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85萬種未知病毒可能感染人類。大流行病還將到來?

2020-11-04 胖福的小木屋

對於人類來說,毀滅我們的,除了戰爭之外,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災難性的生物風險,包括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蠕蟲,朊病毒和病毒。從古猿時期,人類就開始了和這些微生物的抗爭,人類更是差點因為微生物引發的大流行病而消亡。

6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源自一種致命的鼠疫桿菌,藉助人類貿易,遷徙與徵服,它從北非跨越地中海到君士坦丁堡,又向北進入法國、德國,消滅了當時世界17%的人口。而1918年大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奪取了大約2000萬到5000萬人的生命,是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GCBR)事件。

即使到了21世紀,人類科技不斷進步,依然拿微生物沒有任何辦法,尤其是病毒,病毒按照核酸成分可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化學結構穩定,變異性低,通常只感染一種動物。RNA病毒結構不穩定,擁有超強的變異能力,在病毒複製的過程中,有的變異使其消亡,而另一些則進化成高傳染性、高致死率的「恐怖瘟疫」。



人類科技的發展,讓土地使用方式開始變化、農業擴張和集約化、不可持續的貿易、生產和消費破壞了自然環境,增大了野生動物、牲畜、病原體和人類之間的接觸,導致了許多生物身上的病原體開始傳染到人類身上,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事件的發生頻率反而在增高。比如大規模森林砍伐使人們(例如工人)與熱帶地區傳播疾病的動物密切接觸,熱帶地區是病毒多樣性區域,這些工人將潛在面臨更大的疾病風險,而這或將在未來成為定時炸彈。



據統計,平均每年仍有5種新發病毒由野生動物傳向人類。《自然》(nature)雜誌曾在2008年做過統計,當今新出現的傳染病中,有60%是人畜共患,其中72%又是以動物為宿主的病原體引起的。

理察·普雷斯頓在描寫伊波拉病毒緣起的《血疫》中說:

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與對自然的加緊開發,我們似乎闖入了一個神秘黑暗的禁地,那些原本與人類相安無事的病毒,由於其原本動物宿主被消滅,或者被當做人類維繫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物資源,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類,作為新的宿主。

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並記錄了約130萬種動物、植物以及各種微生物,但仍有86%的陸地生物和91%的海洋生物是未知的。對於病毒,人類更是知之甚少,科學家已知263種可傳染人類的病毒,還不到科學家通過動物宿主實驗預測能夠傳染人類病毒總數的0.5%。



而近日,科學家警告稱,目前鳥類和哺乳動物(蝙蝠、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中估計有54-85萬種未發現的病毒,它們有可能感染人類細胞。潛在的病毒庫非常巨大——單單蝙蝠就有一千多種——因此對它們進行鑑別並確定是否會造成致病威脅,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一種傳染病爆發的嚴重程度和四個因子有關:致命性、是否容易傳染、感染多久出現症狀、是否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療手段。即使疾病只有一部分特徵符合嚴重傳染病的標準,也能在人群中肆虐。



如果某種病毒帶有能夠潛入並「俘獲」人類細胞開始大規模自我複製的基因,且存在於某種人類日常接觸或食用的飼養動物身上,那麼它很可能就是製造下一場全球災難性生物風險事件的嫌疑犯。誰也不能保證,下一次的病毒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對人類發起攻擊。

科學家認為,只有結束對環境的不可持續性開發,包括毀林、集約化農業和野生物種的貿易消費。才能使我們「逃離大流行病時代」,如果不採取行動保護野生動物,人類將面臨更頻繁、更糟糕的流行病,同時,我們需要轉向預防動物傳染性疾病,而不應完全寄希望於公共衛生措施和新疫苗。



中科院院士高福也認為:

「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都帶冠狀病毒,而且它會發生重組,給我們帶來很大挑戰,高今天我們見到的新冠病毒,已經是感染人類的第七個冠狀病毒……我們可以預測,下一個冠狀病毒就藏在某個地方休眠,而休眠的狀況隨時可能被打破。」

