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專家:新冠肺炎或將年年暴發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傑弗裡·沙曼(因其準確的模型和判斷聞名)發表的最新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能: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一年之後減弱,這與導致輕度呼吸道疾病的常駐性冠狀病毒的特徵相似。其結果將是新冠疫情每年都會暴發。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12日報導,根據一項發表在美國《電子生命》期刊上的研究報告顯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該序列中發現了一個名為ORF3d的新基因,這個基因此前從未被發現過。報導稱,雖然科學家們尚不了解其功能,但希望該基因能包含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這一發現或將為研發抗病毒新藥打開一扇大門。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導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
-
西媒解析新冠病毒檢測方法原理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西媒稱,目前有兩種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方法,一種是快速檢測,另一種是PCR檢測。兩種方法雖然截然不同,但目的相同。和大規模傳染病導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一樣,在這場新冠病毒疫情中,這種檢測方法從一開始就被用來檢測一個人是否被感染。報導稱,PCR技術在醫院、研究中心和大學的微生物實驗室中很常見,其理論基礎是聚合酶的熱穩定性特徵。卡裡·穆利斯和麥可·史密斯因發現這種檢測方法並將其投入臨床使用,而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
西媒: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西媒稱,兩項獨立研究發現了一條迄今為止不為人知的新路徑,有望為新冠肺炎藥物研發開闢一扇新大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的刺突蛋白能識別並與人體細胞表面的神經纖毛蛋白-1(NRP-1)結合。
-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
2020-03-09 19:07:48來源:FX168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O Richard Hatchett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力在中國、義大利、伊朗等國家已經得到展示,這可能對全球50%-70%的人口造成威脅。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在9個月的新冠防治中,青年醫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到了 主力軍作用。 焦點張文宏: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 目前考慮病毒變異致二次感染為時過早 近日,全球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40萬例。張文宏表示,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 張文宏認為,到目前為止,海外報導的二次感染病例不超過10例。
-
...新冠是「中國病毒」,那愛滋病就是美國性病毒,梅毒是美國螺旋體
3月16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將新型冠狀病毒稱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這一不負責任的言論隨即引發廣泛批評。3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一直以來我們傳遞的信息就很清晰:病毒沒有國界,不區分種族膚色和財富。我們在語言使用上要小心,應避免把病毒同個體聯繫在一起。
-
多倫多大學成立大流行病研究所,專門研究新冠病毒
根據CTV News報導,多倫多大學新成立了一所大流行病研究所。該研究所將致力於研究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以及恢復工作相關內容,同時還將幫助政府為將來的疫情做準備。 大約有十二名教職員工致力研究各種科學主題,包括醫院能力的影響,疫情對社會不平等現象的影響以及新冠病毒對黑人社區的特定影響。 多倫多大學在流行病學,急救和社會工作等多個領域都頗具研究深度,這使學校能夠召集專家,並提供更多全面的信息和方法。
-
西媒:人類活動或喚醒世界上「沉睡」的致命病毒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導 西媒稱。自從地球上有生命以來就存在病毒,這主要得益於病毒具有極強的再生能力,即適合任何生存環境的能力。由於這些微生物不具有細胞結構,因此需要入侵包括人體在內的動植物體內才能繁衍生息。西班牙病毒專家阿爾韋特·博什表示:「這些病毒的生命力極其旺盛。」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西媒:病毒變異會否讓新冠疫苗失效?
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12月15日發表了題為《病毒都出現了哪些變種?會不會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的報導稱,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中。這句話聽起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所有病毒都依靠變異生存,病毒變異是一種常態。因此,根本的問題不是病毒是否變異,而是探討病毒如何變異,以及這些變異是否影響疫苗的有效性。讓我們先從頭說起:什麼是病毒突變,如何研究病毒突變?
-
多國專家再駁「新冠病毒實驗室起源論」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新冠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近來,一些美國官員又在散布「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讕言,為自身抗疫不力「甩鍋」。多國專家駁斥了這一說法。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斯比日前對媒體說:「我的判斷仍然是,新冠病毒符合自然起源。」
-
美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去年已在歐美傳播 早於首例確診病例
海外網12月23日電 美媒報導稱,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首批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以來,該病毒的起源和全球傳播的真實時間表仍然是一個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全球首例病例之前,該病毒已在歐美地區傳播數月有餘。據《商業內幕》22日消息,義大利於2020年2月21日在倫巴第記錄了第一例官方新冠病例。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2019年9月和10月27日從23名義大利人收集的血液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抗體。
-
多虧了它們 西媒:實驗室小鼠成抗擊新冠病毒關鍵
多虧了這些小鼠,科學家們才能夠日以繼夜地努力減輕100年來全球最嚴重大流行病的影響。報導稱,小鼠並不是研究人員使用的唯一動物模型,貂、猴子、豬等動物也發揮了作用。但老鼠這種小型哺乳動物具有許多優勢:易於操作,需要的空間很小,需要的照料很少,此外,它的妊娠期很短,繁殖數量較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小鼠與人類共享95%的基因組。而且它具有與我們相似的免疫系統。它就是最合適的那一個。
-
Nature人類行為:評估新冠病毒帶來的「信息流行病」
近日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在線發表一篇論文,研究者基於全世界162個國家在新冠大流行的早期(1月22日-3月10日)的1億條推特信息,研究了與流行病流行相伴而生的「信息流行病」現象。
-
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為城市居民敲響了警鐘
特別是多次病毒性疾病的流行讓全世界出現了恐懼,例如目前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讓全世界陷入恐慌。但是2003年的SARS病毒流行和本次新冠病毒的流行,絕大多數人面對殘酷的現實,並沒有認識到為什麼會這樣?究竟應該怎樣預防?一、SARS病毒偏愛大城市的事實?
-
美媒:科學家在柬埔寨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為確認這種病毒與新冠病毒的關係,科研人員重點研究了病毒基因組的一個片段。韋斯納·東的研究團隊發現,新病毒的這一片段不僅與新冠病毒相似,而且與RaTG13病毒相似。RaTG13是已知與新冠病毒親緣度最高的冠狀病毒,相似度達到96%,兩者很可能在40到70年前從共同的祖先那裡分化出來。
-
全國10省市開展,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調查能解決哪些問題
這項調查工作還陸續在全國另外9個省市進行,用以摸底新冠病毒在中國的感染現狀。中國疾控中心駐武漢流調隊隊長丁鋼強此前表示,這次在全國抽取包括武漢在內的10省市,開展社區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調,目的是探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生情況、了解社區人群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水平,為新冠防控策略調整提供科學依據。血清流行病學是流行病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於1916年創立。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世界衛生組織、《自然》雜誌都多次強調,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由中國武漢首先報告,但沒有證據表明病毒源頭也在武漢。科學家們表示,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國際上有一些人無端指責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源頭,沒有任何意義也缺乏科學依據。2020年1月26日,《科學》雜誌援引美國喬治敦大學傳染病專家丹尼爾·盧西的觀點指出,武漢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冠病毒起源地。