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1月27日報導,17年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大爆發之後,有許多聲音曾警告過人們「不要吃野生動物,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很大」。然而,當時的那場教訓並沒有徹底改變人們吃「野味」的習慣,這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被認為跟吃「野味」有很大關係。
對此,有國外專家警告說:「目前,全球有170多萬種未知病毒,其中大約一半被認為對人類有害。如果人類不徹底改變吃野生動物的習慣,今後病毒疫情恐怕將頻繁發生,增加對人類健康的危險性。」
今後可能會更頻繁地爆發傳染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7月11日,從2002年開始爆發的SARS疫情在全球共造成774人死亡,蝙蝠和果子狸被認為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這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被認為是吃野生動物導致的。
在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裡被非法交易的野生動物被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源。在華南海鮮市場裡,許多商家一直都在非法交易果子狸、蛇、老鼠、貉、刺蝟等野生動物。
「美國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皮特·達薩克(Peter Daszak)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猖獗,以及人類活動越來越多地入侵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導致我們的生態發生了改變,人類暴露接觸動物病原愈加頻繁。」
「生態健康聯盟」是一個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全球性非政府組織,旨在預防流行病並促進全球熱點地區的保護。皮特·達薩克曾參加了一個旨在預防傳染病的項目——「全球病毒項目」(Global Virome Project),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然界大約存在170多萬種未知的病毒,其中一半左右被認為對人類有害。」
根據「全球病毒項目」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大約會新增5種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原體。皮特·達薩克表示:「如果人類不改變吃野生動物的習慣,減少與作為病毒宿主的動物的頻繁接觸,今後那些可怕的傳染病還會以更高的頻率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
資料圖片: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上,殺老鼠的商販↑
60%以上的傳染病都來自於野生動物
無論是伊波拉病毒還是SARS,都來自於自然界裡的蝙蝠。另外,令人談「艾」色變的愛滋病也最早起源於生活在非洲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人員之前曾指出,人類感染的傳染病有60%以上都來自於野生動物。
我們身邊那些已經被馴化了幾千年的雞鴨、牛、豬等動物都會出現我們未曾想過的傳染病,比如禽流感、狂牛症、豬瘟等。這些原本只在動物身上傳播的病毒,一旦發生變異也會很快在人類身上傳播。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專門研究SARS、伊波拉等病原體的生物學專家黛安娜·貝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了這些野生動物的未來以及人類的健康,我們必須要減少對野生動物的消費。」不過,黛安娜·貝爾也承認了一個奇怪的現實——吃野生動物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危險,因為一大半的病毒會隨著宿主被殺而死亡。
雖然吃野生動物的風險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但是在野生動物的捕獲、運輸、屍體處理等過程中,如果衛生條件非常糟糕,而且不使用任何保護工具的話,病原體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為了自身健康,必須改變傳統習慣
在亞洲、非洲的許多國家,都有吃野生動物的習慣。對於貧困地區而言,野生動物是當地人更容易獲得的蛋白質。對於經濟發達地區而言,有時候吃野生動物就是一種典型的獵奇心理作祟。
皮特·達薩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一些地區的人而言,吃野生動物可能是一項延續了幾千年文化傳統,要讓他們突然改變這種習慣是非常困難的。但也有非常積極的信號。根據若干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的年輕人對吃蝙蝠、老鼠、果子狸等野生動物完全沒有興趣,甚至還感到特別噁心。」
皮特·達薩克表示:「未來50年,人們可能不再吃野生動物了。問題是,當下該怎麼來預防?現在,全世界的聯繫空前緊密,如果一個地區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的話,只需要3周時間就可能擴散到全世界。所以,為了自身的健康,必須儘快改變一些傳統習慣。」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天 王雅林
編輯 肖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