人類永遠不可能消滅病毒,每一次與大規模流行病的戰鬥過後,病毒沒有被擊敗,不過是回到了它們原本安眠的叢林深處,在那裡,它們繼續不斷地進化,變異,有朝一日會捲土重來。人類所能做的,就是構建完善的防禦體系,從而將其扼殺在搖籃裡,面對生態環境的變化,人類行為的變化,人類需要對此有更多的思考。


相關焦點

  • 22名科學家警告:動物體內多達85萬種尚未發現的病毒或會感染人類
    科學家警告說,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可能有多達85萬種尚未發現的病毒,這些病毒有一天可能會感染人類。在一份新的報告中,一個由22名專家組成的國際小組表示,如果不採取行動保護野生動物,將會有更頻繁和更糟糕的流行病到來。
  • 鳥類和哺乳動物攜帶85萬種尚未發現病毒可能感染人類
    目前鳥類和哺乳動物(蝙蝠、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中估計有54-85萬種未發現的病毒,可能感染人類細胞。  目前,科學家警告稱,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可能有多達85萬多種尚未發現的病毒,它們很可能感染人類!專家評估稱,這些措施每年將花費大約400-580億美元,但事實上這僅相當於抗擊新冠疫情等大流行病的小部分費用。
  • 剛果金或現不明疾病 發現伊波拉病毒的醫生警告:「X」病毒隨時會來
    上述患者的醫生達丁·邦科爾博士指出:「伊波拉是未知的,新冠是未知的,我們必須對新疾病有所畏懼。」↑因根代位置示意圖 圖據CNN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月22日報導,發現伊波拉病毒的Jean-Jacques Muyembe Tamfum教授發出警告:動物傳人的疾病將會越來越多。什麼原因導致新病毒不斷增加,對人類的威脅日益加大?
  • 科學家警告「X疾病」每5年強襲人類!比新冠肺炎還要慘
    各界科學家警告,隨著人類與自然界的衝突日益嚴重,感染疾病的風險也逐漸增高,若未及時採取行動,可能每5年就會出現一場人畜共通傳染的X疾病(Disease X),不僅釀成疫情大流行,甚至比新冠肺炎、中世紀奪走7500萬條人命的黑死病更加嚴重
  • 野生動物中包含160萬種未知病毒,為何人類要「飛蛾撲火」?
    而該病毒很可能是就是從動物身上傳播給人類的。此前曾有一種說法是該病毒的來源可能更加匪夷所思,甚至說是實驗室的產物,後來證明應該是空穴來風。但是冠狀病毒卻引起了我們對一種現象的關注,這種現象就是: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是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引起的傳染病,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 科學家警告X疾病,每5年強襲人類!比新冠肺炎,黑死病還要慘...
    各界科學家警告,隨著人類與自然界的衝突日益嚴重,感染疾病的風險也逐漸增高,若未及時採取行動,可能每5年就會出現一場人畜共通傳染的"
  • 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本報訊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10月2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退化導致大流行病暴發的風險上升,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造成更多民眾死亡。
  • 全球170萬種未知病毒 專家:吃「野味」或導致疫情頻繁發生
    據法新社1月27日報導,17年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大爆發之後,有許多聲音曾警告過人們「不要吃野生動物,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很大」。然而,當時的那場教訓並沒有徹底改變人們吃「野味」的習慣,這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被認為跟吃「野味」有很大關係。
  • 世衛組織警告-一種新的病毒大流行病從丹麥開始
    恐懼的是,一種新的病毒大流行病從丹麥開始-世衛組織已得到警告由於在水貂中的傳染,冠狀病毒的突變引起研究人員的深切關注
  • 中國發現一新型豬流感病毒!能感染人類,有潛力成為大流行病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據BBC周二(6月30日)報導,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可能成為大流行的新型流感。(來源:BBC)他們說,這種病毒是最近才出現的,由豬攜帶,但也能感染人類。研究人員擔心,這種病毒可能會進一步變異,從而很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並引發全球爆發。他們說,儘管這不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它具有高度適應感染人類的「所有特徵」,需要密切監測。由於這是一種新病毒,人們可能對這種病毒幾乎沒有免疫力。
