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2020-11-02 光明網

本報訊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10月2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退化導致大流行病暴發的風險上升,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造成更多民眾死亡。

該報告指出,新冠疫情至少是自1918年流感大流行以來的第6次全球大流行病。雖然這次疫情起源於動物攜帶的微生物,但就像所有的大流行病一樣,這次疫情的發生完全由人類活動導致。報告估算,目前在哺乳動物和鳥類身上還存在著170萬種「未知」病毒,其中高達85萬種病毒有可能傳染給人類。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任何現代大流行病的起因並非神秘莫測。」生態健康聯盟總裁、IPBES研討會主席Peter Daszak說,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影響,導致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破壞,這帶來了大流行病風險。土地用途變化、農業的快速擴張和集約化發展以及不可持續的貿易、生產和消費活動破壞了自然,增加了野生動物、牲畜、病原體和人類的相互接觸。這就是大流行病產生的路徑。

Daszak說,人類預防大流行病的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應對方法實際上停滯不前,依然要等到疾病出現後,再依賴於疫苗、療法等手段去遏制疾病。「我們能夠逃離大流行病時代,但前提除了應對疾病外,還要更加重視疾病預防。」

報告認為,在疾病發生後依賴於疾病反應措施,包括公共衛生措施和技術解決方案——尤其是迅速研發和分配新疫苗和療法,這一路徑「緩慢而充滿不確定性」。報告指出,大量民眾飽受疾病折磨,此外,為應對大流行病,全球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

該報告同時提出了減少及應對大流行病風險的多條政策建議,主要包括成立高級別政府間大流行病預防委員會,為決策者提供關於新發疾病的最佳科學理論和證據;預測高風險地區;評估潛在大流行病的經濟影響以及認識研究差距。

