躲過全球監控
    文章編譯如下:2009年,科學家們曾啟動一個項目,旨在尋找可由動物傳染人、進而引發大流行的未知病毒。該項目只是逐步形成的全球傳染病監控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儘管存在這樣一個網絡,還有成千上萬名科學家在努力避免暴發危險的新疫情,但後來引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冠狀病毒還是在2019年底向未做好準備的世界大舉進軍,而這種病毒當時並未被發現。這種病毒是如何躲過有針對性地尋找此類威脅的疾病探查工作的呢?
  • 早就警惕我們,野味不能吃!
    關於疫情蔓延的流言傳遍大街小巷,使人惶惶不可終日。對A肝的恐慌心理很快蔓延到了全國各地,導致其他省市排斥上海人的現象。 官方數據顯示,這次A肝流行最終導致死亡31人,直接經濟損失達近5億元。毫無疑問,這是歷史上罕見的特大公共衛生事件。
  • 將疫情歸結於吃蝙蝠和野味的人,加拿大歌手為自己不當言論道歉
    加拿大《CBC》5月12日報導,加拿大說唱歌手布萊恩·亞當斯(Bryan Adams 音譯)為自己一條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動態進行道歉,媒體表示,那條動態太過具有煽動性,在這場全球大流行病的情況下,布萊恩的動態起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作用。
  • 伊波拉、H5N1、SARS……野味帶給人類的是珍饈佳餚還是致命病毒?
    野味,這種來自於叢林的、能滿足人們獵奇心理、並且通常被人們評價「很好吃」的肉類,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無害。狩獵曾讓人類成為這個星球上的主導物種,但同時也讓人們離那些原本會留在野生動物體內的疾病更近,比如三種已知的最大流行病——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和愛滋病毒都是人畜共患病。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一份「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導致嚴重疫情」的新發疾病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