  • 為了避免「流行病時代」,我們必須保護自然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委員會(United Nations' s biodiversity panel)周四表示,如果人類對待自然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轉變,未來的大流行將比新冠肺炎(COVID-19)發生得更頻繁,導致更多人死亡,對全球經濟造成的破壞將比新冠肺炎更嚴重。
  • 更致命的病毒或將到來 而命運的開關在人類自己手中!
    在近日發表的一篇新報告中,世界領先的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科學家警告說,除非我們停止對自然的猖獗破壞,否則未來還會有更致命的疾病。新冠病毒,蝙蝠真該擔責嗎?科學家們解釋說:我們的人類活動使更多的人與動物接觸——70%的人類新出現的疾病源於動物。目前的新冠病毒給「世界各地帶來了難以言說的人類苦難和經濟和社會停滯」,但它「可能只是個開始」。
  • 全球已知5486種哺乳動物 其中或有32萬種未知病毒
    東方網9月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動物世界裡的未知病毒數量一直是個謎。美國研究人員3日表示,他們使用統計學方法結合實地調查,首次估算出哺乳動物中尚未被發現的病毒可能有約32萬種。這或許有助於將來應對可能的疫情暴發。
  • 未來恐將爆發新的病毒,保護土地和動物勢在必行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稱,失去亞馬孫森林將導致類似COVID-19的新病毒爆發。攝影:VICTOR MORIYAMA,THE NEW YORK TIMES/REDUX撰文:SARAH GIBBENS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近日警告說,如果沒有重大的政策變化,或保護土地和野生動物的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全球或將面臨另一場類似COVID-19的疫情大爆發。
  • 非洲出現神秘未知病原體 致死率或高達90%
    它表示,人類面臨著數量未知的來自非洲熱帶雨林的新型、潛在致命的病毒。 不過,如果她是「疾病X」的零號患者呢?「疾病X」是已知的第一種新病原體感染,它可能會像新冠病毒一樣迅速席捲全球,但它的致死率與伊波拉病毒一樣高達50%-90%。 這不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這是一種基於科學事實的科學恐懼。「我們不得不害怕新的疾病。」
  • 由於全球貿易和旅行,新型流行病的再三爆發已不可避免
    就瘟疫而言,真相更像是瘟疫的發展總是比人類的反應快了那麼一步。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科學的局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間,科學家們拘泥於19世紀末提出的「細菌理論」,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流感不是細菌導致的,而是一種病毒導致的,而僅僅識別出一種病原體、了解病因,仍不足以控制流行病的蔓延。
  • 比伊波拉還兇猛!非洲出現神秘疾病,死亡率高達90%
    「我們都很害怕」,該患者的醫生達丁邦科爾(DadinBonkole)稱,「伊波拉病毒是未知的,新冠病毒也是未知的。我們不得不害怕新的疾病」。  CNN報導稱,一旦新病毒開始在人類間傳播,在森林邊緣或菜市場傳播,那麼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新冠病毒已經證明這一點,伊波拉病毒也已證明這一點。
  • 霍金預言人工合成病毒,如果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這一天終將到來
    這是俄羅斯衛星網西班牙語頻道的原文翻譯:這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過去曾警告過,如果人類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將來他們將面臨危險。其中之一,現在似乎更流行:「一種破壞我們的病毒」的到來。但是的確,他做出的預測與冠狀病毒導致人類生存的時刻非常相似。在2001年10月對英國報紙《電訊報》的一次採訪中,這位科學家被問到用於恐怖主義,核武器的危險,當時這個話題還很流行。霍金的反應是有力的。
  • 病毒是生物嗎?地球上有多少種病毒?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不過,目前科學界主流的觀點仍然將病毒劃分在微生物的陣營之中,它們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至今有35億年的歷史,人類科技發展到今天,雖然在很多方面,我們已經感覺自己很厲害了,但是我們對於病毒的研究,一切仍然是剛剛起步。什麼是病毒?病毒的結構非常的單一,它只含有一種核酸,或者是RNA,或者是DNA。
  • 與全球變暖相比,人類對大流行病的關注少之又少
    我們不知道我們觀察的所有流感毒株中哪種將導致大流行病,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某種前所未見的病毒肆虐全球。我們知道的是,一旦大流行病發生,它會在我們意識到問題發生之前擴散開來。除非我們有所準備,否則控制流行病就如試著抓住風一樣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