該委員會還將協調建立全球監測框架。在各國政府中建立「同一個健康」(One Health)機制,增強大流行病預防能力,提升大流行病預防項目,並在各領域開展疾病調查、控制疾病暴發。通過建立政府間「衛生和貿易」夥伴關係,減少國際野生動物貿易中的人畜共患病風險;在野生動物貿易中減少或去除疾病風險較高的物種。此外,在非法、不受管控與合法、受管控的野生動物貿易在疾病風險中的相對作用,人們對生態系統的退化和恢復、景觀結構與疾病風險之間關係的認識等方面,縮小知識差距。(馮麗妃)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為了避免「流行病時代」,我們必須保護自然
    他們說,大流行病對人類構成了「生存威脅」。這篇關於生物多樣性和流行病的特別報告的作者說,棲息地的破壞和貪得無厭的消費使得動物傳播的疾病更有可能在未來傳染給人類。「COVID-19大流行的原因——或任何現代大流行的原因都不是很神秘,」生態健康聯盟主席、起草報告的IPBES研討會主席Peter Daszak說。
  • 新冠肺炎還不算「大流行病」嗎?
    攝影:KIM HONG-JI, REUTERS鑑於新冠已出現全球化傳播,「大流行病」一詞,已開始在官員和新聞媒體中流傳開來。到底什麼是大流行病呢?(流行病,指跨越國際邊界並影響到全世界大量人口的傳染病)但並非每一種流行病都能到「大流行病」的程度。
  • 法媒刊文:生物多樣性危機和流行病存在聯繫
    文章介紹了一份由法國多位環境、衛生(自然歷史博物館、國家科研中心、巴斯德研究所、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國家衛生安全署、法國生物多樣性辦公室)等方面的專家編寫的報告。該文認為,這是一份珍貴的報告,顯示了新冠病毒疫情和生物多樣性危機之間的關聯。
  • 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專家:新冠肺炎或將年年暴發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傑弗裡·沙曼(因其準確的模型和判斷聞名)發表的最新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能: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一年之後減弱,這與導致輕度呼吸道疾病的常駐性冠狀病毒的特徵相似。其結果將是新冠疫情每年都會暴發。
  • 鍾南山提出的新冠「環境傳人」風險究竟有多大?
    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新京報記者連線了我國參與一線防控的流行病領域專家,對此進行釋疑。追問1:「環境傳人」具體指什麼?
  • 國際SOS 建議企業在甲型 H1N1 流感爆發期間啟動流行病預防計劃
    -- 全球流行病預防專家協助企業減少風險及損失 北京2009年5月8日電 /美通社亞洲/ -- 由於世界衛生組織將甲型 H1N1 預警級別提升至5級,全球領先的醫療救援、國際醫療健康管理機構國際 SOS 建議企業在目前流感爆發期間啟動流行病預防計劃。
  • 柳葉刀:少吃牛肉可降低心臟病風險 遏制全球變暖
    來源:金融界網站醫學雜誌《柳葉刀》周三發布的2020年《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稱,鼓勵人們少吃牛肉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從而挽救生命,並幫助遏制全球氣候變暖。該報告總結稱,就在人們被新冠大流行病打得措手不及的時候,全球各地的醫療系統還沒有做好應對氣候變化最嚴重影響的準備,包括與炎熱天氣有關的疾病。報告稱,減少紅肉消費是解決排放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食品生產佔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來自肉類和乳製品生產。
  • 西媒:流行病專家探討新冠病毒成為常駐性病毒可能性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新媒體專電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近日報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傑弗裡·沙曼(因其準確的模型和判斷聞名)發表的最新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能: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一年之後減弱,這與導致輕度呼吸道疾病的常駐性冠狀病毒的特徵相似。
  • 由於全球貿易和旅行,新型流行病的再三爆發已不可避免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間,科學家們拘泥於19世紀末提出的「細菌理論」,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流感不是細菌導致的,而是一種病毒導致的,而僅僅識別出一種病原體、了解病因,仍不足以控制流行病的蔓延。全新病原體的出現可以迅速推翻既有的醫學常識,挫傷人類的盲目自信——這在20世紀一次又一次發生——而這也意味著在流行病爆發初期,缺乏有效信息和治療手段會造成巨大的恐慌。
  • 與全球變暖相比,人類對大流行病的關注少之又少
    奧斯特霍姆、[美]馬克·奧爾沙克著,張彥希、張瑾、黃怡潔、王宸譯,新思文化 | 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11月版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當中,流行病是全球嚴峻程度與其得到的政策關注度最不成比例的當我們嘗試評估另一場1918年那種流感大流行的風險時,要記住之前我們提出的觀點,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互相依存的世界裡
  •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
    2020-03-09 19:07:48來源:FX168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O Richard Hatchett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力在中國、義大利、伊朗等國家已經得到展示,這可能對全球50%-70%的人口造成威脅。
  • 「雙語彙」流行病與大流行病/Epidemic & Pandemic
    2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We should not be too eager to declare a pandemic without a careful and clear-minded analysis of the facts(未經認真冷靜地分析事實,我們不應急於宣布它是一場全球大流行病)」。
  • 對於下一次流行病爆發,這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法
    投資保護野生動物和規範野生動物貿易不僅能阻止病原體的傳播,而且比在流行病襲擊人類後處理它們要划算1000倍。他們利用專業知識來解決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貿易問題,研究人類對防止大流行病可能付出的代價進行了一項全球估算。為了進行比較,他們以美元計算了當前疫情可能造成的損失。總的來說,通過戰略保護森林和管制野生動物貿易來預防未來的大流行病每年將花費220億至310億美元。這看起來似乎很多,但與抗擊全球疾病爆發的成本相比,這只是小錢。
  • Nature人類行為:評估新冠病毒帶來的「信息流行病」
    ,還在對抗各種虛假、低質量信息的大流行。近日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在線發表一篇論文,研究者基於全世界162個國家在新冠大流行的早期(1月22日-3月10日)的1億條推特信息,研究了與流行病流行相伴而生的「信息流行病」現象。
  • 業內專家共話保險:如何在疫情中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
    原標題:業內專家共話保險:如何在疫情中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 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防控,社會開始思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突發事件,保險業該如何發揮好風險損失補償作用?人保財險原執行副總裁王和從風險管理的三個基本要素出發,對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進行了反思與提問。
  • 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洩漏,俄羅斯專家提出方案:日本人懵了
    本著人道主義以及不被殃及的出發點,世界各國的專家都開始為日本出謀劃策,都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日本解決這個大問題在眾多的方案之中,要說最出彩的就是俄羅斯專家提出的意見。他們提出要想快速解決福島核洩漏,就得再向核電站上扔一枚小核彈。 俄羅斯專家的這個方案一提出來,所有人都傻眼了,尤其是日本人。作為一個曾經被核彈炸過的國家,日本人對核彈有著天然的抗拒,這樣的意見自然是會讓他們感到不自在的。但是俄羅斯專家是不是信口開河呢?
  • 大流行病還將到來?
    對於人類來說,毀滅我們的,除了戰爭之外,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災難性的生物風險,包括細菌,真菌,原生生物,蠕蟲,朊病毒和病毒。從古猿時期,人類就開始了和這些微生物的抗爭,人類更是差點因為微生物引發的大流行病而消亡。
  • 建博會丨科技引領牙齒「硬實力」,泰康拜博口腔提供長壽時代的口腔健康方案
    ,此次泰康拜博再度亮相健博會,帶來長壽時代的口腔健康方案,全面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陳東升發表《長壽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提出長壽時代、健康時代、財富時代、生態時代和共享時代五大概念,明確提出泰康要全面擁抱長壽時代,全面推進泰康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走向縱深。
  •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成立五個學系 關注流行病、大數據等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成立五個學系 關注流行病、大數據等領域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0月26日  來源:新京報
  • 二十年流行病模擬,科學家預見了新冠疫情,卻沒料到這樣的川普
    大流行模擬中莫哈德是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一名生物安全專家,他擔心世界各國領導人沒有足夠重視這種流行病的威脅。莫哈德並不是唯一一個發出警報的人,事件201是過去二十年中數十次全球傳染病模擬和評估事件之一,這些模擬和評估旨在發現大流行的風險並發現了世界各國政府和組織應對能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